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x》读后感锦集

《Marx》读后感锦集

2020-11-19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Marx 读后感 

  《Marx》是一本由Peter Singer著作,Oxford University Press出版的Paperback图书,本书定价:USD 11.95,页数:1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Marx》精选点评:

  ●interesting ,读了这本之后让我有想更多了解老马的兴趣。

  ●英文还是不太好,有些地方云里雾里,特别是讲到哲学的时候。 总体来说还不错,给我一些不一样的想法,这些在国内不容易看到。这就是英文原版的用途。 还需要练习英文啊。

  ●start from 17 May, ended on 13 June. skimmed the book in less than 30 days.

  ●#1801#从这本书无意中知道了Peter Singer;以及觉得最伤感的是全文最后一句,没人知道自由的的社会是什么样的。

  ●不管这书写的怎么样,peter singer始终是一个我尊敬的哲学家。能侃的人太多,能真的把自己哲学实践到自己的生活中的人还是太少。

  ●VSI还是一如既往的通俗易懂。。

  ●Personally, Peter Singer's favorite work... hahaha

  ●1. 马克思很不幸,好几个孩子都夭折了,他幸存的大女儿竟然比他还先去世 2. 看到好多熟悉的词:superstructure, economic base,猜出对应的中文让人好开心!3.100页左右的篇幅介绍马克思的哲学,政治,经济,社会学成就,即使是对有一定基础的读者,还是略微有点短。

  ●它在我心中就像一块飞地

  ●略简略了一些。 追评,于马越深入越觉得是书写得不好,颇有未及要害之感,作为导读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尚可,当“概论”实在差点。

  《Marx》读后感(一):博大精深内容的简单概括

  非常不错的书籍。前面介绍了马克思的生平和活动,后面介绍了马克思主要观点和影响。非常不错的宏观入门书籍。对于深入研究了解非常有帮助。

  对于马克思在经济学和哲学上的贡献也有所评价,尽管观点不敢苟同。尤其是对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剩余价值等都进行了初步介绍。

  尤其是书籍最后的深入阅读推荐,非常有作用。对于深入了解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是很好的起步书籍。

  准备马上开始本系列的恩格斯,深入了解他们。

  2018-06-13 10:21于非洲现场。

  《Marx》读后感(二):举重若轻的启发式入门书

  伴着金融危机,西方又掀起了反思资本主义和向马克思主义寻求答案的潮流。马克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提出了一个关于人类的不平等的原因的理论,并提出了基本上可以自圆其说的解决方法。然而他的观点也是被误读和绑架得最多的。要理解马克思的真正意图,重新回到作为其思想根源的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观点,以及马克思自己从经济角度对他们的观点的发展,是极为必要的。理解了这个思想发展的脉络,才能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之时的目的,理解马克思本人对无产阶级、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态度,并且认识到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假设和观点在他提出的共产主义图景中的基础作用。

  inger 的这本书带领读者纵览了马克思的思想发展的历程,虽然限于篇幅,这个过程无法放在更广阔的当时社会经济和思想背景下呈现出来,但本书胜在作者对马克思唯物史观根本观点的准确把握,使得他能够精准地为读者找到理解马克思的理论不可缺少的细节(如马克思为什么认为需要无产阶级,以及黑格尔的理论如何与马克思的历史观联系起来),同时又保持了平衡、全面的阐述风格。今天刚开始接触马克思及其著作的初学者,可以通过 Singer 找到许多问题的答案,但更多地是在 Singer 的启发下提出更多更深入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Singer 的这本导论更好地起到了引导入门的作用。不足的是书后只给出了一些延伸阅读书目作为继续学习的几个入口,却没有对初学者如何系统地接触庞大的马克思研究文献提出建议。

  作者的文笔清晰流畅,无论是把这本书当作口袋本在闲暇时翻看还是狂飙突进一口气读完,都可以比较轻松地跟上作者的节奏。即使在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系列里,能写得如此优美和举重若轻的文本也不多见。

  《Marx》读后感(三):最后一小时论的复活

  The fact that the worker obtains only the exchange-value, rather than the use-value, of his labour, means that in order to earn enough to support himself he has to work a full day – say, twelve hours –whereas his labour produces the use-values of the necessary food, clothing, shelter, and so on in, say, six hours. The six hours in which the worker produces the value of the goods he needs Marx calls ‘necessary labour’ because it is labour that the worker would have to undertake in any economic system, given 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of forces of production; but the extra six hours are surplus-labour, which is in effect a form of forced labour for the benefit of the capitalist.——p71

  这里Peter Singer显然是对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有所误解,以至于犯了与1837年纳索·威廉·西尼尔在《关于工厂法对棉纺织业的影响的书信》中提出的最后一小时论相似的错误。

  对于马克思来说,具体和抽象劳动不能分开,创造时也在转移,转移时也在创造。劳动日的每一单位时间所生产的商品,都既包含着有偿劳动及其价值,也包含着无偿劳动及其价值。不论在生产过程中产品出现的先后,每一个单位商品的价值既包含有由厂房、机器所转移的价值的部分,工资的部分,又包含有剩余价值的部分。劳动日从12小时减少6小时,只能使资本家减少这6小时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而绝不会使利润完全消失。

  因此,将工人的劳动机械地劈成两段,将剥削置于超出一定劳动时间之上的劳动时间之中,事实上曲解了马克思的原意。难道资本界让工人每天工作六个小时,工人就没有受到资本家的剥削吗?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条件下,剥削发生在雇佣工人劳动的每时每刻、每分每秒。

  由于对马克思这一核心理论一定程度的误读,Peter Singer在八、九两章中的介绍受此影响,便有失先前的水准。最后对马克思的评价,将其思想贡献归结为对(古典意义上的)自由主义自由原则的批判与对人性的社会历史性理解,可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eter Singer对马克思种种“预言”,一概视之为被事实所悲剧性证伪。然后就像他没能把握住剩余价值的含义一样,剩余价值理论也未被纳入这些“预言”的范畴。当然,我们应当承认剩余价值论的非科学(这里的科学是那种狭义的以实验方法基础的科学)性质,以至于至今也没有理想的经济学工具能够确实地检验出它的存在与非存在。但就像Peter Singer提倡将马克思首先视为一种德意志式 的哲学家一样,对剩余价值论的价值,岂能对其哲学意义避而不谈?

  《Marx》读后感(四):Before Death:"I'm not a Marxist"

  

原著写得特别好,字句通顺,感觉像专八的难度,比托福难比SAT简单,可以拿来练英语。(

各种想法非常inspiring, 属于典型的越看越多问题的好书。(我看的时候写了挺多note的因为每个点都很有意思)

我在看这本书之前并不了解Marx,算是第一本启蒙读物吧。Singer从Hegel对Marx的影响开始说起,到Marx对religion&money的描述,中间着重讲了Marx对economy的理解,再在结尾的时候着重重述Singer认为的Marx想表达的事。

在Singer笔下的Marx相当理想主义…或者说善良吧。整本书多处强调了Marx想让人类不再为经济/彼此之间的关系而舒服,想要消除人类之间的隔阂。同时Singer也展现了Marx较为实际的一面,Marx认为哲学必须要从物质生活入手,而且不可在working class的发展还没完全的情况下强行植入communism。

经济方面,Marx主要强调资本家和劳动者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即使两者看起来都在同步上升。(后面Singer表示有一定错误,因为劳动者生产效率的上升会造成real wages的上升。

一些觉得比较有意思的点

"In the alienated condition caused by private property we cannot appreciate anything except by possessing it, or using it as a means."

联想到“占有欲”和“多元性爱”的概念,资本主义消费主义等等是如何影响我们对亲密关系的态度的?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和隔阂(human alienation)是否是make us humans的重要组成?如果是的话这样的亲密组成和看起来相对外在的社会和消费行为之间有没有可能起到一个相互纠错的关系。如果我们对于亲密关系的意识相对开放了是否会影响经济行为,如果会的话又是一个怎样的光景呢?

“His real life only begins when his work ceases."“Thus rising wages do not produce greater satisfaction if the standard of living of the capitalist has risen even more."

如果工作本身就是劳动者理想的生活会怎样?这样的事情发生的比例是否会随着社会进程而逐渐增大?还是由于人的欲望上不封顶而减少?人真正理想的生活是否只存在于幻想中?我们对于得不到的事物的满足感和上一节的占有欲有怎样的关系?

"No one now thinks of Hegel as a scientist, although Hegel, like Marx, described his work as 'scientific'."

”scientific"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哲学scientific吗?实验性科学(eg中药)scientific吗?我们现在的化学生物machine learning(哈哈)scientific吗?如果scientific只是一个过于理想化的而不可得的状态?或者只是当代人对于自己目前成果的提高说服度的一个方法?(言之有理皆可)纠结这个重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