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轨制与年夜反动读后感100字

旧轨制与年夜反动读后感100字

2020-10-30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旧制度与大革命 读后感 

  《旧制度与大革命》是一本由(法) 托克维尔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8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旧制度与大革命》精选点评:

  ●好读,对当下很有启示

  ●如果一个人在生命中最好的岁月只能服侍身外的权威,在自己居住的国度又不能拥有家庭,那么他与这片土地的联系就只有一种,即土地资产。一旦切断这条纽带,他就不再属于任何特定的地方。在这块他偶然出生的土地上,他仿佛是生活在世俗社会的陌生人,几乎没有能够直接影响他的利益。

  ●老实说,因为对法国大革命不是十分了解,这本书的细节没有完全看懂。但真的是一本好书,这个译本也很好读,值得再看一遍。作者的观点到现在也不过时,而且其考据精神值得敬佩。

  ●对革命前夕社会制度,大革命成因的细致分析理解

  ●也许是冯棠版译得较早的缘故,两本对照着读觉得虽然各有千秋,但总体还是中华书局这一版的译得更为流畅也更耐读,也许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缘故吧

  ●文人笔墨讲社会政治,看不懂,看完没有什么深刻印象。也许以后再读会有些思考吧。

  ●如果不沉心看,可能怎么都看不完的一本。也许对法国有更深刻的理解后才是适合的时间去看的书。农民、贵族、资本阶级、君主与自由、苛捐杂税将社会一连串的人连成一条利益相关的线。不断的挣扎和尝试才能走出一条路,而每一个小小的因素都改变着他们的前进方向和最终形态。是牵扯还是拉扯呢...

  ●读不懂

  ●应该是迄今为止最好的译本了,流畅而准确

  ●大革命乃是旧制度下社会演进的结果。大革命通过一番痉挛式的痛苦努力,直截了当、大刀阔斧、毫无顾忌地突然间便完成了需要自身一点一滴地、长时间才能成就的事业。没有自由的民主社会可能变得富裕、文雅、华丽、甚至辉煌,但是,在此类社会中绝对见不到伟大的公民,尤其是伟大的人民。大革命的特殊目的是要到处消灭中世纪残余的制度,但是革命并不是在那些中世纪制度保留得最多、人民受其苛政折磨最深的地方爆发,恰恰相反,革命是在那些人民对此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的。摧毁一部分中世纪制度,就使剩下的那些令人厌恶百倍。被革命摧毁的政权几乎总是比它前面的那个政权更好,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旧制度政府推行不彻底、半途而废的改革反而刺激大革命的爆发,这是托克维尔的一个独到而重要的发现。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一):旧制度孕育出来的大革命

  革命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作者通过深入的分析,历数了法国1789年发生大革命的原因。政治制度下的阶层分离对立、特权阶级的贪婪、贵族阶层的无作为、对第三阶级毫无休止的盘剥压迫以及自由平等思想的深入人心等等,是大革命爆发的诱因;同时旧制度下的行政司法改革引发的混乱,以及精英阶层盲目无知的煽动,加速了大革命的进程。作者同时指出,因为大革命的毁灭性及彻底性,使得大革命后法国在自由平等之路上坎坷不断。

  旧制度会孕育出大革命,如何治国,如何改革,此书都可为谋国者鉴。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二):阳光之下无新事

  大革命前的法国社会确实与如今高速发展的中国社会有颇多相似之处,对旧制度的描述与中国四九年后的历史也形成某种呼应,读的时候很自然会产生强烈的代入感。但其实,不光是中国社会,所有正处于或曾处于高速发展中的社会都能从托克维尔笔下的大革命前的法国身上看到自身的投影,这一点其实是共通的。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提出了许多独到的发人深省的见解,这些闪光点能够穿越时空给后世以借鉴和启迪。(不然某国王姓副帅怎么会力荐此书呢?从这些年的操作来看,简直是逆练本书…但给他们提个醒,不光繁荣会带来革命,倒退更是,毕竟我国历史上更多的可是农民起义…)书中极有意思的一个观点是:在缺乏政治自由和公共讨论空间的社会里,人们只能也只会被文人们在大脑中炮制出来的那些脱离实际的,偏执的,抽象的宏大理论所吸引。长期浸淫在这种环境里的后果是,当变革的机遇出现时,人们只能够诉诸这些空洞的理论来指导实践,而最终得到的结果与预期往往大相径庭。这个观点与当下的中国舆论场可谓不谋而合。作者在书中有意将“平等”与“自由”二者相对立,这种对立本无可厚非,且很值得探讨。不过囿于作者自身的经历和政治立场,托克维尔或明显或隐晦地认为,对“平等”的不懈追求必然导致专制极权,而将实现“自由”视作解决问题的灵药,对这一点实在无法苟同……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三):自由引导人民,也引导集权

  首先必须指出,这并不是一本传统意义上的历史社科专著,作者用他极其敏锐的哲学家式视角和严密逻辑论证,以及文学家式的笔墨深刻剖析了法国大革命的独特生存土壤,以及它所带来的深刻影响。虽然字数不多,但信息量却极大。并且,更让我有些吃惊的是,越是仔细读这本一百多年前探讨法国大革命的书,越是能在其中看到当下中国的影子,也许,这就是它能够长盛不衰的独特魅力所在吧。

  法国大革命的本质意义是什么?它为什么会在法国而不是其他国家发生?它是怎样悄然发生并确立了中央集权这个巨大机器的?这是作者试图在本书中回答的三个核心问题。1、作者认为大革命虽然以反宗教为鲜明旗帜,但它的实质是一场具有宗教革命气质的政治革命,它的真正成成就是推翻了贵族封建制度,却又确立了一种在低位平等基础上的更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2、法国大革命之所以发生在法国而不是其他国家,是因为这个国家有其萌芽并发展壮大的独特生存土壤——封建旧制度中酝酿着中央集权的种子,它对各个社会阶层采取了分而治之的行政管理策略,让整个人民群体分化成具有高度相似性却又彼此疏离的原子化个体,这些个体摆脱了宗教、法律和各种传统道德的约束,看似各行其是,但却极易被点燃,并具有极大的破坏力。3、大革命是在坏政府着手进行改革时突然爆发的,因为它已经为此进行了长期的力量积聚:一方面贵族被剥夺了政治权利,不再承担公共事务管理的责任和义务,但却保留了剥削农民的经济特权,这加剧了阶级矛盾;另一方面,人民尤其是知识分子被排除在公共事务之外,他们把对当局和传统统治原则的愤怒转化成为著作中一个个抽象的启蒙理念,引导受压迫且具有反抗意识的人民去推翻旧制度,并企图在追求自由的同时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理性王国。在此基础上,政府也在自己的统治实践中无意识地传授给民众十分危险的革命思想,于是,一场具有极大破坏性且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大革命,无可避免地爆发了。

  这本书的明线是在论述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但它更为重要且深刻的主题在于阐述人民是如何从一个牢笼主动走向另一个更大且更坚固的牢笼中的——大革命的启蒙先驱们企图以追求自由为口号,引导人民建立人民主权的理性王国,但革命却被独裁者利用,受权力的集中趋向的本能驱使,在旧制度中悄然酝酿的中央集权也在大革命的废墟中被重新确立,人民既没有获得自由,也没有摆脱奴役,这也是这场大革命的悲剧性所在。

  正如作者所言:“仅仅是为了物质利益而重视自由的人,从未长久地保有过自由”、“谁若是向自由寻求自由之外的东西,就注定受奴役”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四):我的读书笔记

  作为自己的读书笔记写几个比较有趣的点:

  1. 法国大革命前,因为财政危机和王权的扩张,其实政府的触角以及染指了人民生活得方方面面,所谓的中央集权制已经初具雏形了。只是制度服务的是腐朽而落后的脑袋(第一第二阶级)。

  2. 在革命前夕中,随着基督教的慢慢没落,教权和王权从曾经的争斗已经变成了教权完全成为王权的傀儡。教权为王权提供统治的理论支持,同时利用影响力为王权摇旗呐喊。这群喉舌当然也在大革命中成为了首要的打击对象。

  3. 通过无休无止的特别法院和国王命令,反映了行政对立法执法的一种侵犯。这一种侵犯只能造成行政力量的坐大。让我想起了末期的魏玛共和国。

  4. 因为旧制度的压迫和人民的愚昧,使得体会过一部分民间疾苦,但是又没有太多纲领性改革主义的作家通过马拉式口号的煽动和小本本成为了法国政坛的一大力量。他们能够体会政府弊端,但是他们能提出的无非是,一些抽象的理论和空洞的口号,平等,平权,自由,民主,他们的生活远远脱离实际,也从来不知道改革需要什么和煽动革命的危险。一方面他们的崛起代表着旧制度的压迫使得人民迫切的需要一个出口,而文学家正好提供了舆论引导。另一方面象牙塔的文人之所以能够在政坛兴起,也反映了旧制度对舆论阵地的看轻,与之相对维护旧制度的教会(宣传部)面对他们不堪一击,造成了舆论阵地的丢失。作家们是进步的,但是也是危险的,为所有的公共激情寻找一个正当的由头(造反有理)往往会导致对自己的反噬。同时这种网红式的政治家上台后往往会对社会加以各种乌托邦式的社会工程学改造(大革命日历),忽视实际的他们往往会造成更大的后果。这就是我们要警惕SJW的原因。

  5.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这就是为什么科学进步后,为什么法国的农民过的比13世纪更惨的原因,想到今天的科技进步下,反倒工作时间变长了,钢筋水泥劳动力赔本白菜价,人们却反而一房难求。呜呼,大部分的问题都是分配问题。

  6. 法国大革命有两种激情:第一种是对旧制度带来的不平等不可遏制的仇恨,第二种是自由的激情。可是但这两种激情在民选政府和无政府状态中的混乱中被挫伤后,人民反而又会呼唤强人和英雄的到来。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就在拿破仑的刺刀下结束了,从路易到拿破仑,可谓唏嘘。

  7. 中央集权制在殖民地的实践中,其实是脱离了实践的,不利于新世界的发展的,加拿大殖民地的设立,聚居,经济和管理一概由中央政府管辖。相比英国对北美的“善意忽视”“自由发展”,结果上还是差了一些。

  8. 司法系统中的买官卖官的本质是权钱交易,它反映了司法权远远弱于行政力量,而行政力量又需要搞钱。

  9. 最后来谈谈贵族吧,贵族的来源于战争,掌握特权且世袭。法国的贵族想要自保其实很简单。1. 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使得自己特权的义务对等。2. 主动靠近第三等级的新贵,和他们形成关系。3. 身先士卒,掌握军事话语权。4. 提供上升渠道,使得人民能够成为“贵族”。总结:如果一个阶级没有实权,没有力量,不想劳动,也不想贡献,自己孤立与人民又占有者大量不平等特权,那这个阶级就没了存在的必要,那真的非常危险。

  最后,喜欢托克维尔从税表,陈情书,县志,书信中实事求是的研究方法。比起空谈主义高的不知道哪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