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遗产典范读后感有感

姥姥的遗产典范读后感有感

2020-10-23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姥姥的遗产 读后感 

  《姥姥的遗产》是一本由张伟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9.00,页数:36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姥姥的遗产》精选点评:

  ●姥姥一生都在为小辈辛苦付出,像母鸡一样展翅护卫孩子们。作者虽说完成了姥姥的心愿,读了“大书”,但上学工作都不在姥姥身边,相比之下,带子对姥姥的陪伴和照顾令人敬佩。

  ●爱多深能量就有多大

  ●看完这本书让我想起余华写的《活着》,不同的是余华用平和的句子描写的生活,句句渗透着人生的苦难与艰辛,看完让人心生绝望。而《姥姥的遗产》这本书侧重讲作者在充满艰辛和苦难的大环境中,与姥姥和姐姐“带子”共同生活的点滴幸福往事,全文都流露出姥姥对作者和收养孙女“带子”伟大的爱。姥姥是一位智者,虽然是一位普通乡下老太太,但是在作者和“带子”的成长中,为两个孙女做的很多决定在当下环境中非常明智。姥姥对作者的爱,是充满力量的,这也是成就作者的关键。

  ●一看就是老人写的,有点朴实有点絮叨,完全不晦涩也没什么高度深度,然而身体很诚实,看了不放手,因为感动,可以一直读下去。

  ●带子和弟弟那两处,哭得稀里哗啦,世界上有心善的人,也有很多心恶的人,姥姥用她的善和爱,给子子孙孙留下了巨大的精神遗产。其实很羡慕被呵护着关爱着长大,有句话说得到过多少爱就能给世界多少爱,纵观周围包括我自己,多是在缺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能在自己身上看到很多原生家里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哎。

  ●满满的感动,真的好看,会再看

  ●最后一章节看得心情沉重。我们小时候总是想以后要好好孝敬老人,可是在我们长大之后,又有很多事羁绊住我们。作者非常爱他的姥姥,她的姥姥保住了她的双腿,坚持让她一直学习,给予她更好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动力。当作者慢慢长大,终于用到姥姥给她准备的“旧物件”时,比如那块磁铁,不禁让人感叹,老人的思想很长远,对我们关心总是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

  ●慈爱伟大,感人至深

  ●我的姥姥

  ●语言很质朴,自己年老以后回忆曾经和姥姥在一起的生活。

  《姥姥的遗产》读后感(一):姥姥的坚韧与关爱,是命运给予的最宝贵财富

  有一种懊悔叫子欲养,而亲不待;有一种痛苦叫过去只能过去。养儿知父母恩,然而在现今巨大的生存压力下,无数人的背井离乡。面对年迈的父母,面对嗷嗷待哺的稚子,只有在每年一次的春节,在那短短数日,才能完成对两者的共同陪伴。

  自小因母亲的逝世,父亲的无能,“我”只能在姥姥的臂弯下成长。但正因为姥姥对我的关爱,教导,挽救了可能截肢的腿,拯救了“浩劫“中的”我“。姥姥的一生平凡而伟大,抚养了”我“的长大,操心着带子(收养的女孩)的人生,关注着弟弟的成长。在姥姥不辞辛劳的照顾下,“我”成了我们村的大学生,成为了一名大学老师。带子待着姥姥身边,养老送终。让姥姥辛劳的一生,享受了晚年的舒坦。

  姥姥对“我“爱不光是抚养我长大,督促我继续求学。在“浩劫”中,年迈的她,奔赴数里只为知晓我是否平安。在我面对人生磨难的时候,她与带子帮“我”照顾稚子,时刻牵挂“我”的安全。

  姥姥的人生如两座大山,前半生的艰难攀爬,在成为丈夫离世,儿女相继逝世中跌入谷底。但为了女人的遗言,为了守护好“我”与弟弟,姥姥又坚强的站了起来,继续攀登第二座人生大山。后收养“带子”,为弟弟的人生保驾护航。再到孙子孙女缠绕膝下。姥姥坚韧的性格,不屈于命运的折磨,虽最终无儿无女,但外孙满堂的结局。除了是善良的人终有乐报外,姥姥的坚忍,敢于拼搏的性格,是她此生最好的写照。

  然而,“我”由于“浩劫“的存在,成分的不好,人为的磨难。离开老家后,陪伴姥姥的稀少时光,未能留下姥姥,“我”和带子的合照,成了我最大的遗憾。但,姥姥对命运的反抗,对“我“的疼爱关心,让“我”与带子在少年时相遇,相处都成了姥姥留给“我的最宝贵的财富。

  《姥姥的遗产》一书中,姥姥的爱,让我想起了母亲在我成长中做的点滴。姥姥面对命运的不屈不挠,让我感到一个未经历过浩劫,也未真正经历过生活磨练的人,有什么资格说放弃。

  《姥姥的遗产》读后感(二):旧中国平凡女性的贵族精神

  很多人在探讨女性形象时,总是难以摆脱男尊女卑和女权主义的性别观点,但读完这本书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姥姥作为一个从苦难深重的旧社会一路走来的平凡女性,却兼具了传统中国社会中女性所有的优点:她有悲天悯人的仁爱慈悲、有独撑困局的倔强不屈、有勤俭持家的朴实无华,有崇文劝学的高瞻远瞩、有世事洞明的敏感睿智。一个普通的乡间农妇,一生命途多舛,却撑起了两代人的命运。用作者的话说,别人在翻过一座山后就可颐养天年,享受着老人的清福,她却在儿女早亡后,忍受着巨大的悲痛将孙辈抚养成人。风雨飘摇中方显人性之光辉,在那白山黑土的东北乡间,在几件简陋的茅草屋里,一个老人带两个孩子如同草芥,随时都有不期而遇的生活灾难。姥姥却将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那稍显落后却充满田园牧歌意味的成长环境,荫佑两个姑娘顺利成长成人。这一切得益于姥姥早当家,她勤俭持家却又经验丰富,张口就来的俗语句句在理、一针见血,这些绝非现代人所及,大概只有在经过生活的苦难才会凝炼出如此之多富有智慧哲理的句子。

  人的一生重要的选择就那么几次,不同的选择带来的人生境况往往判若云泥。在旧社会,人的前途命运往往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时代的局限与悲哀,就像一部香港电影里说的,“活在这世上,真的没的选”。看看余华的《活着》,那冰冷的故事情节,无处不诉说旧时代的冷气。而同时代的姥姥,却以超越时代的高明眼光,为“我”、弟弟,带子的命运费心劳神,他们每个人的人生岔路口都能看到姥姥奔忙的身影。在弟弟未能考上高中,姥姥拖着年迈的身体奔走协调,摆脱中山狼一家的陷阱,在“我”贪玩不好学时,姥姥收起往日的慈祥,严厉地教育、及时地引导我重新步入正轨,最终实现上大学的梦想。姥姥对风云际会的时代如此敏感,对向学如此尊重令人击节赞叹。遇到这样的亲人是难得的福气,人在年少时人生选择是需要长辈指引的,长辈的眼光就是孩子的未来。

  同时,姥姥的形象是一面镜子,映照下也看得到旧社会的人物群像。文中的男性长辈形象,几乎都显得负面。爷爷和父亲急盼男丁出生的忧虑,听说生的是女孩后一言不发,后来母亲生了男孩后狂喜的场面几乎将男尊女卑观念下人性的丑陋刻画得淋漓尽致,“我”被大娘一家算计伤到脚,弟弟被虐待至死,另一个弟弟打破头的情节道出人性之扭曲、家族气氛之糟糕,而身为家长的爷爷和父亲却无力掌控局面,明知大娘母女不安好心却把我和弟弟送过去,其迂腐与懦弱可见一斑。相较之下,奶奶抚养成人的带子,却是姥姥本人的另外一个翻版。她刚强倔强的个性,对妹妹的疼爱,早当家担负整劳力的特征几乎都继承自姥姥,姥姥当年心生恻隐,在自身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收养带子,既有出于现实的考虑,也是善良本性的本能反应。带子在成年后坚持丈夫入赘,可以看得出两代人之间的情深义重,也填补了“我”无法在身边尽孝的空缺,让老人满足地度过了最后的时光,这是带子之福,也是姥姥之福。

  可以说,姥姥的形象是传统中国社会中典型的优秀女性形象,生活的苦难没有将她压垮,却将清贫的生活操持得不显粗鄙,既没有生活的粗鄙更没有精神的粗鄙,尽管也有封建迷信的个人局限性却又丝毫不沾染封建遗毒,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与两个姑娘书包上的“仁义礼智恭宽信敏”八个字一一相和。姥姥本是平凡的乡间农妇,却也是一个从苦难中一路走来真正的精神贵族。她无私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却也拯救了很多人的一生,也将影响着读到她的故事的人。

  《姥姥的遗产》读后感(三):伟大的姥姥

  张伟从自己的腿疾开始,提到自己儿时因为父母疏忽,收到堂姐地欺辱,导致腿差点被截肢,后来因为姥姥一句话,才得以保全了一双腿。当时作者的父亲派长工带幼女去镇上看诊,医生给出建议是:尽快截肢!后来父亲询问姥姥的意见,姥姥觉得一个孩子被截肢,是一件很大的事情,于是说:“不能听一家之言。”她因为之前听说过有个名医擅长治疗腿伤,加上亲眼见过那个孩子恢复很好,于是拿了主意立马带孩子去镇上寻医,包括借住在亲戚家,怕重病的孩子吵到亲戚,一夜里抱着孩子无法入眠,并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这位名医也说要截肢,立马带孩子去省城大医院。其实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姥姥特别疼爱自己的外孙女,对于腿伤这一事,她做了很多的决定和规划,包括去寻找孟名医、借住亲戚家以便提早排队、不耽误病情,如果严重就去省城大医院。从未放弃过,试问当时刚得龙子的父母,也未为这孩子操过这份心。反而是姥姥,捡回她的一条腿。也难怪2年后,母亲的弥留之际,她选择了姥姥,离不开姥姥。俗话说的金窝窝银窝窝不如姥姥的土窝窝,姥姥虽然家里条件不如作者父母家,但是姥姥对于孩子的爱,是地主家无法提供的。

  从作者母亲的病去,再到父亲一再追儿子,想起那个年代当时农村里的地主家类似古代的后宫宫斗剧,差点被打成残废的长女、差点被折磨死的大弟、被饿死的小弟弟、被折磨死的母亲,这一家如果不是因为姥姥,幼小的作者和年幼的弟弟,有可能永远像活在别人屋檐下的幼苗,终日见不到阳光和体会不到温暖,受人排挤,看人脸色,自卑怨愤。

  姥姥领养带子的过程,也说明姥姥很精,她打定了主意想要小的,另一个收养的寡妇一门心思想着要大的、好看的,姥姥却考虑的比较长远。收养带子姐姐的那位,心思盘算着大一点的能带弟弟,再加上大一点的省事且好养活。姥姥却觉得小一点的少不更事,会和自己更亲近一些。为了能让姐姐被收养,她一直藏着自己的想法。姥姥这一点就能处事不惊,不动声色地让姐妹俩找到了靠山。为了能顺利收养带子,最后又出了主意说这孩子是自己娘家那边的血脉。这样既让儿媳能接受,也让以后的同村人不可轻视了带子。姥姥心中的大爱还体现在后来和带子主动提出她的身世,包括让带子和亲生的姐姐认亲。姥姥说和寡妇约定瞒着这么长时间,一直心里不踏实。这也体现她的善,包括她说:“人啊,不能一竿子支到头啊。你指着的,真不一定能养老,不指着的,说不定能养老送终呢。”姥姥这句话其实真的被她说中了,她自己的长女和唯一的儿子都是走在她前头,收养的外孙女和带子,最后因为外孙女求学和事业,一直没能陪在她身边,反而始终陪在她身边的一直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带子。

  姥姥这一生也没有多享福,但是纵观她的一生,幼年失去双亲,但是还有长姐和长兄,她们疼爱最小的妹妹。后来因为寄养在成亲的哥哥家,嫂子嫌弃她,让她差点成为别人家的童养媳,还好她自己偷偷跑到远嫁的姐姐家去了,等哥哥接回她,她也不再计较。姥姥从小就很有主意,不然真的当了童养媳就可怜一辈子了。这就是姥姥的处世哲学,后来哥嫂去世,她又操心小侄子的婚事。就连她自己的婚事,也是明白事理,没有糊里糊涂地把自己嫁了,明白对方的优点缺点,虽然对方发妻早逝,留下一女。这不算太优秀但是相对姥姥来说,也是一个优点,没有公婆,对方为人诚恳,她不挑肥炼瘦,心甘情愿地做了一个年纪轻轻的继母,再后来,有了自己的孩子,丈夫对她也很好。幼年姐姐哥哥疼爱的那段时光,相互扶持的那段时光,虽然清贫,但也充满了爱和乐趣。婚后的这段时光,也算其乐融融,直到丈夫突发脑溢血早逝,留下4个幼子和虎视眈眈的叔伯抢夺家产,姐姐劝她丢下最小的两个孩子改嫁。她想到自己从小经历过失去双亲的痛苦,没有爹妈,最后毅然决然地独自抚养几个孩子。

  她一生的第一次变故时,几个幼小的孩子开始自食其力养活自己并各自成家,姐姐远嫁到相对富裕的地方,自己也寻了一个靠谱的人家。人生第二次变故是丈夫早逝,留下幼儿寡母,她又开始漫长的抚养之路,其中一个孩子病逝,直到三个孩子各自成家。第三次变故是长女和儿子相继因病离去,她收留了长女的女儿,时刻关注外孙的健康和安全,让媳妇改了嫁,自己的哥嫂离去,又给孤儿的侄子寻了亲。还收养了带子,靠自己资助外孙女考上大学。

  姥姥这一辈子虽然有一点点不幸,但是她都把日子过得很充实、有滋有味,姥姥很有人情味,虽然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她有一点点迷信,但是姥姥特别伟大,她有自己庄稼人特有的纯朴和善良,她很有主意。这里面很多的爱,就连亲生母亲也不一定能做到像她这样的付出,很感动,中途看到姥姥每次为孙女的准备和体贴,包括每次说你没有妈,但是我也会为你准备,送给孙女缝线的锥子、吸铁石,准备了十几年的鹅绒,几欲落泪。写到作者在临盆的时候因为赶上特殊时期,姥姥从大老远的乡下坐车过来攒了很多土鸡蛋,一路的颠簸,这些准备坐月子的鸡蛋一个都没碎,包括为即将出生的孩子准备的小衣裳,姥姥的这份心意,让人觉得如亲妈一样。张伟正好也到了做姥姥的年纪,所以写这篇回忆录的时候,更能体会到一个老人的心意。

  通读张伟的《姥姥的遗产》,常常有一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错觉,想起自己故去的爷爷,张伟因为从小和姥姥相依为命,情真意切,深深地为这一对祖孙的感情折服。姥姥是一个很聪明的人,虽然自幼失去双亲,但是一样靠兄妹之间的聪慧长大成人,包括后来成家立业,家中变故相继而来,也没有打倒她。收养带子,她很善良,后来对待带子也视如己出,带子把她当亲姥姥也是一样的道理,其实从作者的叙述中能看出,正是有了带子,作者的童年过得很快乐,有一个玩伴儿,带子早慧,有时候看带子,又如另一个姥姥。带子不亏是姥姥相中的孩子。

  如果没有姥姥,可能作者会失去一条腿,如果没有姥姥的暗中相助,包括几次求人,作者的弟弟又可能会耽误一生。如果没有姥姥的循循善诱,作者有可能中途辍学,如果没有姥姥,带子的一生有可能是另一个续篇。姥姥的这一生,从未和命运低头过,只要有一线生机,她都会匍匐前进,从未畏缩。在最艰苦的环境里,她没有屈服过,没了爹妈,还有姐姐哥哥;没了男人,还有田地茅草屋和孩子;没了儿女,还有孙女。这种无私的爱,包括平日子的嘘寒问暖、言传身教,抚养了两个特别优秀的孙女。她想办法让庄稼地能多一点收成,想办法多攒一点冬天里的木柴,喜欢养猫和狗,知道怎么让孙女在上学之前吃上菜园里的瓜果。她承人家一份情,还给别人两份。不许孩子染上赌博的恶习。

  张伟《姥姥的遗产》中姥姥的处事哲学:人要勤快(老天爷给了人生命,也一定给活命的路。),姥姥一生最大的遗憾是不识字,她虽然没有上过学,但是她知道孩子们的老师教的不得法,这就是她聪明的地方。如果没有姥姥的坚持,估计作者上学也会和带子一样半途而废,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姥姥的劝学太重要了,还有一点是环境也很重要,周围的人如果都不想学,带动她也无所谓的心态。姥姥有一次做梦梦见外孙女受到伤害,第二天立马启程去很远的地方看望梦中牵挂的人。姥姥真好,就算是亲妈,能做到这样吗?明明不舍得,一手养大的孩子,但是为了她能去更好的学校,还是送去很远的地方去求学。

  这本书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小时候听到那句,金窝窝银窝窝不如自己的土窝窝。试着去想想,一个孩子如果经济条件富裕,但是生活在勾心斗角的家庭氛围中,还不如生活在相对贫瘠一点但是精神上很富裕。姥姥的性格好,做事干脆果断,包括收养两个孩子,都是自己拿主意。每天晚上的嘱咐和说教,类似于现在的一日三省。钱可以花完,但是姥姥教诲的那些道理,是烙印在骨子里的。这本书让我想起很多,一个女孩的一生,从出生到家庭,再到择偶,再到育儿养女。姥姥的出生她没办法决定,但是嫁人她很慎重,育儿养女也是尽心尽力。生下来的孩子,就要待她负责。人们常说,外婆疼外孙,冷水洗脚跟——白疼。但是作者的姥姥也没白疼,书中提到为姥姥去买新鲜的鱼,再提到姥姥心满意足的乐呵样,姥姥真的很容易满足。合上书,我们是否更应该珍惜教给我们精神遗产的长辈们?

  《姥姥的遗产》读后感(四):读书群第二期读书反馈

  这次读的书是张伟的《姥姥的遗产》,我去年看到的最好看的书。

  以下是读书群各位网友的读后感:

  1尤双:

  刚读完《姥姥的遗产》,拥有这样的姥姥是作者一生的幸运,也提醒了我,趁着亲人在的时候,多陪伴,免得失去后遗憾没有多陪伴。姥姥给作者不一样的生活,保住腿,带她离开陈家大院,支持读书,工作后遇到挫折时各种支持,让作者一路走来都充满爱的力量。姥姥自己没有了父母,中年失去丈夫,后来又失去自己的孩子,但是她没有被命运打败,而是凭借自己的力量抚养长大了两个孩子,他们之间那种“你养我小,我养你老”的感情令人羡慕,姥姥培养出大学生的自豪感和孩子长大后对她的各种孝顺让她的老年生活有了满足感,读到这样的内容时,发自内心的替姥姥感到高兴。我没有经历过那样的岁月,通过读这本书了解了这样的生活,学习姥姥爱的力量,用爱去感染身边人。

  饭:我也是当时读完觉得这一家人未免命太苦了吧,但是书读完却反而有种畅快感,心态太重要了。

  2.维珍:

  这本书以描写我和姥姥的亲情为主线,以真人真事为背景写了这部文学作品,只从姥姥带给作者的温暖来写,也给读这本书的人带来了温暖。书中从一个平凡的农妇养育带子和外孙女的琐碎点滴写起,展现了姥姥以过人的勇气、辛勤和智慧,以及底层女性独有的坚韧、耐力和不屈,描绘了姥姥海一样广阔的爱,这种爱也深深影响和改变了作者的一生。

  看着作者细数小时候快乐的和日常得点滴,也带我回到了童年时代。我爷爷家也是东北的,虽然他们最终支边留下,可生活习惯还是家乡的习俗,我们小时候玩的很多东西在书里都能看到。童年总是快乐的,无论经历什么,在当时都是快乐的,所谓的不快也很快烟消云散了。只是存在记忆里,在长大后慢慢浮上来,增加了生活的重量。姥姥对于知识的认识非常深刻也很务实,不要作者和带子当睁眼瞎,也不能做近视眼聊以自慰。她超过时代的前瞻性就是人生的智慧。能有这样有智慧的长辈引领,也是晚辈的福气。

  序言里提到的作者的另一部关于多余人的著作时,我起初并不太理解什么是多余人,看了这本书,隐约理解了作者对于多余人的关注。多余人不仅是对小人物的关注,更是作者对于她自己也是多余人的一种感触和关注。

  对于这本书,我有两点感触。一、以前我也有想法想写我的姥姥的一生。起因于我总能听到姥姥以谚语的形式说出一些或深或浅的人生道理或生活经验。后来知道姥姥那个年纪的人经历了这个国家很动荡、艰辛的一长段时期,我在感受了生活的各种滋味后,对姥姥的这种经历充满好奇和敬佩。可后来因为我和姥姥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加之她总是有太多想自己表达的东西,这种交谈很难进行下去,只能放弃了。二、作者通过描写姥姥对自己的付出和养育,刻画出一个正直坚强、乐观积极的农村妇人的形象。这种形象在过去不少,现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却越来越少。过去对孩子的养育没有太多技巧,没有那么多培训班,可是却在一代代的传承中把道德修养各方面细无声的教给了下一代。而我们这一代人受到的教育却是生硬、断层、远离人性的。我自己对于人生的迷茫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影响着我。借用我粉的一个人对这个时代的评价作为结语,也许能表达一些我的心声“如果印度有一部分人,像拍电影一样在各个领域和行业深耕细作,再过几年,它未必比中国强大,制度未必优越,人民也未必富足,但可能比中国舒服。精英和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而我们只剩下投机和现实主义,由上而下。”

  饭:我太支持你也一起写了,下个豆瓣去更新吧~!辅导班是表面,内里还是要培养乐观的调节情绪的心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习惯。上几代人吃了太多苦,咱们学不完啊。

  3.徐徐安:

  姥姥语录:

  1、“老天爷给了生命,也一定给了活命的路!”,“天无绝人之路”。“自己动手,就能丰衣足食”。

  2、“人是不能过有米无柴的日子。

  3、“水涨船高,念书条件好,念的人多了,但是都念得半途而废,不是又出一群'近视眼'吗!不往远处看,只看眼前几个大字,这就是'新文盲”。

  4、“念书,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是没出息孩子干的”

  5、世界上能做的事情很多,真正能做好的很少,根源就是自满于“会” 。

  6、呼噜呼噜毛,我的宝贝吓不着(这句话也是我童年的时候大人们对吓到的孩子的安抚)。

  姥姥是一位善良,有爱,勇敢的人。像有浑身的劲,命运并没有优待她,反而对她比较残酷。从小失去父母,青年丧父老年折子。但是她带幼小的外孙女,收养了的孙女带子顽强的生活了下来。

  最打动我的是姥姥,作者,带子三个人的感情,姥姥本该颐养天年的年纪,却用后半生的精力,为两个年幼的孩子遮风挡雨,拉扯成人。保住了作者行走的脚和看世界的眼睛。保住了她的双腿。同时成长岁月时不时的担心忧虑,孩子的健康,腿伤对孩子有没有影响 。姥姥给的爱体贴入微。从姥姥给杀的年狗,六七斤纯鹅绒,传家宝。都是姥姥满满的爱;作者也不辜负姥姥和带子的支持,考上大学回报了他们。带子长大成人后嫁人不出嫁,相依相守,不离不弃,你养我小,我养你老。

  姥姥自己一生清贫,锱铢必较,舍不得花钱,年老后作者带她去照相,老人就很知足了。

  作者在毕业生提前查体,意外查出了肺结核,生命本能的挣扎和产生了正能量; 作者遇到狼的故事,大路平坦好走,但是小路是捷径。习惯走捷径,就想不到雪后小路的不安全。夏天庄稼起来也不安全。要警示不能图一时的懒惰让自己陷入危险当中。

  我记忆的姥姥,慈祥,慈爱。说过鼻子下面的口干什么的,走到哪不愁,走到哪里都可以问路。有人看她,就是姥姥会给打电话让我们过去吃好吃的。会以我们的自强为荣。因为上大学路程,家人没有告诉我姥姥去世的消息,好几天后才得知。没有回去送她最后一程,成为永久的遗憾。愿岁月善待我们的亲人。

  饭:看来大家都对姥姥有很多回忆啊,我是爹妈带大的,对四位老人说真的,一点感情都没有,但是迪哥的外婆把他一手带大,俩人超多回忆,甚至迪哥说四位老人的地位比父母高,支持你们都回忆回忆整理成文字啊。

  4.李蕊:

  《姥姥的遗产》读后感

  因为作者用的是插叙的写作手法,所以刚开始我一直不明白他母亲怎么那么懦弱,父亲对孩子的遭遇视若罔闻,还以为他大娘是伯父的妻子。因为是一种任务,耐着心思读到大弟被烙铁打伤,看到“一父同胞”才明白原来他母亲是小老婆,被续娶两个字误导了。这样的情况下,大娘及其孩子对作者母亲及母亲的三个孩子的敌意就不难理解了,因为利益冲突,分走父亲的关注,或者还有以后的财产分割。一夫两妻下,两个女人都是受害者都沦为了生育机器。大娘性格强悍狠辣,但对自己的孩子保护的很好。母亲却懦弱,让孩子倍受欺凌,甚至性命不保。

  最心寒的是爷爷和父亲的态度,对大娘或许是愧疚,或者大娘有个强有力的娘家。一直对大娘的作为无动于衷,说不知道绝对是骗人的。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积累的宅斗经验,小孩子都知道。他们的默不作声纵容了大娘的恶行。他们的重男轻女是一切悲剧的开始。

  幸亏有姥姥姐弟两个才得以成人。

  姥姥的形象很生动的还原了一个命运坎坷,却情商很高,又懂得抗争的爱护孩子的农村妇女。

  我:

  可以看出姥姥对孩子的爱超越了母亲的爱,为了孩子们敢于面对,但是为了孩子也隐忍痛苦(比如小弟在三姐家那一段和去父亲家看大弟)怕自己走后孩子受委屈,只能装作强颜欢笑。还为了让作者喝生鸡蛋去邻居家调换,放假时吃到血肠去村里人家讨要,却不让人生厌。这些都显露了姥姥在生活中的高情商和生活智慧。

  姥姥对外孙女的疼爱和关心真切的触动心弦,大到为孩子上学来回奔波,小到一顿可口的饭菜,洋溢的都是姥姥满满的爱。 姥姥对孩子不仅是养育者,守护者还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如坚韧,没被儿女接连早逝的打击倒不自暴自弃;眼光长远,不会为了家里没有劳力让孩子辍学;坚持原则,不让孩子沾染打牌和抽烟的恶习。平心而论农村妇女做到这些已经很好了,这已是很多人都达不到的高度了。

  还有姥姥对燕子和麻雀的怜爱,是对自然的敬畏和爱护。就算对可怕的狼,也是客观的做出了人打扰了狼的评价。

  姥姥还有些老辈人常有的小迷信,带孩子去寺庙供奉躲避王母娘娘的召唤,孩子生病时找巫婆跳大神,老了一直精心看护自己的“大房子”。但这些都瑕不掩瑜,反而很生动,更人性化。

  这些是姥姥的精神亮点,但更打动我的是作者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姥姥的留恋,濡慕,那些美好的回忆,珍贵的温情,是人生最温暖的东西。虽然人生充满磨难和挫折,但有姥姥和家人温情就什么都不怕!

  到最后一段对孝字的深刻悔悟,没有经历过的人永远不懂“子欲孝而亲不待”的悔恨和惭愧。从现在开始弥补自己的缺失,为老人尽孝让父母开心快乐,主要是少了自己的遗憾。不是形式化的生日那天的蛋糕和生日歌,还有平时点滴的问候和关心照顾

  饭:我去年还看了《白鹿原》和《秉德女人》,说真的,当时我都懵逼了,这是女人还是女牲口啊,根本没有地位,就是泄欲的工具和干活的劳动力以及繁衍的必备品罢了。所以我才觉得姥姥这种人格太难得了,不敢换位思考,要我真的是活不下去。对父母的孝顺不如提倡对父母的爱,这个话题咱们下一本书《中国式的情与爱》里接着分析。

  5蜗牛:

  一、提问

  感觉张伟老师的老公感觉并没有什么多大的存在?是因为这本书主要是讲姥姥所以淡化了自己的个人私生活吗?

  二、归纳

  张伟老师从姥姥对自己的帮助开始讲起,随着张伟老师的长大经历的一系列事情,和姥姥和带子互相依托,后期带子反哺姥姥,姥姥对母亲孩子也就是张伟老师弟弟的担忧,姥姥的一生。这种写作方式我不知道叫啥,但是讲姥姥的一生表现得立体而丰满。

  三、总结

  姥姥是一个见识虽少但政治敏锐度高,有勇气有智慧的坚韧女性。她一身凄苦,承担起了生活给予的不幸。思考书名,姥姥的遗产决不应该只是姥姥为坐着准备的麻绳,纳鞋的,和磁铁。而是那种遇见困苦化身斗士,不屈服于天灾人祸。从看起来并不美好的生活中寻找到温暖和乐趣。并且把自己的爱好不吝啬的给予给亲人。

  四、延伸

  让我深有感触的不仅仅是她们守望相助,互相关爱,互相给予的情感。张伟老师在书中提起讲述的关于特殊时期的历史也让我备受震撼。乌合之众在现实中何其多之,三人成虎。尤其在看书途中知道一位素未谋面的表弟因周遭语言暴力自杀身亡。更加理解了每个人心中的恶念,在一群不知其为恶,或者是知而为之的人之中,管理者的放纵和漠视,何止是卑劣极端。

  孟子“先立乎其大”的观点也适合现在的生活,有些思想精华不应该被抛弃。现在的高校部分知识分子,仁义礼智什么都没学会。只是从了小体,放纵了自己内心的恶。这样的人才再高端厉害,心不正,造成的伤害只会更大。

  饭:额,你这问题,人家写姥姥的啊又不是写婚姻生活,写老公的你可以看看三毛或者杨绛的。其实不止那个敏感时期,现在也一样,坏人何其多,有个至亲至爱的人后方撑腰实属难能可贵,可惜大多数人并不懂得这个道理。

  6渔

  二,归纳

  作者先是以她和姥姥相亲相爱半生轨迹为主线,着重讲述了姥姥与她之间深厚的抚育之情,从姥姥力保她的伤腿开始,此后彻底接手抚养,努力操持家里家外维持生计,还以很顽强的精神力量坚决支持她完成学业;然后给我们呈现了姥姥与带子结缘相伴,都是在对方最需要的时候恰好给予最多的爱与支持;姥姥与弟弟间的相助守望,毫不吝惜给予缺少母亲关怀的他们最好的爱;最后道来姥姥一生经历坎坷,却依然不曾倒下,以顽强奉献的精神为她爱着的小辈们支撑起一片光明的天空。

  姥姥的形象,虽然目不识丁但是却有常人不及的生活智慧与胆识。面对生活的痛苦与残忍,很快便能重新站起来用新的希望与勇气开拓生活。虽然时有迷信,但也知道自省己身,不让自己重蹈覆辙。付出那么多,最终也算是享受到了孙辈们深深的关爱。

  三、总结

  1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他笑,他就对你笑;你对他哭,它就对你哭。面对生活所有的顺境逆境,都要努力以积极地心态面对,让自己有足够的精神力量和勇气改变生活。

  2.“日常三省吾身”,做不到三省,至少要常常自省,并尽力去改变。没有行动一切都无从说起。

  四,延伸

  书中在姥姥最绝望之后还说到“现在自己有窝,能住。有地能种,有饭吃;井中有水,去挑。就能活命。”,所以不管怎样,在当下我们都要相信我们会生活得更好,更有滋有味的。

  姥姥面对生活生命都是非常有热情的,很善良,可以发现并创造生活中很多的小美好。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

  饭:运气这东西有时候真是不好说,但是大多数人都是平平淡淡,小生活里创造自己的奇迹就很不错,努力咱们的,剩下的交给老天,不给自己留遗憾就好!

  7草西:

  姥姥的遗产

  1、提问

  如果没有带子,姥姥的晚年会是什么样?

  旧时代里,作者和弟弟在陈家大院的经历,带子被父亲遗弃的经历,都说明那是一个吃人的时代,他们是弱者。而时代变革后,双方立场发生了交换,他们能比原来欺负他们的人过的更好,这里面是时代的因素更多还是个人因素更多?人究竟应该追求怎样的品质?

  2、归纳

  全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前段以作者成长的时间线讲述了作者和姥姥共同生活的日子。作者成人后与姥姥相聚的时间不多,因此全文中段从带子,弟弟等其他人的人生经历侧写了姥姥的形象。后段则通过正面描述姥姥的成长经历丰富了姥姥的性格特质,也就是讲述了姥姥的“遗产”是如何一步步成型。最后零散的回忆了姥姥在世时的一些趣事和憾事,表达了作者对姥姥的思念。

  3、总结

  这本书以回忆的形式描写姥姥的一生,通过大大小小的事件展现了姥姥在面对生活,苦难和抉择时是如何应对的,文中有段话总结了姥姥的人生哲学:人活在世上应该有“天高”的心气;但顺境不多,总要遇到困难、挫折、不幸、灾难、阻力,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面对这样的逆境,一种人以此为借口,认输了,必说自己“命薄”;而另一种人坚定勇敢,在厄运面前硬着头皮,迎面走,不肯停步,勤奋与毅力,智慧与胆量,帮她不屈不挠挣扎,走过了荆棘之路,花明柳暗,这时“纸”一般的“薄命”,却变成了“地”一般的“厚命”。虽说这样做她并不富有,但有了战胜“薄命”的精神能量,永远胜过财富。所以,她告诉我们:

  “心真比天高,命就能有地厚。”

  4、延伸

  文中有段话解释姥姥后半生为什么得到了补偿:“谁的心中没有爱,生命就将按同样的比例被削减,相反,谁的心中充满着爱,生命也将按同样的比例在增长。”上下文中将这种爱解释为对亲人的全部奉献,我认为存在一定的误导。姥姥面对生活也有自己的智慧和权衡,并不是一味付出。她在自己嫁人时选择了老实肯干的鳏夫而不是人口众多的殷实之家,是因为她知道娘家支持不够。却将女儿嫁进了陈家大院做小,原因不可考但显然母亲的悲剧来源于此。她领养带子不仅可怜,更多还是想为将来养老有个依靠,招赘婿也是同样的原因。所以我认为日常生活中带着爱为家人付出是润滑剂,但大事上一定要有自己的决断,不能一味奉献。

  饭:姥姥很智慧,其实并不算圣母,环环相扣,种什么因结什么果,她自己选择伴侣是动了脑筋的,但是闺女却折在这上面也引发了后面许多悲剧。从书中反思人生,我觉得咱们也得勿以恶小为而之,不该做的赶紧掐了源头,及时止损!

  8陶不酥:

  提问:其实姥姥是一个特别聪明的人,但是有点不太明白她的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没有她聪明。相反,一个外孙女一个养孙女都很聪明伶俐。

  归纳,从作者的腿疾开始,从姥姥对待疾病的处理方式能看出姥姥特别有主意,姥姥一生也没有多享福,幼年失去双亲,在哥哥姐姐的带领下长大,后来有了嫂子,她差点成为别人的童养媳,于是自己偷偷跑去远嫁的姐姐家,这件事也看出来她特别有主意,那么小走过陌生的路,还有遇到狼的风险,但是她知道找姐姐能避免当童养媳的命运。后来她也没有让自己稀里糊涂地嫁了,她分析了男方的优点缺点,虽然过去是继母,但是没有公婆,也自在,她能当家做主。直到丈夫早逝,她又一次面临人生的抉择,是留下孩子去嫁人,还是当个寡妇拉扯孩子,因想到自己从小没有爸妈的日子,她没有再嫁。

  总结,姥姥这辈子虽然有点波折,但是她都把日子过得很充实,儿子早逝,她也没有为难媳妇,让媳妇再嫁了。而且还收养了自己大女儿的女儿和快要饿死的带子。虽然贫穷,但是带子和张伟过得特别开心快乐。姥姥这一生,都在行善,只要有一点希望,她都不会轻易放弃,在特别困难的时期,让外孙女念了大学,让外孙幸免一难。而且还帮侄子成家。

  延伸,这本书让我想起很多,一个女人的一生,从出生到家庭环境,再到择偶,到育儿养女。姥姥的出生没办法选择,但是她嫁人很慎重,她无父无母,没有成为买卖的童养媳,对自己的子女也尽心尽力。如果没有姥姥,作者可能是第二个带子,是因为姥姥的劝告,她才没有中途退学。姥姥虽然没念书,但是她知道知识很重要。姥姥虽然没上学,但是她知道老师好不好。姥姥每天晚上的谈话就和反省一样的,姥姥还在考虑怎么挣钱,姥姥为外孙女准备的那些小零件,让人动容,就算是一个母亲,也不一定有她细致入微。

  饭:读书太重要了,那时候还不像现在各种资源,所以我看的时候就庆幸作者幸亏念书多,这一条算是改变她命运了,从此扭转,当然特殊时期除外,那天杀的……所以咱们现在也是贯彻,读书,读书,思考,思考,人生艰难,不提前运筹着点,啥时候被玩死的都不知道。

  9达不溜:

  2. 归纳总结

  以“我”腿脚上伤疤的由来和姥姥对此的关注为引,揭开本文的序幕,描写了姥姥对“我”们这些外孙辈的关爱。全书以作者的成长为主线,穿插叙述了姥姥一生的生活,初读来觉得时间线有些跳跃,再次阅读可更好的理清作者的思路。姥姥作为一位不识字从未读过书的农妇,却比许多读过书的人思想更加通透,如描写文革时期时,她不能理解为何有书读还要反抗,这分明是一种幸福。作者在描述这段内容时,也同时让读者感受到当今和平生活的可贵,有书读、能读书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姥姥偶尔也会迷信思想封建,如带子和“我”生病时,想要求神婆的帮助。但姥姥并不是那种听不进去话的人,由于父母在姥姥很小的时候便去世了,一直由哥哥姐姐带大,姥姥非常有自己的主见,有她的存在才有“我”、弟弟和带子现在的生活,虽然姥姥想尽办法挽救还是没能挽回小弟的生命。姥姥去世后,留下的鹅毛包袱、小磁铁、锥把和麻绳等,不仅仅是一份留念,更深深影响了“我”以后的生活,是一份无价的财富。最让“我”后悔的是在姥姥病入膏肓时,“我”却因为总总原因不能陪伴在她的身边,反而麻烦了她许多。姥姥不仅是作者的启蒙人,她的言传身教影响了作者的一生,对我们来说也有许多值得学习之处。

  3. 延伸

  在姥姥的教导下,带子虽然没能继续读书,但她一反当时众人对女子的刻板印象,成为了家中的顶梁柱,村里的扛把子,哪怕在结婚后也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家庭地位。种种事迹都告诉我们,不要过于在意别人的眼光,也不要总想着依靠他人,无论在什么时代,自己独立自主才是最重要的。

  饭:还记得我昨天和你说的话吧,自己舒服最重要,先收拾好自己心情然后才是别人。至于眼光就更不必当真了,我有时候也控制不住会解释,下回学学不解释,当个更酷的人。

  10肉一:

  一,提问

  姥姥不读书也很聪明非常有智慧,很多人读了书反而很愚笨。这是为什么?

  二,归纳

  一开始读的时候有点混乱,但是后面就大概理清楚了。整本书按照作者的经历(如何到了姥姥家)到作者的一生和姥姥的一生交叉讲述。

  三,总结

  整本书讲了非常多的风土人情,之前从来不知道北方怎么过冬。意识到人类在历史的进程里非常渺小,人读书是为了了解更多知识,并不代表读了书就会变聪明。家有一个明事理的家长太重要了。

  四,延伸

  一本非常适合育儿者看的书。很多家长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当一个好的家长。如果我以后有了孩子,会再次重温一遍这本书。

  孩子对小时候的事情还是很有印象的,谁对她好谁对她不好她心里明白,不要以为孩子不记得这些。有些事情处理不好对孩子影响非常大。

  饭:我觉得就是欠思考,或者是脱离了现实生活,我喜欢看书看电视剧然后结合自己,有的人是看完就完了。现在不是都讲究输出嘛,先输入读书,再输出写感想就是这么个原理。

  我小时候就很懂得谁是对我好,谁是害我诶,哈,小孩儿才不笨呢,况且有记忆力,当时反应不过来,后面又不傻,迟早能明白啊。

  11芦苇:

  交作业

  从《姥姥的遗产》中了解到的:

  1.绝境中从不绝望,阻力面前从不后退。老天爷给了人生命,也一定给人活命的路,这是战胜绝境的信心。我有时候是不是放弃得太快了?

  2.姥姥时时拾材火的习惯。心里有这件事,点点滴滴积累,要用的时候自然就有了。眼里有事,手中有活。

  3.冬闲不能闲。以前手停口停的日子里,每天都岁生活有规划,即使是猫冬也不能闲。现在各种假日休息日,还有心情不好啥都不想干的日子,是不是对自己太放纵了?

  4.会不等于做得好,实践才能得真传。做能做的事,能做的事一定要做好。

  5.姥姥攒了十几年的鹅毛,未雨绸缪以及坚持。备用计划永远都有必要。

  6.没有分担的爱和没有爱的分担都不可能有相濡以沫。

  7.人既要有生理生命也要有社会生命。

  饭:诶诶诶,你很到点儿啊,那个冬闲不能闲我当时还写日记里反复这件事呢。喜欢你的七条观点,棒棒啊芦苇。

  12小乐:

  首先感谢饭饭选择《姥姥的遗产》这本书领读。若不是你推荐的话,可能我会因为很少选择去看这类文学作品,而错过一本好书。

  虽然作者的语言极尽朴实,但却将姥姥命运多舛、一世操劳却从不埋怨、坚强不屈的身影形象勾勒的无比清晰深刻。可能因为我自己老家就是东北的,书中的很多语言和场景都相当熟悉,所以整本书读起来亲切且流畅,多次被戳中泪点。就感觉好像是在陪邻居家的老阿姨拉家常唠嗑,听她回忆曾经和姥姥一起生活的故事,感受她对姥姥的缅怀和眷恋。

  对于本书的作者来说,『姥姥的遗产』和她那『不朽的爱』,是极其宝贵的财富,泽被后代;而对于书外的我而言,『姥姥的精神』、姥姥那卑微人生所散发的人性光华除了让我觉得感动和讶异之外,带给我更多的启发:

  1. 好的心态来源于强大的心智

  即便是恶劣的生活里,姥姥也从未被压倒,反而更用心的活着,每走一步都过脑过心。姥姥说:『心真比天高,命就能有地厚』。何谓『心真比天高』?我觉得应该就是无论顺境也好逆境也罢,绝不低头认输,迎难而上,斩落荆棘为坦途,踏平坎坷成大道吧。

  2. 爱有多深,能量就有多大

  在那样一个物质匮乏,思想封建的年代,姥姥虽然只是一个目不识丁的乡村老妇,但她即便在屡次经受失去挚爱亲人甚至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剧痛打击之后,依然没有向厄运低头,她用她的爱拯救了『我』的一生、救了弟弟、还领养了被遗弃的『带子』,以过人的勇气、辛劳和智慧撑起了整个家。

  3. 大道至简,知易行难;知行合一,得到功成。

  知易行难说的再通俗点可能就是那句『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了吧。对于人生这道复杂命题,只知道却做不到哪能行?光想不做哪能行?想要越过命运给人生设的每一道『沟坎』,经受得住每一次的考验,那就必须要像姥姥那样——把能做的该做的事都做到做好。

  饭:老一辈人很少拖延症啊,我发现咱们年轻人现在都是喜欢喊口号但是不执行。知行合一就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有时候运气来了,迈出去,收获就到了。

  13蘑菇:

  这是一本纪实的回忆录,记录了姥姥平凡且伟大的一生。幼年失怙,青年丧偶,中年丧子命运多舛的姥姥没有被命运击倒,独自为女儿国里的“我”和带子撑起了一片天,让我们在充满爱的国度里长大。在那个温饱都是问题的年代里坚持培养“我”念大书,姥姥用言传身教影响着孩子,她是生活中的智者。反观现在那些打着挣钱养孩子的幌子逃避养育责任的父母把孩子留给上一代养育,当隔代教育下的孩子的缺点暴露出来的时候,又互相指责推诿,老人“你儿子我管不住了,你赶快回来管管”,父母“都是你们给惯的”,老人“嫌我养的不好,你们回来自己养”,父母”回去谁挣钱养他”一方给了太多不恰当的溺爱,一方给了足够的钱和嘴上满满的爱。

  这本书勾起了我小时候很多的回忆,春天去地里挖荠菜,提毛线,去地里挖蒲公英叶子剁碎了给刚打回来的小黄鸭和小鸡吃。夏天摘桑葚,吃的嘴上衣服上染的都是颜色,还有大人的唠叨吃多了留鼻血。河里也是一个盛产美食的好地方,后河野的绿的红的菱角是独一份的美味。还有扁嘴(鸭子)吃的个儿(河蚌),大田螺能给我们这些小馋猫解解馋,发大水过后的后河野我们拿着网兜逮小鱼小虾做煎小鱼和虾米煎饼。秋天我家门口枣树上的枣已经没剩几颗了,小树林的蝉也不怎么叫了,庄稼地里又成了我们的好去处,吃甜解(玉米杆)找香泡(菇娘)烤红薯,去树林拿着筢子搂树叶给家里备过冬的柴火。冬天在河边上踩冰,在雪地里画画,打雪仗,慢慢的等待着年的来临。

  饭:哈哈,果然读者不同,见解不同,你对书里的这段印象深刻。我小时候在农村就只呆过一次春节,确实很好玩,村儿里的山树河,一辈子我都忘不了。

  14Rosy:

  姥姥的遗产_张伟,读后感:rosy。读了4h19m,2018-3-29读完。

  这本书还挺贵,不过胜在内容丰富,作者写作功底深厚。

  不过不得不说前面免费的部分最精彩,也可能是因为那时年纪小、环境简单,在这简单的底色中,这份祖孙情显得尤其珍贵。

  我至今还未去过东北,也未曾了解过北大荒,那个年代物质匮乏、封建思想浓厚,姥姥不畏一切困难、砥砺前行,托起最小的两个外孙、还有善良收养来的带子,后来自他们长大成人,也未能享尽天伦之乐,在十年文革的历史背景下,夙夜忧虑,心心念念着自己的外孙。

  或许在别人看来,姥姥一世操劳、幼年丧父青年丧夫中年丧子,没有可以依靠的人,命途多舛。但是也许正是命运的种种磨难,把姥姥锻造这样一个伟岸的人,成为了隔代们最大的眷恋和依靠。

  带子是本书最大的一个惊喜,本没有血缘关系,却是陪伴姥姥时间最长的人,谁说这不是福分呢?带子也在报恩,把一切都给了这个家。姥姥和带子都是勇敢独立坚强的女性。

  最后作者感慨的还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以及「等我们以后xx了」……孝顺不分条件,不仅是在心里和精神上的、行动也是非常重要。后面有一段姥姥吃鱼的倒是有意思,一开始我们以为世上只得一种美味,殊不知原来是眼界太小。

  姥姥的遗产,除了物质上、还有多年的养育扶持。

  她虽未好好的看过这世界、却有大格局,思想开明,用尽一切方法让作者读大书,去更好的学校继续读下去。

  她虽一世操劳,却从不埋怨,同时用爱浇灌隔代们长大。

  她虽出身贫寒,却有理财观念,知道开源节流;但是又不做抠门小气鬼,看病之类该花的钱都不会节约着花。现代人有很多都缺少这种能力和观念。

  人世间得一份这种感情和缘分,谁说没有福分呢?

  饭:所以这才是珍惜的必要性啊,大家最后都会死,不要活的时候给爱人留遗憾,给自己留遗憾。我脾气太暴躁了,以前会爆发很久,现在学会立刻服软了,哈哈哈,就是怕迪哥暴毙。理财就是未雨绸缪的思想,姥姥没啥文化,但是有一股子农村人特有的智慧,也很有危机感,是非常睿智的人。

  15天维娃娃:

  读这文章有三点感触:一是感情的由来,不是母女却有亲子之情。一开始,觉得作者和姥姥的感情有点奇怪,按刚相处的情景看,没道理达到那种亲密的程度,宁愿跟姥姥也不跟妈妈。后来随着时间的铺述,才发现她姥姥的确对她很好,才明白这样的感情从何而来。

  二是读书的重要性,以及父母从来都是把最好的给小孩。虽然作者的成长环境不好,但她姥姥却想尽办法让她得到她能得到的最好的教育。虽然刚开始学习环境并不好,学习水平也一般,但经过转校到比较优秀的学校,作者也跟着变得优秀。说明机遇和努力很重要。小学三年级换了一个小学,开了眼界,学到很多东西,觉得学校很重要。所以一定要买学区房给小孩读书,不能将就。对小孩的教育就是得严格,说话算数,意志坚定,不给动摇,等他长大了就理解了。

  三是不论人混得怎么样,随便着年纪的增长,会越来越想念家里的温情,特别是小时候成长的过方。

  饭:

  岁数应该差的不会太大吧,那年代三十多岁就有可能当姥姥了,所以我觉得没啥代沟,情愫也就更不隔代了。

  我妈也说过这句话,人到最后就会发现,只有家里人才是最亲的,即使也有摩擦,但是和外人的那些阴暗面接触相比,实在不足挂齿。我自己现在也会想我的妹啊数啊什么的,估计。。。我也老了吧,哈哈。

  16苹果熊:

  《姥姥的遗产》我的感想是,人的生命力太顽强了。我们这个时代一切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都比当时要好,为什么我们还要不停的抱怨呢。这本书我觉得非常适合对抗现在流行的“丧”文化。每个人都应该有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路再难走也得走下去,只要踏踏实实的努力,日子总会一天比一天强。现在的人,就是很容易浮躁,都想赚钱,却没有具体的计划,目标。赚钱第一步,从量入为出开始,想理财又不愿意攒钱的人真的要好好学习姥姥勤俭节约的一面。

  饭:我不喜欢丧文化,人有七情六欲很正常,但是拿颓当常态可真行,我真有网友推行这种思想的,反正倒也不至于不往来,各自选择罢了。姥姥的储蓄习惯也是我推荐你们阅读的原因,慢慢植入这个思想,放心吧,没坏处。

  17JJ:

  看完这本书让我想起余华写的《活着》,不同的是余华用平和的句子描写的生活,句句渗透着人生的苦难与艰辛,看完让人心生绝望。而《姥姥的遗产》这本书侧重讲作者在充满艰辛和苦难的大环境中,与姥姥和姐姐“带子”共同生活的点滴幸福往事,全文都流露出姥姥对作者和收养孙女“带子”伟大的爱。姥姥是一位智者,虽然是一位普通乡下老太太,但是在作者和“带子”的成长中,为两个孙女做的很多决定在当下环境中非常明智。姥姥对作者的爱,是充满力量的,这也是成就作者的关键。

  饭:同感!我也是觉得那本书让人心塞,这本有些希望,除了性格那些,运气也很重要。

  18SIS:

  一、 归纳

  作者以回忆的方式,追溯小人物姥姥那些年的那些事,抒写了身边亲人的故事,先讲了自己的身世及成长过程,然后是带子,接着是弟弟,最后是姥姥。

  每个人身上每件事情中都折射出姥姥的精神遗产中的无价财产,就是在绝境中,她从不绝望;在阻力面前,她从不后退。在普通的过日子事件中,姥姥用朴素的世界观带领孙儿们努力的生活着,给予每一位孙儿物质及精神上的依靠。

  就因世上有这样厚重的爱,太阳才不断发光的。她瘦削的身躯中,因装着这样的爱,才潜藏着惊人的刚毅,才有仿佛负山戴岳的力量

  二、 总结

  1.祖孙之情,浓于血,重如山,止于至善。祖孙之间的深情厚谊,深深的感染者读者,也勾起了在现代物质社会人们对于家人付出与回报的反省反思。勾起了对自己生长过程的回忆。

  她们虽然生活艰苦,又多遭不幸,还赶上了大革命时代,但姥姥这位领头羊总是有自己的坚强、勇敢、睿智、远谋、用钢铁一般的意志为每位孙儿尽心尽力安排着一切,殚思竭虑,她不只盯着关键时刻,还深知日常点点滴滴的努力积累,都是人生迈大步上台阶的准备。作者说自己的童少年时代,如果没有姥姥这慈爱的守望者锲而不舍的‘拯救’,很难走过生命的道道关卡。没有她老人家的决策、远见和胸怀,所有的一切又将是另外一种局面。姥姥那卑微的人生放射出的人性光华,如丽日经天,惊雷滚地。她的善和爱将永驻人间。

  2.苦难是生活的老师,经历过苦难,才倍加珍惜得到的幸福。苦难能使人少年老成,迅速成长,苦难也能使老人变成少年,重获生命的阳光。

  三、 延伸

  1. 育儿

  本书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本育儿书,奶奶时刻关注孙儿们成长的微小变化,用爱浇灌的精神之果产生了极大的鼓舞力量。如对作者逃学事件的表面淡定,不急不火的宽大惩罚,远比严厉地斥责更令作者惶恐不安,并引起内心的强烈自责。姥姥用严厉的耐心,用挚爱和智慧的乳汁,轻轻地弥合着作者心中的裂纹和“伤口”,在每个关键时刻,她都能最及时地使童心在呵护中成长。姥姥是一位及时疗救我童心的伟大“医师”。

  2.善

  姥姥一生都相信,弱者的善,能感天地泣鬼神。她也相信恶有恶报。得势猖狂的“中山狼”的恶德败行也得到了恶有恶报的收场。而姥姥寄托于孙儿身上的念大书的梦想实现了,带子及入赘孙女婿晚年的陪伴及悉心赡养,算是用自己对孙辈竭尽所能的付出换得的吧。

  饭:是啊,没文化的老太太却懂得教育,真是讽刺。姥姥用爱和智慧教育出来的孩子,不会差的。

  19肚皮:

  《姥姥的遗产》读后感:读到带子和弟弟那两处,哭得稀里哗啦,带子那部分是觉得世界上怎么会有如此心善的人,很感概,读到弟弟那部分特别特别难过,爷爷和爸爸的不作为,让大娘的恶简直如虎添翼,和姥姥的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姥姥用她的善和爱养育着子孙,姥姥的坚韧顽强的精神鼓励着子孙。其实很羡慕被呵护着关爱着长大的孩子,有句话说得到过多少爱就能给世界多少爱,纵观周围包括我自己,多是在缺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能在自己身上看到很多原生家里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姥姥的爱弥补了缺失的父爱母爱,却比父爱母爱更胜一筹。

  饭:现在的父母充满焦虑,但是姥姥带孩子像小火慢炖,有滋有味更入味儿。

  先发这二十篇的,有几位朋友还要我等一下,到时候再发一篇。

  艾玛,手指头疼,我先发送的。

  下回更新剩下老几位的~

  ------------------------

  下次阅读《中国式的情与爱》

  4.14和4.15这两天,欢迎大家发送到群里,抓紧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