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团体的撒哈拉》读后感精选

《一团体的撒哈拉》读后感精选

2020-10-29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一个人的撒哈拉 读后感 

  《一个人的撒哈拉》是一本由墨倾城著作,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2.80,页数:3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个人的撒哈拉》精选点评:

  ●听完的第一本书,读的很舒服和引人入胜。三毛这一生敏感的情感 听着都为她揪心和委屈

  ●第一本听书。 三毛的一生。

  ●不喜欢作者的用词 她的讲述也不是我心中的三毛

  ●Everything you are, everything I need.

  ●是听书听完的 或许该找其他的三毛传好好读读

  ●本身对别人写传记就不是很能够接受理解 虽然没有杜撰 但是不论再怎么理性都会不自觉代入别人的人生然后在文字里留下自己思想的印记 这本书让我更加肯定了这样的想法 基于对三毛的喜爱 硬撑了半本书 矫情的我真的无力了 建议百度百科加上直接阅读三毛的作品:)

  ●看完后难受

  ●这文笔不喜欢。我爱你,胜过爱自己的生命

  ●写得太辣鸡了,本来还想好好了解一下三毛老师。

  ●传记,读起来一般

  《一个人的撒哈拉》读后感(一):用一生去爱去流浪的女人

  读了便停不下来,作者文笔很好,用散文的方式去写一个人的传记,让人看完便爱上这个用一生去爱去流浪的..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note/551843321/

  《一个人的撒哈拉》读后感(二):撒哈拉哭泣的骆驼

  三毛的一生真的是传奇,如此的阅历丰富,经历了爱情,生死的别离 ,和平和战乱,这世界的千变万化她都经历~

  印象最深刻的是提到《哭泣的骆驼》的故事,真的暴露出人性

  但生的勇气终究抵挡不过世俗的舆论,真的是人言可畏。失去荷西她愿意为父母而勇敢活着,但是因为《红尘滚滚》的褒贬不一却让她一度失去活的力量。

  虽然是三毛的传记,但有些处却不能苟同,些许加入了作者自己的感情,权当对三毛的另一种解读。

  《一个人的撒哈拉》读后感(三):敏感、热烈、随性、执念

  1、作家总是敏感的,面对命运的起伏、世界的变幻,他们总能用细腻的笔触去描绘,然而他们也是略显偏执的、极尽追求完美的,这也许是很多作家最终自己结束生命的原因吧。

  2、三毛的生命中走进又走出很多位男子,我们感慨于三毛对爱情的热烈,然而如果这不是三毛,而是一个普通人,我们通常不会对此人的情感给予太多正面的评价。

  3、我们称三毛的一生坎坷,虽然她的精神世界遭受了很多压抑、痛苦,但是至少在生活方面,她也算是衣食无忧。在那个年代,又有多少人在为温饱而挣扎呢?

  4、我对三毛的评价:敏感、热烈、随性、执念

  《一个人的撒哈拉》读后感(四):也许相逢不过是一场梦

  转自别人的书评:

  关于文字

  或许,对于世人来说,三毛这个名字,是一个传说。

  因为她的爱情,因为她的叛逆,因为她的流浪,还有,因为她那不朽的文字。

  三毛的文字,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雨季文学时期,代表作为《雨季不再来》。

  这一阶段的文字,都像笼罩着一层薄薄的雨幕,有一种朦胧的美感,就像当时三毛那一颗敏感、脆弱、迷茫的心。

  第二阶段,沙漠文学时期,代表作《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记》。

  这一阶段,是三毛一生中最灿烂的阶段,就连爱情,也是圆满的。她用一支笔,写尽了自己的幸福。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匆匆。

  荷西死后,三毛回到了红尘滚滚的台湾,红尘中的她,笔耕不辍,辛勤耕耘着她的第三个文学阶段——都市玉冰文学时期。

  这一阶段,三毛不再写沙漠和大海,不再写远方如梦如诗的异域风光,取而代之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人情冷暖,就像是夜晚街头的霓虹点点。

  最后一个阶段,是大陆文学时期。

  这一阶段,三毛把目光投向了大陆,剧本《滚滚红尘》就是三毛第一部大陆题材的作品,她把自己的一生和灵魂,全部寄托在了这部作品上。

  然而,三毛输了,输得很彻底。

  这大陆文学时期,刚刚透露出一点信息,便在台湾荣民总医院的浴室里,随着1991年寒冬的雪,一起消融了。

  这《滚滚红尘》,竟成了三毛在人世间最后的落幕。

  泰戈尔有一句诗:天空没有飞鸟的痕迹,而我已飞过。

  这句话用来形容三毛的一生,再合适不过了。

  或许,这就是三毛一直在追求的,回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