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答如流》读后感精选

《对于答如流》读后感精选

2020-11-27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对答如流 读后感 

  《对答如流》是一本由杰瑞·魏斯曼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177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07-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对答如流》精选点评:

  ●要点:1?听懂别人的问题、找出问题中的关键词,并在回答中帶到這些关键词2?控制时间3?对不实的指责说不4?将听众的注意力引到你想传达的B点5?给出与听众有关系的回答

  ●大战前怎能不做好准备? 战中要尽可能的占据主导位置,控制局势。 然后,你就赢了。

  ●本书用非常简明扼要且围绕主旨的写法,阐明了如果想做到对答如流,需要做到缓冲(找准回答问题的罗马柱:问问题的人到底想要你回答什么),用支持性证据做答(只有简明扼要的回答,才有到下一阶段的资格),上旋(升华主题,多用积极含义的词汇,如果做得好,可以无限上旋下去)。 陈述者在火线上,下面注视的人越多,场合越重要,他所面临压力的处理能力才是提问者想要看到的答案,而非陈述者给出的答案。

  ●以美国总统大选为素材,详细阐述了问答的基本原理:缓冲-罗马石-阐述-上旋。

  ●通读全篇,毫无亮点;各种分析对比美国前总统,如布什,戈尔,克林顿的竞选答辩,65%照搬全文,有点小失望,不推荐阅读,借魏斯曼的名义,我可以给2星。

  ●前面j讲罗马柱落位应该中庸,但稍稍往后一些就矛盾了,选用右倾的,会被认为好辩

  ●面对提问,首先来个缓冲,弄清楚问题,然后回答,最后再甩出已准备好的上旋,可以进一步拓展自己的回答相关的内容

  ●高开低走。

  ●理论加实践地阐述了如何对答如流

  ●研究总统的语言,也能写本书。

  《对答如流》读后感(一):挺好

  对于经常要应付各式提问的人来说,这个书从逻辑上去指导你,挺好用的。对于经常要应付各式提问的人来说,这个书从逻辑上去指导你,挺好用的。对于经常要应付各式提问的人来说,这个书从逻辑上去指导你,挺好用的。看了一点点。。。还没看完。。。。。但是还是很有启发的

  《对答如流》读后感(二):In the line of fire,how to handle?

  如果说杰瑞魏斯曼的《Present to win》,中文翻译为《演讲圣经》,是一本关于汇报演示的操作圣经的话,

  那这本《In the line of fire》,中文翻译为《对答如流》,则是针对听众所提棘手刁钻问题的应对宝典。

  《对答如流》读后感(三):#每天一本书#2011年7月27日,222天,《对答如流》,评分3.

  作者是杰瑞·魏斯曼,书中的例子都是美国总统竞选中的一些关键问答,书写得很罗嗦,逻辑不太清晰同时加了很多术语要自己总结一下才行。

  1、倾听是问答中最关键的,一定要在提问中找到关键论点,分析出对方的主要观点

  2、在回答中,利用关键词充当缓冲器,并在回答时包括这些词

  3、对不真实的指控要直接说不

  4、如果无法回答,就找个正当理由

  5、回答问题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

  6、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反复练习

  7、面对棘手问题,绝对不能还以愤怒,回答的时候要坚定而镇静

  8、进入火线时,当依赖对手的弱点,多依靠自己的优势,要掌握主动

  9、控制问答的时间和数量

  《对答如流》读后感(四):如何对答如流?

  1、“你的意思是...”"你看,我的理解对不对..."这些表述都要避免,下次不能再出现。

  2、问答问题的路径是:倾听-缓冲-金字塔组织答案。听比讲更重要,要认真的听,听懂对方说的是“what”,听的时候可以心中默念“what”“what”,听懂别人话中的罗马柱,即他说的keypoint。第二步是缓冲,缓冲的第一步是剔除别人问题中情感性的语言,用“how”“why”等方式对对方的问题进行释义,必要情况下,要征得提问人的点头默认,然后根据MECE,展开自己对于问题的解释。

  3、对于多个问题的回答,可以有这样一种技巧,捡多个问题中你最愿意、最简单、第一个、最后一个等等,反正就是抓住一个问题回答就可以了,回答完之后,可以对提问人说“你还有问题吗?”一般情况下,提问人会,“复述问题”,或者“我已经明白,没有问题了。”

  《对答如流》读后感(五):缓冲、回答、上旋

  为控制你的回答交流,必须在对方提问的过程中全身贯注地倾听罗马石柱。然后像图中那样,插入两个向上的灰色三角。

  第一个灰色三角是缓冲,它由释义或关键词组成,意在扯平现场,相当于是武术中的防卫。第二个支撑回答的灰色三角,是通过上旋至你的B点,或给听众提供WIIFY。这些向上的三角位交流过程中增添的控制感。在两者之间,你必须提供回答,用阳来平衡挑战议题中的阴。面对棘手问题,不能愤怒,而要坚定镇静,或者用巧劲化蛮力。

  点:在任何沟通环境下,听众都是从A点出发的:不了解情况,不信服,没有做好行动准备。而陈述者的目标,或是要传递给听众的信息则是B点:充分地掌握信息,彻底地信服,完全做好行动准备。这一动态的转变,全在于说服的绝妙技巧。B点就是呼吁听众采取行动。

  WIIFY。What's in it for you。它不仅是在利用“你”字的力量,还把焦点从陈述者转向了听众。这一转变向听众指出从A点到B点的好处,以及他们这么做的理由。人们行动需要理由,而这个理由必须是属于他们自身的理由,而不是你的理由。WIIFY就是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