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果》的读后感年夜全

《青果》的读后感年夜全

2020-10-22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青果 读后感 

  《青果》是一本由顾坚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页数:25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青果》精选点评:

  ●小说情感细腻,耐人寻味。语言扑实,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生动体现出时代特色

  ●作品描写的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北水乡里下河地区,高考落榜的赵金龙的成长史和奋斗史。故事内容饱满,情节跌宕起伏,文字描写细腻,充满人情味和正能量。是难得的好作品,值得认真一读。

  ●水气氤氲的兴化,绿茵如织的水乡,孕育着文化的底蕴。顾坚就是这底蕴中脱颖而出的才人,当今小说的领军人物。《青果》的再版,无声地证明了其打动人心的魅力,一群来自农村的高考落榜生跌宕起伏的人生,生活,爱情,工作,那涩涩的青果,有苦有甜,令人回味。

  ●人人都说读不尽的书,修不完的身。最近看了《青果》,顾坚用他平实细腻的文字描写了看似平凡的故事,但这些平凡的故事却是在人的内心深处留下阵阵触动及对现实生活的思考。我想每个人都有各自奔赴的人生,只要肯努力有追求、美好的明天就会向他们招手。

  ●丰厚细致的叙述,饱满的故事情节,以及少男少女的细腻的心理描写,还有乡人之间的互助,让《青果》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我们看到了青春的力量和光芒,也看到了在尘世间奔跑的那种与生而来的阳光,照耀着我们来时的方向。

  ●我是六零年代的人,《青果》带我们回到了那个年代。那个年代的奋斗,那个年代的爱情。爱金龙,爱银凤,爱青果。

  ●最浓厚的地域文化,最鲜明的时代特色,最典型的人物形象,最优美的里下河风光,还有最青涩的爱情,共同构建了《青果》这一部时代杰作。从最平凡的人的经历写起,展现出的是那段独有的青春味道,充斥着生活的气息。字里行间都能嗅出人的味道。这是一部有人味儿的作品。

  ●三星半,个人感觉没书腰上说得那么玄乎

  ●花事了去,青果登场,这真是一篇与这个季节贴切的小说,在江南纷飞的细雨中,读着青果,感觉周身全是青涩的美好,被这种丰盈的绿所包围,连脚步也变得轻快。可这又是一部并不完全轻松的文字,有其厚重与无奈,作者运用细腻的手法描写了普通人的生活,通过对家乡风物人情的描写,将人物的情感如流水般悄无声息地流淌到读者的心里,让人与他们一同悲喜、一同欢欣,金龙、银凤承载了我们七十年代人的青春梦想,我爱《青果》。

  ●小说故事饱满,情节跌宕,抒写了奋斗者的历程,同时具有明媚而迷人的水乡风情。值得一看。

  《青果》读后感(一):关于未来:冷静而乐观

  青色的水墨般晕染开来的封面,257页纸,没有目录没有标题没有配图,我第一次只花了一天读完了一本书。 20岁的赵金龙生活在上世纪80年代的苏北里下河,不管是时间还是地点,都离我的生活很远。可是,那行文间的点点滴滴,分明又离我很近。一样的20刚出头的年纪,一样的毕业升学的大型应试,一样的对于未来诚惶诚恐的摸索和试探。 在金龙、宝根、华兵、银凤、春英这里,我听到了一批年轻人的声音。他们代表的不只是生活在上世纪80年代那个特定时期的年轻人,他们代表了所有心中有爱有追求相信努力愿意拼搏的年轻人。他们的许多想法许多经历是因为生活在1986年才会产生才会拥有的,但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让我看到了当下真实的自己。 比如又一次大考失败后的厌学情绪,比如面对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极其复杂的心情,比如做完决定付诸行动后的自我怀疑,比如纯真专一的相互爱慕,比如对于脱离学生身份成为一个经济独立人格独立的大人的向往。 故事在高潮处戛然而止,我总觉得故事没有讲完。宝根的去世在接近尾声时被埋下伏笔,众人的情绪在接到噩耗举办葬礼时爆发,然而关于情绪的消化,关于后续,没有具象没有细节作者就这样匆匆收尾了,那样一幅说起来怀揣希望在车轮滚滚中奔赴远方的场景,一如童话故事里王子与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结尾。 至少有一点,在前文的多处描写叙述中,我分明可以感受到赵金龙藏于内心的对于读书、考学的渴望,可是这种心情到结尾的时候竟然只字未提。我以为赵金龙最终还是会去参加考试的,而且不管他去做什么,他和他的银凤都会一直携手同行的。 我一直都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个人的20岁都是一样的,那些看起来不一样的色彩,并不是个人赋予的,完全是时代是环境给予我们的。 当我们触及到本质的时候,就会发现,不管是生活在哪个年代,不管是站上了怎样的一个高度,在这个年纪,都逃不过要面对选择,都逃不过要做出决定,关于下一个落脚点,关于自己的前程。 我们究竟应该以怎样的一个态度去看待未来?冷静而乐观,是我目前最认可的一个答案。 愿此去前程似锦,再相逢依旧如故。

  《青果》读后感(二):愿你归来仍是少年

  原来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如今,三十年的时光扭转,披着光阴前进的人群里,喜欢簇在一起东家长西家短的看客总是不会缺席的。鲁迅先生曾恰不凑巧地在半个多世纪前就点破“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他们就看了滑稽戏。” 像赵金龙这等考了两年依旧名落孙山的高考生出场,庄里看客们自然是逮着了机会,得议论几句才是个标准的看客不是。所以甭管人品如何,“二流子”的标签是得贴的,高高低低如飞蝗般的议论声是得朝着“二流子”的后脑勺和背脊上招呼的。有没有像飞矢和流石一样,砸疼砸醒砸的这个“二流子”伤透自尊,就不是分内该多管的事了。 这样一个寒窗苦读只落得个受人白眼的人,大概也只能躲在没有人迹的学校角落里盯着生满了青绿色野蒿的沙坑,落满鸟粪的水泥乒乓球台以及砖砌的花台上那开满碗口大红花的月季,才能图个清静,毕竟草木万物是不会开口喷“飞蝗”的。 对于可畏的人言,没骨气的,就弓起背来,生生受着直到又赤裸裸地离开人世也不辩一词;洒脱的人,为眼不见为而净远走他方,索性作个浪人得了;有脊梁骨的,背井离乡,风餐露宿,只盼有天能衣锦还乡,细数洗刷所有的委屈,大概就是那句“不蒸馒头,争口气”的真实写照。 要做个有脊梁骨的人。于是,这个苏北下里河的小年轻带着他的拗劲和仅有的四十块盘缠,同一样不知屈服为何物的宝根趁夜色同骑一辆自行车,去扬州投奔他那不知在哪儿做刻章生意的表哥。露宿扬州街头,脸上沁凉,用手捋捋,一把男儿泪,然而已转身便是流言蜚语,没有回头路。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雨雪搏激流,历尽苦难痴心不改,少年壮志不言愁”既然没有回头已无路,那就向着生活嘶吼,向着诗和远方追逐。 任由生活投其以窝棚,以炭泥。忍着“由大大小小新旧不一的废木板钉成的门,像旧袈裟像百衲衣,没有窗户,推开门就是各种气味扑鼻而来”,受着“来来往往地搬泥块、掼泥块。膀臂感到酸乏,却不能懈怠”。他们依旧不屈不挠,憧憬未来,追逐爱情。 然而什么是生活最张牙舞爪,最面目可憎的地方?也许是没有预兆的死别。宝根因车祸栽在夜色里却再也没有醒来,留下孤儿寡母以及年迈的父母。一切刚刚向好,但又被生生摧毁。 目睹了他们的人生,蹲在地上,蹲成一条线,一道弧,一个圆圈的庄里看客,也唏嘘不已,但就像“北京的羊肉铺常有几个张嘴看剥羊,仿佛颇为愉快,人的牺牲能给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而况事后走不了几步,他们并这一点也就忘了”一样,唏嘘过后,嬉笑怒骂照旧。 这个世界有时确实让人委屈,许多美好的东西无端被命运拿走,就像宝根,转瞬之间,阴阳两隔;许多丑恶的东西被强行加注,就像所有冷漠健忘的庄里看客。我们泪流满面,但如少年般对生活对未来的满腔热血,不会磨灭消减。

  《青果》读后感(三):没考上大学,阻挡不了青春一样闪光!

  “墨已入水,渡一池青花。”颇有写意人生之意,这是我看到《青果》封面后的第一感觉。待读完《青果》再看封面,觉得像是家乡夏天最常见的荷叶,又让人想到书中主人公青涩人生的起始地:荷花池。 书中情节不是近期《白鹿原》小说那般的大气磅礴,完全是小百姓的日常生活,而且非常贴近那些年的我们自己。 二十一年前我曾在扬州江扬船厂实习过一段时间,后期同学聚会、出差、旅游又陆续去了好多次,书中提到的很多地方都曾听说过或去过,书中的一些事也曾遇见或亲历过,印象最深的就是三月中湾头镇里为期三天的庙会,那真是路有多长,摊铺就有多长,除了汽车飞机,估计想买的商品都能找到,而且价格非常公道。书中的对话,因为地域相近缘故,用家乡话读起来,别有一番趣味,让人觉得自然而又亲切。 主人公赵金龙(这个名字,美女同学可能不是很喜欢,但不得不说,作者用的这些名字非常符合当时的真实情况)因高考落榜而进入扬州,在乡友帮助下寻工租房,对租房环境的那一段描写,特别感同身受。 我刚来深圳时也曾投靠过乡友,后来也曾帮助过他人,也租过房寻过工,远走他乡的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 其中对于租房环境的描写,非常亲近熟悉,特别是书中写到的房东与租户、租户与租户之间的关系,非常单纯、友好,彼此没有防御之心,甚至可以坐在一起喝酒聊天、互相提供帮助,这在深圳的筒子楼里,确实很难见到。 写到这里想到现在大家条件虽然好了,但这份情却不多见了,不免让人唏嘘不已。 主人公后来转行做小商品和服装生意,虽然没有经历过惨痛的经济损失,但赚的每一分钱都是很辛苦的,忍着离别之痛把一对双胞胎儿女留在老家,让老人看护,自己起早摸黑,辗转各地集市,每一步都有心酸,当然更有奋斗的充实和收获的喜悦。 而一起来扬州打拼的兄弟宝根则没那么好运,在小纪集场散集回家的路上,遭遇车祸而不幸去世(作者语:宝根是饿着肚子走的),读后让人不禁黯然泪下。出门在外做生意真不容易,人生地不熟,不但要与天斗,与人斗(还好没看到城管出现),还要与自己斗,让自己快速了解市场、细分市场、迎合市场,还要具备一定的产品识别的能力。读到这里,不禁对身边那些遍布大街小巷的生意人,平添一份敬意。 书中还有其它一些比较有趣的事,如金龙银凤多年之后再遇、恋爱到同居(里面有些少儿不宜的镜头就不多说了);里下河地区订亲、嫁娶的风俗;扬州、兴化的一些历史典故,地名来历,景色,美食,特产;以及养河蚌、篆刻等。这就需要我们读时自己去探寻其中的乐趣了。有兴趣的可以亲临扬州与兴化,当然也别忘了去淮安坐坐,那里也是淮扬美食发源地之一。 最后借用宋老师的话,稍颠倒一下顺序,结束该书感想:在书中追寻自己的影子、反思自己的经历;保鲜自己的青春,珍惜眼前的生活! 有没有考上大学,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直踏实而努力地生活!偶尔文艺远足,偶尔出离反叛,这些很容易做到,难的是,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仍保有金龙他们那样对生活的热爱和奋斗,这才是真正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