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自愈指南读后感1000字

深夜自愈指南读后感1000字

2020-10-21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深夜自愈指南 读后感 

  《深夜自愈指南》是一本由郭敬明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4.8,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深夜自愈指南》精选点评:

  ●…………………………………说什么好 前75%的内容矫情的胡扯尚能看下去 最后四分之一已经矫情到无法…真的能自愈?

  ●还不错的一本书,我是被图片吸引的,文字也还可以~

  ●每个孤独的人 在深夜 都需要治愈 需要自愈。还好 每个夜晚都有你。

  ●深夜是一个人的世界。终于等到深夜系列。

  ●陈晨还不错啊

  ●当厕所读物不错。插画蛮好看的。

  ●「那些光线,那些日出,那些晨雾,一样都会准时而来。」

  ●孟婆汤的反转 触动了养宠的我

  ●挺不错的,有情感的小故事

  ●算是新版最系列看下来最喜欢的一本了,第二喜欢的是我喜欢奇怪的你

  《深夜自愈指南》读后感(一):愿每一个深夜 都有一盏温暖你的明灯

  收到这本书后,隔着白色的泡沫包裹,隐约看到了一个大大的月牙,这本到底是恐怖或者其他的书,深深的吸引了我。天空飘着一片一片雪花,内心非常急切,特别想快速的回家,想要打开包裹看看到底什么书。走到单元门口,就迫不及待的打开了包裹,才看到这本小说的真面目,喜欢,就是无名的喜欢。

  这是一本短篇小说集,11位才华横溢的作者,11篇暖人心灵的小说,大爱。(真正翻开本书看之前我是洗了手的)

  11篇小说都让我觉得暖暖的,不同的人,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悲欢离合,但是一样的温暖,一种淡淡的温暖,一种如春风般可以让万物复苏、百花盛开的温暖。

  最喜欢的两个故事:邢燕的《把悲伤看透时》,男女主人公是因为误解而“不再”爱的一对恋人,两人中了可以出国游玩的大奖,跟其他8对恋人组成了旅游团,出国旅游,这对男女还熟悉彼此的生活小细节、小习惯,但是他们已经在跟团出国前分手了,英乔因为工作的原因,经常出国,在女友贾思敏最需要他的时候还在外国,两人的感情最终触礁。在故事中两人没有复合,但是这个故事温暖又虐心,温暖的是——英乔依然爱着贾思敏,两人虽然已经分手,但在这次的出国旅行过程中,英乔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告诉的贾思敏,两个人还存在复合的可能性,虐心的是——贾思敏在那么需要英乔的时候,英乔不在身边,这种痛这种悲伤应该是痛彻心扉的吧。

  孙梦洁的《孟婆汤》,主角是一个去世的家伙,但是分给主角的工作是白无常,主角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要去收一个叫宋深深的女孩子,第一天,主角去找宋深深,宋深深打动了主角,主角没有带回她,第二天主角去找宋深深,主角又被打动了,还是没有带回宋深深,因此,主角被罚睡忘川河二十年,最温暖的转折出现在最后——主角被罚睡忘川河的二十年,刚好是人间的十年,宋深深长大并且结婚了,主角投胎做了宋深深的儿子,原来主角是宋深深的狗狗的灵魂,暖心到爆。

  再把两篇小说的按语分享给大家。

  /那些被时间和距离打败的爱

  漫延成海洋般起伏的伤感

  终有风平浪静的一天去释怀/

  /死亡并不代表失去

  所有逝去的都会以新的形式重新降临/

  这本书另外一个非常温暖的细节在于,在书的小说的前面和后面,都有很多很温暖的插画,或许很多地方这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去,但是能够看到那么多地方的夜色,这是一种极致的体验吧。希望每一个读这本书的读者,都可以心里暖暖的。

  《深夜自愈指南》读后感(二):花开时节又逢君

  这似乎与我印象中的《最小说》不一样。然而具体哪里不一样却又很难清晰地说明。

  二零零七,打在这里的时候突然衍生出荒漠一般的疏离感,居然已经过去十年了。十年前我世界的圆心固定在家乡老街上的重点中学,倚着山势修建的学校严格呈现梯级分布,最低处的校门和高墙如森严的守卫将一切可能发生的诱惑阻拦在外。所以我们的世界就圈在这个小小的校园里,生发、成长、膨胀然后消散。

  因为是封闭而稍稍落后的小城镇,所以网络和手机还没有那么普及,在做不完的试卷和上不完的自习中间最能带来趣味的正是课外书。校门口租书店里一盏昏黄的灯光能亮到很晚,一本好看的小说能传遍文科班四十多个女生,直到最后书角都被翻得起了毛边。我正是在那段时间里看完了《凉生》《泡沫之夏》《何以笙箫默》以及《萌芽》《最小说》。如今回想,这些书的内容或许早就模糊成了一个线条都不甚明晰的轮廓,然而它们依旧在我的生命里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多年的岁月让这些文字成了一种导火索一般的存在——一想起就能真切地感受到高中时代午休时分窗外阳光和煦的温度,能重新看见阳光下漂浮的一粒灰尘以及背光处偷偷窥探他的小眼神。

  所以面对这本《深夜自愈指南》的时候心中本就不是客观的,记忆就像是林地最深处攀附树木的藤蔓紧紧缠绕于此,不知是喜,亦或是忧。打破固有的壁垒,解构和重建向来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

  这本选题书以“深夜疗愈”为主题,将一系列温暖的故事分门别类:写给“走不出旧情的/经历了的失去/孤独了很久的/在爱情里迷失的/忘却了梦想的/心里住着一个人的/对真相失望的/向往自由的你/被谎言伤害了的/生活止步不前的/漂泊异乡”的你,好似背后的统筹者是一个颇为老练的医者,如传送药方一样把恰当的文字递给恰当的人。我在读这些故事的时候常常能领略到温度和惊喜,比如《孟婆汤》讲述一个死后重逢、爱与牺牲的故事,却一反俗套将男女主角设定为主人与宠物,在文章末尾打开包袱的时候读者看故事的喜悦值达到了最高点,此时回过头才惊觉书中其实不乏泄露秘密的小细节,草灰蛇线,并非全然无痕。比如《阿波那玛雅里的烟火》中亦实亦虚的部落生活,《tomorrow never come》中执拗的看海的设定,都能让我感到鲜活的文字的力量,它可以用来讲述一些新奇的传闻,也可以用来传达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执念,然而无论如何应用,作者心中创作时的温度终究会传达给某些读者,而这大概就是阅读与写作必不可缺的最重要的原因。

  为梦想而彷徨、为爱情而失落、为自由而冲动、为孤独而不安,这种种情绪都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一袭来,它们像是倔强的昆虫啃食着人心这片叶子,不千疮百孔、飒飒漏风决不罢休。所以当我看着这书中精心设定的场景和主题,回忆有点像是失去控制的水龙头,总是想留下一点什么痕迹才肯罢休。而深夜里风起云涌的情绪,关于家乡、关于爱情和梦想,它存在的可能性实在是太普遍了,没有人能避免,能令人因书中的故事感受到同样的情感波动,书也就成功了。

  我最喜欢的一篇是梁清散的《我的猫》,不对,读这篇文章催生出来的情绪并不是喜欢,应该是最新奇,新奇中甚至有一点膈应。

  我养猫,也爱写作,然而和文中“我”的性情确实截然相反。故事中的主角对生活中绝大多数东西冷眼旁观,只是静静地接受它们的存在,心中甚少生出欢喜的情绪来,就连猫他也懒得赠予一个名字并且诅咒它尽早死亡。现实中的我自己确实一个热爱生活并且对一切美好都抱以欣赏和向往的人,此时上海弄堂里色彩斑斓的梧桐、刚刚烘焙好的面包香甜的气味,某日闲逛撞见他人阳台一朵好看的月季或者三角梅都能叫我新生欢喜,留下半日余味。领养五个月的猫咪更是以极度迅猛的势头进入我的生命,未来十年二十年的规划里已经为它留下了一寸空间和绵长的陪伴。然而就是这种迥然不同的冲突感为阅读带来了新奇的体验,仿佛直面了世界上另一个完全不同的自己,像是两个棱角分明的石头在猛烈地重复撞击,我看这个故事正是这样的感受。若是没有强劲的笔力,无法在简短的言语中塑造一个性格丰满的人物,无法以寥寥几笔勾勒一个完整的小世界,这种对立、这种膈应、这种撞击而生的新奇感也就不复存在了。

  所以应该还是喜欢的,那个时时刻刻诅咒猫怎么还不死的人儿,详尽细致地落实医生的灌食嘱咐、因为猫微弱的吞咽声而惊喜若狂又强压着冲动不去惊扰,这模样实在是太可爱了。一句“连紧张的心跳声都必须捂住,绝不能惊动了它”将前面设置的高冷角色砰然击碎、一个费劲掩饰自己的梦想与热爱的灵魂露出马脚,我简直要为这种不露痕迹的转换叫好!

  《深夜自愈指南》读后感(三):终有一个故事可以触动你的心弦

  在收到纸质版2017年《最小说》第四辑《深夜自愈指南》之前,我已经在最小说的微博中把这期MOOK里我最想看到的郭敬明的文字看完了,可惜只在封面、封底和附赠的书签上有几行。但这期的故事选题本身始终都是非常吸引我的,我也很期待在其他作者那里读到一个可以触动我心弦的故事。

  不可否认,和很多《最小说》的粉丝比,我对于大多数最世文化签约作者的写作风格是陌生的。虽然也曾读过落落、包晓琳等多位作者的文字,不过至今我读过其作品最多的最世文化签约作者仍旧还是郭敬明。我也想通过这本MOOK加深对更多作者的了解。

  由于我也关注了最小说的微信公众号,在收到这本纸质版《深夜自愈指南》之前,我也读过了痕痕写的同名卷首故事,这个故事重新唤醒了我对养宠物的渴望。我觉得小猫、小狗之类的宠物本身就可以给人一种治愈感。可以向它倾诉心事,也可以向它发泄情绪,但可惜我身边并没有这样一只小动物。

  我家只养了鱼。曾经有个朋友来我家呆呆地看着鱼缸里的鱼,看了很久。我记得当时还曾问她有什么好看的,看那么长时间?我不记得她原话是怎么回答的,大概意思是说她觉得看着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令她感觉很放松、很治愈。

  可惜家中鱼缸里的鱼不曾给我带来朋友所说那样的感受,这可能和我自己游泳水平也不怎么好有点关系。而我也没亲身体会过任何宠物在身边撒娇、卖萌带来的治愈感。所以当我在最小说微信公众号看到孙梦洁写的《孟婆汤》时,我觉得故事很感人,只是或许更能打动那些平时养宠物,甚至是有过类似经历在宠物去世后很不舍的宠物主人,却很难令我产生共鸣。毕竟我还不曾对哪只动物产生那么深的感情。我当时就很渴望看到一个和小动物无关的治愈故事。

  真正拿到纸质版《深夜自愈指南》后,我首先看了李茜的《晚安,你好》部分。先看李茜的文字是因为她之前的新书《遗忘将至》郭敬明曾做过推荐。因为她这篇文字也很少,而连续多页的彩图反而更吸引我。其中2、3页的配图是我最有感觉的,那就是我对香港的印象。几次去香港除了到迪斯尼乐园玩,剩下的多数时间我都用在了逛店,所以看到那张配图中的LV专卖店我首先就想到了香港。当然还有那张画了蘭桂坊的配图也同样容易让我想到香港。后来才知道那些配图是Lanski给storybook画的24节气香港故事中的一部分。

  看完《晚安,你好》,我就在目录页选了一个题目看上去最吸引我的故事:邢燕的《把悲伤看透时》。而我发现此前在最小说的微信公众号已经发布过这个故事,所以我果断选择了关灯钻进被窝睡觉前用手机看这个故事。说到“治愈”,最多也最容易想到的恐怕就是治愈在爱情中受到的伤害。而这个故事也正好就是一个关于爱情的。可惜在这个故事临近结尾的部分又提到了小猫。接连几个故事都提到小猫、小狗之类的宠物,让我不禁怀疑:宠物难道是治愈的必要因素之一吗?

  我想看到一个和宠物无关的治愈故事,所以当我再次拿起这本《深夜自愈指南》时,我又到目录里选了一个比较有眼缘的题目,这次是黎琼的《夜尽头》,这也成为了我真正捧着这本纸质书看完的第一个治愈故事。这是一个怀念已经去世的、原本和自己相依为命的重要亲人的故事。在我看来,这个故事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切入点是“画地为牢”。

  我对于“画地为牢”的感觉和“治愈”相似,总是先想到走不出情伤。所以当我读完《夜尽头》得知这是一个关于亲情的故事,感觉还有点魔幻、灵异的色彩,就更喜欢这个故事了。一方面因为在我的人生中也有一位陪伴我成长、对我影响很多、重要的长辈;另一方面,那种走出心中牢笼的解脱感也让我产生了共鸣。

  《夜尽头》的故事是以第一人称讲述的,午夜主人公家中总会出现一个穿着白衬衫名叫翔森的男人,凌晨六点他就会消失。因为相依为命的爷爷去世,令主人公感到了孤独。就是在那时,翔森出现了,每天午夜陪伴着不主人公。主人公自己走不出那个叫花街的地区,而翔森更是走不出主人公的房子。

  主人公换工作到杂志社当编辑后,工作越来越忙,翔森的出现频率也降低了。一次翔森连续五天都没出现,主人公用那五个夜晚写了一篇关于爷爷的文章发布在杂志上,读者反响还不错。其实那时主人公心中的牢笼已经开始松动了,所以翔森也越来越少出现了。伴随着花街地区的拆迁,杂志社搬走了,主人公无法走出花街只好辞职。在一次和翔森谈及和妈妈一起生活的问题后,主人公意识到翔森可能再也不会出现了。

  辞掉工作后的主人公开始写作并在杂志上发表,其中更是写到了关于翔森的故事。主人公在电台做节目与读者进行电话连线,读者提到了背后灵,令主人公意识到自己背后灵的原型就是爷爷。通过写作的方式主人公找到了一个情感的宣泄口,一点点走出了心中的牢笼。故事的最后,主人公终于可以走出花街去国外和妈妈一起生活了。

  就像故事中翔森对主人公说的:“只要你不逃避,脚下就会生出路来。”不管是像这个故事主人公那样因为生活孤独,还是因为感情受挫,或者是因为工作失败等等生活中的任何打击,我们都不能画地为牢永远停留在原地,而应该勇敢地寻求突破,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虽然《夜尽头》这个故事谈不上治愈我,但却是可以触动我心弦的,而且我很庆幸这个故事和宠物完全无关。我现在还没想好之后继续读《深夜自愈指南》中的哪个故事,不过就像看其它杂志一样,我仍旧会先在目录中看自己对哪个题目感兴趣然后再读。希望可以在这期中看到更多精彩的故事,也希望在未来的《最小说》中看到更吸引人的选题!(作者:Rosiedream)

  《深夜自愈指南》读后感(四):宝贝,愿你不要剥夺妈妈看你笑的权利!

  看此类的短篇,其实是在回首若干年前青涩、迷茫的自己,也是想走进正在长大、处于孤独、彷徨之中的女儿的内心。“如果我有喜乐悲伤,或许会写在纸上,来日相逢郑重地告诉你知道,也可能今生今世都只字不提,毕竟等我走完这一程,它们可能都已不重要。”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成长的过程中,与悲伤、孤独、困惑、迷茫为伴,却不知道跟谁说,或自言自语,或写成文字,但更多的时候,是只字不提,让它们随时间淡去。毕竟等我走完这一程,它们可能都已不重要。每一个孩子在成长阶段所受的伤和经历过的事,父母大多是不能知道而自愈的。想想心都疼,我不想我的孩子一个人面对困难和孤独。

  其实这本书挺好看的,只要是将自己代入作者的身份,就不会去讽刺他们的幼稚、肤浅和无病呻吟。尽管思想不够成熟,小说架构也有提升空间,但文字还是挺美的。把他们都看成普通的孩子,不用大文豪的标准去要求,只当看看他们的日记或自言自语的文字,理解他们内心的孤独就好了。

  我有在书上打记和写出读时感想的习惯。拿到书,觉得好的文字或有疑惑的地方,会不自觉地标记出来。但女儿就完全相反,她有超强的属于“处女座”的强迫症,绝对不允许在她喜欢的书上写字划线。想起来的时候,我已在《夜尽头》这篇小说的文字上作了笔记,还出于疑问,对作者在小说的人物设定中只写了爷爷和母亲而不见父亲,对爷爷死后母亲改嫁出国而他自己一人守着老房子不和母亲离开等几个问题不甚明白,所以在小说结尾写了“有爷爷,有妈妈,爸爸呢?”的文字。我赶紧收回了笔,这肯定是女儿喜欢的一类书籍。

  我隔着房间问女儿:你知道郭敬明吗?

  女儿说:郭敬明是谁?你说的是名人吗?那个写《小时代》的郭敬明吗?

  我说:是啊!

  女儿的声音高了几度,有点兴奋:当然认识啦!

  我跑过去:来,给你一个惊喜!他成立的最世文化公司出品、由他主编的《最小说》系列!

  她夺过去,拿着书略翻了一遍:我最喜欢这样的杂志了!你以后多给我买些这类书吧!

  停了一下,她眉头一皱:妈,你又在书上写字划线了!打住哈,再不要写了,这是我的书。你看完了赶紧给我。

  我就知道会“挨批”的。只得像个小孩子做错了事一样,保证不再“弄脏”一点点。

  这两天,和她的关系缓和了很多。寒假过去了,马上面临的是中考。开学第一天放学回家,她一进门,把书包放在一边,到我跟前说:妈,我好紧张啊!今年中考比往年提前了三天,感觉还有好多知识没有掌握。我想了,数理化一定要补习,体育我也想要补,只是不想放到周末,不知道能不能放在每天放学后。……我想考一个好一点的高中,至于大学,我不想去北京,也不想考国美了,就想到一个离你近一点的地方,你随时可以去看我,我也随时可以回来……

  叽叽喳喳一大堆话,我认真地听着,然后一一表态:这学期确实很紧张,但也不要压力太大,放轻松全力准备就可以了;补习的事情妈妈完全尊重你的意见,想补什么我都会全力支持;考一个好一点的高中非常重要,至于大学的事,我也完全同意你的想法,妈妈巴不得你就在长沙读书,离妈妈不远,随时都可以见到你……妈妈特别高兴我的女儿能跟妈妈说这么多自己的想法,不要有压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自然是最好的了,但即使没有,也没关系,人生还有很多机会,只要你开心、健康、平安,妈妈就满足了!

  她那天乖乖地学习、睡觉,第二天早上也没要我催就起来了,我们相处很愉快。

  昨天晚上,爸爸给她打电话,类似于洗脑、打气之类的话,她把话筒从耳朵边拿开,任她爸爸在那边苦口婆心。挂了电话后,我笑着说:怎么了?爸爸又在给你说教吗?

  她苦笑了一声:嗯,比你还要啰嗦,都是大道理。他怎么就认为我考不上大学呢?

  我摸了摸她的头:我们啊,都是遗传了父母那一辈人的传统和家长作风。在妈妈小的时候,外公外婆也是这么天天念叨,我就想长大了自己绝不做这样的父母,没想到有了你之后,不知不觉就变成了外公外婆的模样。爸爸也是担心你,别怪他。你长大以后说不定也会这样对自己的孩子的。

  她叹了口气,正式地说:妈,我不想走艺考这条路线了,因为我训练的时间太短,考起来肯定难度很大。还是直接拼文化成绩算了,更稳当一点。

  这是我一直想跟她说的话,但她自己不认识到这一点,再怎么说也没有用的。真是很高兴她突然明白这个道理。

  我说:嗯,我也觉得你的决定非常正确。现在主攻文化课,以后把特长当成兴趣爱好,陶冶自己的生活挺好的!

  她马上反对:那不行,画画以后肯定要成为我的工作!

  我揽住她:能用自己的兴趣爱好养活自己,做自己喜欢做的工作,当然是最幸福的事了!真希望你能如此!宝贝,妈妈只有一个要求:不要剥夺妈妈看你笑的权利。

  我一反平时不许她关门、必须在我的视线范围内的做法,主动关上她的房门,给了她一个独立的空间。

  真希望能成为她的朋友,看她笑看她哭,让她自由自在地在妈妈面前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