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新发蒙读后感精选

变革新发蒙读后感精选

2020-10-29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改革新启蒙 读后感 

  《改革新启蒙》是一本由张维迎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5.00,页数:2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改革新启蒙》精选点评:

  ●标记一下

  ●书的名头越大,往往含金量越少。二言以蔽之,要市场不要特权,先法治后民主。

  ●都是访谈,重复特别多,倒也是重点吧。

  ●这是一本访谈录

  ●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张维迎先生对市场自由的相关思想,一个经济学家的观点不应受任何人影响,无论是领导,群众,个体利益……经济学家的结论只服从于自己的专业。此外我也赞同经济学家学习文化历史的观点,不仅如此,心理学也很重要。唯数学至上是真的走偏

  ●很差劲的一本书,今天上公选课把它翻了遍,以前觉得自己没有读懂,现在觉得是这本书的问题,内容相当凌乱,全是些访谈节目的总结,凌乱不成体系。不知道张维迎是什么样的学者,但这本书确实挺失望的。看了看其他人的评价,失望的也不少。

  ●有真知灼见,但是重复太多。

  ●作者近年来接受各类访谈的合集。强调思想启蒙的重要性。一以贯之的坚持市场的真谛。在当前的形势下,让人欣喜。可读性强,通俗易懂,发人深省。

  ●走向良序社会

  ●一种思想的真实表达,社会需要这样的声音,一种可以表达自由思想的声音。不过这本书的框架结构很散,是采访录的整理,不成体系。更像是为了了解张维迎的一个索引。没有很实质的内容只是思想的东西

  《改革新启蒙》读后感(一):坚持改革理念的重要性

  这是今年6月的新书,收录了2012-2013年间张维迎教授接受多场访谈的谈话记录,内容涉及改革的方方面面。访谈中张教授疾呼改革者应坚定改革理念,强调在缺少整套顶层设计的背景下坚持改革理念的重要性,同时对大众进行有关市场、自由的思想启蒙,并提出了进行法治建设、深化国企改革等一些具体措施。张教授是一个独立学者、彻底的“市场论”者、奥地利经济学派拥趸,也是一个敢说真话的人。他的经济理论对中国经济产生过重大影响,80年代初尚在攻读研究生时,就曾针对价格改革提出过影响深远的“价格双轨制”过渡模式。本书秉承了他一贯的风格,既有对产业政策、短期经济刺激政策极度不满的锋芒,也有对改革该往何处走、如何限制政府权力的沉思,访谈录把他的经济思想表达得很清晰透彻,特别是对市场经济、企业家精神的阐释以及对自由的理解,都很有启发性。

  《改革新启蒙》读后感(二):理念是改革所最需要的

  过去我们常常认为要改革需要一个健全的顶层设计才能最小成本的实施,这健全的顶层设计如今已经成为拖延改革的借口。面对改革应该依靠的不是顶层设计,而是理念,这个理念是我们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书中提到这个社会应该是尊重人权、保护私产的符合市场逻辑的社会。

  针对市场逻辑书中给了一个很精妙的解释,市场逻辑的社会应该是通过给予别人幸福而使得自己获得幸福的社会,这是相对于强盗逻辑的。但是书中悲观的提到,目前中国社会很多地方还是依靠强盗逻辑。强盗逻辑意味着企业家难以通过专心进行企业活动而获得相应的报酬及安全感,在这样的博弈下,企业更倾向于进行投机行为甚至是违法行为,而不是以长效机制去经营一个企业。

  书中另一个主要观点是改革需要“制度企业家”,并且改革是有可能从既得利益内部进行推动,而这种推动的动力就是“制度企业家”对于市场逻辑的信念。作者提出即使是目前的既得利益者也不一定是幸福的,因为一个通过贪污受贿致富的人从本质上也不一定是幸福的,因为他明天的自由是不确定的。通过改革,如果可以实现阳光收入的上涨,虽然没有灰色收入多,但是由于人权得到了更多的保障,这个人从整体上而言是更幸福的。就例如在计划经济阶段,既得利益者是村干部,但是通过改革以后,他们仍然是改革的最大受益者。

  书中第三个观点谈到的是“国有企业与社会公平”,作者认为国有企业的存在是社会公平难以推进的一个障碍。纵然一个国有企业是盈利的,但是他是在免费获得其他企业需要重金购买的准入凭证后获得利润的,例如三大电信企业,虽然每年报表是盈利的,但基础是在于他获得电信牌照是免费的,而且是排他的,这是巨大的机会成本。

  《改革新启蒙》读后感(三):张维迎的“常识”

  近年来,张维迎著作频出,在各种场合上反复地向公众宣讲着关于市场、国企、中国改革的“常识”。他的布道,循循善诱甚至到了不厌其烦的地步。《改革新启蒙》是他这几年来发表的访谈录,也是他“常识”的集中呈现。这些“常识”,有的似乎卑之无甚高论,有的却刺激性十足:

  比如,关于市场,张维迎认为:市场经济把每个人追求幸福的冲动,变成了创造财富、为他人创造价值的体制;市场化越充分的地方,越公平,也越有道德。关于国企,他认为:国有企业是没有效率的,只要有国企的存在,就不可能有公平竞争,应该全面放开市场准入,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垄断领域。

  更具体,听起来也是更具刺激性的“常识”则有: “过去10年里改革是停滞甚至倒退的”“法治倒退的很厉害”;“信赖市场的人比信赖政府的人更有爱心”;一个坐在发改委办公室的30多岁的、从未有实际经营企业经验的处长决定项目的投资是很荒唐的;“从理论上讲,如果我们真要建立市场经济,那发改委就应该被取消”;许多领域不是监管少,而是监管太多,“很多人主张更多监管的原因是‘无知’”。

  我不是经济学家,难以判断张维迎的这些“常识”究竟是对是错。从他的文章言谈里看,张维迎深受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米塞斯、哈耶克影响。在金融危机爆发,凯恩斯学派大行其道之时,他更是屡屡冒天下之大不韪,批评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宣称应彻底埋葬凯恩斯主义,是一个坚定的市场传教士。

  之所以在这里将“常识”加上双引号,是因为这些是张维迎一己之见。在张维迎的眼中,这些是常识,但在另一些经济学家眼中,这也许是谬误,对普通公众来说,则可能是阳春白雪。更何况,常识并不一定就是真理。然而,无论对错,张维迎的这些“常识”都是当下中国思想市场上的一部分。

  《改革新启蒙》的副标题是“思想市场驱动中国变革”。在前言中,张维迎认为,中国未来的改革,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有什么样的理念和领导力。而正确的理念则来自于思想市场的竞争,只有思想市场的自由竞争,才能使我们走出错误理念的陷阱,为改革创造新的思想和观念。

  进一步说,张维迎的“常识”对错与否我们可以不论,但我们千万不能低估它的力量。在这里,重温一下凯恩斯写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的最后一段话,是最恰当不过了:

  “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的思想,不论正确与否,都要比人们通常所理解的力量大。事实上,这个世界就是由极少数思想统治的……我可以肯定地说,既得利益群体的力量,与思想所具有的那种潜移默化的力量相比较,可以说被大大地夸大了……无论是早还是晚,无论是好还是坏,危险的始终是思想,而不是既得利益群体。”

  《改革新启蒙》读后感(四):市场经济不能解决公平问题

  此书是张维迎教授近期采访录的合集。新内容不多,一以贯之的自由市场的主张。但是我真的怀疑市场经济能否像张教授说的那样解决公平问题。自由市场经济的代表是十八和十九世纪的欧洲国家,而那时正是殖民扩张,诸多种族被彻底灭绝的时候,而在英德等国国内,童工等等问题,也是人间的悲剧。如此种种,可以说是公平吗?

  1. 改革中的好多困难,如果大家都从利益冲突角度看,那是没解的。人类应该认识到,我们的共同利益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我们的好多矛盾其实是不存在的。P14

  2. 如果一种思想变成官方钦定的垄断思想,这个社会思想的进步就很难,也就可能被某一种错误的思想长期锁定。即使这种思想当初是正确的,也已经失去了思想本身的价值。P17

  3. 人类最强大的两种力量是利剑和思想,但是从长远看,思想的力量比利剑更加强大。P25

  4. 我当时讲过,只要腐败增长的速度低于GDP增长的速度,这个社会就不会出太大的问题,因为我们一方面有不满,另一方面财富在增加。P31

  5. 国外的经验是,民主制度最大的挑战就是暴民政治,美国制度的设计总是要防止暴民政治。如果民主制度不能和精英治理很好地结合起来,如果民主不是建立在自由、人权的基础上,我觉得很危险。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说要法治先行。P38

  6. 我想,真改革就是权力由政府放给民间,由政府放给市场,这其实也是我们过去市场化改革的一条主线。P43

  7. 很多所谓的‘新左派’知识分子是不真诚的,带有投机成分,他们并不真心相信自己所说的东西。P101

  8. 货币最初是自由生产而不是政府垄断印发的。现在大家都在说商人要有道德的血液,但我们从来没有问过,生产货币的人需不需要道德血液。P109

  9. 所以弗里德曼说,如果我们把结果公平作为目标,我们即得不到公平,也得不到自由;而如果我们把自由作为目标,我们既可以得到自由,也可以得到公平,因为公平是自由的副产品。P116

  10. 我希望未来十年,国有企业占GDP的比重能减少到10%以下,现在是将近40%;像发改委这种机构,以后就做一些政策协调的工作,而不是审批。P194

  11. 社会保险就像你雇一只狼看两只羊,那么狼总得吃掉一只羊,最多给你剩一只。P220

  12. 我要强调的是,我相信市场,并不仅仅因为我认为市场提高了效率,而是我相信市场更人道,可以带来更好的道德秩序,可使人与人之间更相互信任,使每个人活得有尊严。P245

  13. 我更喜欢亚里斯多德的观念,人生就是追求卓越,若能将自己的潜力发挥出来,这就叫成功。P252

  14. 亚当斯密说,我们人类的很多痛苦来自对三种状态下的差距估计过高:贫穷与富有之间的区别,私人职位和公众职位之间的区别,寂寂无闻与德高望重之间的区别。P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