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传》读后感1000字

《张爱玲传》读后感1000字

2020-11-27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张爱玲传 读后感 

  《张爱玲传》是一本由余斌著作,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页数:5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张爱玲传》精选点评:

  ●略微难读。很全,很详细。

  ●余斌张爱玲传

  ●余斌写这本传记的时候,《异乡记》还没有发表,因此他并不晓得《秧歌》里关于杀猪、做年糕等等的描述几乎都来自张爱玲1940年间探访胡兰成时路上的见闻。余斌也承认《秧歌》的反共倾向很明显,但与赵稀方不同的是,他能够指出张对于政治的兴趣是有限的,她最为关注的仍是人性,是日常生活,即便是在如此“重大题材”的小说里。这或许也是张迷多推崇这本传记的原因吧。

  ●比较学术,作者的评论都很精彩。

  ●如果一个传记作家或者说学术研究人员,无法从对某个作家的崇拜心情中脱离出来,那写出来的也不过是看似正统的三流言情小说式的传记罢了。余斌这本漏洞和硬伤很多,有些一看就是材料看得太少所致。但陈子善什么的写点评语有浓浓的圈钱味儿,也许我可以去翻翻看夏志清的。。。果然纳博科夫传是心中无法超越的高峰么= =但为毛我都不大记得写了些啥了

  ●在我心目中,纯粹的文艺女青年只有三毛和张爱玲。这个作者是有多喜爱张爱玲啊,字里行间全是仰慕和赞叹,让我了解了一个全新的张爱玲作品之外的张爱玲。

  ●亲签 09情人节

  ●是传记,不是传奇。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仰慕已久的老朋友,仰慕多过熟悉,终于又完整地了解了一下。为什么笨拙的人21岁就为人为文有坚定成熟的风格和原则,出走后终归于极度的孤独与平淡。简直不能想象张爱玲的老太太形象,她多么凌厉矜持,才华横溢!和赖雅匆匆结婚那里简直有点惊骇,想到小团圆里面她在美国看到一个小姑娘觉得是自己,对生活有着喜滋滋的兴致和清醒,终究也是感到人生如寄,还是文字的世界更为现实。英语写作失利,晚年极度孤独,简直看得要哭了。没写到小团圆和其他两部的写作,她的晚年似乎真空一般。她还是有局限的,一口深井,一眼深泉的局限。

  《张爱玲传》读后感(一):非常值得一读的传记

  余斌的传记虽然写在八十年代,但在现在看来依旧是张爱玲研究中不得不读的资料。其中对与张爱玲在港大其间的生活与思想进行了梳理,并做出了合情合理的判断。比如西方思想对与张爱玲影响的各个细节。

  《张爱玲传》读后感(二):她从海上来

  以前就看过了,小团圆出来时又重新看了,看“她从海上来”又看一遍,以后如果有张的新的东西出来,还是会看吧。

  很好的一本传记,客观,直叙的风格,有喜欢,没有崇拜,没有渲染,没有浮华。

  和一些很花哨的有关张爱玲的书相比,真的是不可同日而语。

  以前江苏音乐台李强的乐人谷曾经做过一档张爱玲的节目,里面也提到这本书。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_0byoTMfi_Y/

  《张爱玲传》读后感(三):初次深入认识张爱玲

  一直很想读张爱玲的作品,但因我的读书习惯,我喜欢先读作者的传记,了解作者的生平、生活背景、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的生活习惯和经历,仿佛头脑中已经勾勒出作者的一生,这也正是我所喜欢的。每次在图书馆借回的书中,我总是先把传记类的读完,再去读其他类的书。这本书是我在网络上根据评价选择的一本评价最高的张爱玲传。

  张爱玲(1921.9----1995.9),贵族世家之后,其祖父是李鸿章,然而在其父亲那一代已走向没落,好像文人墨客中大部分有名之人都有一定的贵族血统。本书对张爱玲的介绍在我看来已相当详细,这本书也比我读过的林徽因传记、萧红传记、三毛传记厚的多,文章也更写实,没有那么多华丽的辞藻,更体现了传记主人的真实性、全面性。

  目前为止读过的历时较长的一本书,收获颇多。

  《张爱玲传》读后感(四):遗世而独立

  其实对于张爱玲我并不太了解,她的书也没读过多少。但总觉得她具有一种传奇性,让人有了解她的生平与经历的冲动。

  我喜欢张爱玲,因为她在很小的时候就有自己的抱负,就已经在做着“天才梦”。为了自己的梦想,她能坚持不懈,最后她也成功了。

  我喜欢张爱玲,因为她敢爱敢恨,不管对方是什么背景,以前做过什么,她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对于爱情,她拿得起,放得下,尽管过程有时候很痛苦。面对比自己大很多的胡兰成、赖雅,只要张爱玲自己喜欢,其他一切都不是问题,而她也勇敢地和他们在一起。面对胡兰成的背叛,张能适时放手,不再让自己痛苦下去,这也是一种勇气。对于政治,她不跟着时代和潮流走,她要写出自己的心声,她有自己的原则与坚持。

  张爱玲有志向,有勇气,有立场,有自我,她就像“无意苦争春”的梅花在自己的冰天雪地里傲然开放着,永不凋谢!

  《张爱玲传》读后感(五):写不尽的张爱玲

  一提到张爱玲,我总会想到两个词:寂寞和苍凉。她就仿佛旧上海铜钱大的月亮下一袭华美的旗袍,却用一生等一个适合她的宿主。“生死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张爱玲心心念念的就是这句诗。这个绝代的才女,是文学城堡里的女王,以最高傲的姿势俯视整个文坛,她将所有的文字都凝聚成了一枚精致的琥珀,黯淡了整个世界。但她却在自己爱情的森林里迷了路,一转便是一生。

  寂寞。幸福对张爱玲总是吝啬的,她身后是一场错误的浮华,无论是胡兰成还是赖雅都是匆匆的。她一直都在寂寞地等待,她等待的已不是心中的他,是“生死契阔”的誓言,是“与子偕老”的承诺。但她等来的只有寂寞,她一举首心醉,一低头心碎,一个人,一条路,两行泪。命运总是喜欢以这样的方式展示她的黑色幽默。

  苍凉。冷冷的月光永远照不亮一个女人的梦,她以对现实深深否定的方式来表达对未来深深的渴望。夕阳下,她伸出一只手,从最后的一抹血红中握住的那种感觉,或许就叫苍凉,这是无限虚无中仅有的一点现实。她一挥手便是香港的末世繁华,一转身既是上海的盛世如花,她在上海的霓虹中望眼欲穿,却始终找不到爱情的焦点。于是她索性再不回头,再不转身,一个人,一条路,浪迹天涯。

  尊严。张爱玲全部的文字都幻化成她的那份孤傲决绝的尊严,难怪她的书中都有一个世俗的结局,《倾城之恋》里的流苏,《沉香屑》里的薇龙,《十八路》里的曼桢,无一不是张爱玲尊严的化身。每一句都是思想的宣泄,每个字都是心扉的流淌,最后在生命的尽头拼凑出两个字:尊严。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恰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句:“噢,你也在这里么?”这便是张爱玲渴望的爱情。

  她就是这样一个女人,一个寂寞的女人,一个苍凉的女人,一个孤傲的女人。一个写不尽的张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