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包围》读后感100字

《品牌包围》读后感100字

2020-11-01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品牌突围 读后感 

  《品牌突围》是一本由尼尔马利亚·库马尔 / 扬-本尼迪克特·斯廷坎普著作,中国财富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28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品牌突围》读后感(一):中欧经管图书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EIBS,CHINA EUROP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是一所由中国政府与欧洲联盟共同创办、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认可、专门培养国际化高级管理人才的非赢利性中外合作高等学府——亚洲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商学院、中国大陆MBA及EMBA课程的开创者。

  中欧经管图书是由中国财富出版社与中欧国际商学院共同打造的经管类高等精品图书

  《品牌突围》读后感(二):来自权威媒体的评价

  《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该书依托其简要的论述和出色的案例研究,对于所有关注品牌形成和认知变化的人来说,这都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

  这些话如果让那些伟大的西方品牌看到的话,他们会紧张得发抖。

  上海家化总经理 王茁

  在西方,“中国制造”随处可见,但中国品牌却很难看到。中国企业正在竭力改变这种状况。《品牌突围》让我倍感兴奋,希望更多的中国企业巧干(不仅是苦干),在全球层次上打造中国品牌。

  清华大学市场营销系副主任、教授 陈煜波

  在本书中,库马尔和斯廷坎普这两个在新兴市场领域最为知名的学者为新兴市场品牌提供了一个明确指引。书中提出的八条路线为这些雄心勃勃的企业和国家进入高效全球市场描绘了一个系统的路线图,将在未来几年产生深远影响。本书还针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这是一本观点新颖、启迪思考的好书!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前教务长、哈佛商学院教授 约翰?奎尔奇(John A. Quelch)

  与打造品牌相比,来自新兴市场的公司更擅长生产和制造。《品牌突围》一书汇集诸多建议,为CEO们改变这一现状提供了一个及时而系统的路线图。

  营销学之父 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

  库马尔和斯廷坎普这部经过深入调查之后写出的作品让两大群体受益匪浅:帮助新兴市场品牌走向世界;帮助西方国家成熟品牌认清面临的危局。所有全球品牌相关人士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

  《品牌突围》读后感(三):追求全球知名度的本土品牌《金融时报》

  品牌突围

  新兴市场品牌怎样走向全球

  作者:尼尔马利亚?库马尔、扬-本尼迪克特·斯廷坎普

  纽约帕格雷夫麦克米兰出版社(Palgrave Macmillan)出版,定价16.99欧元/28美元

  如果不是生活在一个可以否认“产品特征”这一概念的社会,那你肯定是一个品牌的崇尚者。你可能自己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但品牌活动确实是你今天购买《金融时报》的原因,也是你选择你的爱车的原因,也是你不必说“我要用必应(Bing),而不是谷歌”一下的原因。

  因此,既然新兴市场的产出量超过了全球产出量的40%,为什么新兴市场没有出现真正的知名全球品牌?

  这正是伦敦商学院(London Business School)的尼尔马利亚?库马尔(Nirmalya Kumar)和北卡罗莱纳大学肯南弗拉格勒商学院(Kenan-Flagler Business School)的扬-本尼迪克特·斯廷坎普(Jan-Benedict Steenkamp)提出的问题。他们认为他们找到了其中的症结所在。在《品牌突围》一书中,他们发现了阻碍新兴市场大品牌成为从里约热内卢到巴黎到上海所有人所熟知的家喻户晓的名字的各种因素。

  略微认真思考过全球品牌发展的人都会关注这个问题。

  这本书概括了新兴市场品牌发展可能采取的八种方案,如亚洲龟模式(逐渐从廉价产品过渡到高档产品,如日本汽车采取的策略)、国家重点企业陆续(空中客车公司、大众汽车公司)、利用海外侨民提升品牌知名度(如“Corona”)和最直接的品牌收购方式。

  这里存在一个定义的问题:什么是新兴市场?库玛和斯廷坎普认为,韩国属于“发达市场”。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韩国仍旧处于“新兴”阶段。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于:如果韩国属于新兴市场,那么三星、现代和起亚就是新兴市场品牌。而这就会影响“新兴市场没有领先的全球品牌”这一论题,而Interbrand在其 2012年品牌榜中将三星列为全球第九最佳品牌。

  至少,我们一致认为,中国是一个新兴市场。接下来的问题是:中国的品牌在哪里?两位作者说,如果请问某个西方人说出一个中国品牌来,他或她几乎都要搜肠刮肚一番。但这并等于说中国没有知名的全球品牌。两位作者认为,中国品牌海尔(家电品牌)和联想(个人电脑品牌)是其所在领域里全球销量最大的企业。

  当然,除了从零开始独立打造品牌之外,新兴市场公司往往还可以收购国际品牌。从捷豹路虎(被印度塔塔汽车收购)和Weetabix(被光明食品收购),一些集团公司迅速将一些国外品牌收入囊中。虽然这种方式不是总能奏效,但使用者肯定会不乏其人。

  两位作者没有深究品牌收购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Weetabix目前是“中国品牌”吗?不尽然。一些产品非常复杂,可能意味着这个有关新兴市场的问题过于简单化。

  还有时间问题。在两位作者谈到的品牌可以实现“突围”的八条潜在策略中,一些策略,尤其是一些日本和韩国企业采用的“亚洲龟”策略,需要投入几十年的时间。“一个没有多个全球品牌的国家无法发展成为发达经济体”这一看法是否能站得住脚?二十年的漫长等待可以让我们看到结果。

  不管这本书的目标读者是新兴市场的企业主管,还是那些需要提防竞争对手的西方主管们,这都不重要。在本质上,依托其简要的论述和出色的案例研究,对于所有关注品牌形成和认知变化的人来说,这都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接下来的几年里,哪些品牌会脱颖而出?一些“候选”品牌已经在其母国之外赢得了知名度,如佰草集、素然(Zuczug)、自然(Natura)、哈瓦那斯(Havainas)、工业信贷投资银行(ICICI)和格兰仕。

  如果你知道上述问题的答案,那你很了不起。对于其他人来说,则要等到2018年,看看它们是否真的能“突围”。

  本文作者是《金融时报》新兴市场部助理编辑

  本书的目标读者是新兴市场的企业主管,以及时刻对竞争对手保持警惕的西方主管们。在本质上,该书依托其简要的论述和出色的案例研究,对于所有关注品牌形成和认知变化的人来说,这都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品牌突围》读后感(四):新兴品牌之战《ECONOMICS》

  西方品牌正面临发展中国家品牌的“围攻”

  2013年6月22日|来自印刷版

  在过去的20年里,世界经济格局经历了一个大规模的调整,新兴世界掌握了显著的经济实力。但是,迄今为止,品牌实力的格局还没有出现相应的调整。《财富》杂志2012年根据年销售收入列出的全球500强榜单里,中国有73家企业名列其中,上榜企业数量仅次于美国的132家。但是,Interbrand公布的2012年100个“全球最佳品牌”里,却没有一个中国企业入围。

  但是,在新出版的《品牌突围》一书里,尼尔马利亚?库马尔(Nirmalya Kumar)和扬-本尼迪克特·斯廷坎普(Jan-Benedict Steenkamp)这两位大学教师认为,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正在迅速学习打造品牌的艺术。一些新兴市场品牌已经走向了全球:在欧洲观看足球赛的时候,你几乎无法让“Emirates” 标识离开你的视网膜。更多新兴市场品牌正在全球化的路上:中国的海尔(“白色家电”)、智利干露酒厂(葡萄酒)、巴西的“Natura”(美容产品)。受困于崛起的发展中世界之所以没有让西方人感到紧张,是因为他们认为,他们仍然占据着高价品牌产品这一制高点。但是,他们不应怀疑,那些来自新兴市场的竞争者即将跨上战马,随时准备攻取城池。

  两位作者认为,新兴市场企业正利用成功打造品牌的八条路线向前推进。虽然每条路线都障碍重重,但每条路线都可能让新兴市场企业达到 “全球高度”。最明显的是丰田、索尼等日本企业最早走过,随后三星、现代等韩国企业效仿的那条道路:先通过低价销售质量过硬的产品在西方占据一个滩头阵地,然后持续地大幅提高价格和质量。中国的珠江钢琴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琴制造商,目前可以和雅马哈的质量相媲美。海尔依托没有任何导线的电视无线电源技术,超越了西方竞争对手,成为全球最大白色家电生产商。(海尔在欧洲的口号是“Haier and higher”。)

  第二条路线是开始时专注于企业客户,然后吸引普通消费者。印度的马恒达公司(Mahindra & Mahindra)开始生产拖拉机,后来转向生产轿车。曾经是大型的电信设备制造企业的华为现在是迅速发展的手机生产企业。另一个中国企业格兰仕以为西方企业进行合同制造起家,现在经营自有品牌的微波炉。

  第三条路线是追随侨民脚步的去国散居路线。印度的信实媒体(Reliance MediaWorks)在美国推出了一个名为“BIG Cinemas”(大戏院)的连锁剧院,用来放映宝莱坞大片。菲律宾快餐连锁店Jollibee已经在从卡塔尔到加利福尼亚很多有菲裔社区的地方开了分店。但是,Jollibee有限的成功证明,成功突围,进入主流市场不是一帆风顺的事情。也许更有效的是文华东方酒店(中国)和Corona啤酒(墨西哥)采用的某种“逆向去国散居”战略:结束亚洲之行的西方商务人士、在坎昆度春假的美国学生回国后会学说普通话,消费Coronas啤酒。

  第四条路线是购买现成的西方品牌,如印度塔塔汽车购买了捷豹路虎(JLR),中国光明食品最近收购了Weetabix。今后,光明食品可以利用其在国内庞大的分销系统将Weetabix面食推广到中国人的早餐餐桌上,同时利用Weetabix在西方的分销系统销售光明食品的产品,如梅林肉罐头。但是,塔塔汽车收购活动完成的五年之后,捷豹路虎的光环,以及其向新兴世界的暴发户成功销售汽车的效应在提升塔塔汽车自产产品销售额方面毫无建树。

  库玛和斯廷坎普两位先生指出的三条路线是告诉新兴市场企业怎样远离其母国产品质量低劣的声誉或正面声誉的欠缺。其中的一条路线是将自己与民族文化中感觉很不错某个方面联系起来:巴西人字拖鞋制造商哈瓦那斯(Havaianas)利用了本国丰富的海滩生活。另一条路线是将自己的品牌形象与该国独特的自然风光联系起来,如智利的甘露酒厂利用智利了智利的葡萄产区。第三条路线,也是较为被动的路线是依靠政府努力改变国家形象,如印度进行的“不可思议的印度”活动和台湾推行的“创新价值”口号。

  打造全球优秀品牌的最后一条路线是下大力气培养国家重点企业。到目前为止,这一条路线带来了一些显著的失败案例 —— 最典型的是中国和马来西亚的汽车制造企业 —— 只有一个案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阿联酋航空。在2000-2012年期间,这家总部位于迪拜的航空公司销售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3.1%。该航空公司的增长率让迪拜成为一个商业物流中心,并克服各种不利因素,让迪拜成为一个热门的旅游目的地。

  无论如何,永不放弃

  新兴市场公司打造全球领先企业道路上的很多障碍是自己造成的。不惜一切代价追求市场份额可能对公司财务造成致命影响。一味地抄袭国外技术就会阻碍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产品和品牌特征。不愿意雇佣外国人担任主管可能导致企业无法理解其它文化,因此很难打入新市场。

  但是,全球知名品牌所拥有的丰厚利润是新兴市场企业从增加数量到提升质量,走出“舒适领域”寻找全球吸引力的强大动力。仍旧处于迈向全球卓越公司道路上的台湾电子公司宏碁去年的利润率仅为0.4%(其销售收入为160亿美元),而韩国老牌企业三星的利润率为10%(其销售收入超过了1500亿美元)。新一代公司里充斥着决心征服全球的高素质人才。库玛和斯廷坎普两位先生请美的公司(一家中国家用电器制造商)的主管们介绍一下他们的公司文化。对方的回答是:“无论如何,永不放弃。” 如果这话让西方品牌听到的话,他们会紧张得发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