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_唯美伤感的句子_优美诗句摘抄大全_好词好句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观后感 >

《鉴史问廉》观后感、心得体会

时间:2015-11-22 07:32来源:好词好句网 编辑:好词好句点击:
《鉴史问廉》观后感、心得体会(共5篇)
 
篇一、
 
     近日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我观看了在中央电视台CCTV-9记录频道播出的《鉴史问廉》大型纪录片,该片是由中央电视台、河南省纪委、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该片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视野,以“廉”为核心,以“清、勤、慎”为主题,从历史的兴衰之道中探寻廉政文化的力量,内容充实,厚重大气,观看之后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2013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研究我国反腐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他说:“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其中既包括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衰乱之世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
 
  在中国人的价值观、道德观中,腐败从来都是被唾弃和否定的对象;而廉洁、修身、勤政的思想以及追求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早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天看《鉴史问廉》,引人深思,让人清醒。要想做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干部清正守住自己的节操。同时加强制度建设,真正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样才能达到政治清明、国家安宁、和谐向上的治国目的。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各种诱惑面前要把好自己的关,在行使权力时,坚定信念,锤炼意志,增强免疫力,真正做到理想信念不动摇,大是大非不糊涂,党性原则不丧失,抵御利益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袭,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尽其力。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要谨慎。此处谨慎并非指做人做事唯唯诺诺,小心翼翼,而是要在大胆开拓事业的同时,处世交友要谨慎,特别是在一些金钱物质利益方面,要做到慎独、慎微、慎初。慎独,即在无人知晓之时,也要守住自己的防线,象《鉴史问廉》中的“四知太守”杨震那样,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敬畏之心,不能存任何侥幸心理;慎微指不能因情节轻微而对自己有种放松心理;慎初是指第一次,许多贪官第一次收受贿赂后人情难却,越走越偏,最终走上不归之路,因此,要洁身自好,自觉杜源。
 
  二要知足。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事业上要有不知足的追求,而在个人物质待遇等方面要有知足常乐之心。要耐得住清贫、抗得住诱惑。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并且特别注意处理好先富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因为社会发展总有个过程,总要经过从少数人富裕到共同富裕的阶段,但这个阶段我们党员干部绝不能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而先富起来,而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要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公私分明,尊重自己的人格,珍惜自己的声誉。
 
  三要修身。古人云:“修身、齐字、治国、平天下”,李大钊先生曾说过,铁肩担道义,妙笔做文章。作为党员干部,修身应是第一位的,良好的自身修养是干好事业的基础,要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正确对待个人廉洁问题。
 
  四要慎交友。常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交友不慎,就会给自己的人生道路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古人云:“黄金万两容易得,人生知己最难求”。如何交到知心的朋友,自己首先要心存浩然正气,以诚待人、以真心换真情,以沟通思想、互相学习、增进友谊为目的,逐步深入观察了解对方,只有这样经过从表及里、由内到外、从言到行的观察,才能全面了解一个人,才能结交到自己人生的知音。
 
  总之,通过这次观看《鉴史问廉》活动,可以说使自己在思想上有一个震撼,在认识上有一个提高,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方向更明确了,准则更清晰了,要真正做到时刻不忘自己的人生理想,不断加强自己的人生观改造,不断加强自己的思想修养,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立足本职,恪尽职守,为我市“汝美万事兴,汝和万事兴,汝升万事兴”的总体战略构想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篇二、
 
    中共河南省纪委、中央电视台、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8集大型历史文化记录片《鉴史问廉》。观看后,不由想到习近平曾经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王岐山也曾强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于是,《鉴史问廉》这部纪录片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速读”历史、鉴往古今的平台。“廉则兴,贪则衰”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一个治国之道!不由发出“历史尘烟滚滚来,朝代兴衰廉与贪”的感慨。我看到了繁华汴京(开封)因“艮岳”的奢侈建筑而很快土崩瓦解,靖康之耻,皇帝被掳,耻在亡国,实为贪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清和浊常常成为忠与奸、正与邪、廉与贪以及君子与小人的代名词。那么,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中国人又是怎样去激浊扬清、追求公平正义的呢?《鉴史问廉》之三——《清浊之辨》,通过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展示在历史上的转折点上清官能臣和贪官乱臣不同的人生轨迹,剖析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的选择,向观众们讲述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价值追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在贪与廉、清与浊上辨明大是大非,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进步发展的条件。国家的兴衰、吏治的清廉与否,不仅仅决定于高居庙堂之上的君王和各级官吏,而是需要全体国人共同的努力。中华文明的前途,取决于这个文明共同体的所有成员。共产党人最知历史,从建党之初,我们党就继承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等具有共产党人革命风格的艰苦奋斗精神。靠着这种精神,我们吃草根、咽树皮,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用“小米加步枪”,推翻了“三座大山”,解放了全中国。夺取全国政权后,党又率领全国人民继续发扬战争年代的拼命精神,冲破封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了初步繁荣昌盛的新中国。当然,我们党也清醒地看到,由于党长期执政,地位变了,权力大了,有些人逐渐脱离群众。特别是一些干部抵御不住各种诱惑,不是用手中权力为人民工作,而是用来谋求私利想方设法维护和扩大既得利益。
 
  党的领导人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自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我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认识的腐败是附着在党的肌体上的毒瘤,严重影响了党的健康和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于是,狠抓开展作风建设、反对“四风”,反腐倡廉、打虎拍蝇,清除党内毒瘤,把那些贪腐的官员一个个拉下马,从严治理党风,赢得了民心,就是以史为鉴的最好体现。
 
篇三、
 
   《鉴史问廉》大型历史文化记录片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视野,以“廉”为核心,以“清、勤、慎”为主题,从历史的兴衰之道中探寻廉政文化的力量,为盛世鸣警钟,为时代举镜鉴。
  在中国人的价值观、道德观中,腐败从来都是被唾弃和否定的对象。在贪与廉、清与浊上辨明大是大非,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进步发展的条件。国家的兴衰、吏治的清廉与否,不仅仅决定于高居庙堂之上的君王和各级官吏,而是需要全体国人共同的努力。几千年来,正是无数中国人的坚守和牺牲,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才得以不断发展兴旺,这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就在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央视播出的《鉴史问廉》非常好,非常及时。对我们当前全国的反腐形势、廉政风暴是一次有力的配合。
  众所周知,廉政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可谓源远流长,翻开中国五千年历史的漫长画卷,我们不难看到:凡是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清官廉吏,总是受到百姓的崇敬与爱戴。如北宋的包拯,刚正清廉,千百年来家喻户晓;明朝的海瑞,一心为民,两袖清风,博得举国爱戴;清代的于成龙,一身清廉,蜚声朝野。现代的人民公仆孔繁森、焦裕禄、任长霞的事迹震撼人心,影响甚广。
  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腐败的危害性是全方位的。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如果不坚决防范和惩治腐败,任凭腐败现象蔓延,最终将导致经济衰退、政治动荡、文化颓废、社会混乱,导致党严重脱离人民群众、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过程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就必须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2015年,在委党组领导下旅工委全面深化的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效提升了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明确了群众路线是党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的党性修养、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了开展群众工作的水平和能力。群众路线活动只有开始,没有终点,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以下三方面工作,真正做到廉洁奉公,为民服务。  
  一是加强学习,以案为鉴,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牢固理想信念,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提高自我警能力。
  二是廉洁自律,以身作则,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基层党员干部,都必须从自己做起,廉洁自律。
  三是加强作风建设,从细节做起。作风体现于细节,倡导树立好就要从细节抓起。做到心不贪,嘴不馋,手不长,洁身自好,时时警惕,永远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鉴史问廉》的制作和播出正当其时,它将为建设风清气正的官场新生态吹响嘹亮号角。
 
篇四、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而廉政文化也在先秦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应运而生,可以说是有政权的产生便有廉政的呼唤。在先秦典籍《周礼》中就有了“六廉”的概念,即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就是说一个官员必须具备善良、能干、敬业、公正、守法、明辨是非等基本品格,而这六个方面均以“廉”为冠,“廉则兴,贪则衰”成为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一个治国之道!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鉴史问廉》通过西晋的亡国、大唐的兴盛、大宋的京华梦,包拯、狄仁杰、海瑞、于成龙等清官的名垂千古以及中国人绵延数千年“青天情节”, 清官能臣和贪官乱臣在大是大非面前的选择阐释的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价值追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官者克己修身崇德重礼而赢来的民心所向,文人士大夫几千年来塑造的廉洁、修身、勤政的思想以及追求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历朝历代的严律及廉政法令造就的为官公正廉洁、为人刚直不阿、深受群众爱戴的清官廉吏等内容,从中华文明历朝历代的兴衰沉浮之中探寻“廉”的力量,全方位展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精华,为当今干部树立警示,用以借鉴。
 
  这不禁让人深思: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物质诱惑及精神诱惑环绕在我们干部的周围,首先我们干部要做到“清正”,守住自己的节操,用“廉”来武装自己的思想,用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来作为为人处世的依据,从根源上达到王岐山同志说过“不想腐”,把理念教育、道德教育同国家治理结合起来,“廉以养德”。中华五千年文化中,历史更迭,记载了太多的清官和贪官的故事,时刻提醒着我们学习的典范并引以为戒,为官之人,要做到廉政为官,执政为民。
 
篇五、
 
   由中共河南省纪委、中央电视台、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8集大型历史文化记录片《鉴史问廉》在央视记录频道陆续播出。该片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视野,以“廉”为核心,以“清、勤、慎”为主题,从历史的兴衰之道中探寻廉政文化的力量,为盛世鸣警钟,为时代举镜鉴。
  共产党人最知历史,从建党之初,我们党就继承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等具有共产党人革命风格的艰苦奋斗精神。靠着这种精神,我们吃草根、咽树皮,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用“小米加步枪”,推翻了“三座大山”,解放了全中国。夺取全国政权后,党又率领全国人民继续发扬战争年代的拼命精神,冲破封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了初步繁荣昌盛的新中国。鞍钢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等,都是共产党人在执政条件下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生动体现。当然,我们党也清醒地看到,由于党长期执政,地位变了,权力大了,有些人逐渐脱离群众。特别是一些干部抵御不住各种诱惑,不是用手中权力为人民工作,而是用来谋求私利想方设法维护和扩大既得利益。我们党的领导人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自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认识到腐败是附着在党的肌体上的毒瘤,严重影响了党的健康和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于是,狠抓开展作风建设、反对“四风”,反腐倡廉、打虎拍蝇,清除党内毒瘤,把那些贪腐的官员一个个拉下马,从严治理党风,赢得了民心,就是以史为鉴的最好体现。
  细观《鉴史问廉》,我深深懂得了读史可以知兴替,一个朝代的兴起,往往是因为清正廉明所致,一个朝代的灭亡往往是奢侈腐败所致。我们要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心。常怀“居安思危”之心,警钟长鸣。让廉政之花常开,拒腐败之风与千里之外。只有如此,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人民才能幸福安康。

本文由 好词好句网 (http://www.hchj5.com/) 收集整理 
------分隔线----------------------------
没安装畅言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