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民的诚信》读后感锦集

《贫民的诚信》读后感锦集

2020-11-25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穷人的诚信 读后感 

  《穷人的诚信》是一本由道拉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252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007-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穷人的诚信》精选点评:

  ●向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人致敬!

  ●还是翻译的问题,没什么大问题,但读起来没有很畅快的感觉~~

  ●全是介绍性内容啊,看得好痛苦…不过好多想法(嗯这本书本来就是这样的想法)旁逸斜出不给老学究面子还是挺爽哒~就喜欢这种看似一通乱棒实则招招分山辟水的灵气思维。就话题来说,这本书适合跟《贫穷的本质》一起看,小额信贷扶贫思路结合对贫穷本质的思考会别有一番风味

  ●事无巨细的介绍,关于意义和思考较少。

  ●很好的书。

  ●为了写论文借的,在高度发达和高度不发达的社会,诚信都显得那么质朴自然。只有我们现在的半成品社会,才呼吁诚信,因为稀缺。

  ●在中国银行战略研究部实习时,副行长朱民赠送的。

  ●实在没有能力将其看完。。。

  ●: F833.544/3350

  ●穷人比富人有信用

  《穷人的诚信》读后感(一):了解第二代格莱珉银行的一本难看但详细的书

  详细地阐述了第二代格莱珉银行。虽然格莱珉银行很有名,但一般人的了解都还是停留在最早期(第一代)的模型里。所以这本书给我一个更新、更准确的了解它的机会。

  但不知道是因为作者出身教授,还是译者出身业余,觉得这本书写得、翻译得不好。只能作为案例来看,没有书的乐趣。

  《穷人的诚信》读后感(二):一本离我们很遥远的书

  如同翻译者自己所称,这是翻译一本关于爱和灵魂而又有技术内容的书。书的文字是典型的翻译过来的汉字,没有太多矫饰与夸耀,干干净净,文字简洁,用词简单,句式简炼。粗看会有些枯燥,但是掩盖在这些学术文字下面的是对人性和智慧的尊重。

  在很多时候,我们常常被媒体误导,金融是一帮穿者深色条文西装的人玩的东西,他们的开口闭口中会有很多让我们一听就觉得心潮澎湃的外来词。格莱珉银行的金融创新的本质,即是不断的适应领域的变化, 最终让它的客户最终摆脱穷困。从这一点上,它的创新闪烁者无以伦比的人性光辉。

  格莱珉银行提高妇女的金融地位;相信穷人的尊严;认为贫穷是动态而非永恒;这些看似非常理想化的东西在格莱珉银行都得到了实现,很奇怪吗?在一边读这本书的时候,一边试图联想我们的情况,当时的我很悲观,我觉得在中国完全实现不了,我能摆出很多很多的中国式的现实。然后,我自问自己,如果中国出现这么一家格莱珉银行,我能舍弃已现有的优越条件去第一线开拓业务吗?不能,我不能,我的同事不能,我的同学不能,我的朋友不能。这让我愧疚。

  每次我听者台上的领导慷慨激昂、情绪激动讲话,外资来了,股份制很强,国有制很大,我们一定要创新!我们新研发的高科技产品,我们有名校科研做后盾!渺小的我总是想,的确,这本书离我们太远。

  补充一句:格莱珉银行是一个完全遵循商业行为的银行,它并不是慈善机构。

  《穷人的诚信》读后感(三):穷人的银行家挑战次贷危机

  这两天美国正在为七千亿美元的救市计划而进行议会讨论,围绕着应不应该由纳税人来为次贷危机买单是争论的焦点。

  如果搞清楚了次贷危机的始作俑者是谁对于决定该由谁来为次贷危买单也许会有所帮助。

  许多专家从美国资贷危机中得出的结论是——由于次级贷款贷给了不符合贷款标准的穷人,这些穷人不具备获得贷款的资质,也没有理财和还贷的能力,特别对经济形势的变化——如利率上调——缺乏抵抗力,一点小的波动就可能引发无力还贷的的后果。次贷危机的事实好象也证实了危机是由于不符合标准的穷人在利率低的时候通过贷款实现住房梦,但当利率上升时却无力偿还贷款而引发的。

  但我在《穷人的银行家——格莱珉银行的故事》和《穷人的诚信——第二代格莱珉银行的故事》两本书中却从格莱珉银行的实际经验中学到一个新的观念:穷人比富人更有诚信,穷人更倾向于归还贷款。特别是当美国次贷危机使许多穷人因无力还贷失去了住房而流落街头时,格莱珉银行却在通过住房贷款帮助穷人改善着居住环境。

  比较产生次贷危机的美国贷款机构和银行与第二代格莱珉银行对待客户的态度和方法、处理贷款的技巧和手段、当客户出现无力还贷时的应对等方面是很有趣的,对于究竟是谁引发了次贷危机也是很有启发性的。

  首先,在美国不符合贷款条件的借款人要想获得贷款得付出比正常贷款高得多的利息,特别是没有抵押品的贷款,更得以高利息来补偿风险。购房贷款得以房屋本身做抵押。

  而格莱珉银行给穷人贷款比普通商业贷款的利率还要低,并且不需要抵押品。

  其次,美国银行和贷款机构在借款人出现无力还贷时只是发出催款通知,当还是收不到还款时会毫不留情的收回抵押品,并进行拍卖来偿还贷款。

  而格莱珉银行在借款人因天灾或人祸无力偿还贷款时会主动与借款人见面协商,寻求解决办法,改变还款额或还款期,还可能增加新贷款来帮助借款人恢复生产,渡过难关。

  再次,美国的银行和贷款机构开发次级贷款的目的是为了扩大赚钱的范围,要从想买房的穷人那里赚取利润。

  而格莱珉银行贷款给穷人是为了帮助穷人摆脱贫困,改善生活状况。

  相比美国华尔街的豪华办公室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和借款人需要借款时所面对的各种审查,格莱珉银行则是把贷款送到会员的手里,而格莱珉银行的员工在为穷人贷款时付出的劳动比美国的银行和贷款机构的员工要大得多,他们每天都要到农村去与借款人见面、开会、发放贷款、收取还款和存款,每个员工要负责几百个借款人,并对他们的家庭和生活情况非常了解,当借款人出现经济困难时也能帮助其想出办法,因此格莱珉银行能获得成功也就不奇怪了。尤其是1998年孟加拉国大洪水,全国三分之二的地区受灾,大量借款人停止还贷,格莱珉银行也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但银行上下人员都把帮助穷人摆脱贫困做为自己的目标,所以不但渡过了危机还成功转型,开发了第二代格莱珉银行的模式。

  所以,归根结底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格莱珉银行的成功与美国两房的失败都不是偶然的。

  最后,我对美国救市计划的观点是:次贷危机是银行家们一手的制造出来的,不应用纳税人的钱来买单。

  《穷人的诚信》读后感(四):以穷人为本-《穷人的诚信-第二代格莱珉银行的故事》

  以前看第一集《穷人的银行家》的时候,对小额贷款还不了解,读那本书,更多的是侧重于尤努斯对于贫困和穷人的理解,他战胜贫困的决心和信心,以及对一些所谓国际援助机构扶贫工作中行为、观点和思想的批评。通过这本书,我对于小额贷款稍有所了解。

  后来得知出了续集,听别人说主要是谈具体操作方面的,我一下也没了太大的兴趣了。不过,后来自己心想,既然买了第一集,就把续集也买上吧,总不能让夫妻分家啊。

  说到银行家,我想到了辜鸿鸣的一句话,他说:“银行家是晴天把雨伞借给你,雨天又凶巴巴地把雨伞收回去的那种人。”这话成为讽刺名言,被收进《英国谚语》(但据说这句话是马克。吐温说的,这句话出处有待考证)

  2009年第52届荷塞摄影比赛中夺得大奖的照片是一位全副武装的Cuyahuga郡警探正在检查一栋被查封的住宅,原房主因无力偿还房贷而被法院裁定驱逐出自己的住宅。这张黑白照片就是因次贷危机爆发后,对辜鸿鸣这句话最真实的诠释。这是指美国的富人银行家,那么来自孟加拉的穷人的银行家又是如何做的呢?

  第一集《穷人的银行家》中介绍了尤努斯如何打破传统的观念,相信穷人的信用,能力与智慧,因为对他来说,很多穷人缺的仅仅是机会。所以,他通过尝试对穷人提供无抵押的贷款,并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来证明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最后他干脆成立自己的银行,他因此也被誉为穷人的银行家,并且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真正的经济学家是应该是穷人的经济学家(我不记得是不是他说的了)而他的这一模式也为世界很多国家所仿效。在《穷人的银行家》一书中,尤努斯用事实说明,穷人比我们想像的要诚信得多,他撕下了传统的认为穷人不会还钱,会赖帐等因为贫穷而贴在穷人上的标签,改变了世人或传统观念对于穷人的定义与理解。

  当然,我也不想在这里就像德兰修女一样片面地美化穷人,但至少尤努斯让我们看到穷人还是可以值得信赖的。

  在第二集《穷人的诚信》中,谈到了尤努斯所创建的格莱珉银行的改革,虽然他们修改贷款的方式和内容,增加了贷款的服务与金额,但有一点是始终没变的:就是对穷人诚信的坚信。

  他们从对小组贷款改成了针对个人的贷款,从固定的还款期与金额,改成了更具灵活,更人性化的还款制度,还增加了当贷款人身亡时,取消贷款人所欠的贷款,并将贷款人所存的部分余款还给亡者的亲戚等等。

  说实话,我本人看完这本书,收获非常大。心里不时说:哦,原来可以这样。啊,这样的设计真牛!

  的确,这本书大部分的篇幅是谈他们如何实现转型与改革的,所有的这些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更好的为穷人提供贷款,以帮助他们尽早脱离贫困。

  比如,他们提出了灵活贷款,因为在1998年孟加拉发生大的洪灾后,很多贷款者的经济一下陷入困境,无法按月偿还贷款,于是很多人开始不参加会议,并且还款量急剧下降。格莱珉银行并没有动摇对穷人的相信,相反,他们深入社区,与贷款者交流,并将情况反馈给总部。通过研究,他们推出了灵活贷款:当贷款人因为意外发生困难时,可以重新签订还款条约,时间与金额可以再进行调整,以便给予还款人足够的时间与能力从意外事件中恢复过来,通过这一方式,很多人又回来了,而且还款率也慢慢上去了。

  在灵活贷款中,对于还清了前6个月款项的人,可以继续申请贷款;对于不同的还款率,出席会议率等的成绩,会有不同的申请贷款额度,这种激励制度是对贷款人诚信的奖励。

  他们还引进了养老保险金。。。。。。。。

  总之,改革后的格莱珉银行比以前更灵活,更人性化,我觉得真的是在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操作着。他们所有的改革就是围绕着如何更好地向穷人提供最适合他们情况的贷款,所以他们不断尝试,学习,开发,成长,银行变得越来越灵活,服务也越来越多样,穷人能越来越方便地进行贷款与还款。

  这本书基本上是从贷款与还款的技术层面上来谈现在的格莱珉银行,对我而言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小小的贷款原来学问还是如此之大,对于小额贷款我也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灵活贷款,真的实现了以人为本。对比西方的银行家,觉得格莱珉银行的确可以当之无愧地被称为穷人的银行。

  《细节决定成败》中有句话说,简单的招势练到极致就是绝招。小小的贷款如此,其它的发展工作更是如此。

  后记:在中国,小额贷款却遭遇了尴尬,很多人拖欠银行贷款,我在陕西就看到一个信用社贷款人员去要帐,没要回来;在略阳,很多世行贷款也要不回来。我想,这也是有的人认为不相信无抵押贷款贷款者会还款的原因吧。

  为什么在孟加拉能行,在中国就不行了呢?(国外很多行得通的东西,到了中国都行不通,这也成了个有趣的现象,从职业化足球到股票等等)

  我觉得,一,孟加拉是个伊斯兰国家,宗教的力量作用不可忽视;

  二,孟加拉文化与国家制度与中国不一样;

  三,最最重要的是,我觉得尤努斯贷款的模式与方式不一样。与中国不一样,他是自下而上,而中国是自上而下,只是盲目的模仿,没有考虑国家,制度与文化的差异。还有尤努斯的员工是经过严格培训的,对于接受贷款的人也是有一套非常细致的管理与监督制度,这样,银行工作人员与贷款者在制度的帮助下,积极互动,联系紧密,大家都拧在一起,齐用心,能不成功吗?此外,尤努斯还批评中国只贷不存,“等于锯了小额贷款的半条腿”。

  再看看中国,在中国很多贷款是为了完成指标而贷出去的;而受贷者也觉得这是国家的钱,还与不还没关系,所以,很多地方这样的贷款都收不回来。工作人员也把放贷与收贷当成完成任务,在银行工作人员与贷款者之间这样的心态主导下,又加上没有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发动群众的制度,不失败才怪。而这,不能片面地怪穷人没在诚信。

  尤努斯小额贷款的成功与很多发展工作,社会工作,乃至社会进步的力量是一样的:只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充分发动群众,才是实现成功的第一步。光我们这些人在这里喊口号,上窜下跳没有用,发展的真正主角不是我们,是他们。把把了这一点,我觉得也就把握了发展工作的核心。

  《穷人的诚信》读后感(五):诚信无关贫富——评《穷人的诚信》

  诚信无关贫富——评《穷人的诚信》

  【读品】出品人 李华芳

  www.dpjournal.org www.lihuafang.com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从经济学上来讲,就是不管有多穷,追求“体面生活”和“永久和平”的梦想永远不会泯灭。但极端贫困可能使得这种追求变得非常困难而接近于不可行。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颁给了经济学家尤努斯和他的格莱珉银行,授奖公告是基于如下信念:永久和平只有在大量人口找到摆脱贫困的方法后才有可能。也就是说,贫困是战乱的原因之一。解决贫困问题,能够促进和平。

  那么贫困为什么会和战争、混乱如影随形呢?主要是贫困会带来不确定性。斯蒂芬?列维特在《魔鬼经济学》(Freakonomics)中解释了不确定性会引发犯罪,穷困使得家庭尤其是单亲家庭养不起孩子,只能听之任之,如此就造成了孩子的成长环境非常糟糕,使得他们成为罪犯的几率大大上升。为什么这种几率会上升呢?是因为在资源极端稀缺的情况下,众多的穷人要争那么一点可怜的资源,难免会采用一些短视和极端的手段,以便自己生存下去。按照中国的经验,穷人会倾向于多生孩子来进行竞争,但多生的孩子同时需要消耗资源,这就导致家庭生活水平在很长时期内得不到改善,并且有可能陷入贫者愈贫的“低水平陷阱”中。当穷人众多资源稀缺的时候,竞争就会更加激烈,战争和混乱的概率也就大大增加了。

  因此要达致康德所谓的“永久和平”的崇高理想,在每一个人未能成为“世界公民”之前,改变绝对贫困人群的状况,将是一个重要的步骤。那么就面临如何“脱贫”的问题。政府的手段一般是直接拨一部分资金或物资给赤贫人口,以帮助他们度过难关。问题在于这是一个有效率的办法吗?詹姆斯?斯科特是个关心民间疾苦的人,他有两本著名的书体现了对底层农民的关注,一本是《弱者的武器:农民的日常抵抗》,另外一本是《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也正是出于对底层的了解,斯科特发现德国的科学林业、坦桑尼亚的强制村庄化、俄罗斯的集体农庄等诸多试图改善底层状况的国家项目,无一例外都失败了。他在《国家的视角: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一书里总结了国家项目失败的原因:是由于国家在发展规划中忽视了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忽视了地方的传统,将复杂的发展项目简单化,从而导致这些项目的失败。

  这也符合人们一贯的预期,对于地方性知识,总是地方上的人知道的比国家的行政官员更多。从计划经济实行的历史不难发现,官员指导农民种粮要么极端低效,要么农民就谎报“亩产万斤”。通过行政这只“看得见的手”来扶贫也容易滋生腐败,造成资金的误用等等,且不论好坏,单从效率来说是非常低下的。

  那么一个自然而言的想法是,可否通过市场手段来扶贫呢?尤努斯以经济学家的身份身体力行,开创格莱珉银行,通过市场模式来扶贫,事实证明是可行的。在他的自传《穷人的银行家》中,他提出了格莱珉银行第一代的工作准则,贷款给穷人,尤其是贫穷的妇女,相信她们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能发现赢利的机会。但第一代格莱珉银行中最重要的是分成贷款小组,5人一组相互之间有监督,这就相当于是一种“连坐”制度,整个小组的信誉会受到组内每一个人的影响。尽管格莱珉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这一“连坐”制度也在事实上限制了更为贫穷的人获得小额贷款以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

  面对新的形势,扩展更多的小额贷款,让更多的穷人对自己的未来负责,从而彻底抛弃贫穷,这是格莱珉银行面临的新挑战。尤努斯的学生阿西夫?道拉和迪帕尔?巴鲁阿在最近的新书《穷人的诚信》中为我们讲述了“第二代格莱珉银行的故事”。直接贷款给穷人个人而不是5人小组;不要担保;采用更为灵活的贷款方式,甚至为每一个穷人量身定制其贷款计划;配以更加灵活的还款方式,比如说一旦当期还款困难可以延期;为穷人赚来的钱提供更具吸引力的存款方式和保险产品,比如为了吸引穷人存钱,提供子女教育存款或者养老及医疗保险存款等,这样穷人存款将是用于他自己而不是其他,这大大提高了穷人的存款积极性,也顺带的提高了还款率。

  尤努斯和他的追随者们始终对穷人充满信心,并且相信穷人的诚信不比富人差,因为这些工作在孟加拉这个贫困国度里的人深深知道:在穷困的绝境中挣扎的人们,对现实的机会有更深刻的体察,只要辅以相关的金融服务——小额贷款,穷人就能抓住机会。这与所谓的诚信并没有什么关联,并不是说穷人和富人的诚信有高下之分,而是说在恰当的利益刺激下人们总会做出理性的选择。

  第二代格莱珉银行比第一代增强了各方面的灵活性,其带给我们的启示是:首先,在最贫困的人群中也隐藏着商业机会,因为最贫穷的人迫切需要生存下去,这种压力会迫使他们去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其次,穷人身上也有熊彼特所谓的“企业家精神”,他们同样富有创新能力,在恶劣的环境中把握商机;最后,格莱珉银行的成功表明市场手段可以有效解决贫困问题,在解决贫困问题的同时,也为增进和平贡献良多。格莱珉模式的成功不仅是商业上的创新,真正重要的是为所有人——包括穷人和富人——创造一个平等的竞技场,给每一个人公平的机会,而公平恰是和平的“垫脚石”。所以,让世界一起努力,将贫穷抛进历史。正如尤努斯说的:贫穷的位置,只应在博物馆里。

  http://www.douban.com/subject/2150285/

  作者: 阿西夫.道拉;迪帕尔.巴鲁阿

  译者: 朱民

  ISBN: 9787508609133 [十位: 7508609131]

  页数: 252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定价: 35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7-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