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吐读后感100字

倾吐读后感100字

2020-11-26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倾诉 读后感 

  《倾诉》是一本由厄休拉·勒奎恩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页数:23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倾诉》精选点评:

  ●修仙类科幻,而且大概是中国人最无法理解的修仙手段----啥也不做。就像枝头会开花,花落会结果,人只要坐在那简单生活就能“成仙”,明明是道家的东西传去的西方,但中国人反而最难理解这种思想了。

  ●文笔真好

  ●雨下了。在温哥华的雨丝中度过的首个冬季,天空就像是层铅色的房顶,重重压在楼宇的顶端上,还要碾平城市身后黑沉沉的庞大山峦。

  ●絮絮叨叨的反乌托邦人类田野调查,太文艺了看不下去

  ●不断翻滚的思辨和探索,最后落到出路时,却还是要止步在和高位世界的谈判上来。这之中的过程是引人深思的,但结论却是草率而令人失望的。

  ●刚读完~于是我叫TELLING

  ●le guin喜欢让迷人的人都死在雪地里

  ●刨去那些说教和意识形态的东西,这是本蛮好看的马桶书籍。

  ●有关文化入侵的问题。我很赞同作者的观点

  ●后退即前进,失败即成功。评论里有人说此书是反乌托邦人类学田野调查,哈哈哈哈哈 稳准狠。

  《倾诉》读后感(一):主流宗教之外的另一种宗教

  在书店闲逛,看到这本书的第一页,就决定买了。

  整本书的感觉如标题“倾诉”所示,作者娓娓道来,人物构成简单、叙事结构单线、人物的心理活动作者也没有太着笔墨。整本书看起来特别不费力,但看书的过程会特别容易走神。

  书里面描写的很多场景都会有“西藏、中药、道家思想、文革”的影子。

  为什么说作者描写的是“主流宗教之外的另一种宗教”呢?

  世界三大主流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都会告诉你死后的世界,不管是天堂还是地域、还是九道轮回、亦或是前定后世,总之,你可以寄希望于死后的世界。

  《倾诉》中,诉真道只讲过往发生的事情,即“历史”,诉真的人有点类似老师的角色,但他们只是倾诉,不会对倾诉内容本身做评判,剩下的教给倾听者自己去思考。诉真道还讲究当下付出当下就获得回报,而不是来生。

  《倾诉》读后感(二):如果不对号入座

  本书确实有不少让人很容易关联到文革,西藏文化和道德经,道教中国的内容,可是那些只是作为作者的写作背景,作者也有可能意在以文学形式反映她对历史和哲学的理解,但作为读者的我只是单纯把它视为幻想小说去读,如同读龙枪,如同读黑暗的左手,不去管微言大义,更能享受到纯小说的阅读乐趣。

  个人认为,作者虚拟(如有雷同,实属XX)出来的‘TELLING’文化具有原生性,不适合套于任何已知的文化之上。这小说的情节并不特别吸引,人物塑造并不特别出色,然而这个TELLING用了大力落墨渲染,我十分欣赏这个虚拟出来的原生性的东西。各位,如果TELLING即=翻版道教或中国古旧文化缩影,我就不会觉得那么有趣。

  作者以及她的埃库盟,以及她在变化的位面中描述的位面管理局的立场一样,就是认为人类应该持一种DIVERSITY的态度,尊重原生的文化和包容异端,尤其是当某群人处在进化的领先位置时,对之采取保护的立场。这属于强者在灭绝了大部分弱者(老虎,印第安人等)之后的人文反思。在海伯利安里面也有相关的内容(驱逐者,海豚放牧的岛等等)

  《倾诉》读后感(三):革文

  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非常的文革,如果此篇为国人所著,出版的机会可能就了了无几,因为极有可能被指为影射那段不荣耀的历史。

  故事说的是一个刚加入星际联盟可能不过百年的星球在引进联盟科学技术进行工业化的过程中消灭了自身的文化宗教背景,一切都变成体系化制度化般的流水线国度:所有使用过去文字的行为或怀旧都是犯罪,不同族群的人(学生,不同级别的官员,不同工种的工人等等)都得穿着不同的制服以示身份等等。

  在这个否定、背叛往日历史的星球上其实只有一块大陆一个种族,也没有任何宗教或者说只存在着一些类宗教的仪式——一种非常像佛教中静坐打禅的仪式,为了政治需要政府而引进了一种官方宗教。

  ——这一切基本上可以概括为颠覆一种原有特别的存在,而创造一种毫无特色比比皆是的存在。

  政府的政策限定每次只能有四个异星人在这个星球上——一种自我保护性的可怜举措,在这种情况下四位联盟调查员中的一个开始深入乡间追寻这个星球的过去。

  其实在我看来政治不过是一种管理体系,最高政治领导人不过也就是CEO,不管是主席也好,书记也好,总统也好,首相也好,天皇也好,女王也好——虽然我不得不承认这种性质的CEO都沾染上了点宗教偶像崇拜性质的光辉——这在我看来还是有点过了,但政教从来都没有实质上的分家过,这点是人人心知肚明的,毕竟它们都是一种表达掌控力的体系,在本质上是同一种东西。这表现在《倾诉》中就是,他们引进的不是科学技术,而是一种偶像崇拜宗教。

  理想的政治应该是让一个国家变得更加有条理,但人心不纯的管理往往让一切陷入泥潭,而这后一种情形更容易发生,不得不说是件发人深醒的事实。这个世界上圣人没几个。

  当然除了讨论政治外(这基本不算是重点,而是让重点发生的一个条件),对于语言以及文化传承才是这篇小说所要探讨的重中之重。

  菲利普·K·迪克曾这么说过:“我并不是小说家,而是写小说的哲学家。我写小说只是为了阐明我的观点。”厄修拉·勒古恩无疑属于此类。

  但作者在叙述本源这样的概念的重要性时,又生造出许多的词汇(像人名地名动植物等)——虽然它们是为了来加强这个世界的真实感,多少让人觉得存在着某种矛盾,所以,我的看法是,表达这种主题的故事如果不写成寓言的形式是很难达到完美的说教效果的。

  从《变化的位面》、《一无所有》、《倾诉》一路看过来的感受是,这位老太太是一个完全没有幽默感的人,很冷,不像现在诸多的东西写出来都是娱乐大众——她的作品基本上娱乐不了大众,但它们肯定第一位地娱乐了她自己。虽然我得承认她的诸多作品都存在着很深刻的主题,但是我在怀疑她是否能让自己的文字再简洁一点?很多时候我会怀疑,在表达主题的过程中她玩文字游戏的兴趣是不是更胜一筹?

  《倾诉》读后感(四):生长着的历史树

  阿卡星的历史,或曰诉真道的历史就像一棵以行事为根,讲述为茎,思辨为叶,文字为花,智慧为果的树——这完全是因为看着“二元归一,花开两枝”八个字望文生义。得太厉害所至的臆想。

  我想,以下要说的很多句话还是称之为“在情节让位给理论的时候不认真看书的胡思乱想”比较好。

  阿卡星政府完全是……嗯,反乌托邦版本。尤其是体操那一段,令人(至少是我)期待出现所谓的两分钟仇恨时间和新闻报道——这完全又是一个臆想,而且完全错误。

  萨蒂的姑妈对我来说很意外地印象深刻。她穿着柔和的暖色调纱丽,戴着六个又细又小的金镯子,像花期结束的睡莲一样枯萎。她渐渐地缩小再缩小,最后只剩灵魂。这画面应该用灰尘弥漫的金色比较好——仍旧是抓不住重点的臆想。

  好像在看《倾诉》的时候总是有很奇怪的想象(像闪电落下来,或者刺眼的雪原上有彩色的布条飘啊飘,镇子上的牲口都挂着铁灰色的铃铛……及其它),而且读得很慢——是说,停下来好几天不看的那种慢法。因为,可能是这本书比较像什么什么哲学概论之类的感觉——继续臆想的结论吧?厄修拉婆婆这次用了整一本书的篇幅来讲解“诉真道”的教义和传承方式。以至于情节被压缩到刚好可以说明主人公萨蒂的行踪的地步。埃库联盟观察员,不满单一政府统治,寻找阿卡星的真实历史(应该说真实文化比较准确——我想),就是这样。

  如果是别的科幻作家写了这本书我大概又会重复一遍说:“啊,这些大叔都确定中国民航的航线上挂着‘当心此处有龙’的牌子。”……但是仔细想想我还真不敢对厄修拉婆婆说这话,千真万确不敢。(但愿日后我也能成为这样一个有这种庄重气质的老婆婆~)

  奥克扎特在『这一次的』臆想中是一个印度风格的小镇(主要可能是健身操和食物带来的印象)。诉真道则是浓厚的道家风格——这个想法立刻受到不知所谓的思考的挑战。尽管书中反复提到“两枝上分别分出三条树枝,又重新聚合,变作五条树枝”之类的思想,但是仔细考虑会觉得差异极大(难道是诉真道中没有教人们怎么长生不老怎么羽化飞升的原因吗?啊啊,不许胡说八道)。至少个人不认为它是宗教,而是由一种微妙的唯物哲学体系支撑的整个阿卡星的客观历史和文明。梅茨们诉真的时候说的药方、星相自然不用说,都是非常珍贵的资料。至于其中很多奇奇怪怪的故事……是普通的记叙文而已吧?难道一件事情不应该被时间涂改得神神秘秘吗?所有的传说无一例外都是这样形成的才对吧。嗯,所以我的意思是,很多富有寓意的故事它们的作用在于帮助人们记住,犯了什么样的错该受什么样的罚,生了什么样的病吃什么样的药,遇到什么样的麻烦用什么样的办法,曾经有什么样的英雄值得人人效仿……这就是最简单的(很可能也是最有趣的)历史记载。

  除了循环的物质和能量、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过程被老婆婆用布道,不对,用诉真的口吻说出来,所以带有了“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的格式以外,实际上,诉真道更像某些民族传唱的史诗歌谣,比如……《海华沙之歌》——还是乱七八糟的臆想………………

  不行不行,再这样写下去我会被心里非常非常敬爱老婆婆的部分谴责到人格分裂的(人格Ψ:早就分裂了不介意继续分……)。其实我想说《倾诉》里阐述的诉真道真的非常有意思……嗯,简单来说只有这个意思。

  《倾诉》读后感(五):清风细语

  阅读厄休拉?勒奎恩《倾诉》一书的过程,好似一次难忘的登山之旅——在秋末初冬的清晨,沿着孤峰峭壁徐徐而上,天空有微澜的云纹,映着山顶明净的积雪。黄昏时分,清风骤起,落叶在身畔纷然而下,宛若细语。

  女主人公萨蒂,来到阿卡星球担任观察员。触目之处只见“标语口号,加之颂歌赞曲,喧声鼓噪”。籍着“向群星进发”的规划,这个星球大规模推行一种单一文化主义,政府销毁了一切以前的手稿、文本,抹去了自己的历史,重塑自己的文化。为了查出真相,萨蒂前往偏远的山区小城,开始了一段找寻阿卡星失落历史和文化的旅程。

  在地球的历史传说中,有着那样一些候鸟般漂流无定的人,抱琴行走在辽阔的大地之上,出入于宫廷和民间,以惊人的记忆力、出色的想象力和激扬澎湃的热情,吟唱着本民族的神话、传说与史诗。他们有着最高贵的民间气质,他们被叫做游吟歌者,或者行吟诗人。而在《倾诉》一书中,这种荣耀归于“梅茨”——专业的倾诉者。勒奎恩构建了一种全新的文化体系——“诉真道”。在这个体系中,“梅茨”以词语和音乐向民众倾诉,大声朗读、背诵、讲述故事、谈论故事,教授所有的传说、历史、哲学。而这个体系的核心法则则是颇具东方哲学意味的“二源归一”、“由一生万象、生生不息、万象往复为一”的道理。

  “倾诉”即是民族的,也是个体的。隐匿于阿卡星偏远民间的“梅茨”们以“倾诉”教授着古老的语言、传统的生活方式,传承着一个民族的整段历史,一个民族那么多世纪的思想与感触。而随着女主人公萨蒂探寻之旅的深入,关于她个人的、围绕于她身边的“梅茨”们的、普通民众们的、乃至坚决阻挠她此次旅途的督察官的人生经历,他们曾经的爱情、生命的苦痛、不幸和折磨也渐渐地被诉说出来。勒奎恩描绘了一个词语造就的世界,阿卡星人以“倾诉”的方式拥有世界,他们倾诉过去发生了什么,现今发生了什么,因此他们就是世界,他们就是世界的语言。勒奎恩在此对于“词语”,或者说“叙事”本身进行了充满东方哲学意味的思考——“词语,是免于堕落的黄金,将荣耀重归树枝”,“心智的生活就是记忆”。而在对于阿卡星及地球文明颇具反讽意味的描绘中,不难看出作者对于文化冲突命题及人性的思考。

  这本书是女性写作的典范之作,未知的焦虑与渴求,孤独,阴郁的激情,隐秘、幽暗、梦幻、记忆、想象、体验、感觉在纷至沓来、色彩鲜明的意象间密密地穿织,但并没有大多数女作家常见的通病:软绵绵的情调、矫揉造作的感伤。来自作者的沉思默想和对内心的探索赋予本书一种简洁、凝练、敏感的风格,峻洁清修,拂拂如风。带有丰富哲学意味的诗性思考使得勒奎恩的书写变得果断,充满了热烈、高贵的魅力。在这本书中,作者再一次展现了作为一个文学大师的语言魅力,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种朴素又高雅、细致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摹写全然虚构的异星文明使人宛然如见,人物内心极微妙的情感亦表现得甚为立体。整个故事带着古典的馨香,清逸旷淡,使人恻然动心。书中依然秉承她一贯的反讽意味,她质疑着人类文明中根深蒂固的旧观念,质疑着深隐于人性中的黑暗,而正是这种反讽让我们看到了勒奎恩对世界的爱,只是她的爱是以分别,而不是接近;是以决裂,而不是以迎合去爱的。这部作品饱含了激情、痛苦、隐喻,具备一种极为具体、现实的精神深度,并最终达到了完美的纯净……厄休拉?勒奎恩无愧世界科幻文学的圣处女和女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