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读后感摘抄

《德川家康》读后感摘抄

2020-11-01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德川家康 读后感 

  《德川家康》是一本由司马辽太郎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8.00,页数:37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德川家康》精选点评:

  ●家康更多的都在忍耐,等待,对自己人下手也够狠。

  ●“人生有如负重致远,不可急躁” Y2017-N24 *2017-9-21第二遍读完*

  ●与《关原》对比看,很有意思

  ●老乌龟在司马辽太郎笔下就是搞笑的

  ●这本书非常耐看,内容丰富,我足足读了一个月左右才把这本书读完。与许多人认为这本书是在贬损德川家康的观点不同,我认为虽然作者对于德川家康这样的历史人物性格并不喜爱,但兴趣和钦佩之心我觉得是存在的。书中的主要着墨点在于德川(松平)艰难困苦的时期,一直到归顺于丰臣政权后结束。并没有提到关原之战、大阪之战等德川家真正掌握天下大权的时刻。或许是作者想要表述的是德川家在取得天下以前的那种带有坚忍性格的历史,通过事件去表达一种由德川家的统治者家康所引领建立的某种思潮、以及随之建立的保守制度的评价。或许本书其实更像是一本带有评论的人物传记,而不像是一本历史小说。书中的确也存在一些前后描述自相矛盾的地方,然而依旧值得一读。

  ●显然,司马是不喜欢德川的。这个几乎无法掩饰。事实上作为历史小说也无需掩饰自己的喜好,是否绝对客观并不是历史小说最重要的东西。最重要的是,作者是否对于这段历史,这些人物深深地着迷。爱憎皆入骨,就是好书。

  ●我还以为没有三方原了,原来归入石川数正个人传了,按着编年史也许更好?小牧长久手着墨最多,从因果看,的确此战奠定德川地位而不是关原,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秀吉得子太晚。那么结合上衫武田织田北条今川的结局来看,教育下一代才是头等大事啊

  ●安藤、平八郎、石川数正,最后篇幅以三个人物短篇来顺延情节。德川家康将自我抽象化的个性,也是源于乱世中的恐惧吧。

  ●幸好先读了山冈庄八的十三卷大部,再来看司马的就比较清楚前因后果。本书较之传记更像评论。

  ●记叙较为简略得当,不知由于漏译还是作者故意为之,家康在关原前后的活动几乎全无描写。

  《德川家康》读后感(一):你方唱罢我登场,群雄辈出是战国

  这本书以德川家康的人生轨迹为主线,再次展现了日本战国的面貌。风云际会群雄辈出

  家康从武田信玄时代开始,经历了今川,信长,秀吉等多个时代,看着那一股忍耐力,硬是把他们都熬死了,最终登上了权力的顶峰,开创了近三百年的江户时代。

  对家康的评价褒贬不一,他固然有缺点,但是作为一个时代的开创者,他的能力毋庸置疑。军事,政治,御人都有一套,善于学习,能忍耐,都是难得的品质。

  《德川家康》读后感(二):性格决定命运

  很喜欢这本书。司马不愧为历史小说家,不过,这本书算是小说吗?我觉得小说的成分并不是那么足。书名虽然叫《德川家康》,但本人觉得家康只能算是一个关键人物。而且书中绝大部分写的都是家康的军事和政治生涯,虽然作者也在书中表明家康对于女人几乎没有特别的喜欢,更谈不上沉迷,所以情感世界乏陈可数。书中其他人物所占篇幅也非常的多,各种英雄都有描写。女人的只是影子。

  简介也介绍作者有独特的描写历史人物的方法——“俯瞰法”。因为作者熟知历史,通晓人物的命运,所以不但可以立足当时来描写,更可以通过介绍人物之后的命运来更全面的诠释人物。另外,作者也非常善于对人物的性格进行剖析,从而揭示性格导致的命运。我觉得这也是一大看点。有读者反映这本书太慢热,的确,书的节奏稍显迟缓,战争描写对比我国那种大规模的战争来说又显得太局促,计谋也不是关键。但是,如果喜欢看人物人性描写的就会容忍这种不足。

  翻译也挺好。总之,是一本非常不错的书。

  《德川家康》读后感(三):比《丰臣家的人们》差了一大截

  中学时看过他写的《丰臣家的人们》,被深深吸引,喜欢上了日本战国时代,最近看了《德川家康》,感觉比《丰臣家的人们》差了一大截,基本就是平铺直叙,人物形象远没有《丰》里描写的那么鲜明生动,叙事也是从前到后,让人提不起精神来。也不知道写的是历史小说呢还是人物传记,如果是历史小说,写的味如嚼蜡,如果算人物传记,又写了好多野史(比如三方原之战中家康吓的在马上拉了便便,人在骑马时下身是夹紧的,根本拉不出来的),总之既不精彩又不严谨。

  唯一觉得有点新意的是总结了三河人和尾张人的性格,尾张人是商人思维,重利益,三河人是农人思维,死脑筋。细细想来关原之战的时候,加藤清正这些尾张人确实为了自我的利益而背叛了丰臣家,不过这也不是独独尾张人吧,那个年代里大多数人都是这个样子吧,相比之下,三河人的忠诚显得难能可贵。不过三河人的守旧导致了德川幕府的暮气沉沉,使得日本在这两百多年里大大的落后于时代,也算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吧。

  《德川家康》读后感(四):德川家康的性格就是现代日本人的性格

  这本历史小说并没有完整地按时间顺序详细描写德川家康的一生,更侧重于信长时代和秀吉时代前期的家康,战争的部分的描写也主要着墨于前期的几场战役上,比如三方原合战,小牧长久手之战。而在长久手之战之后则直接转入了信长之死,关原合战只字未提,大阪冬之阵和夏之阵都没有写,感觉结尾很草率,好像少了下半部分一样。也可能是司马辽太郎认为秀吉死后,再也没有像样的人物和家康对抗了,所以干脆全部跳过。

  作者更多的是从性格特征上去刻画德川家康这个人物,并且分析了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性格:家康家族的形成,三河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三河人的性格,种种因素构成了一个丰满立体的德川家康的形象,也解释了家康在内政、作战和外交当中为什么会采取这些策略。

  阅读这本书时,恰好刚从关西旅游归来,对日本战国时期的历史和人物的兴致正浓。感觉上日本人并不喜欢德川家康,他们更喜欢的是像项羽这般天资娇纵,却因种种原因而最终失败的,具有悲剧气质的英雄人物。在他们眼中,在战场上叱诧风云,创建了“风火山林”的武田信玄可谓英雄;锐意革新,志在天下却功亏一篑的织田信长自然是英雄;忠心护主、勇武过人的真田信繁也是英雄;而德川家康,不过是靠着活的更久和超好的耐性而最终摘取了天下的果实,他本身在历次大战中并没什么值得歌颂的精彩胜利,欺负孤儿寡母的大阪之阵当然不算,实在难以教人信服。更深一层的是,现代日本是继承了明治维新以来的成功的基础的,而明治维新是以推翻幕府作为改革起点的,幕府无疑是守旧腐朽的象征,自然,开创了近三百年江户幕府统治的德川家康也连带着不为日本人所喜。

  在书中,司马辽太郎也表现出了这一点,他认为江户幕府后来之所以会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正是受德川家康本人的这种谨慎保守、缺乏创新的个性的影响。如果是织田信长的天下,日本一定不会走上这样一条道路。

  的确,德川幕府闭关封锁政策无疑是落后于时代的,但是,这是站在现代人的角度来看过去的历史,这种开启上帝视角评价历史人物的模式未免有失公允。

  表面谦逊恭顺,内心隐忍,谨慎而有耐性,但关键时刻又不惜一切代价,这是德川家康的性格特征。这些特征显得并不那么英雄,可是德川家康的这种性格,已经深深烙印在日本文化里和每一个日本人的性格当中,而这恰恰也是近现代日本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们羡慕和追求的往往是自己所不具备的东西,而对于自己本身固有的习性,却又常常忽略,甚至有所厌恶。

  司马辽太郎的笔法,喜欢在叙事过程中,对于每一个出现的人物,逐渐展开介绍,追溯回人物过去的背景和性格形成的原因。这种方法,可以站在更高地角度去全面展现人物的历史背景,更透彻地剖析人物性格的成因,但也容易夹带私货,而且阅读的流畅性也打了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