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现场读后感1000字

诗经现场读后感1000字

2020-11-03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诗经现场 读后感 

  《诗经现场》是一本由流沙河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诗经现场》精选点评:

  ●流沙河先生说:“诗虽深奥难解,读者只要来到现场,知悉发生了什么事,就读懂一半了”。作者对于诗经的现场还原与解读,不少活泼跳脱、甚至戏谑之语,有别开生面之感。吾自身对“诗三百”知之甚浅,只是对于这还原的现场,也有甚难苟同之处,只能待有更深的理解与体悟之后,再来对照着读一遍。

  ●【大一下学期,图书馆,一读//18.2.4-3.9,kindle、图书馆,二读】

  ●注释还不错,易读懂

  ●好耍,野趣

  ●诗经入门之佳作。诗者,寓想象于现实也。流沙河还原千年前现实,直令华夏先祖之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竟在眼前,几可触碰。且,其文雅驯,结构工整,足见曩昔文士之妙笔生花。

  ●关于诗经的解读汗牛充栋,回归原本的生活场景,没有那么多的意义,很鲜活。

  ●形式取巧,信息量小。

  ●第一件事情尤其重要:沙老的书,蜀音是精髓,普通话失去趣味。沙老以小学、音韵、礼制、风俗为基础,加以文学的加工,就形成了所谓「现场」。「现场」的意思,按照沙老自己的说法:「诗虽深奥难解,读者只要来到现场,知悉发生了什么事,就读懂一半了。」——沙老说得诚恳——诗三百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实在是太难。第一,字难(沙老以小学为刀);第二,音难(书中注释不多,三成花在注音);第三,意难(时代阻隔,所以才要「现场」来辅助理解)。沙老在书中都用自己多年的知识积累一一攻破。虽然不晓得真假(毕竟《诗经》对我而言是万难,也就没法考证),但「现场」中透露出诗意,那也就是好书了。如今,有关《诗经》的书数不胜数,走进书店五花八门,翻开来大都粗制滥造。有沙老这本,虽然不全(仅收80余首),但是一个方便法门。

  ●对于诗经的解读,可能每位学者都会有不同的见解。看到了古人劳作、嫁娶以及爱恨情仇生死离别种种,但是不能更深刻地领悟了。以及 简直是学习繁体字的好读本。

  ●需操一口川普念出来方有味~ 前几日忽被一句“凤凰于飞”击中 盘桓不去 翻书来读诗 读到“燕燕于飞” 好像看到她踮着脚尖眺望的样子 鼻头一下子就酸了 弃卷 又想一遍所有的无可奈何

  《诗经现场》读后感(一):跟流沙河老师学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5首,被尊为儒家经典。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内容丰富,反映各个方面大到天象、地貌,小至风俗与婚姻,劳动与爱情等等是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孔子曾教育弟子,孩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所以现代的人更应该多多了解诗经,从中汲取知识和力量。

  流沙河老师的这本《诗经现场》是从305篇内挑选出了81篇,他自己认为最经典的跟大家分享,我们一起到诗经的现场查看一下。

  有一篇叫做《周南。关雎》的我们上学的时候就学过:

  “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一提起《诗经》,大多数人都会背这几句吧,但是在上学的时候也只有听老师照本宣科地给我们讲这些个文言文到底说些什么,我也只能死记硬背,不是很清楚里面讲的什么。现在看了流沙河老师的现场诗经解析之后觉得茅塞顿开,十分有趣, 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文字了,而是包含故事情结还有一些知识性在里面,就像你就身处在故事情节中一样,脑海中不断浮现一场一场的画面。看着看着还爱不释手了。在茶余饭后或是疲惫工作一天之后坐下或是躺着品读,会让人很快放松又有所收获。

  流沙河老师能带给我们以这样的方式来品读古人的智慧结晶,真是喜欢古诗词人的一件乐事、一件幸事。

  《诗经现场》读后感(二):一个小小的、诗意的纪录片

  《诗经现场》这本书,特别适合睡前读。本来就是一篇一篇的解读,停在哪里都不难受,而且情绪平缓,偶有感慨也并不伤心动肝,有助于入睡。

  里面很多注释、解释和通行的不同,但感觉还是挺有趣的。比起普通的诗经翻译或者分析,《诗经现场》因为多出了心理活动、动作描写、时间地点、仪式程序等许多细节,显然更加贴近我们日常的生活,也更加贴近当时人日常的生活。其中,印象最深的有几篇:

  《桃夭》

  现在结婚的婚礼,总显得热闹的有些过了,司仪大呼小叫,祝词无外乎百年好合早生贵子。周人也结婚,他们的司仪在婚礼上说什么呢?美好的祝愿千年不变,只是他们会说:桃花开的真好,果实结的真多,枝叶长的真茂。人类的婚姻,就这样和自然的韵律结合在了一起:新娘美貌,多子多孙,家业繁盛。

  之前读起来总觉得普通又俗气的桃夭,这么一解释,真是美。

  《摽有梅》

  之前一直以为其实七兮,其实三兮是说季节变化,时间流逝的好快,姑娘没找到良人着急了。谁知道《诗经现场》里说,是在年轻男女相亲的现场,一筐梅子,姑娘掷给各种看上的小伙子,但是都没结果,姑娘看着梅子越来越少,就着急了。

  哈哈哈,这个姑娘显然比我之前想的那个姑娘更性急,更天然,更有活泼泼的热情和生命力。

  《柏舟》

  小时候觉得,“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很酷,音律也好听。重听流沙河解释,觉得最赞的却是“心之忧矣,如匪澣衣”。

  我猜,只有成了大人才能真正理解这种感觉。无可奈何的日常,让人无力的日复一日,是什么感觉呢?——就像穿了一件沾满了汗的脏衣服。

  《七月》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美妙的语言,让人想起浩瀚的天空,广阔的原野,天人之间没有截然分野的浪漫古代生活。但是实际上,这是一篇多么现实又多么劳累的诗啊...突然体会到了先民为了生活、生存需要多么艰辛的劳作,一下就产生了一些难以言喻的感觉:仰赖农耕的中国人,其实很卑微,又很有力,他们活下来,才有我们,他们是祖先。

  《何草不黄》

  何草不黄?何日不行?何人不将?经营四方。

  何草不玄?何人不矜?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

  有芃者狐,率彼幽草。有栈之车,行彼周道。

  短短一首,完全就是上班族内心的嚎叫啊啊啊啊啊~~~

  《诗经现场》读后感(三):为什么没见到一部好好还原周人生活的电影?

  司儀這種職業,諳熟古禮,導演紅事白事喜事三類禮儀。早在孔子之前,已有這種職業,被稱爲儒,意指性情柔懦。舊式婚儀,筆者幼時見過,司儀仍在唱誦這首《周南·桃夭》,一如三千年前。

  回到果園現場,但見男女嬉笑追拋,已臨熱鬧高潮。其間一位大齡女子,眼見同伴姊妹,先後名花有主,紛紛出局深談去了。再看自己筐中,梅子拋掉三成,還剩七成,暗自着急。她的要求不高,找個平民子弟,擇個吉日,快些結婚。梅子繼續拋,還剩三成了,心中更着急。吉日不必擇了,今天黄昏都行(婚儀都是黄昏舉行)。梅子拋呀拋,僅剩幾個了。傾筐倒給最後那個還可以的男子。衹等他一句話,當場就成婚吧。這就是《周禮》寬容大齡男女的“奔者不禁”。此奔是今之姘,義爲男女私自相好。古無姘字,借用奔字。私奔即私姘,不是去奔跑。

  男女相愛,拋梅爲介。梅字古寫作楳,所以牽合二姓之好,謂之媒人,乃從拋梅而來。

  他也曾聯絡過本家兄弟,請求呼應。忙忙慌慌跑去訴苦,却又不小心,觸怒了對方,真是得不償失。回到家中,閉門發誓:“我心非石,不能任人撬轉!我心非蓆,不能任人收捲!爲人須有堂堂尊嚴,不能低三下四,給小人陪笑臉!”

  禁説黃段緑楊村外,老榆樹下,譁笑訇然。近前觀看,但見一説話者,左手半遮嘴巴,右手比劃姿勢,正在講屋蓋下的房中性事,臉掛邪笑,表情生動。村中婦人女子路過老榆樹下,都低頭繞開走,替那些下流人臉紅。本村三老有憂慮民風者,前去勸導,引這首詩。鄘風·牆有茨鄘與邶一樣,同爲周代早期的小國,後被併入衛國。衛都朝歌城。鄘在朝歌城之西南,今河南北部。牆有茨,不可埽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醜也。【茨】棘刺。【埽】掃除。【中冓gòu】冓,房屋的頂蓋結構。頂蓋之下爲中冓,即房中。【所】設若二音拚成。牆有茨,不可襄也。中冓之言,不可詳也。所以詳也,言之長也。【襄rǎng】攘除。【詳】細説。【長zāng】髒。牆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讀也。所可讀也,言之辱也。【束】收束攏來,去掉。【讀】宣讀。【辱】耻辱。

  【稷】本係黍之變種。俗呼紅高粱。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豈無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迋kuāng】誆。誆騙,欺騙。

  齊子歸止,其從如雲。

  綢繆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莊子 · 大宗師》列論古代得道者,云

  戰歌四句,每句四字,簡單易懂。四句吼完,另起一段。總共三段。每段四句吼了,第五句是喊口號,齊聲呼叫:“與!子!同!仇!”“與!子!偕!作!”“與!子!偕!行!”這相當於今人下操時喊“一二三四”。

  報名時,有窮漢傻乎乎探問道:“俺没衣裳,披布行嗎?”招兵人員大笑,響亮回答:“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天黑時大火星出現於正南天,被先民視爲寒季的開始。此後,每日天剛黑時,大火星視位置向西微移,逐夜移低,而且逐夜下沉。此一現象謂之“七月流火”

  《诗经现场》读后感(四):《诗经》所赖以存在的现场

  对《诗经》的解读,可谓多矣。有侧重于故事的还原,有对动植物的研究,也有对名物的探讨,这林林总总的探讨大抵是由《诗经》出发,通向不同的路径,再回到《诗经》的现场。这也正是其内容的丰富所引起的。

  学者流沙河新著《诗经现场》则意在还原《诗经》里所描述的生活场景,以此来关照中国人的文化精神。

  这些年,似乎大家都热衷于传统,动不动就扯上国学,我也参加过好些次相关的活动,但要说对国学的理解,大概很多人只是一知半解的理解,总以为能轻易抓住它的精髓,岂知国学里所传达的信息固然多种多样,但到底是一种骨子里的精气神,距离今天的物质生活既遥且远,何况以今天的态势来度量《诗经》,多少是有些隔。

  早前,流沙河先生在“金沙讲坛”讲《诗经》,听者云集,这是对《诗经》的兴趣,也是对诗的发扬。在成都这个诗歌要地,即便是贩夫走卒,都多少会一些诗歌语言。

  而流沙河对《诗经》的意见,则跟当下的语言相结合,生出另外的含义,虽然他的解读也未必是一定符合《诗经》的原意,比如对诗歌现场的还原,需有对人情世故的通达,又能深入到历史的深处,在那肌理中发现生活场景与今天的不同,这到底是提供了一种研究方式。

  《诗经》里的故事是“两千五百年前去”的事,但“那些古代诗人就太笨了,他们不能想写就写。总要身边发生了什么事,方能写出诗来”。这样写来的诗是纪实,也是回顾过去。

  流沙河先生从三百零五篇里选出八十一篇,他自认为是最翘楚的,一一找到现场。这也有意思。

  很多人对《诗经》的理解只是某些片断,即便是这样,也难以说能读懂《诗经》,更不要说回到现场了。

  而由此让我想到在《诗经》里的种种场景,即便是由所谓的“穿越”技术,怕也只是回到我们所设想的现场,但这也正是《诗经》所提供的可能性之一。

  《关关雎鸠》是《诗经》里的名篇,他这样解读说,河堤之上,游人拥挤,尽是城里来的贵族子弟,通称君子。这些青年男子穿戴齐楚,举止优雅,都在争看也是城里来的各路美女,通称淑女。淑女们着夏装,显身段,绾袖齐肩,褰裳及腰,各自亮出玉臂玉腿,三三五五,结伴下河,涉水采摘荇菜。

  在不同的诗人眼里或许有别样的风采,那一种情感的表达,细腻,而又温暖。如果用微电影的手法来拍摄,也许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吧。

  不过,这也值得警惕,这是当时的生活场景吗?通过查询当时的记录或文献,或许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奥秘了。

  但《诗经》所赖以存在的现场到底是怎样的?在追问它的源头时,不难发现,这并非是一种“文学的想象”,而是对当时场景的记录,通过诗歌再现,这是不能像摄影术那样完全不走样,也还是提供了些许细节。

  这一种解读正是基于“历史可以观看”的因由,这样想着不由得感叹诗歌的伟大,正是建立在这些细微之处。

  不过,我们读《诗经》却未必会有这样的细心,能感觉到那里的美好似乎就读懂了它。这一种懂是自我以为的“懂”,距离《诗经》现场很显然是有着距离的。这样说,是因为我们对诗歌的理解或许千差万别,可也是能够通过语言与生活习气,还原到它所存在的现场。这一种解读,让《诗经》透出的精气神就格外吸引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