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想》读后感锦集

《玄想》读后感锦集

2020-11-24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玄想 读后感 

  《玄想》是一本由林清玄著作,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00元,页数:15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玄想》精选点评:

  ●很清新舒服的散文,让人读着就好像泡温泉一样放松舒适,最喜欢里面的一句话”多一些趣味,少一点心酸“,已经被当成人生格言坚守在本人的个性签名一年多了,还是觉得这句话很好。

  ●清淡

  ●!

  ●林清玄的文字似乎都有一种禅意,让人内心平静,又有思想的力度

  ●启蒙读物,现在却无法想象,自己沉迷的样子 回想起来,自己能长大,还没出什么大事,真是不小的奇迹

  ●小清新,淡淡的,很喜欢这样感觉的书

  ●淡则有味。

  ●//2014.09.22 喜欢清淡的笔调。

  ●可是我就是不喜欢林清玄怎么办。

  ●初中时候要求读林清玄 或者张小风 就买了这本 之后开始喜欢林清玄

  《玄想》读后感(一):玄想

  如果你喜欢清茶,喜欢午后淡淡的阳光,喜欢倚靠竹藤椅上,就这样安静的可以度过一个下午。

  不妨翻翻这本书,细小却细腻的感悟,会悄悄感动你的心,引起你莫名的悸动。一些平淡的小词汇小句子,会刹那点燃你内心的因子。

  那么当你感到倦意来临或者心潮难安,拾起这本书,看一看,读一读。

  《玄想》读后感(二):入世和出世,闭关和出关

  林清玄的作家之路婉转崎岖,他曾在餐馆当服务生,在码头当工人,在洗衣店里烫衣服,也摆过地摊,还杀过猪。即使如此,在杀完猪后他回到家还会继续写作。当时要成为作家并不容易,他为了贴近自己的志愿,就到报馆上班。 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一本关于印度哲学的书,翻着翻着,他意识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和内心好好对话了,于是他辞去了所有的工作和专栏,到山上闭关,短短三年让他走入了佛门。出关下山后,他的内心和文风发生了变化。 昔日他对于成功的定义,已被今日的生活改变:今天比昨天更慈悲、更有智慧、更有修养、更懂得爱与宽容、更注重精神和灵性,今天就更成功,每一个成功的今天相连,就能拥有成功的人生。

  《玄想》读后感(三):目中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身如菩提树,心似明镜台,只有抛弃过往,才能拥有一片新的海阔天空......

  ——品《心的泼墨》

  《玄想》读后感(四):随身的智慧

  并不是不喜欢这本书。

  文章里用朴实无华的语言

  向生活致了敬

  大约会想到

  一个被雨点沾湿的天气后

  芬芳的空气 泥土的清香

  然后拿出这本书

  随手翻起 细细阅读

  不用绞尽脑汁

  只管读便觉得舒服

  《玄想》读后感(五):心有青山

  《玄想》是林清玄先生的散文集之一,在晚年,先生把自己的创作思维写成了 一系列的书,用以告诫勉励后辈——写书,乃非关天命,背后有无数的心血、坚持与努力。这其中,《玄想》是首部曲,《清欢》为二部曲,《林泉》是三部曲。

  林清玄先生是我最喜欢的散文作家,那些文字满足了青春期女孩对于美好事物的所有幻想。

  每每附上先生的画像,编辑都爱在其旁标注一件趣事。有一次林清玄到成都演讲,台下有个漂亮女生塞给他一个粉红的信封。林清玄心怦怦跳然后若无其事地收起来,心里暗想这肯定是一封情书。等回到酒店,拆开信封,只见上面写着:

  “林老师,我从小就拜读您的文章,非常崇拜您。没想到今天见到您,发现您很像周星驰电影里的火云邪神,真是相见不如怀念啊!”

  都笑称:在文学界,“旷世丑颜”与“绝世美文”如此鬼使神差地在一个人身上聚合,很难找到第二位。

  然而,先生于2019年与世长辞。“在穿过林间的时候,我觉得麻雀的死亡给我一些启示,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这是先生的最后一条微博。记得看到新闻的时候我在考试周中挣扎,心头一震,此后仿佛便不能再理所当然的享受阳明山的风光,我要带着那些灵秀俊逸的禅意,去走我的人生道路。

  玄想玄想,在静止的刹那,在一生一会,玄思生起,妙思涌现。我们需要学会在喧闹中倾听生活,将生命的闪光瞬间凝结成永久。也许是笔墨,也许是镜头,甚至,就是我们大脑中的海马体。

  《玄想》的封面图,主色调是浅浅的紫。

  所收录文章几乎尽是以一名隐士的视角,描述了阳明山的相思树,父母故土的柠檬花,东京上野的不倒翁,崂山的山茶……也有宏伟的漳州土楼,洞庭湖畔的黄鹤楼……

  我想:先生既是将其在微小事物中参悟的哲思与我们分享,也是告慰每个风尘仆仆的行者——我们即使不能化为虹光,心中也该有彩虹,有理想可追求,有美梦可向往。

  说到底,便是在乡野者不忘俗事,在庙堂者不忘于心中构筑一片梁园。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先生以探访已故父母亲陵墓为引子,所写下的《花果不同时》。

  “花果同时”最早的记载见诸于佛经,很多大乘经典里用以形容莲花。莲花在水面上开花的时候,它根上的莲藕也开始结成了,就结果了。因果是同步的、因果相续,有因便有果,果又是下一个因,因因果果、果果因因。

  林清玄先生是佛教徒,又说:“因果不同时”,这不是相矛盾吗?其实不然。

  种一棵果树,每天用心浇灌,用心施肥,用心除草,才能结出甜美的果实。但有经验的果农也无法保证果实的甜美,尤其是它的根须还很少、很浅的时候。这个道理我们都能侃侃而谈,但到了人生中关乎情感、事业之类的话题上,很多人就迷失了。

  变与不变是其客观必然和主观使然,违背了客观规律妄图一夜成名是不可能,勤勤恳恳也要做好宽容失败的准备。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握种下一棵树的最佳时机——十年之前,和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