《噬夢人》的读后感年夜全

《噬夢人》的读后感年夜全

2020-11-11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噬夢人 读后感 

  《噬夢人》是一本由伊格言著作,聯合文學出版的平裝图书,本书定价:NT 350,页数:4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噬夢人》精选点评:

  ●不喜歡這種調調

  ●故事性不強,但對未來的描繪和走勢不無可能。

  ●是很creative,可是不喜歡看科幻,覺得有點悶。

  ●失眠的好朋友……

  ●270511-100811 / 科幻記憶系的故事~ 記憶可被完全洗掉,那情感呢?

  ●就对未来的构建而言可以给五颗星,故事情节我只能给三颗星,但是前者过于强大,总体平均可以得四星半,考虑到认识作者,给五颗星。

  ●..............比保羅奧斯特好看(什麼評語

  ●2.5。40%。用了很多实验性的技巧,戏剧写法和伪纪实文学,读起来有种在看三池崇史园子温的电影的感觉,超现实主义cult,但是叙述节奏太差了,呃,台湾腔生化人故事也太机车了。

  ●其實我只有隨便翻一翻.....算是有寓言性質的科幻小說這樣.....好像沒看得很懂,不過其中的致敬(吐嘈?)很萌

  ●是很creative,可是不喜歡看科幻,覺得有點悶。

  《噬夢人》读后感(一):我们会重新使用纸笔吗?

  伊格言《噬梦人》阅读记(四)

  虽然我写字不怎么样,但很喜欢书法,偶尔也会玩票刻个印。可是对于用笔写字——或者更确切地讲,用笔来记录信息——这件事,我的观点一直都很激进。我认为如果没有国家统一的「受教育(Brainwashing)」的义务,我们的下一辈没有必要学会如何用笔写字。

  我也热爱汉语,热爱中文,但对我们来说会用电子设备输入文字已经足够。不妨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上次你拿起笔写字是什么时候?我想大多数人第一个答案是签字,再要不就是填表,记笔记,或者……头脑风暴?总之,我们用到纸笔的时间越来越少,随着电子设备输入越来越方便,相信仅有的这几种使用场景中的纸笔也会逐渐被电子设备取代。

  也许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完全弃用纸笔并不现实(尽管我个人一直很努力)。撇除不用纸笔填表就不给办事的低效无能的政府机关等因素,我们中很多人从小养成的借助纸笔思考的习惯也很难说放弃就放弃。但对我们的下一代来说,从小就开始接触电子设备,纸笔反倒是在玩过 iPad / iPhone 之后才遇到的东西,加上科技一直在进步,如果我们可以不强迫他们去使用纸笔,我想他们即使不会用纸笔写字,可以在电子世界畅通无阻。

  无论上面这番论述能否说服你,让我们把时间设定推后两百年,当我说两百年之后的人类将不再用纸笔来记录信息时,相信你会同意我的观点。两百多年以后——这正是《噬梦人》的时间设定——在一个已经可以用水瓢虫记录梦境的时代,居然还有纸笔的存在,居然还出现了用纸笔记录的内容,估计任何人都会感到讶异。

  我相信自己并不是第一个提出这一点质疑的人,因为这个问题过于明显以至于没有人会想不到,以至于让我们不禁去想:这难道又是作者有意为之?虽然之前的三篇阅读笔记伊格言都分享到了朋友圈(

  《噬夢人》读后感(二):该如何处罚犯罪的人

  伊格言《噬梦人》阅读记(三)

  在我看来,最好的刑罚是能够让罪犯体会到与受害人相同的痛苦,并且能够最大程度上预防再次犯相同的罪。我想在这点上,大部分人都能同意我的观点,因为这个观点实在是太完美,没有人会觉得完美的东西不正确——只是,也没有人能够做到完美。

  现实中,我们最好的状态只能逐步趋向完美。比如,他人的行动不可预测,除了死刑似乎无法完全预防犯罪,而我们又不能让所有罪犯都判死刑,因此我们现实中的刑罚能够做到让罪犯体会到受害人相同的痛苦就已经算很好了。当然,这又是另一种完美,人的身心如此微妙,受害人的痛苦我们无法完全侦测和度量,凶杀案的受害者尤其如此,到头来我们的主要刑罚便成了把各项表面伤害折合成金钱和一定年限的人身自由。

  现在很多人讨论死刑存废,赞成废除死刑的人持有的很重要的一条理由就是没有办法确保对罪犯造成实质性惩罚。比如,如果一个杀人犯本身就决定赴死,似乎死刑反而遂其愿,而且如果一个人无法受到良心折磨,让他去死甚至彻底消除了让他承受良心折磨的机会。这到底是刑罚还是慈悲,我想并不像表面那样容易判断。当然,废除死刑是否就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呢?我觉得也不尽然。美国有些杀人犯被判终身监禁不得假释之后,反而觉得再杀几个人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经常有狱警被他们打死。当你听到这些的时候,你还会觉得这样的人不该杀吗?

  这些都是现实中的道德和法律难题,而我们看到一本写两百多年以后的科幻小说提到这一点时,我们总是希望在未来这一点能有所改观。但在《噬梦人》中,我并没有看到期待中的改观。小说中提到了一种叫「退化刑」的刑罚,这种刑罚可以让人类心智退化为禽兽一般,接受这种刑罚的人,生活中将只剩下如动物般的捕食和性爱。

  这种刑罚在我看来,并没有惩罚罪犯的效果,因为受刑之人已经失去了道德感,失去了人类的价值观,他们并不会觉得他们在接受刑罚。也许对于预防犯罪会很有效,但根据小说设定,普通大众根本接触不到受过这样的刑罚的人,甚至不一定知道这种刑罚的存在,因此也无法起到震慑作用。而如果将这样的刑罚公之于众的话,我觉得也未见得会有正面效果,毕竟这刑罚过于残酷,普通大众对于残酷的东西都会有一种本能的抵制,哪怕自己可以老老实实做「良民」,也不会觉得这是一个好政府。就像秦朝的灭亡有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于严刑峻法。

  在小说中,这种刑罚之所以存在,我觉得唯一合理的解释是,这种刑罚所针对的人群本身比较特殊(具体就不剧透了),而他们知道有这样的刑罚存在,因此也许会对他们起到震慑作用。

  但我仍然觉得,「退化刑」这种刑罚在小说中的出现主要还是在为未来炫技,这并不是那个时代能够提供的最接近完美的刑罚。哪怕在小说的设定中,也应该有很多其他种刑罚要比退化刑和当今的刑罚好。比如,至少我们可以采用梦境来模拟受害人的痛苦,然后植入罪犯大脑中,让他有相同的体验。

  现在的法律做到最好也只是一种物理层面的同态复仇,比如欠债还钱,杀人偿命,有时候连这样都做不到。而在《噬梦人》中,我们似乎可以利用技术很轻松地实现精神层面的同态复仇,这至少接近或达到了我们一开始所讲到的刑罚完美状态的前半句话。

  不过也正如一开始所说,人世间没有完美之物,我想那个年代的权力机关依然是人浮于事的机构,这样完美的刑罚无法落实也是可以理解的吧。

  (未完待续)

  郝海龙

  2015 年 8 月 30 日

  《噬梦人》,伊格言 著,联合文学,2010.

  原文链接:http://haohailong.net/posts/293702-reviews-on-the-dream-devourer-3

  《噬夢人》读后感(三):我们不该担心机器人叛乱

  伊格言《噬梦人》阅读记(二)

  一直以来,我对芯片植入技术都充满期待。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不管自愿还是被迫,从小我们就需要记忆一些机械性的信息,而存储这类信息,芯片之于人脑有天然优势,就像我们现在在电脑上复制粘贴一样。文件很大的时候也会出现时间较长的情况,但就存储相同数量的信息而言,存储速度和精确性都应该远远强于人脑。如果我们可以把这类信息存储在人体内的芯片里,并且可以用神经回路随时调用,我们生活的效率自然会大大提高。

  但是,如果有人现在提议将一枚芯片植入我的体内,我多半会拒绝,相信有很多人会和我有相同的选择。我能想到的第一个原因是技术还不够成熟,而且在我们身边能够看到的体内植入一些工业制品的例子几乎都是因为罹患某种疾病,健康的人一般都不会愿意在体内放置异物。比如有些人会植入心脏起搏器等,本身的疾病不说,针对这个器械本身也许要增加更多的体检项目。如果我们体内多了块芯片,似乎我们也许要投入额外的精力照料它。就算我们现在的技术已经可以将风险降到和激光矫正近视手术一样低,我想仍然有人会以「我需要投入额外的精力来照料它」为由拒绝植入。

  是否植入自然是个人的选择,我的有生之年,这件事应该还无法被当做人权争议去讨论。只是「需要投入额外的精力来照料它」并不能算是一个非常强大的理由。我们生活中其实有很多需要我们投入额外精力——甚至主要精力——去「照料」,但我们却依然难以割舍的事物。手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的生活似乎越来越离不开手机,有些人忘记带手机甚至会缺乏安全感。在手机上,我们存储着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信息虽然无法通过神经回路直接调用,但确实可以很方便地唤出,从某种程度上讲,现在的智能手机已经可以算是粘附在我们体外的芯片了。如果你觉得没有手机就没有办法完成一些需要独自完成的工作的话,其实手机已经成了我们大脑的一部分,换言之,我们其实都是非标准意义的赛博格。

  想想吧,我们清醒的大部分时间里,手机都在我们可以很容易接触的范围。如果一个外星人初来地球,祂可能会觉得地球上的人类是一种不同于别的物种的生命,他们的身体有一部分游离在身体周围,有时候需要充电,而这部分如果丧失,人就会陷入焦虑甚至产生更严重的心理问题。既然这样,那么如果有一种技术可以把手机植入体内,并且能够不干扰行动自由的情况下解决充电问题,对健康的影响微乎其微,你是否愿意植入呢?不要说坏了还得去医院,我们的手机坏了也需要去维修,投入于此的精力并不是额外的精力,而是可预期的精力。

  不过我觉得依然会有很多人拒绝植入,至少向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提问的话,应该会有很多人拒绝,因为手机或者类似手机的芯片是一种工业制成品,总觉得和人类这种生物体无法有机结合。未来是否有办法让这种结合成为可能我不知道,但今天我想谈谈《噬梦人》这本书让我看到的另一种思路,与芯片这种物理的方式不同,是一种生物的办法。

  在这本书的设定里,未来的居民有一种叫晶片虫身份识别装置,准确地说,这是一种植入人体内的生物,能够存储个体的身份信息。而由于它是生物,可以和人体形成一套共生系统,所以我们甚至都不用考虑充电的问题。

  这让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若干年来我们讨论的人工智能似乎一直停留在集成电路的水平,从来没有在生物层面讨论过这个问题(也许是我看得科幻小说不够多)。现有的基于数学和统计的人工智能只能模拟出一种有智慧的样子,即使能够通过图灵测试,让我们无法区别他到底是计算机还是人,这种智慧的本质和人类的智慧仍然不同。但为什么我们不可以通过改造已有的生物甚至完全创造新生物,来实现生物意义的智能呢?

  这个想法在技术上是否可行需要未来去评判,但基于这个想法,着实可以有很多创想。我们可以制作单一智能的生物,替我们去承担相应的职能,比如存储身份信息的晶片虫;我们也可以制作与人类相同智能的生物,比如近乎完全复制人类的生化人;甚至我们可以制作超人类智能的生物,只是要小心别被这样的生物统治。

  事实上,在《噬梦人》这本书中,很多依靠当今的信息科技解决的问题,都改用相应功能的生物科技,考虑到本书的时间设定,这样的场景已经如梦似幻,但如果到了相对于小说中时间的未来,这样的场景甚至会略显平淡,真正到了那个时候,我想人类担心的似乎不应该是机器人的叛乱,而是我们制作出来的新生物的叛乱。

  (未完待续)

  郝海龙

  2015 年 8 月 22 日

  《噬梦人》,伊格言 著,联合文学,2010.

  原文链接:http://haohailong.net/posts/292148-reviews-on-the-dream-devourer-2

  《噬夢人》读后感(四):你愿意和生化人做爱吗?

  伊格言《噬梦人》阅读记(一)

  如果一本书的开头是对一个 A 片女优的访谈,我想大多数男人都无法克制读下去的冲动。对我们这些通过日本 AV 自我「性教育」的一代人来说尤其如此,因为尽管不少人阅片无数,但却从来不知道很多 AV 开头女优对着镜头在说什么——我们不懂日语,也很难开口让朋友帮忙翻译。在这份好奇的驱使下,我提前开始了阅读伊格言先生《噬梦人》的计划。

  这的确是一部需要计划去阅读的书。由于从小接触得少,我特别不习惯阅读竖排版的书籍,粗略估计我读竖排版文字的速度与我阅读英文的速度相当。如果没有相当的空闲时间,我不太会开始看一本近 500 页的竖排版科幻推理小说:我无法一口气读完,又不想让情节整天萦绕在脑海里影响工作。

  但现实情况是,我没有遵循最初的想法,而在略略一翻之后,就花了几天把它看完。在我看来,把一些关键的线索暗藏在 AV 纪录片和 A 片中是作者有意为之,而且在我这里确实起到了作用。

  那不妨就从这部 AV 记录片《最后的女优》的主角 Eros 开始说起。Eros 这个名字的含义我不想多说,书中很多人物的名字也来自希腊神话,如果你阅读全书,相信也能从情节和他们的名字找到一些暗示和对应关系。我本人对希腊神话了解不多,只能说在阅读时错过了作者这部分精巧设计。

  不过对今天这篇文章来说,真正重要的是 Eros 的身份:她是生化人。这身份也是她出道时受到欢迎的原因之一。这不难解释,尽管根据设定生化人和真人在外观上并无区别,但总有人对性幻想对象有特定的一些偏好,就好象身着各种制服的人似乎也没有太多区别,但总有人会对某些特定的制服产生更加强烈的欲望和幻想。

  但问题是,把人换成生化人这件事情,并不是换件衣服那么简单。自古以来,性爱一直是伦理道德的「重灾区」。上至国家政府,下至社会舆论,都非常喜欢在性爱方面做事无巨细的规定。我们常说:「不要把别人的裤裆当成自己的裤裆」,现实却是政府首先把手伸到了每个人的裤裆里,恨不得告诉你应该如何勃起,而一些站在道德制高点(甚至道德盆地)的人也会在意淫他人的道德中达到高潮。

  在小说中的未来,这点似乎有所改观,毕竟在人类联邦中贩售着各种各样的色情商品,人与生化人之间的性爱似乎也并没有遭到很大的抵制。但在人类联邦政府看来,生化人和人却是两个不同的物种,也正是这种划分和由此产生的冲突形成了小说的主线。在人类联邦的宣传机构的口中,生化人是一种冷漠无情的物种,尽管他们拥有和人类一样的外表,却始终无法具有自己的感情,因为人类在制造生化人的时候并没有给他们植入情感这种东西。那么为什么人类这样做?书里没有明确说明,但我想他们没有情感,我们自然就不能称其为人,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心安理得地让他们替我们去工作,同时又能避免「人造人」可能引起的伦理道德问题(没错,又是伦理道德)。

  在我看来,这引起了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我们造一个和人类完全一样却只是没有情感的物种,并因此来区别这两个物种,这种处理方式像极了很多反对婚前性行为的女人在和男朋友开房的时候说:「除了膜不能破,怎么都可以。」我知道很多人会固执地认为,用嘴用手和用阴道有本质的区别,一度也曾是社会主流,但终究这样认为的人越来越少了。生化人和人之间的这层膜似乎要更厚一些,但如果生化人逐渐地有了一点点人类的感情,做爱的时候不用再伪装性高潮,捅破它也是迟早的事情。我想,以小说设定的年代为原点,许多年之后,人类联邦政府强行对人和生化人的划分将成为一个荒唐并辛酸的历史笑话。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把生化人看作另一个物种,那我们和生化人之间的性行为与「人兽交」似乎没有什么区别。这让我想起了前一段时间借由《保持冷静》和朋友探讨人兽交的话题,对此人们的看法大抵可以分为:

  完全可以接受,有机会我也想试试;

  自己无法接受,但别人做什么是别人的自由;

  自己无法接受,国家也应该立法禁止它。

  持第三种观点的人为数不少,其中有一位朋友说:

  如果一个人和一头羊交配,那么他就不是人了,至少在那一瞬间不是。

  我想很多人可能会同意这句话,但在你同意的同时,我其实想让大家一起思考:

  请问怎样才叫「是一个人」?一个人之所以称其为人,是如何定义的呢?又是谁说了算呢?

  如果和一头羊交配,他就不是人了,那么和生化人呢?在外表上和人完全看不出来区别只是缺乏感情的生化人呢?

  如果你觉得和羊不可以,和生化人可以,那么假设生化人有 Beta 版,这个版本的生化人并没有人类的意识,智商与羊一样,你觉得和这样的生化人做爱的人是否算是一个人呢?与这样的生化人交配和与一头羊交配的区别在哪里呢?

  人类要进步,我们就要不断实验,实验就有可能产生一些我们无法控制的新东西,无论是在现实层面还是道德层面。我不知道你对上面这些问题有什么看法,但我想再过一两百年,人们的看法是否和我们一致要打个很大的问号。

  (未完待续)

  郝海龙

  2015 年 8 月 17 日

  原文链接:http://haohailong.net/posts/291438-reviews-on-the-dream-devoure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