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帝国的读后感年夜全

汇丰帝国的读后感年夜全

2020-11-12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汇丰帝国 读后感 

  《汇丰帝国》是一本由刘诗平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377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01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汇丰帝国》精选点评:

  ●顶多算本大事记,没有什么价值

  ●材料挺多,可惜组织得一般

  ●抓住历史的机遇,顺势而为。而这又需要怎样的眼光和胆略。

  ●通识读本,用来了解一下就行

  ●中信品质

  ●看看也不错~

  ●就是一部中国近现代史。

  ●某安全盘复制的模板~~

  ●新闻汇总

  ●语言偏官方偏吹捧。历史资料还算多,但不够野不够细。三星半。

  《汇丰帝国》读后感(一):商业视角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

  书是写一家银行前世今生。

  但折射的是整个近代中国史。我们的历史大多宣扬我们自己受苦受难的悲情。但终于我们有了足够的自信去探究一下让我们受难的人为什么和我们的历史结缘。

  冒险精神、技术演进,制度创新、公司治理、政治投机,实用妥协,汇丰可谓商业组织的楷模。

  站起来,所以可以平视列强。

  《汇丰帝国》读后感(二):推荐不靠谱,但是书还是值得闲暇时读的

  虽然有名人的推荐,丰富(翔实?)的材料,但是没有自己的观点。

  如果你要了解汇丰的历史,也许不用看这本书,HSBC的网站上专门有着历史的连接,可以翻译一下就放上去。

  书本中比较有意思的是中国的银本位制度的,在抗战前,蒋介石终于把它取消掉了,结果由于政府信用不够,造成巨量的通货膨胀,这也许是老蒋败北的主要原因。

  一个疑问一直没有解开:一个主要在中国,香港赚钱的机构,由如此浓重的殖民,种族色彩,港人对此却亲切的不了,到底是人贱还是英国人手段高超?

  个人推荐,作为轻松的入门书看看,如果要了解细节,wiki比较靠谱一些。

  《汇丰帝国》读后感(三):值得一看,很多地方值得学习

  不懂金融的人也能看懂。我对汇丰几个比较感兴趣的话题:

  1.汇丰的大班传承之道。所有大班都是在汇丰做过10年以上,最高层50人在汇丰工作超过1000年了。

  2.汇丰素来强调团队合作,集团的成功不靠个人。汇丰是一个不注重个性的机构,汇丰有今天的成绩全赖有金融行业内最佳的一队管理人员。

  3.作为一个跨国机构,汇丰鼓励员工参加跨国调职计划,经过一轮调职工作以后,再重返本地待晋升为未来行政总裁或业务主管。

  汇丰的成立和壮大离不开下面几个重要因素:

  1.创始人良好的心态,把委员会的头把交椅和第二把交椅让贤给大洋行老板,自己做老三。

  2.联合一切能联合的资本,雄厚的创业资本和实力非凡的委员会成员,造就了它不俗的成功根基。

  3.与政府关系密切,各方面受到政府的关照

  4.对中国市场的不离不弃,赢得了香港人的信任,并成为香港人的信仰。

  《汇丰帝国》读后感(四):简要笔记

  本书我读得十分浮草,而且我毫无金融知识,所以下面的内容对各位读者没用。我只是为了消解浪费时间的负罪感才写的。

  本书简要撰写了汇丰银行从1865年到2009年发展简史。这家银行以它独到的眼光,高超的运营和卓越的管理从一家专注于中国进出口汇兑业务的地区性银行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零售银行。它的发展可按经营重心划分为中国时期、香港时期和环球时期。在动荡的时代面前,既不固步自封,也不冒进。米字旗在全球落下,六角形标志在全球挂起。印证了“过去是国家的时代,现在是公司的时代:”的断言。

  眼光来源于它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洞察。茶丝进出口汇兑、侨汇、给中国政府发行债券、出资铺设铁路、废两改元、大借款、发行法币……中国近代化的每个节点,它都参与其中。这一百年,并不是一番风顺,相反政局动荡到不知多少企业折戟沉沙。而以杰克逊大班为首的银行家总能发现商机。对于中国市场的不离不弃既给它提供了巨额利润,也改变了中国。

  运营高超反映在它策略转化自如。到1937年抗战爆发的极盛期,它始终是中国当局的座上宾,英国外交部的顾问。可是1955年扫地出门之后,困于香港,它除了受殖民大局的器重,以往的政界权势已经没有了在其他几家英资一蹶不振的同时。它却能够审时度势,和港资站在一起,变成一家扎根香港的本地银行、控制恒生,将香港变为它的天下。在长江实业收购和记黄埔、包玉刚收购九仓,都是鼎力相助。只论实利,不慕虚荣。真是让人钦佩。

  在香港市场成为人民信仰的大白象之后,依然能够跨步前行,在三十年内变为一家环球公司,这真是让人佩服其管理能力了。从提出三脚凳战略到实现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各50%利润。这些原则容易提出,难以落实。比如它的竞争对手花旗银行,形成世界第一依靠的是条条合并——花旗的商业、所罗门的投资和旅行者的保险,可谓强强联合。可是它收购中东英格兰、美国海林、HNI……收购的一般是陷入困境或者第五到第八位的银行。虽然我没有知识,但想来不好管理。可是除了阿根廷之外,一般都实现盈利。本书介绍了它的国际经理制度和“环球金融,本地智慧”的理念。但是这么纷繁复杂的队伍,到底是怎么带好的?我真是挺感兴趣的。

  本书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汇丰与香港的关系。“圣诞钟,买汇丰”、香港人对汇丰简直到了信仰的程度。自从回了英国老家,在美国次贷赌亏了155亿美元,回家配股。香港人骂了一通逆子之后,又将负资产之后的老本翻出来给它装皮夹,还是顶着股价下跌的压力。

  让我期待的是“HSBC”中S耀眼起来。它简称香港银行。S那个上海分量毫无。庞约翰批评中国银行坏账多、市场不完善都是实情。虽然内地占它在全球总额市值比例极少,可是执行总裁搬回香港说明它往内地攫食的志向不改。那么能不能借它的力量,乘这条蛟龙出海、把S那颗明珠擦亮呢?

  本书让我改变了偏见。受次贷危机时新闻报道左右,我把金融和不劳而获联系起来。其实从业者都是杰出人才,为经济发展做了不可替代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