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绝境》美观吗?典范影评锦集

《走向绝境》美观吗?典范影评锦集

2020-10-18热度:作者:qjtides.com来源:奇迹文学网

话题:走向绝境 影评 

  《走向绝境》是一部由倪化轩、阿诺执导,黄永枝 / 倪化轩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走向绝境》精选点评:

  ●这是一部比较特别的实验电影,一般人可能无法消化。敬请您的关注……

  ●为轩哥打四星,为剪辑打一星。阿诺相对枯燥的纪实风融入了很多商业风,纪实+宣传片。轩哥所做片段有着浓厚的诗人电影风格,上山栽种那场戏惊心动魄。剪辑师为观众呈现了两种绝境,有的时候这种剪辑未必没有另一批观众。

  ●原来这个对画面掌控力很强的阿诺在一年前还是这样安静

  ●刻意而笨拙的记录。不是架个机器会用pr就能做出一个好作品并顺利给观众传达出你想表达的东西的。选角剪辑架构空镜都很重要。片子很多地方做作感扑面而来,交待一个场景表达一个意思还要给你堆五分钟不同角度的素材,并且讲上三次五次。真的不怪有些观众觉得烦。

  ●非常朴素的一部纪录片!

  ●阶级固化。

  ●很烂

  ●真的不是会开机能拍到画面能把素材倒出来就叫片子了

  ●挺无聊的

  《走向绝境》影评(一):当代独立电影何为?

  《走向绝境》一片围绕建筑工地与民工打工生活展开,呆板、无趣、辛劳的工作犹如把人变成影片里采矿后光秃秃的山丘,第36分钟开始的朗诵诗,影片开始有了某种诗意化的亮色。《行者问路》一片则讲述了寺院、出家人、禅师、禅境和某种与现实物欲对立的寺庙空灵语境,真实展现了出家人的日常生活样态,对人的生存价值与精神意义,做出了某种终极意义上的静思与观察。

  《走向绝境》影评(二):贾谬 影评

  《走向绝境》是五行系列我最后看的一部片子,可能是潜意识里不想那么快“走向绝境”。这部电影是系列中最有“作者”气质的一部。对于结构的意识和处理,这部做得也最好。

  影片以兄弟俩为主人公,哥哥打工挣钱,最终走向了世俗的“生”(婚姻);同样的出身,弟弟却在挣扎人生的意义,最终走向了哲学的“死”(漫长的等死)。哥哥这一部分是纪录,弟弟这一部分是剧情。

  需要探讨的是,纪录片的感染力在于完全写实,剧情部分的插入,是否削弱了影片“纪录”的份量。

  不得不说的是,剧情这部分很精彩,“作者”气质浓郁,诗性与哲性的表达在国内电影界很罕见。导演完全有能力拍一部很有个人风格的优秀的文艺片,显然他还没得到过相应的条件。

  《走向绝境》影评(三):喜欢导演

  18年在树德空间看的,搬运我的影评于此,以下:

  你怀着敬畏之心,走向一个24小时书店,我来这个书店来赴我周五晚的纪录片之约。走向一这个空间,小心翼翼,觉得自己应该沐浴焚香而来。

  周五晚上放的是走向绝境,毒立电影。

  看完之后,我觉得纪录片不该是这样的,心中的神圣和敬畏似乎被冒犯了一般,怎么会有人拍出这种片子,还好意思召集这么多人观看,只觉得导演有些自恋吧!观影前,导演有向我们打招呼,所以在观影时,影片出现导演本人的摆拍,我是心中充满了狐疑,这也可以叫纪录片吗?把三脚架架好,我一个场景一个场景的摆拍。俩条线的演绎,什么哥哥和弟弟,没有一丝交集,只是转场的博弈和哥哥的开车,处理到一起,不说这是他们之间的交集,反倒是这样的转场处理就很出戏,我不知道一个镜头拍的好,影片就可以反复出现同一个镜头吗?这样的毛病,走向绝境和行者问路都大量存在。

  我自己不是什么学电影的科班出身,只是一个电影爱好者,看到这样的纪录片,我只能说,现在是个人就能拍电影了吧?懂点摄影,懂点构图,就可以怕了!走向绝境里面的哥哥那条线,完全就感觉是在拍MV,拍婚礼短视频啊,背景音乐还是罗大佑的歌。后来导演倪化轩出来交流,才知道这其实是两个片子剪辑成一个片子,哥哥毛晓东那个线是导演阿诺拍的,而弟弟那条线则是倪化轩拍的,而且大部分素材是自己拍自己!这也验证了我说的摆拍。对于这个纪录片我可是怀着很高的期待过来的,可是影片却给人一种说不出的感觉,立意是两个人都走向了绝境,所谓生的绝境和死的绝境,可是这种传达似乎不够,人物内心的写意不该是这种标签化的,坐在天桥底下也好、自己和自己博弈也好、最后委婉的向死也好,似乎都太片面,太纸片化。我记得有一个场景是弟弟去网吧,借用弟弟的视角,给我们看了网吧的众生相,而对于主人公自己却只是给了几个正面特写,给人一种我不属于这里的感觉,你不属于便不来,为何要重复的闪现这网吧的众生相?还有黑板前读诗的那一段,采石场种树那一段,完全是为了绝望而绝望、为了愤怒而愤怒,什么表达荒芜中的净土,给人一种急于表达、渴望被人理解的感觉。

  见到导演本人后,我的质疑慢慢淡化了,导演是一个羞涩有些稚嫩的人,或者说可爱吧!有自己的想法,也承认自己拍的是实验片,说自己以后的拍摄方向是关于人的,对于人的探索,他们三观形成的历程是一个怎样的心理变化,说自己想往这个方向走。提问中,有一个小孩念高中,他说“自己也是准备高中辍学 ,问一个老土的问题,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还会选择高中辍学吗?”,导演给我们的答案是意料中的中规中矩,说虽然现在教务制度不完善,但是你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而选择,而中学这个年纪始终是处于学习的阶段。是啊,什么选择不是别人的三言两语所能决定的,而是需要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我很喜欢他说这个年纪不管是上学还是辍学始终是要虚心学习的!倪化轩导演说自己不喜欢贴标签,我想对于他的介绍说是高中辍学进过皮具工厂,当过钳工学徒这类词,他自己也是无奈吧!有人问他推荐一些纪录片,他自己说“二十二”、“三十二”、“死灵魂”,这类记录片都蛮好的,也承认说自己的阅片量不多,我自己是看过他说的这个系列的纪录片的,也很赞同他说的,而这些记录片我想就是他所说对于人的探索吧,这可比他实验的那部分对于人内心的探索真实而高级的多啊!他说自己一个朋友说过“再牛逼的影片人都不如一个三流导演”,他说自己朋友说的是有一些偏激,但是也不无道理,怎么拍一个好的纪录片,那就是拍,多拍!这和姜文说“影评人评论电影,就像太监评论做爱一样”是一样的。姜文是狂妄的,而他也有狂妄的资本!倪化轩是谦虚的,他谦虚的同时也带着自己的骄傲,我就是这样拍,你们不懂那是你们不懂我,总会有人能懂,而所有的言论也好、影像也好,只要你摆出来让大众看到,都是会有质疑的!我是蛮喜欢这个导演的状态的,以至于他说自己蛮推荐我们看阿诺的“行者问路”的时候,我真听进去了,而且报名了“行者问路”的观影活动。

  接下来'有一段行者问路的影评,转贴到行者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