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医疗的读后感年夜全

有效的医疗的读后感年夜全

2020-11-26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无效的医疗 读后感 

  《无效的医疗》是一本由[德]布莱克著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175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00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无效的医疗》精选点评:

  ●在当下的天朝此书估计是火上浇油吧…想到了自己当年耳鸣时到处搜相关领域的文献,关注ATA,最后果断停止用药。自己对医学有点儿常识的话确实会省不少钱的,虽然医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也是为了患者好。

  ●无望的痴迷,说的真狠。

  ●比前两本有趣那么一丢丢、、、但是作者的屁股显然坐的不正,以及对一些数据的处理方法也有问题。在医学院校学习案例过程中,同学们也总是提到改善生活方式是性价比最高的疗法,但一方面依从性低,另一方面对医生的好处很少,so~

  ●各种惊悚。

  ●在国外『病人过度信任医生』的整体大环境下,似有醒脑功能,但在国内一定会被阴毛论者利用。再说了,作者作为一个非临床从业人员,写出来这样的东西真的客观么?

  ●迷思即知识匮乏

  ●2015-2-15;与《疾病发明者》一书相近(同一著者),虽然有很多负面信息,但有些的确切中要害!

  ●作者批判了一些临床效果很差却仍然进行的对身体大动干戈的手术,化疗等。强调自身系统,免疫,以及良好的心理健康,恰当的知识才是好的,而且质疑许多检查的筛选给治疗疾病的负面意义,因为并不真正具有必然的相关性。并且认为在整个环境中,手术的商业化目的。总之作者确实批判了迷信科学,好像迷信任何其他一样的的危机和可怕。

  ●基本应该是说“失望的德国医疗”,“无效”只能是炒作了。核心观点是不必要的过度医疗充斥其中,因为利益或者盲从。论据来源是各种论文和调查报告。非临床非医生的外部对研究报告的统计分析报告。预设立场。唯一有用的数据大概是医生律师不会用在自己身上的医疗手段。兼听则明吧。

  ●误人子弟

  《无效的医疗》读后感(一):知识是最好的医疗

  知识是最好的医疗 - 是书中一章的标题.

  大意就是现在很多医疗都是没有必要的. 将来如果能把医疗效果数量化就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但是书中作者讲的都是德国的医疗事.可能也适用在中国,总觉得遥远.

  另外翻译的很难懂.

  《无效的医疗》读后感(二):一个中医师对本书的几点看法

  第一,现代医学发展到一定高度才会出现反思。但这种反思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由业内人士发起。第二,现代医学从未停止过反思和争论,所以才会有如今的成就~它确实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让人类过上了更好的生活。第三,循证医学就是这种反思的成果,而本书,我以为不算。第四,这书的作者竟然不是学医的!!

  《无效的医疗》读后感(三):当医生的不会写这种书

  请大家注意作者介绍,这个作者是学生物出身的,如果是学临床医学出身的外科医生,还会写这种鞭笞现代医学的书么?

  所以这也就决定了看问题的视角。一个生物研究者的视角和一个医生的视角是很不同的。推荐看这本书的同志们读湖南科技出版社的第一推动丛书,里面有一本生物学家写的《我们为什么会生病》。这本书里已经很详细的解释了现代医学的种种缺陷,这也让我们擦亮眼睛:医生不是永远都对。

  《无效的医疗》读后感(四):控诉西医

  又一本控诉西医的书,没多大惊奇,很多情况我已在《病是在家生》里知晓。看这本书,只是温故一下而已。封面上写着“林光常倾情推荐”,不知道林先生近况如何?

  第七十二页有一个“被炒作的骨质疏松症”的小标题,想起唐云先生的观点,骨质疏松根本就不是病。我很喜欢第十二章的标题:“知识才是最好的医疗“。每个人都是自己最好的医生,指望别人来救你,不如平时多多自律,看些养生保健的书。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嘛。

  9.1.11下写于外公家

  《无效的医疗》读后感(五):这必须不是规范轮转过临床的人写的书

  作者应该是个卫生经济学家,必须没有经过正规的临床培训,举例的时候竟然说胰岛素是消化酶...(或者是翻译坑爹了?)

  其实癌症的预防和早期诊断就是个和卫生经济学博弈的过程。比如我们花了这么大的代价来检测肠癌,但因为肠癌本来就属于"罕见病",所以该病的死亡率可能只是从0.5%下降到0.2%而已。但是对于这些患者而言,生存率翻了一倍。到底值还是不值,临床医生和患者是点头的,而作者在摇头。

  如果不是患病的当事人,说什么都是隔岸观火,无法体会到得知自己「可能」患某癌时的那种绝望。

  另外,除了心血管这类患病率高达10%以上的疾病有大量的询证医学证据以外,其他的疾病都缺乏这样完善的体系。医学本来就是个不断探索中的科学,要求其产出比,要求其确定的疗效,未免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