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属偶合》的影评年夜全

《纯属偶合》的影评年夜全

2020-11-19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纯属巧合 影评 

  《纯属巧合》是一部由埃德沃德·莫利纳罗执导,皮埃尔·里夏尔 / 艾曼纽·贝阿 / 理查德·波林热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纯属巧合》精选点评:

  ●超级精彩、搞笑。

  ●情景闹喜剧

  ●艾曼纽·贝阿 当年真美啊

  ●把大部分场景局限于公寓一层楼以此引起的关于性与爱的喜剧,不难联想到后来的《爱在歇斯底里时》(两部都有超级大美女作为线索),但明显这部在“巧合”上的设计精妙不少。

  ●太逗了,还有大美女啊

  ●对这种喜过头的喜剧产生抗体了.

  ●剧情设计不错,毕竟被模仿太多,笑点过时了

  ●此片早早翻译了之后貌似九十年代中后期才陆续在各个城市上映赚点散钱,典型的单幕处境喜剧,但是讲真,当年全电影院的中学生都被艾曼纽贝阿全程凸点的艳光闪瞎了。导演开车的能力我打满分。

  ●闹,看得人心烦

  ●二十多年前的笑点现在拿来看多少有点老套了,但即便如此,还是让人忍不住笑了。何况两个女主角都挺美的,尤其是艾曼纽.贝阿

  《纯属巧合》影评(一):想起过去看过的一部法国电影的片段

  那是一部喜剧片,叫什么名字已经完全不记得了(也可能一开始就不知道,电视台播放的,我只看了一点点)。女主角在剧中的角色是个电影明星。

  后来知道那部电影是法国电影《纯属巧合》。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301687/

  里面有个很性感的镜头:男主角误入女主角家,被发觉之后想溜走,被女主角一脚踩住了衣襟。有一个特写镜头,是女主角穿凉鞋的光脚。

  女主角当时穿着很性感的长裙和高跟凉鞋,小麦色的健康皮肤,修长的脚趾,配上非常纤细的浅色高跟鞋凉鞋,性感极了。

  那次之后,我就极其喜欢这样的光脚和凉鞋的组合。

  《纯属巧合》影评(二):变奏香颂

  每次收拾家里的旧书,总不忘再把老旧的电影杂志翻翻,那是91-93年的《环球银幕》,不同于现在每况愈下的口碑,80年代政策开放所有的东西面对大众刚刚解禁,那时的杂志鲜有全面介绍国外的电影,大多数人只是从《大众电影》这样的杂志里寻得关于国外电影的只字片语,在这样的背景下《环球银幕》出现了。秉着传播国外电影文化的宗旨,全彩页的图文展示着来自各个国家最新的电影资讯,娓娓道来电影的文化历史,干净利落的封面书名衬着一张张生动的脸:阿兰德隆,艾曼妞贝阿,年轻的詹妮弗康纳利,格利高利派克,费雯丽,梦露,奥黛丽赫本。。。那是我对电影美好幻想的开始。电影,这个诞生在法国的美人儿走遍天下,终得以让这片古老大陆上的每个普通人一睹她的欢颜。

  好吧,我承认有点煽情过火了。而且电影当然不是80年代才传到祖国,然而对于普通百姓,抛开其他的强加因素真正自由的因为电影而看电影应该是那个年代开始的吧。说到这部片子总会让我林林总总的拉扯出这么多不相干的回忆。

  艾曼妞贝阿,落入人间的天使,不是因为《天使在人间》才这样称呼她,而是因为她才能有这样的电影。可是对于我,对她天使般的容貌和强烈个性的气质的印象,确确实实是因为小时候看了一期《环球银幕》关于这部她主演的喜剧片的介绍开始的。记得当时虽然年纪小,却把那2页的介绍翻了又翻,只觉图片里那个人真漂亮,急切的盼望着,却又过了好几年才在电视上看到了这部电影,但即便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让我感到惊艳。典型的法式喜剧,荒诞的巧合,神经质的人物,美丽的艾曼妞不停的搅着混水。。。到现在也仍然能清楚的记得电影里艾曼妞用让人无法抗拒的眼神望着精神崩溃的男友,就像一曲变奏的香颂,调皮而浪漫,舒展你的每一根神经,笑容也甜蜜。

  88年的喜剧片至今整整20年,今夜闲来无事,突然看到这部电影,一种蹉跎感油然而生。看看现在很多的电影推荐,被称之为经典的大都依旧属于那个远去的年代,不知是时间让我们变得虔诚,还是彼时的人和事原本就像迷一样的诱人。

  《纯属巧合》影评(三):一部久违的喜剧

  ——评《电梯向左转》

  晚上看了法国电影《电梯向左转》,觉得是一部久违的喜剧,忍不住到这里写上两句。

  说这部电影是喜剧,并不是说它搞笑。窃以为“搞笑”二字,用于形容中国春晚上的相声最为贴切,因为这类节目总是一边严格遵守着政治正确、道德合理的原则,一边还想博得观众一笑再笑乃至三笑。而按照巴赫金的说法,“笑”里总是蕴含着对权力的批判,隐藏着对现有秩序的嘲弄和颠覆,而春晚这种节目的性质又决定相声没办法做到这样彻底,让人从心底发笑,于是只好“搞”笑了,好比给人呵痒,但却决不挠到痛处。

  不过,从这个意义上说,《电梯向左转》也不是一部好“笑”的电影,因为其中也没有批判权力的成分。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本质上是一部喜剧。我认为喜剧的本质在于误会,几百年前莫里哀写的喜剧,我们至今读来还很欢乐,原因就在于他的喜剧由各式各样的误会构成,而不是他批判了当时的某种权力。说到颠覆权力,革命家应该是对此最为在行吧,但人毕竟不能革命一辈子(人只能生活一辈子),拿艺术去对抗政治多少是一种损失,因为政治的功过只能维持一时一世,而艺术的魅力原可以永恒。庄子说,生也有涯,知也无涯,以无涯随有涯,迨矣,以此类推,政治也有涯,艺术却无涯,拿艺术去干预政治,实在是太不值当的事。所以说,喜剧的本质不是巧妙隐藏的反动,而是巧妙架构的误会。

  误会是一件值得玩味的事。你以为事情是这样的,我却认为事情是那样的,事情究竟怎么样,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冷静旁观、认真追问到底的是哲学家,但往往在理性的抽茧剥丝之后,真相还是不得而知,如黑泽明的《罗生门》。半心半意地认同于当事人,不跟真相较劲的是戏剧家,当事人完全凭着感性行事的鲁莽冲动会引来他的阵阵发笑,而作为艺术,能让人哭或者笑就算是功德圆满了。由此而论,性格单一类型化、冲动缺心眼的人最适合成为喜剧人物,性格单一才能让观众预料到他接下来会怎么做,冲动缺心眼才能将误会进行到底,矛盾迅速激化,戏剧才好看。

  回到正题,电影《电梯向左转》正是具备了这些喜剧要素。影片一开始通过生活片段交待了两点:其一,羞涩的男主角很喜欢女主角,但是女主角有丈夫了。其二,男主角的邻居和女友整天纠结在一起,男的出于嫉妒心理能做出各种令人匪夷所思的极端行为。第一点构成了男主角贯穿全剧的动机和处境:想跟女主角在一起,但又碍于女主角的丈夫。第二点预示了男邻居在全剧中的主要行为:嫉妒心理导致的暴力行为。戏剧就以此为基础建构起来,误会是多个层次的:在女主角面前,男主角被误会为与邻居的女友有一腿,他难以澄清;在女主角的丈夫面前,男主角需要装作与邻居的女友确实有一腿,以此证明女主角的清白;在男邻居面前,男主角的伪装又导致男邻居认为他和自己的女友确确实实有一腿……误会的多层次也就是视角的多层次,喜剧编排的关键就在于在适当的时候采纳适当的视角,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情境中的笑点,如果笑点能够有节奏地出现,那就是编排的高手了。而本片的编剧无疑是这类高手之一,片中调节节奏的重要道具就是那扇不时被风吹得关上的门,就是那件时而是枪时而是打火机的物品,以及男男女女不时翻越阳台的危险举动。

  最后,故事的结局也能证明我关于喜剧的说法:在丈夫缺席的状况下,四个人好不容易掰扯明白过来,理顺了关系,误会烟消云散,喜剧不再成立,于是女佣和丈夫先后出现,女佣的出现使男邻居失去了嫉妒的理由,而丈夫的出现则使女主角最终能破釜沉舟,无所顾虑,于是故事结束于动机完全耗尽之际,两对情侣皆大欢喜,生活恢复了平静。作为剧中的重要道具,门和枪/打火机的作用其实都是附加性的,它们丰富了误会的层次,改变了戏剧的节奏,但并没有改变戏剧的根本架构。

  注:又发于读书园地,请勿擅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