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与密意》读后感100字

《碎片与密意》读后感100字

2020-11-01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碎片与深情 读后感 

  《碎片与深情》是一本由消失宾妮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80元,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碎片与深情》精选点评:

  ●基本上都是前几年的作品。。。。

  ●宾妮的文笔(风)在这本书里呈现了断裂式的成长。可不管是之前儿女情长有始有终的标准故事,还是之后她倔犟写就的不问起始的故事,我都好喜欢。

  ●前版本校园小说直接忽略/后版本更接近对人性的哲学探讨

  ●第二部分里有两三个比较喜欢的故事,特意折了一下页码。稍微带了点聊斋的色彩在里面,喜欢那个吃人的妖怪和愿意牺牲的小乞丐,彼岸的流萤灯火和村子里冷血的少年。故事都不那么精巧,但足以打发那些看不到星星的漫漫长夜。

  ●大概是我抑郁心结的起始点。

  ●现在看来已显矫情

  ●2015。那些年里她的短篇几乎都看了,望君安 罪孽焚城 那个关于焚香的故事 妖花的故事 还有一些 还记得。

  ●虽然有望君安,远灯行,夜想曲这三篇曾经让我迷恋不行甚至全抄一遍的文,但依然抵挡不住心里那种越长大越觉得宾尼的文也要归于“最小说”水平的感觉。不得不承认,文风确实矫情,当年的自己确实矫情。这是最后一次买她的书了,纪念一下过去幼稚的时光吧。

  ●青春的纪念 消失宾妮有多久没有好好写一本书了 最近出的全是以前作品的合集 完全没有买的欲望

  ●并不是很喜欢宾妮的这部小说,怎么说,觉得思维有点模式化。

  《碎片与深情》读后感(一):你的碎片与深情,不是我的

  因为太喜欢《望君安》,对消失宾妮小有喜欢,而买了整本名字听起来蛮文艺的《碎片与深情》。但是看完之后非常失望,非常失望。

  不是一本多烂的小说,文笔不错,颇有设计,第一部分是校园恋曲,第二部分多有尝试。

  但是,我接受所有有缺陷的人性,我接受所有无辜的险峻的恶;可是,可是,整本书几乎全部短篇主人公都有着这样那样的或阴暗个性、或不幸家庭、或悲惨人生,你不觉得写得无聊,我是真看得无趣。年纪小的时候,才会觉得自己的感情才是世界。为了制造感情的冲突,或者为某些懦弱找个善意的借口,不惜在家庭和生活多做拙劣的安排,不断地重复这样的设计,我是真的视觉疲劳。

  且不说对于我这样子的人,完全没有兴趣去探究那些校园的隐秘的纯纯的恋爱心情。

  不就写个青春写个言情,非弄得自己整天在探究的是人性是死亡是人生是生活的终极价值。你们这些80后90后作家真是够了。

  《碎片与深情》读后感(二):【选评】时光一去不复返

  “你忘了我多久,我便惦记你多久,久到我对你的恨意也习以为常……我抚恤我对你的恨以至于我连恨是什么都开始分不清楚。”还是喜欢《鱼人》。人鱼尽管是不被世俗接受的异类,但貌美如花,曾绚烂地绽放过,有那么一瞬间可以获得美好的东西,比如爱情。可若为鱼身人尾呢,丑陋的鱼头长着人类一般的胳膊和腿,恐怕连靠近所爱都是奢侈。《鱼人》讲述的是关于“错觉”的故事,再具体一点是关于单恋某个人却不肯接受对方不爱自己的事实的故事。“我”一直困在自己编织的幻境里,让对方有伤害自己的机会还甘之如殆,宁愿自我牺牲也保全对方。爱情便是如此,明知后果也放不下。但如果真的爱上了,才不会管是人鱼还是鱼人。

  《致娜塔莉斯的乐章》原以为是在讲信仰,看完发现确实是在讲死亡。书的封底写着宾妮式的深情,在这里我觉得换成宾妮式的悲剧更合适。宾妮笔下,总是带着宿命的味道,一切都是注定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史彦离去,跟着“我”一起去寻找原因。源头是少女娜塔带着不被理解的绝望跳楼,本来“我”、马森、史彦或任意一个人都可能救活少女,但谁都没有施以援手。于是导致更多人自杀,重蹈覆辙而已。终于明白其中缘由,才能阻止更糟糕的场面出现。

  《废墟里》是小孩的视角,对这个世界似懂非懂,有羡慕也有好奇。尽管花花与陆壁雷什么都不知道,却在见证了一段爱情的结局后,用他们的方式保护了小姐姐。小孩的单纯善良,是可以驱散黑暗的阴霾吧。

  倒叙的手法,开头已然交待了结局。《休眠的行星》弥漫着哀伤之情与独属于少女的美好。暗恋时光是甜美的,并且不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斯人已逝,江晴没有机会知晓告白成功与否。而那份喜欢一个人的心情将一直持续下去。再也没有办法被回应的喜爱,应该在某个地方休眠着,林望夏死亡的真相,就让它永远成为作者与读者的秘密吧。

  按剧情走向,施宝宝极有可能被拆穿,可《骗子》的结尾停在远芬还未说出口的话语这个地方,我还是会希望施宝宝能蒙混过关。不是能够容忍欺骗的存在,而是她的人生已经够惨了,深深是阳光,是无法割舍的温暖。失去了深深,没办法想象接下来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即便维系这谎是如此辛苦,但为了维系这份薄薄的幸福,就算变成一个骗子,也在所不惜。”这是宝宝的心情,旁人不能体会的。

  《碎片与深情》读后感(三):分享一下读书后的思索和感受~

  前半部分挺青春,感情很干净但无深度。除开第二篇文章里描写母亲因为爱儿子而对他过分严格,父母之间因为爱却离婚,这个点让我想到,爱应该是怎样的呢?我们在爱的时候,是否过分自私了呢?不过这不是全文的重点,只是这个地方比较戳我~~

  后半部分通过小说表达了一些更为深刻的想法,尤其偏爱3篇:

  1《骗子》里的情感纠结,那种寄人篱下,虽然别人对自己也不错,但至始至终对方从骨子里根本不会保护自己的感受,或许是每一个“保护者”的弱点,我们都有爱心,都能够关爱他人,但是从根本上,我们都是自私的,离开了自私人类都活不了,因此在遇到真正有关自己利益的时候,远芳会出卖表妹。这个情节让我想起了《孤独书》里的一个片段,(第一个故事),琉是父母双亡的孩子,和叔叔婶婶一起生活,她生日的那天,叔叔婶婶问她想要什么礼物,她想要一套很贵的立体童话书,到了书店,妹妹说她也想要,父母一定会把书给她的,琉说,可是 是我过生日啊,你的生日已经过掉了。然后叔叔婶婶问琉愿不愿意把书让给妹妹,琉说不让,第二天她们就背着琉,带了妹妹去了游乐场。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片段,小小的情节,却让我印象极其深刻。琉其实根本没有被叔叔婶婶的家庭所接纳,血缘的浓度有时候可以那么高。而本文又和孤独书里的这个片段有些不同。它们不同在哪儿呢?还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启发?希望和大家探讨。

  2《致娜塔莉斯的乐章》中所说的,人们不应该以伤害的方式表达需要,如果有任何不满货希望,应该直白地说出来。

  这句话真的很戳我啊啊啊啊啊啊啊!!!!!人们为什么会用伤害的方式表达爱,而为何有时我们无法克制,为何我们无法直白?也希望和大家探讨。

  3《说谎游戏》这个也很赞啊,文章还是挺严谨的,但亮点可能不在一些问题的纠结上,而是它的结构和设计吧。

  以上。嗯,新人,第一次在豆瓣发帖。。对宾妮是从两年前最小说上的散文开始喜欢了,但不敢说能真正懂她。不过我也是那种不相信所谓“你说世界好它就真的好”的那种人,而宾妮笔下的人物所拥有的那些遗憾和缺陷,恰恰与我的想法能有一些交集(顺便说真的很喜欢《孤独书》里的渺渺这个角色的心路历程,以前就自己想过类似的问题,这个故事算是完美地诠释了我心里想的那些东西)。

  只是个人的理解和感受,希望和更多喜爱这本书的人一起交流呀。

  《碎片与深情》读后感(四):她的改变

  全书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传统意义上的校园小说(废墟里除外),我最喜欢休眠和守望。第二部分是这些年来宾妮仔各种尝试和突破的集合,有一定的代表性。特别是骗子还有点向毕飞宇老师致敬的意思,如果说鱼人、倒叙、娜塔莉丝里,宾妮仔还在好好讲故事、摆格局的话,到了望君安、短篇小说的时候,简直就是一副臭脸(……)。但我还是很喜欢短篇小说,除开故事背景的设定和作者个人经历的投影之外,这篇小说本身是宾妮仔在宣扬自己一直以来的写作理念和方式,并且跟一群非专业人士说,瞧,老娘就是这么写的(……)。在我以为这篇就是胜在姿态的时候,最后结局的部分又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直处于上风的“我”败下阵来了,倒不是输给马森,应该是输给了固步自封的自己。也可以理解为作者投射了自我的觉醒和成长,放在全书的最后,也算是一个小结了,期待将来更棒的小说!

  重点说说《远灯行-缭乱-》吧,其实我已经有点忘了原本的剧情了,重新翻出来看的时候,有点惊讶,因为缭乱写得比原先开阔了很多,在写法和处理上放开了许多。首先是文字表达上,抛弃了油腻腻的写法,当然和男女生视角也有关系,缭乱单纯在阅读上,文字的突兀感降低了不少,辅助功能得到了强化。其次在讲故事的方面,老版本回避了很多矛盾冲突的场面,现在读下来明显感到冲突不够,文章太平。也许考虑到清远未参与到关键情节也有关系,不可避免地进行了回避,但的确也显露出了宾妮仔在讲故事上的进步和野心。再者,在布局上,老版本的前半部分虽然也埋下了伏笔,但是不明显,最后收的时候,会有唐突的感觉。这些问题在缭乱里面都事先进行了处理,比如缭乱开头就预先让小叔出场,预先让父亲与灯出场,避免了前轻后重的情况,也避免了仓促结尾。同时,缭乱开阔了故事的几处背景,比如镇西。还老版本流水账式的岁月流转,在缭乱里面弱化了不少,故事的递进更加自然了。这些细节的把握,让读者可以明显感觉到宾妮仔对小说的掌控力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也让缭乱更加接近一般读者会喜欢的预期,同时也满足了宾妮仔自己的写作野心(谁说老娘写不出好看的小说的,老娘不乐意罢了,掌掴!)。但作为男生视角,我觉得还可以写得更猖狂一点,更随性一点,更鲁莽!

  对于说谎的游戏,嗯,逻辑推理小说,我反倒没啥想说的。反正还是那个观点,作者总不能一直照顾那些太笨的读者,把故事写得太明白~基于这一点,赞一个!

  另外,关于葬我以风,散文、游记其实对作者的纪念意义更高于读者(里面疑似的错误都微信留言过啦)。我很喜欢书的后半部分,尤其是小将军,多的就不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