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读后感100字

《易中天中华史》读后感100字

2020-10-23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易中天中华史 读后感 

  《易中天中华史》是一本由易中天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016-11图书,本书定价:560.00元,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易中天中华史》精选点评:

  ●对于这本书,只有一个感觉:小说不像小说,历史不像历史,整体水准还真的不如《上下五千年》!

  ●以他一贯的通俗风格给大家还原了中华文明的原貌,没有学究气,校正了人们常年累月的误解

  ●打破了传统的刻板形象,有一种新鲜的感觉

  ●内容还可以,就是浅了点,比较适合历史知识的普及~

  ●第一本实在枯燥,就没有读下去。

  ●除了后面一两本杂糅世界史的部分跳戏以外,大部分扣人心弦,不讲“发生了什么”,更多是“为什么发生”,从人性的角度去评判历史事情,未必是真实史料,可历史小姑娘的真实容颜怎么可能露出来,连企业那些发生在身边的故事都可能千人千面解读。这个时候,逻辑最动人。

  ●不纠缠细节,不拘泥形式,在事实的基础上阐发历史观。

  ●作为我入历史坑的开篇作,自然是大力推荐的。本书节奏较快(毕竟历史不是一本书就能讲完的),不过细节抓得很好,评论人物很客观,还引用了一些古代的典籍。不过有些地方还是不够好(也许是节奏太快了罢),不过读的时候总是想起中央播的《百家讲坛》。

  ●一本一本读下来感觉真的挺舒畅,很能梳理历史思路,虽然有点太过简约但还是详略得当的

  ●目前读到南朝,北朝卷,虽有过于简单化,理想化的趋势,不过比起市面上绝大部分的上下五千年要好

  《易中天中华史》读后感(一):一种易中天

  不知道不喜欢的为什么不喜欢,但是真的很喜欢,刚开始在书店的历史书类堆里找到了一本蜡黄色的32开本,那种蜡黄非常引起好感,干净纯粹,是《南朝,北朝》,之后就读进去了,不同于斯塔夫里阿诺斯,不同于袁腾飞,不同于当年明月,不同于王立群,甚至不同于以前的易中天,这是一种现代视角的,大胆勾勒的中国史,的确有些快餐的感觉,但是并不是全盘都飞快的一闪而逝,这是简洁的。这本书里有着易中天自己的逻辑思维,一定逻辑顺序上的思考是了解学习历史所必要的,易中天把我们带了进去,用他的语言,想法,构造中国史,也许并不完美,当然并不全面,但是它还是易中天以名字冠到中国史之前的担当和坚决,所以,这套书,一定是用心的。

  《易中天中华史》读后感(二):读书随笔

  以史为鉴,选读这套书,为的是解眼前之困惑,会有目的性的选读

  1、《祖先》、《国家》这两部主讲夏商时期:学术性强(难读)、对我当前疑惑无助,匆匆浏览。看以后有心思再读吧

  2、《奠基者》主讲西周、春秋:是学术到故事的转折点,这部就开始易读了。西周的制度可以了解一下:“以德治国、以人为本、以封建为秩序、以礼乐教化万民”,封建秩序在战国时期开始解体,但礼乐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或多或少有一点)

  3、《青春志》:哈哈哈,这部读的酣畅淋漓。如果说现在某人是个精于算计的油腻中年,那时候的他可是个有情有义、敢爱敢恨青葱少年。

  4、《从春秋到战国》:

  《易中天中华史》读后感(三):纯属记录

  易中天中华史 刘邦 郦食其 樊哙 张良 萧何 韩信(项羽老部下) 夏侯婴 陈平 灌婴 娄敬 彭越 周勃 天与不受,反受其咎,天与不行,反受其殃,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项羽 章邯 巨鹿之战 破釜沉舟 英布 作壁上观,衣锦还乡,沐猴而冠。 刘邦 项羽 鸿门宴 项伯(项羽叔叔,张良盆友) 范增(主张杀刘邦) 项庄舞剑 项伯掩护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井陉之战 韩信 赵国陈馀 背水一战 置于死地而后生,至于亡地而后存 英布,彭越 韩信 萧规曹随 无为而治 汉惠帝 曹参 张皇后(鲁元公主张敖女儿) 叔孙通 不迂不腐 公孙弘 独尊儒术 董仲舒 新儒家 陆贾 天下在马上得,不能在马上治 汉文帝 刘恒 晁错 七国之乱 周亚夫 周勃之子 梁王刘武 汉景帝弟弟 窦太后 一起平叛 汉武帝手段 对外开边,对内收权,一手抓官,一手抓钱,代表者是卫青,公孙弘,桑弘羊 汉武帝的罪己诏 封禅大典 三国 曹操 袁术 张绣 袁绍 吕布 刘备 荀彧,程昱,郭嘉 刘备借兵请缨到下邳截击袁术 孙权 鲁肃 和塌对饮 官渡之战 曹操和袁绍 1 刘备叛变 2 许攸叛逃(粮食支持多久) 3 张欱 赤壁之战 曹操vs 刘备 孙权 三国鼎立 关羽败走麦城 东晋 王导 王敦 桓温 谢安 前秦苻坚 谢石和谢玄 淝水之战 阮籍 嵇康(广陵散)刘伶(天为屋,房为衣) 陶渊明 简文帝司马昱 潘岳(望尘拜) 卫玠(看杀卫玠) 东晋 晋元帝 司马睿 晋明帝 司马绍(长安和太阳近) 简文帝 司马昱 北魏 拓跋珪 太武帝 拓跋焘 崔浩 血溅刑场 国史案 文成皇帝 拓跋Jun 冯太后 孝文帝 拓跋宏 鲜卑人汉化 北魏~(东魏~北齐 高欢)(西魏~北周 宇文泰) 隋文帝杨坚 隋炀帝杨广

  《易中天中华史》读后感(四):因为生在这里,所以寻找是宿命

  我们靠着一点点想象,或者所谓的民族自豪感,先预定一个颠扑不破的背景——我们是中国人。然后按着这种不容置疑的背景去看中国史,这种路子,让我们永远都找不到中国。

  说一句悲观的话,我们区区历史文字记载的那个中国,已经消失了。我们每个人试着问问自己,中国是什么?

  你答,是周文王演算的八卦,是周公的礼乐教化,是孔子的谆谆教诲,是秦国的铁骑,汉朝的衣裳,是魏晋的风骨,大唐的威严,是宋的精致,元的大度,是明清的家具、小说。

  你答,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小园香径独徘徊”,是“大江东去浪淘尽”,是“枯藤老树昏鸦”,是孙悟空贾宝玉宋公明,甚至毛泽东蒋介石冯玉祥。

  你答,是八大菜系的爽口,是烟花三月的扬州,是杏花烟雨的江南,是冬夜雨雪的独钓寒江,是头悬梁锥刺股的晚上,是高山壮丽雪山苍茫大漠孤烟直,是琥珀河水清镜月。

  甚至,是我笔下这宋体字。

  很遗憾,这些都是,但只是碎片,只是想象。我们站在爱琴海边希腊遗址前,那些断壁残垣,以及我们由这些断壁残垣的想象,都是希腊,可那都只是碎片,只是想象。

  让我认识到历史的,不是任何一本书籍,反倒是我目不识丁的奶奶。经历民国,早逝于21世纪快要到来的那年。她的身上,有着我说不出来的某种古风。这种古风是混杂的,是秦汉唐宋的混血,是这个民族数千年的积淀下在人身上的表现。

  历史不是死的,是活的。那个时候我认识到。

  中国史不是死的,是活的。是活在我们身边的,我们对于这个文化的想象,受到了政治的干扰、宣传的误解、以及想象的贫乏,感同身受能力的欠缺诸多掣肘——我们找不到中国。

  我们试图寻找过,北大的李零先生二十多年的时间凝聚成一本《我们的中国》,可堪称是用脚写出来的书——二十多年间,他的行迹遍布“中国”的发祥地,陕西东、河南北、山西南、山东西、河北南,以一个历史学的视角试着去解开被数千年岁月尘封的谜底,他找到了嘛?当然是没有,可他试图找到。

  易中天先生的这部书,和所有著作通史的史学家一样,试图去留住中国概念的片言只语。如果班固和司马迁代表中国史学的两种路径的话,我站司马迁,而我之所以喜欢甚至十分珍视这部易中天中华史,归于易中天的史学也是司马迁派。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也许,这勾起人中国情怀的只言片语,就是中国精神的某种表现。也是我们寻找中国的某种成功路径。沿着这条路,我决心不再纠结于真实的中国的样子,因为按照这种理路的寻找,最后的皈依却如孔子当年的不合时宜——回到过去。

  对于中国的寻找,不是为了回到过去,更不是为了妄自尊大,就像某些人一样。而是跳出中国看中国,以一个国际人的视角,端正地看中国。

  不光看他的尊荣与煌煌光明,也看他的丑陋与黢黢角落。以人类史的眼光去看中国,那所有的抗争妥协、胜利与猥琐,全是人类在试图追求光明的过程。

  我想,这也就是中国精神的所在。木心以一个美术家的视角说,四大文明中,中国最雅致。

  是啊,中国的雅致是从上到下浸润到整个文明的雅致。而这所有的雅,背后是早早就成熟了的人本主义,和对生存权、发展权的尊重。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讲理。

  没错儿,直到如今。当西方用法律去约束国家的时候,我们仍然沿用着数千年形成的民族心理——讲理——去应对现实生活中的一切。因为讲理,所以半夜不怕鬼敲门,因为不讲理,所以会遭天谴遭雷劈。

  董仲舒没有想到,他对儒学的改造,他将五行学说与人情世故的结合,直到今天,还是这个民族强大的内在心理。没错儿,多行不义必自毙,会遭天谴,这种朴素的原始思想,也是我们民族讲理的表现。

  从老子的太极,到中国的文武。中国朝代更迭是这样类似文武张弛的二元螺旋结构,汉文帝的休养生息后,一定是汉武帝的穷兵黩武;唐的武张天下后,一定是宋的内敛修文。这一文一武,是中国人对自己的调养生息。

  士大夫们深谙此道,也许这正是中国这个概念能持续千年不衰败的原因。古巴比伦呢?变成了战乱不止的伊斯兰伊拉克。古埃及呢?变成了庸碌无为的埃及共和国。古希腊呢?成为了欧洲的债务“强国”。那些诸如波斯、花拉子模、印加之类的帝国,也似乎扶不起来。

  中华帝国的帝制固然强大,却始终有一批受着儒家教诲的士大夫们甘愿以天下为己任,为君王作最后的进谏。而受到政治迫害的士大夫们,在对政治心灰意冷之后,还能鱼樵野鹤梅妻鹤子,为民间写作,为底层写作,为这个民族增添一些审美情趣。

  而作为下层的百姓,随时都能够以文气纵横贯通朝野。中国的想象里,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王维孟浩然白居易杜牧李商隐似乎早已经不像是单单只属于人间的人物,他们羽化成仙,成为中国人寄托的梦。

  没错儿,中国人是爱做梦的。在大漠孤烟直的苍茫里,在骑鹤下江南的三月烟花里,在大江东去的滚滚波涛中,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只是,梦没有去,梦还在李白望月怀远的深沉凝视里,在杜甫登高绝顶的沉郁顿挫里,在关二爷威严的神座里,在窦娥的冤屈哭诉里,在马致远的行路里,在霸王别姬的哭腔里,在京剧的每一声好里。

  中国是酒神,整个民族是文学的,是活在梦中的。平生多少事,此时凝涕,谁会凭阑意?

  西方是日神,整个民族是历史的,是活在现实的。千帆竞发,三千年之大变未曾有也!

  正因为是在梦里,我们是最现世的民族。却也将最现世看做最不可靠,中国人习惯于围观,看他楼起楼塌,看他宴宾客,看他曲终人散。

  可即便如此,中国始终没有放弃梦。

  吹开厚厚的历史积灰,我看见2000多年前周公写下的那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也许,再多的语言,都不如这一句话更能概括中国。

  因为生在这里,寻找中国成为一生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