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在山那边》教案

74《在山那边》教案

2015-11-27 20:12:45热度:作者:来源:

话题:在山那边 人生感悟 人生哲理 你有什么 74《在山那边》教案 

《在山的那边》教案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是整个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第一课,本单元以人生为主题,五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是者对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这在起始阶段具有定位、定势的意义,对形成学生的正确地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积极和深刻的影响。本篇课文是当代诗人王家新借童年的想望和困惑,用“山”与“海”这两个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告诉人们自己成长中的人生感悟,并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饶,坚持奋斗,要不停的翻过无数座山,要一次次战胜失败和苦难,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

学情分析:

我面对的是刚进入初中的农村中学生,他们对初中语文的学习还处于一个适应期。对刚入中学的七年级学生来说,这首诗很有吸引力,一方面他们要从小学生过渡为中学生,有很多困难等着他们去克服,另一方面他们都是农村学生,他们渴望农村以外的生活,这符合诗的意境,也能调动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生一般能较好的把握诗中的山与海的象征意义,但对诗中“无数座山”的理解,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往往估计不足,需要老师因势利导,突破难点。 我们的学生因为生活在武陵山,武陵山到处可见的就是那连绵起伏的大山,对于“山”这个意象非常熟悉,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以我国的名山、我们身边的山来引导学生学习,跳动他们的积极性;还

因为他们刚刚跨入初中生活,仍然还保存儿时的童真,对童年还很留念,所以我用动画片《蓝精灵》片段来导入课堂。一方面满足他们内心的需求,激发兴趣,另一方面让他们感受到初中生活也充满乐趣,自己要好好学习,增强他们在初中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目标:

1、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3、品味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4、树立理想,并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

教学难点:

理解“山”和“海”的深刻含义,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

学习方法:朗读、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约3分钟)

学生欣赏《蓝精灵》主题曲片段导入新课:人人都有美丽的童年,童年都有过瑰丽的梦想。如何叙述孩提时代的梦?大海对于我们山里的孩子是多么的遥远?山的那边有些什么?真有那一群美丽的蓝精

灵吗?今天就让我们共同翻阅王家新的《在山的那一边》,去探寻山那边的奥秘。(师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作者简介:(大约2分钟)

1、 同学们预习了课文,哪位收集小能手把你收集有关作者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2、 老师补充介绍作者:

作者介绍: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1985年借 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年)、《游动悬崖》(1997)等。

三、品味诗歌(大约20分钟)

1、设想在山的那边是什么?

同学们,我们都见过山吧,但你见过他们吗??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张大山的照片(大屏幕展示图片),请你们欣赏,看看同学们是否都知道这些山?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头可见的就是高耸人云的大山,苍苍茫茫,连绵不断,你是否想过: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呢?让我们启动想象的翅膀,描绘出山那边的风采( 同学们自由纷说山那边是什么?)

师:同学们想象力非常丰富,在作者小时候的心中,山那边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找寻答案吧。

2、初步感知诗歌:

(1)听《在山的那边》诗歌朗读,初步感知诗歌精炼、优美又有节奏的语言(听了这首诗歌,你有什么感受?)

(2)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读呢?请你们齐读(教师放音乐,学生有感情地齐声朗读课文。)

(3)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和同学们比比赛,我想请同学们认真听,评评老师的朗读 。

(4)抽生评价评价。教师提示:欣赏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这样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

(5)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找找大诗人所告诉我们的在山的那边到底是什么?(抽生反馈并板书:海)

3、讨论交流:

请从不同角度概括诗歌两部分的内容(从事情看:第一节写“我”渴望海 第二节写“我”追寻海 从时间看:第一节写我童年时期 第二节写我长大以后 从心理看:第一节写我的向往和困惑

第二节写我的感悟与信念 从方式看:第一节写我与妈妈的对话

第二节写我与读者的对话)

4、朗读全文,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诗歌,除了字面上的意思外,往往还有深层含义,探究讨论交流一下,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并请从文中找出能点明中心的句子(“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群山”指的是重重困难;“爬山”比喻艰苦奋斗。诗歌主旨: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

但是,只要不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会实现。)

5、合作探究:

诗歌的语言是非常凝练而又有丰富内涵的,请找出你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细细品味,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也划下来一起讨论。

范例1: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将山拟人化,表面写山的颜色,实际写自己心情难过,形象生动。写出了自己幻想破灭)

范例2: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飘”字写出了童年的认识毕竟肤浅,“种子”比喻信念;“扎下了深根”是说 后来“我”不懈努力:理想的树立也需要日积月累。)

范例3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一次又一次”强调失望次数多。)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一座座”说明遇到的困难非常多)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又一次次”强调了我的努力,不灰心)

请同学们带着对诗歌的深层理解再次齐读课文。

四,体验与反思.(大约5分钟)

74《在山那边》教案_在山那边

师:诗人成长中的艰难探索一定早已打动了成长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学习中,一定也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这首诗给你的启示。(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师:下面就把我们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与同学们分享吧。谁先说?

生:记得在五年级的时候,我学游泳,每次练习比赛我都落在最后。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攀过这座山。别人练两小时,我练四小时,别人游一圈,我游十圈。我终于一步步爬上了山顶,取得了第一名。读了这首诗让我想起自己这段经历,我也看到了属于自己的海,这是我坚定信念不懈努力的结果。

师:相信你在遇到其他困难时,也一定能想到这次难忘的游泳经验。还有其他的经历吗?

生:我要讲的是半年前,我上小学六年级时,马上就要开小学生运动会了。不知什么问题,在跳高时助跑和起跳不能协调,我的成绩也因此大打折扣!一种坚定的信念鼓舞着我,我整天苦思冥想,经过多次尝试,我终于做对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运动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次难忘的经历让我感受到了山的巨大,海的广阔,也让我明白了要战胜“山”那样的困难,必须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伴随我的将永远是——山那边的大海!

师:在很多时候,我们要战胜的最大困难也许不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

生:能不能战胜自己!

师:对!人生最大的敌人是你自己。我们继续听听同学们的人生经历。

生:我很喜好书法,在刚开始学写书法的时候,比赛中我是最后一名。我给自己制定了计划,每天比别人多用两三倍的时间练习,终于在半年后的又一次比赛中获班上第一名。现在,我已经获得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我深信:只要付出了努力就一定能看见大海,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师:困难总是一个接一个的,如果这位同学满足于在班上的第一名,认为那样就是看见了大海,他会怎么样?

生:不再努力。

生:拿不到全国一等奖。

师:对!正是在艰难曲折的不断求索过程中,我们的人生才充实而有意义。失败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对刚跨进中学大门的同学们来说,有很多困难正等着你,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大家有没有信心?

生:(齐答)有!

师:最后让我们再一次饱含激情齐诵这首诗,让好诗伴你健康地成长!

五、拓展延伸(大约5分钟)

1、仿照下面两个例子,描写一种景物表达自己的感情。

①河边的柳树,俯下身看着自己的倒影,还不忘扭一扭腰肢。她一定高兴极了。是啊,春天来了,谁能不高兴呢?

②太阳发怒了,他把所有的光芒都掷到了地上,那光线像一把把利剑直刺向我,仿佛要挖出我那一颗自私自利的心。

2、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

六、课外积累. (大约2分钟)

1、如何划分诗的节奏

2、课下搜集描写山的诗词(不少于5句)

七、课堂小结(大约3分钟)

翻越重重高山的过程是艰难的,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只要肯付出努力, 碧蓝的大海就会展现在我们眼前。最后让我们再一次饱含感情的齐声诵读最后八句诗。

最后,送给同学们一首歌:周华健的《真心英雄》希望这首歌和今天学的这首诗伴你们走过你们的学习生涯甚至你们的一生。 教学反思:

我就自己在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这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我的教学基本符合了新课改的要求,也完成了教学目标。

1、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作为第七册的第一篇课文,《在山的那边》从某种意义上说具有奠定基调的作用。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在第一节课上更加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刻意放大了学生讨论、发问、自由交流等环节所占的比重,以此唤起他们的参与热情,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

2、以读为本,朗读贯穿始终。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诗歌的意味如水中盐、花中蜜,老师既翻译不出,也讲解不出,而只能靠学生反复朗读去体味。在学习这首诗时,教师充分注意和发挥了朗读的作用,灵活地运用听读、赛读、指名读、齐读、自由读、激情诵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悟哲理,品味意蕴,培养朗读能力。

3、联系生活、读写结合,体现新课标要求

新课标要求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会教会学生运用知识,因此,在课堂上体验与反思和拓展延伸着两个环节我安排这样两个环节:由诗人的成长经历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这首诗给你的人生启示;仿句和写话训练,这样让学生知道,生活和语文相通,生活处处皆语文,更让她们明白语文的重要性。

4、揣摩学生心理,走好第一步

在这课的教学过程中,导入这一环节我觉得自己做得较为成功。因为我利用初一新生刚刚告别童年时代,怀念童年生活的心理,我让他们看《蓝精灵》动画片,做了个好的开头,中间的第四环节体验与反思,由诗人的成长经历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这首诗给你的人生启示,学生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说了自己很多的经历,学生积极性很高。

其中也有很多不足,不足之处:

1、学生对自己的理想不明确:今天啊,我竟没有想到,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这句诗透露出诗人从小就拥有了一个理想,这一理想伴随着诗人的成长,为诗人的前进指明

了方向。写到这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理想的重要性,然而学生好像没树立自己的理想,或者对自己的理想或是不够明确

2、课前预习指导不到位:过高的估计了学生,对他们的预习指导不够

3、内容安排有点过多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显得时间有点紧张

4、学生的主体地位还不是很到位:在课堂上教师还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被我带入到指定的教学环节中学习,学生真正的主体地位没能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