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穆勒自传》读后感精选

《约翰·穆勒自传》读后感精选

2020-11-25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约翰·穆勒自传 读后感 

  《约翰·穆勒自传》是一本由约翰·穆勒著作,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9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约翰·穆勒自传》精选点评:

  ●2008-7-26读毕,翻译的很不好,但是内容确实不错!

  ●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密尔的老爹真牛,培育的儿子就是跟别人不一样····我们这个时代已经很难了····

  ●两个人对他的影响是决定性的,他的父亲和妻子。写他早年教育的部分很有启发。在读书、写作、做事方面都跟穆勒学到不少东西。他与其妻子的感情和精神交流真令人神往,他们二人在《论自由》中永远地融合在一起了。。。

  ●三星半。这个天才其实很勤奋。

  ●译文佶屈聱牙,读得累呀!

  ●真心是随手翻完的……本来想当消遣的书看,杯具地发现完全没有读传记的享受……各式各样人名地名和观点……我懒……

  ●读罗素自传,书中提及此人,于是买来欣赏,其父亲对他的教育真是前无古人,扎实的素养,早就一个政治思想家

  ●看了很多遍没耐心看完。

  ●没找到约翰穆德的传记,以这本抵一下

  ●译本差;三岁始学希腊文,James Mill的封闭式教育;从未有过宗教信仰(后来无意中说斯特林当牧师是误入歧途【115】);读法国革命史,渴望成为民主斗士,信边沁;哲学激进主义首批人;自认是推理机器的一段时间【81】,漠视情感;1826的意义危机(但并不如我想的那么深刻):联想原则与分析的瓦解效应/转为间接功利主义,读华兹华斯的治疗;受大陆影响,进步观念,圣西门的建构-批判的进步史观,孔德的重大影响(崇拜孔德【154,201】),研究托克维尔;“此后我的思想没有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只有连续不断的进步”【164】;就不再持守私有制底线而言,“可以明确地把我归类于通常所称的社会主义者”【171】;未来的社会在于最大自由和平等分享的结合【172】;失望改革成功却无效;入议会还拉布。

  《约翰·穆勒自传》读后感(一):前世之非

  读完第一章便收起来。长时间的心灵震撼,使得我不知道如何继续阅读下面的篇章。过了很久,才安静下来继续阅读。缜密、清晰的逻辑,严肃、客观的态度,公正、坦荡的人格,博大、宽容的关怀,坚决、理智的自由意识。一百五十年前已然如此。叹服之至。阿弥陀佛。2012.12.30

  《约翰·穆勒自传》读后感(二):穆勒的一生

  这是英国哲学家和经济学家约翰穆勒的自传体书籍。1806年5月20日在伦敦出生的穆勒自小学习拉丁文,阅读英文诗集,学习几何和代数;1819年在父亲的指导下,学完了政治经济学所有课程;基于在勤于思考的家庭中,在否定宗教的气氛中长大的,也就从未有过宗教信仰;通过欧洲人物对自由主义产生浓厚兴趣;青年时期勤于写作,倾向边沁主义;随着个人的阅历增长,逐渐思考人类的命运,审视社会和政治改革家是否成功地实现目标(期间大量阅读具有不同观点人士的著作,如法国圣西门学派);主张政府应当设立有计划和高标准的教育基金。书中以人生各个阶段思想变化进行分开述说,谈及和妻子结识过程和交往(1851结婚),如何影响其创作;父亲一生的地位;《逻辑学体系》和《论自由》创作出版和出版过程等;参与政治与社会改革工作(爱尔兰土地改革)。

  《约翰·穆勒自传》读后感(三):一点书摘

  约翰穆勒自传读书笔记

  圣奥古斯丁 《忏悔录》将最重要的幸福与柏拉图称赞的崇高生活联系起来。

  慷慨激昂的同情是穆勒(还有伯克)秉性中最高贵的部分。

  詹姆斯穆勒的长子。

  1806——1819年,童年和早期教育

  三岁开始学习希腊语,用写有注释的纸片。过了几年之后,就开始进行翻译。首先是《伊索寓言》 然后是《远征记》、希罗多德的全部作品。色诺芬的《对话录》和苏格拉底的《回忆录》 柏拉图对话录的前六篇。父亲在教育他的时候,要求他读读不懂的东西。

  在童年,除了学习希腊语之外,还学习算术,很乏味。除了自己阅读,还有父亲的口头教导。后者经常在散步的时候进行。

  阅读了大量的历史著作,罗伯逊、休谟、吉本、最喜欢沃森的《菲力二世和三世》,胡克的《罗马史》

  米勒的《从历史观点看英国政治》。有两部百读不厌的书,一个是安森的《航海记》一个是环球航海集。父亲不让我多读消遣性的书,的那还是也不禁止。

  八岁开始学习拉丁语。一面学习,一面教他的妹妹。讲课不怎么乐意,但是使得自己理解更加透彻,记得更牢。阅读了凯撒的《史论》。

  八岁到十二岁阅读的拉丁语文集弗吉尔的《牧歌》《安妮特》 贺拉斯的著作。费德勒斯的寓言,利维著作的前五本。萨拉斯特的全部作品。奥维德的《变形》西塞罗的演说词。

  在希腊语方面,则是阅读了《伊利亚特》 《奥德赛》索夫科尔斯欧利皮德思 剧本,色诺芬的《希腊史》 德摩斯蒂尼 艾斯希尼斯大量作品。《希腊诗选》 波利维乌斯的书,还有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

  不断阅读密特福德的《希腊史》,热衷与一种自愿的学习,就是撰写历史的作业。在没有苛求的眼光下,进行相关的写作。蒲伯《荷马》翻译贺拉斯的诗

  英国人中推荐弥尔顿、伯恩斯和格雷。格雷的《吟游诗人》很棒。德莱登诗集。坎贝尔的诗让我很激动。 特别是《怀俄明的格特鲁德。

  童年里还对实验科学有兴趣。乔伊斯的《科学对话》

  在十二岁之后,进行的教育,就还是关于思想本身。从学习逻辑学开始。现实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 到《分析篇》为止。看完后接受父亲的盘问。之后还看了霍布斯的《计算法和逻辑学》尽早通晓经院哲学的逻辑很有价值。

  在这一个时期,还阅读了很多关于演说家的文稿。塔西佗、贾韦纳尔和昆蒂良的作品。重点是昆蒂良。父亲对朗读法的重视。一是发音,而是表情。

  所有问题,都先要自己去解决,事先不解释,只有在真的没有办法解决才对我讲解。

  由于生活有节制,并且经常散步,因而身体健康。没有假期,因为为了不打乱学习的节奏和养成懒散的习惯。但是有大量的娱乐。

  1813——1821 少年时期的道德影响 父亲的性格和见解

  父亲精神的转折点在巴特勒的《类推论》父亲对宗教的嫌恶和卢克雷修斯 。宗教是精神错觉产生的产物.

  《海格力斯的选择》苏格拉底式的美德,正义、克制、诚实、坚忍、有吃苦耐劳的决心、关心公益、根据人的优点评论人,根据物所固有的效益评价物,关于生活则要求努力奋斗,反对贪图安逸与懒散。

  父亲对于人生的看法,带有古代斯多葛、伊壁鸠鲁、犬儒学派的特性。个人品格是斯多葛、道德标准是伊壁鸠鲁、也就是功利主义,以行为产生的是快乐还是痛苦,作为决定是非的唯一标准。但是有不贪图快乐。

  我不相信畏惧作为教育的一个因素是可以抹杀的。

  对一个人情操的提高没有比高大自由的住所有用了。

  父亲要求我做一种段落摘要的工作,即在每一段边上摘出简短的要旨,是作者容易判断和改进思想层次和叙述大意。

  一种理论讲改变人类的状况,使得我们有了热情。确定了抱负。

  之后,我开始学习分析心理学,洛克的《论文》。写笔记包括每一章的完整摘要,和评注。以及爱尔维修《精神论》。

  《立法论》《政治经济学要义》《自然宗教对人类今世幸福影响的分析。

  做一些演讲体的文章。

  蒲伯的《论人》 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 孔多塞的《杜尔阁传》为边沁编写一本书,并且阅读了其他英法作家,像戈德史密斯、菲尔丁、帕斯卡尔、伏尔泰和库里埃的作品。提高了写作能力。

  汉密尔顿法,来实现集体学习的形式。采用一本书,然后大家谈论与之相反的观点。

  每周集会两个上午,从八点到十点 ,在这个时间所有人停止日常工作,由一个人朗读一章或者几个小节,然后开始讨论,在任何人对论文有不同意见或者有话说的时候,可以随时提出。要彻底讨论提出来的每一个问题,直到每一个人都对自己提出来的结论满意为止。书中或者讨论中附带的每一个思考的问题,也必须完全弄懂。甚至在开会之外也紧张思考,并尽力解决上次讨论会啥歌新出现的难题。在进行三段论逻辑学学习的时候,选用了特里乌的《逻辑学入门》 惠特利的《逻辑学》还有霍布斯的《计算法和逻辑学》

  学完逻辑学之后,就开始学习分析心理学。选用哈特利的著作。

  从1821年冬天第一次阅读边沁的著作开始,尤其是《威斯敏斯特评论》创刊开始,我对生活可以说是有了真正的目标,就是做一个世界的改变者。这是我个人幸福的所在。在1825年秋天的时候,密尔发现自己生活原先寄托的整个基础崩溃了,全部幸福是对这个目标就是改造这个世界而崩溃。生活对于他就是一片虚无。

  所有的精神与道德的感情和性质,不管是好是坏,都是与外界联想之后的结果。我们爱一种事物,恨另一种事物,我们对一种行为和意图感到喜悦,对另一种感到痛苦,是由于我们对那些事物有痛苦或喜悦。因而教育的目的买就是建立最牢固,可能的有益的事情的联想。把喜悦与有利于大多数人联系起来,痛苦与有害大多数人联系起来。分析习惯可怕的分割由联想引起的所有希望和所有喜悦。同情他人的喜悦和为他人做好事的感情是人生的目的,这是最大的幸福之源,对于这个见解的正确性我深信不疑,但是,知道有一种如果我有了它就会幸福的感情,并不等于我就能够感受到这种感情。

  马蒙特尔《回忆录》

  我想只有那些部位自己谋快乐而把心力用在别的目的上的人擦拭快乐的,为他人谋幸福的人,为人类谋进步的人,甚至从事艺术活学问,但是不把他当做谋生手段的而作为理想的人,才是快乐的。这是我之前的观点。

  我现在的信念是,生活的各种享受足以使生活成为乐事,但是必须不把享受当做主要目的,而把他们看做附带得到的东西、若是将他们当做主要目的,就会立刻觉得他们不足以成为乐事。他们经不起考察。如果你细细盘问自己快不快乐,你就觉得不再快乐。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把快乐当做生活的目标,而把快乐以外的目的当做生活的目标。抛弃你的自我意识,你的追根究底、你的自我盘问。另一种情况,如果你处于幸福之中,那么你将不要详论和细想快乐,不要在想象中国独占快乐,不要追根究底让快乐跑掉,这样在你面前随时随地都有快乐。华兹华斯的诗集在这个时候给了他很大的慰藉。他的诗集使我不但不脱离人的共同情感和共同目标,而且使我对他们有了更大的兴趣。

  一种科学究竟是演绎的还是实验的,要根据它所涉及的领域内各种原因联合所产生的结果,是不是和与同样原因在分散时所产生的结果一样。由此可见政治学一定是演绎的。

  圣西门学派将全部历史划分为建制时期和批判时期。在建制时期人类以坚定的信仰接受积极的政治纲领,纲领需要管理人的全部活动,在纲领的引导下获得初步的,最后超过纲领所适应的范围。跟着是一个批判时期和怀疑时期。在这个时期,人类失去就有的信念,没有形成带有普遍性与权威性的新的信念。

  孔德在其书中,将人类社会的知识分成三个阶段,分别是神学的、形而上学的、实证主义的。

  逆演绎法,以特殊的经验来校核以得出一般的推理得出的结论,然后断定这个结论是否符合已知的一般原理,并加以证实。

  一个知识高超的人绝对不会进入无知识的社会之中去的,除非他成为拯救别人的使徒。

  除非人类思想方法的基本结构有一个巨大的变化,否则人类的命运不可能有巨大的改善。

  在脱离公职两年的时间里,我和妻子一起写作《论自由》,本来的计划是写一本小书,然后再罗马的朱庇特神殿中想要写成一本书。在亡妻之后,密尔通过写作《论自由》来缅怀妻子,而且搬到了妻子的墓地边上。

  黑尔的《个人代表制》贝恩《论精神》。

  《约翰·穆勒自传》读后感(四):父母能为教育做什么?

  转自李喵:哲学人生 审美生活 原创文章“天才教育法:方法与利弊”(1):父母能为教育做什么?

  【喵说】约翰?密尔是19世纪英国功利主义哲学家。但他在中国和东亚著名最主要不是因为他的哲学思想,而是他从幼儿期开始接受的教育。该教育被称之为“古典教育法”,并以“天才教育法”而闻名于世。密尔本人当然是一位杰出的天才。但这样的天才教育法是否适合所有的人呢?一个事实是,不可能人人都是天才;但“天才教育法”仍可以给父母和我们提供相当多的参考价值。这种意义不仅仅在于教育内容的借鉴,比如3岁学习希腊文,8岁学习拉丁文,熟读和评论多种文史哲经典,12岁即自己撰写历史著作等;更多的在于对思维方式、思想观念、逻辑与辩论、表达等方面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对人格的完善,对自由、平等、人道等精神的形成,使得密尔作为一个出身优越的天才思想家,一生保持对劳动阶级和被压迫阶级的真诚关怀并为之做政治实践上的努力。

  喵最近会陆续发布自己写作的“天才教育法”的系列文章:“天才教育法:方法与利弊”,主要对天才教育法的具体方法进行阐述和分析,重点分析这种教育法与密尔在哲学思想和政治理念上的卓越成就之间的联系,并且尤其具体地描绘出,到底是那些具体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影响着他的思想和思维,并最终形成他完善的人格,他的品质被称之为“代表了他那个时代最美好的东西”。

  今天的文章主要讲述密尔幼年接受“天才教育法”的具体环境和条件。相当于“天才教育法”的准备工作。并且从密尔幼年的教育实施者,他的父亲詹姆斯?密尔的身上,我们可以得到启发,那就是:一个再忙碌、压力再大,甚至性情烦躁的父亲,也可以对孩子进行非常完善系统的教育,只要他具有爱心,对孩子们教育的耐心、方法与智慧就会不断被激发出来。即使他的孩子没有天才的资质,但也可以走在靠近天才思维的道路上。

  这个系列所有文章都是喵自己写的。文中的观点真诚欢迎大家一起交流,说出您的看法。

  保护原创。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喵。(*^__^*)

  一个学者、作家、哲学家,作品就是他的人生。作品就是他的生平,他的传记。

  ——读《约翰?穆勒自传》有感

  约翰?密尔是19世纪英国功利主义哲学家。但他在中国和东亚著名最主要不是因为他的哲学思想,而是他所受的教育,因为对于教育的普遍甚至强烈到畸形的重视,在以上地区尤甚。该教育被称之为“古典教育法”,并以“天才教育法”而闻名。我们都知道,任何教育方法,只要与“天才”二字联系起来,就能在中国和东亚地区受到追捧。而人们根本不去思考更为根本的问题,那就是:什么是天才?为什么要成为天才?成为天才要付出什么代价?因此人们更加不会考虑到,天才之所以宝贵正因为天才是稀罕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人人都奢望并追求成为天才,那是个人的灾难。当然,大部分人,尤其是父母,到了孩子的一定年龄,就应该有自知之明,自己不是天才,自己的孩子也不是。

  如果人们对天才们的生平有稍微深入的了解,就会知道,天才的天才只是对人类社会的贡献,而天才自身却像蜡烛一样自我毁灭。因此天才只是对他人有益,对自身在某种程度上却是灾难。历史上已经有相当比例的例子证明了这一点。不过,也有能够善终的天才,本文所要论述到的约翰?密尔即是相当幸运的一位,虽然他谦逊地认为自己只是智力中等的一般人。但我想,任何了解哲学史的人都会欣羡这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天才,尤其是他还那么幸运!从约翰?密尔那里,我们了解到另外一种天才的类型。我们可以称之为理性的、政治经济领域的天才,与那种疯狂的、毁灭性的文艺、思想天才如卢梭、尼采、梵高等截然不同。用尼采的悲剧理论来理解的话,前者是被日神精神指导的天才,而后者是被酒神精神掌控的天才。前者对自身的使命很早就有清醒的认识,而后者则更像是被自己冥冥之中的命运牵着走。

  约翰?密尔的教育得以实行,首先应归功于他的父亲:詹姆斯?密尔。约翰?密尔幸运的一生,其起点是他父亲一手打造的。詹姆斯?密尔是一位心理学家,曾任职于东印度公司,并写作了《印度史》。他能力出众,意志坚定,精力旺盛,具有良好的理智与责任感,与当时英国的思想界人士保持密切关系,其中功利主义之父杰里米?边沁与其关系尤为密切;著名的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也是他的密友。诸如此类的鼎鼎有名的大人物还有许多。约翰?密尔得以从小在父亲和英国最杰出的那些思想家的谈论中得到熏陶。这样得天独厚天赐良机的教育环境本身就已经是多少金钱和条件都难以换到的。更难得的是,詹姆斯?密尔虽然性情急躁,但是对儿子的教育却是十分耐得住性子。

  詹姆斯?密尔写作《印度史》花了近十年的时间,这十年时间内他还花了相当多的时间来教育他的孩子们,尤其是对约翰?密尔。用约翰?密尔自己的话来说,“他在我身上倾注了非凡的精力、关心和执着,这在其他教育孩子的父母身上极为少见,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尽力给我一个最高标准的知识教育”。

  密尔一生对父亲在极度的忙碌、写作和照顾家庭的压力中坚持对自己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教育十分感激。他和父亲从小共用一个书房,这样父亲可以在自己工作的时候同时对小密尔进行教育;其他有些时候是在他们散步的时候,父亲给他有安排地讲课,从第一课讲到最后一课,直到一门学科结束;还有些时候,是小密尔从充当父亲写作的“小助手”的过程中受到最佳学习。

  从詹姆斯?密尔给儿子学习的内容来看,不仅书籍都是经过严格鉴别的,主要是经典的文史辩论演讲等著作;各种外语的学习也非常早;另外在儿童期学习的内容还有算术、几何、代数、实验、演讲、朗诵、写作严肃的学术评论和历史学著作、写诗、政治经济学等等。最难得的是他着重培养儿子的独立思考和探究到底的思维精神。另外,即使密尔一家基本上都处于优越顺利的条件中,老密尔也有意通过让小密尔阅读和思考那些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勇于突破困境和坚持自我的书籍来对儿子进行德性和耐性的培养。并且,在对小密尔的启蒙教育过程中以及取得明显的成效之后,老密尔都坚决杜绝儿子的骄傲自满情绪的滋生,并且为让外界对儿子的夸赞不要被儿子接触到而做了很多努力,甚至因此让儿子没有很多机会接触其他小孩。

  这几点在绝大多数家长那里都是很难做到的,首先,学识渊博深刻的家长本来就很少。其次,熟练掌握多门外语的家长更是罕见。最后,几乎只有极少数成年人才对独立思考和探索精神有所领悟。并且,让现代人能具有真正谦逊而不自傲自满的品质几乎是很困难的。更何况即使以上条件全部具备,还需要父母拥有和舍得腾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专门教育一个孩子;还需要无与伦比的耐性和技巧,尤其是从教育一个幼儿开始的时候。

  最开端的启蒙、起点的教育风格是最为重要的,然而也是最难以实施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尚且难以做好,那么各种公立和私立乃至贵族学校的教育呢?这个问题就不在此展开了。但这也侧面说明,身为父母,尽己所能,为孩子提供最好和最合适的教育,是毋庸置疑的责任。

  即使现代教育已经基本上交由学校和老师,然而父母仍然是孩子最早也最重要和影响一生的导师。虽然父母可能有知识和思维的短板,但是一般情况下,在对孩子的天性与心理的悉心观察、关注和关怀方面,是没有任何老师可以比得上父母的。而教育的基本前提就是基于人类的天性和每个独特个体的个性。通俗地讲,我们提供较为普遍的教育;但是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每个孩子具有特殊的个性,这种特殊性大部分情况下只能由父母来发现并为之负责,对教育的内容进行选择和调整。

  不排除有非常智慧又有责任心的老师,但这在现代教育体制、大众教育的环境中是十分难求的。可能更多的情况是,在高等教育中,师生之间以各自独特的兴趣和气质彼此吸引,随后关注个性和共同促进。但那时候,学生已经不再是幼儿、儿童和少年了。他们是作为成年人,以志同道合的方式选择导师深入交往,它更多地反映的是启蒙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效果。

  约翰?密尔从小接触的教育环境和具体实施的教育内容都几乎是不可复制也难以照搬的。其实我们也可以思考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在那么多孩子当中,詹姆斯?密尔为何单单选择了“他孩子中的一个”,也就是约翰?密尔,而不是其他的孩子来实施这样的一种天才教育呢?答案也很简单,那就是老密尔认为只有约翰?密尔才是适合这种教育的孩子,也就是具有天才潜质的孩子。当然,约翰?密尔绝对超额实现了父亲的期待。

  那么老密尔指导下的天才教育法具体如何呢?明天本喵接着推送密尔幼儿期、童年期一直到12岁为止的启蒙教育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lt;图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