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告犯 1读后感精选

予告犯 1读后感精选

2020-11-06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予告犯 1 读后感 

  《予告犯 1》是一本由筒井 哲也著作,集英社出版的B6判图书,本书定价:630円(税込),页数:224ページ,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予告犯 1》精选点评:

  ●感谢Japan Expo让我发现筒井哲也,这样即使没有见到浦泽直树先生也不难过了。

  ●这是网络版的死亡日记吧?

  ●这故事…不错阿……好想看电影!

  ●昨晚无聊开始看的,竟然还没出完,17话你快出来啊T-T算写实?不过女警官说的话好多实在太让人拍手赞同了!!!这世界上就是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笨蛋啊

  ●这么聪明的一个人却只能拥有这么惨的结局。

  ●筒井哲也的叙事很不错的,可惜输在情节逻辑,以及烂尾。

  ●比想象的好

  ●。。筒井意外地走正能量路线?

  ●1-3(8.21)

  ●户田的真人版出来前先看一下,吉野刑事真是帅到没有朋友

  《予告犯 1》读后感(一):如果你被社会抛弃,你也会这样做吗

  筒井哲也的新作,和之前的几部短篇节奏上相似(RESET和颤栗)。筒井哲也一直对犯罪、网络、心理题材比较感兴趣,这部作品虽然推理部分稍弱(基本可以猜得出来),但是画风一贯写实,对于主凶的背景以及反社会心理的形成的描写,让读者虽然不能完全认同主凶的做法,却多了几分理解和同情。

  主凶其实就是一位努力积极生存的普通人,却处处被践踏和欺负,这种题材,在日本漫画里经常涉及,可见社会性问题已经有多么的严重,有多少积压的怨气等待发泄的通道。

  如果换位,你是主凶的位置和经历,会不会也采取这样的极端做法呢。

  《予告犯 1》读后感(二):《予告犯》-以为是卫道士,结果是为了朋友的死士。

  《予告犯》-以为是卫道士,结果是为了朋友的死士。

  故事很好的代入了现今互联网日益发达普及的社会中。以网络犯罪为题材也是十分新颖。开篇高智商的网络犯罪者,打着卫道士的旗号执行着一起又一起的制裁,结果是为了帮助一个曾经认同自己的朋友最终没落逝去的结局让人不胜唏嘘。也难免有些虎头蛇尾之嫌,但这样也更加写实,仅凭个人想撬动这个社会就沦为热血少年漫了,最后一章自裁时网络的回应更加赤裸裸的反应了这个社会的状态。这是难免为主人公不值。但也许在他看来,最终能让朋友实现目标,就是成功了的。

  因此,核心思想。当人真为了某人时,会做出超越得失的事情来。

  这个觉悟了说明了人性很容易被周遭的环境或人给影响到,做出超越自身价值观事情。如战争中勇于牺牲的士兵,如书中奥田和最后甘心被他耍一耍的刑警吉野。

  书提到了两种社会现象。

  1.与社会脱节的人越来越多。年轻人无目标,社会又冷漠。以前物资缺乏、动荡的年代的长辈们为了生活的更好而懂得努力拼搏,而现在生活滋润的年代让当代青年生活在安逸的环境中,而优质资源又掌握在少数上层人士手中,打压和让其丧失了努力奋斗的斗志。

  2.网络异常发达的社会,在公民素质低下的环境下,行政机关如何监管。每个个体又如何提高自身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人文情怀。

  每个人不见得都很会说话表达,就算会,又不见得陌生的听众们能理解的到。因此,在网络上,各种断章取义,有的放矢般的状况层出不穷,又往往很好的诱发了人性的阴暗面、口头圣人、看客心理。网络无空间限制的及时性让所有发生在上面的一切都得到了即时的回应,太快了,真的太快了,让人无法沉淀下来,好好再思考下。也许,我们有时真应该慢下来,慢慢来,慢慢思考思考。

  2008年秋叶原,加藤智大网络预告杀人事件应该是激发作者创作这个作品的因素或素材吧。一个曾经学习优秀的学生,如何逐步逐步和社会脱节,最终精神崩溃走上了这条伤害无辜反社会的不归路呢。除了反思加藤智大自身和其家庭环境,而社会更应该反思,以学习成绩为衡量价值,缺乏心理、情商培养的教育制度,以物质追求至上,越来越冷漠的社会让这个事件真的只是个例吗?

  -----笔记-----

  网络,让人们大肆宣扬自己扭曲的正义感,对众矢之的落井下石,并以此为乐的人已经不是一个两个了。

  若是激怒了头脑聪明的人,这个社会迟早会为此付出代价的。

  所谓的因特网可以看成是一面反映出使用者真实的一面的镜子,富有创造力的人多了势必会成为新文化诞生的集会;善于社交的人聚集起来,它就势必为了更方便的社交发挥作用,当然如果是阴险的愤世嫉俗的人们使用它,他就只能被看成是厕所写满不堪涂鸦的墙壁。

  《予告犯 1》读后感(三):犯罪只是悬崖边那轻轻一推

  【只要坚信这件事是为了某个人,人们就能采取超越得失的行为。】

  这部漫画以高智商网络犯罪为题材,总共二十二話,我花了一天的时间看完,可以称得上短小精悍。

  故事以报纸男的独白开始,以小案件引入警方角色。此后,预告犯罪接连发生,虽然被制裁者可谓无名之辈,但剧情设置高潮迭起。

  一瞬间想明白了为什么我们自己的电影拍得那么烂,因为好的漫画家们都是以纸笔代替镜头的良心叙事者,他们不比导演少懂得如何统筹,而且更懂得如何讲好一个故事。

  如果巧妙高超的犯罪手法体现了画者的理性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那么第12話中某议员关于网络社会和大众传媒的洗脑式演说则代表了他人文思考方面的夸张演绎,而每一个网络使用者都应该反思其中的字句。

  “因特网仅仅是作为信息传输的载体存在,就其本身来说善恶是毫无意义的。所谓的因特网,可以看成是一面反映出使用者真实的一面的镜子。富有创造力的人多了,势必就会成为新文化诞生的聚会。长于社交的人聚集起来,他就势必为了更方便的社交发挥作用。然而如果是阴险的愤世嫉俗的人们使用它,它就只能被看成是厕所写满不堪涂鸦的墙壁。

  “匿名制本身并不是坏事,问题在于隐藏于匿名制阴影中的人们。一旦开始打着「正义」和「正当理由」等旗号之时,事态就开始令人恐惧地暴走了。一旦同时掌握了名为「正义」之刃以及名为「匿名性」之盾,人类将会变身为残酷至极的生物。”

  而一旦有足以掀起社会舆论的事件发生,“想要抨击网络媒介的大众传媒,趁此风潮搏出位的政治家,和利用电视信号照剧本演出的滑稽剧,汇集用钱雇佣的自导自演的支持户,便会创造出形式上的「民意」。”

  这样的事件是不是很面熟?而我们,普通人,是不是就是被此所嘲弄支配的傀儡们?

  报纸男们都是泱泱大众里最不起眼的那些:失业IT男,音乐梦碎的青年,打游戏断送人生的胖墩,和懦弱不堪的宅男。长相普通,感情匮乏。男主角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气质平庸到想弃卷,当然正因如此,他们才能隐匿于人群,逍遥法外那么久。如果罪犯真的长成电影中那样会出事的-_-||。

  他们原本为了活着差点硬生生得榨干自己的生命力,可他们又有什么错?错是错在这个世界啊:错在这个世界的钱比物质多;错在多出来的巨额资金为寻求用武之地,导致了物质价值走向紊乱;错在这些经济术语乱七八糟说的是什么与我何干我只是想要活下去可是活着怎么这么难。只差那么一个导火线,逼上梁山;星星怒火,最终燎原。

  故事的可惜之处在于结局,结束得太干脆,并没有提炼出一个意味深远的启示或遐思,显得虎头蛇尾。

  透过电影预告和昨天披露試写会的反馈,看得出电影剧情走向和漫画差的不多。已经被自己剧透的我,只能去啃别的作品了。

  期待6月6日的映畫和6月7日東山紀之的多拉馬!!

  《予告犯 1》读后感(四):这么任性这么帅,现实中怎么可能存在。

  看过这个封面好多次,之前觉得实在有装逼的嫌疑,一直没有看。后来看了,还是觉得很装逼。用赖蒙古的话就是,从专业的角度这个逼装得不是很成功,但是从艺术的角度,这个逼装得非常有层次感,具有观赏性,行内人都称之为《预告犯》。

  好吧,不吐槽了,下面是正经的感想。(全是剧透)

  个人而言是比较欣赏这个作品,原因有二。一是故事的设定,跟男主犯罪的初衷,让我很感动,也很冲击;二是故事中有男主跟女主,他们只有故事的结局,而且是男主自杀之后,才第一次接触,但是看起来就像他们一直在恋爱一样,而他们的真正分手,就是最后的见面。。

  缘起——所谓尊严

  像很多初入社会的人一样,男主作为一名IT男加入公司,积极努力地工作,但是却遭受到各种前辈的排挤,也不是说他干不了活,大概像是性格的原因,作为晚辈一直低头低头,再低头。

  我想,男主实质是非常的聪明,而且有着非常淳朴的善良心跟同情心,同时,男主又有着非常非常独立与不妥协的人格。所以才会导致后面的自杀,把所有的罪都归结于自己。。

  缘来——残酷而美丽的世界

  男主离开IT公司后,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每天靠打日工为生。在艰苦的劳动场所,那里有包括男主在内的5名年轻男子。年纪最小的又最瘦弱的叫豆芽菜(到这里,就是猜得到开头了。)豆芽菜的母亲是菲律宾人,父亲是日本人。豆芽菜的母亲在贫困中死去,为了到日本寻找父亲,豆芽菜卖掉一个肾,由于没有上过学,也是个偷渡者,男主用“悲惨”来形容豆芽菜的命运。在打工的5个人中,恰恰豆芽菜是最阳光的。男主开始教他学习,他学得特别快,其中有一段对话,就是男主问豆芽菜为什么要来找他父亲,豆芽菜的回答就一句,只是想叫一声“爸爸”。这段对话被男主用手机录了下来,也就成了后面解释一切的动机。

  故事到这里,豆芽菜的结局就知道了,反正最后死于肾衰竭。豆芽菜死后,包工头,把铲子扔在他的尸体上,说了一句“放久了会臭,快埋了” 。这句话惹怒了其中一个胖子工友,胖子工作一铲把包工头敲倒在地上。

  男主拿着铲子,一铲扎在包工头脖子上。(辛苦了,包工头领便当。。)接着像东方列车谋杀案一样,一人一铲,这几个工友就联系起来了。。。。

  这几个工友的共同点是大家都不被这个社会承认,但是相比下,甚至于被社会否定的豆芽菜而言,他们并不那么凄惨,亲眼目睹豆芽菜的命运后,大伙就燃起自我价值不容被否定的火焰。(这到底是什么 鬼火。。。。)

  嘛。。。于是这就有了故事,有了4个人共同扮演一个报纸男实行一连串犯罪的故事。

  当然,这一连串的犯罪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找出豆芽菜的父亲,把豆芽菜的遗骨交还给他父亲。

  缘去——人能留下什么

  我就这么任性地想,作者应该是想通过作品去表达一些什么。男主最后上演了一幕集体自杀的戏,实质上自杀的,只有他自己一个人人。男主思考过人生到底能留下什么,像豆芽菜这样的生命到底有什么 样的意义,这大概都是作者想思考的,或是留给我们的疑问。

  我想,整个漫画都是在探讨生命的意义在于什么,在于自尊?在于为别人付出?在于史册留名?主角的结局,可谓死得一点自尊都没有,留下一大片骂名,为一个不知名的渺小的生命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却让我非常的感动跟羡慕,男主真的有着非常非常的纯朴的善良感与同情心。从故事性来讲,这个漫画不算出彩,漫画虽然是个悲剧收场,但却让人看到生的希望。

  大概,我们一生都无法找到自己存在意义或人生所谓的价值,很多人都会选择由社会体制或他人的评价去定义。但是,有时候会想,自己做甘之如饴的事,这大概就是存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