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_唯美伤感的句子_优美诗句摘抄大全_好词好句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小故事 > 名人故事 >

哲学家尼采的故事二则

时间:2017-07-10 07:37来源:好词好句网 编辑:好词好句点击:
哲学家尼采的故事二则
 
疯狂的天才哲学家尼采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是19世纪德国着名的哲学家,首倡“权力意志”说,鼓吹“超人”哲学,被视为现代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先驱。对他的评论历来众说纷坛,有人把他描述成邪恶的魔鬼,说他用思想的毒剂腐蚀了整整一个世纪的人类:也有人把他说成是圣洁的天使,持身严谨,有如圣徒。其实,他是一个身患麻痹症的残疾者。尼采的病态与病态心理,对其哲学的形成,起过直接的作用。他的一生就如同一则恐怖的神话,震撼着每个了解他及其学说的人。
  1844年10月15日,尼采诞生于普鲁士王国洛肯村一个世袭的传教士家庭,他祖先是波兰人,后移居德国。尼采自幼多病,敏感脆弱,五岁时便失去了父亲,因而性格变得内向、忧郁,时常离群索居。少年时入校读书时,虽然学习刻苦,但数学成绩总是不理想。1864年,20岁的尼采考入波恩大学,不久又转到莱比锡大学学习神学与古典语文学,由于深得语言教授考里奇尔的赏识,因而尼采从神学转攻语文学,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段时间尼采很幸运,25岁财经考里奇尔的推荐,被巴塞尔大学授予教授职称;紧接着,莱比锡大学又在不经任何考试,甚至无需提交学位论文的情况下,授予他博士学位。
  然而,命运对尼采并不垂青,就在它慷慨地赋予他无尚荣誉的同时,也把一束不幸的光柱投向这位才华横溢的骄子。从此,他的生命之树就开始慢慢枯萎了。
  1867年,尼采为适应战争需要而接受军事训练,结果不慎从马上摔下来,胸骨受重伤,并一直都未完全康复,致使终生备受此次重伤之苦。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他因身残和严重的眼疾,而体检落选,不能从军,只能充当一名救护人员。但这位敏感的青年,一见伤员的鲜血竟晕了过去,尼采异常脆弱的神经,不能经受长期的强烈刺激,终于惊恐成疾,被遣送回家。这并不是光彩的事情,给尼采的精神施加了压力。他只好去当教授。1876年,尼采的病情开始恶化,死亡的灵光时刻威胁着天才的生命,他一年之中几乎有二百天处于病魔的纠缠之下。虽然在短短的十年间,尼采出版了《悲剧的诞生》、《不合时宜的思想》、《人牲的,太人性的》等一系列不朽着作,但是无休止的病痛折磨,使他那富有活力的青年学者形象失去了原有的光泽。
  1879年,年仅35岁的尼采因日益严重的神经麻痹症而被迫退休。祸不单行,他的双眼几乎失明,眼睛极易过敏,害怕阳光,他只能终日困于书房,用写作打发时光。双重的病痛折磨着他,使他逐渐失去了生活的乐趣,他开始变成了一个遁世者。但就是在这种痛苦的生活中,他的心灵得到净化,他以超人的意志,完成了许多着作,其中有不朽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当尼采成为自己那个时代最负盛名的人物之时,病魔也把他带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尼采疯了!
  1899年1月,尼采突然爬上自己房屋屋顶,写出许多语无伦次的信件。这个自称“神秘的与近于疯狂的灵魂”,终于真的疯了,他在最后几封通信中写道:“您曾经发现过我,找到我是容易的,但现在的困难是,如何摆脱我……”署名为“钉在十字架上的人”。另一封信写得更为荒唐,他在信中竟然号召要在罗马召开一次各国君主会议,以决定将年轻的德国皇帝枪毙于此,署名是“尼采—凯撒”。当尼采的朋友们赶来营救时,只见他在一片狂乱中用臂肘弹压钢琴,高唱亢奋的歌曲,精神完全错乱了。从此,他成了一个没有思想、丧失了意念的“活僵尸”。
  尼采的着作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即“语录”式的警句、格言,带有很明显的随意性,这是因为他的眼睛敏感怕光、不能持久使用,只好把观点与随想“语录”下来,然后连缀成文。尼采在自传《瞧啊,这个人》中有这样一些刺激人的标题:“我为什么这样明智”,“我为什么这样聪颖”,“我为什么如此伟大”,“我为什么写出了这么多的好书”……假如不了解他不幸的一生,可能会把这种态度视为狂妄。理解了他的生活,就知道其中包含着无尽的痛苦和对痛苦的抗争,因为这个身患绝症的天才未能得到人间的爱,尼采终生未娶。
  尼采是一个疯狂的天才,既是弱者也是强者,他的思想在西方世界引起了剧烈的震动。1900年8月25日,这个尝尽人间磨难的不幸的天才,踏上了通往生命彼岸的旅程,永远离开了他曾经诅咒过的世界。
 
尼采的爱情故事
 
    中国人知道尼采吗?
  伟大领袖毛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三个月前,我向太太调查。对曰:晓得。大喜,追问:晓得啥子?对曰:他不是说,带上你的鞭子,去找你心爱的人!
  我当时很不谨慎地放声大笑,几至缺氧。
  该回答起码代表99.9999%的中国人民。
  我的笑其实有点道理。因为,尼采的原话是:
  “你要去女人那里吗?别忘了你的鞭子!”
  虽然从亚里斯多德开始,哲学就不大喜欢女人(哲学家喜欢女人的当然不乏其人),但这句话仍然当选哲学史恶毒污蔑女性口号的世界冠军。尼采由此遗臭万年。
  全中国知道尼采的人,至少有百分之九十以上只知道这句话。
  天大的冤案。比窦娥还冤。
  
  1869年,25岁的尼采被瑞士巴塞尔大学破格聘为古典语文学副教授,那时他不仅没有教授任职资格,连博士也没到手。一年后,他升为正教授,母校莱比锡大学不得不赶紧补授他博士学位。此事虽有德国第一位语文学大师李佛威力荐,但尼采的专业显然出类拔萃。三年后,尼采拒绝跳槽到其它大学,巴塞尔于是将工资从三千瑞士法郎涨到四千,以奖励他的忠诚。
  那时的尼采,手拿把攥是欧洲古典语文学的明日之星。
  如果他的脑袋里没这么多离经叛道。
  1879年,《悲剧的诞生》再版,尼采全盘否定基督教的铁血之旅踏出第一步。这部世界哲学史名著因断然否定苏格拉底传统和激烈批判文艺复兴而广遭同事的质疑和否定,连恩师李佛威也不以为然。尼采因此书被愤怒的古典语文学家们逐出专业圈子,学术生命就此完结。一个圈儿外的导师什么都不能给学生,因此尼采的课马上只剩下两个学生选修,加上健康状况恶化,年仅35岁的尼采不得不黯然辞职。这时的尼采曾叹息说,但丁35岁已写出《神曲》,而他却“已被死神包围”。
  此后他一直在南德、瑞士、意大利和法国的小城和乡间漂泊。史书上文过饰非,说他在寻找能够安放书桌的净土。其实,他是在寻找可以勉强寄宿安身的地方。巴塞尔一年恩赐他的四千瑞士法郎退休金,只够他住在最偏远的农村。
  没有职业,没有家室,没有友伴,孑然一身,青灯相伴,租住最简陋的农舍,用酒精灯胡乱煮点儿食物充饥,数月见不到一个可以交谈的朋友。这个“把欧洲人面临的价值真空指给全体欧洲人看”的伟大的悲观主义哲学家,几乎窒息于孤独。他在纸上绝望地呐喊:“我期望一个人,我寻找一个人,我找到的始终是我自己。而我已不再期待我自己了!”“现在再没有人爱我了,我如何还能爱这生命!”“如今我孤单极了,不可思议地孤单……没有一丝人间气息,没有一丁点儿爱。”
  这些呐喊,消失在纸上。甚至没有回音。
  尼采不知道,在这样的凄清孤寂中,一位惊世美女正沿着命运指定的轨道在冥冥中不动声色地向他靠近。
  这美女本身也不知道。
  这位后来名垂欧洲文化史的美女就是莎乐美(Lou von Salomé)。
  当时,歌德的情人裴笛纳去世,欧洲杰男(杰出男人)顿失蓝天。莎乐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他们涂抹出引项相望的蓝色更深处。
  
  事情发生在1882年。
  其实有许多贵妇青睐尼采,如瓦格纳太太瓦歌麻、包茉丽、区露瑟等,其中与歌德沾点儿亲,长尼采28岁,与瓦格纳和罗曼·罗兰交情匪浅的梅森葆(MalwidavonMeysenburg)对尼采尤为关切。尼采曾称她为“我所知的最优秀的妈妈”,并希望她收自己为子。那时欧洲流行宫廷贵妇与艺术家之间的这种暧昧关系。歌德、席勒都干过这事儿。
  鉴于尼采的身体和生活状况,梅妈妈决定为尼采找个女朋友。
  尼采铁哥们儿、德国哲学家雷波(Paul Reé)热烈同意。他们把尼采的作品送给刚从俄罗斯来到意大利的莎乐美。
  其后,雷波写信告诉尼采,莎乐美非常喜欢他的书。1882年3月21日,尼采回信答应试试:“考虑到我今后十年的计划,我需要她。结婚完全是另外一回事——我顶多只能承受两年的婚姻,这也是着眼于今后十年我的计划。”没见过莎乐美的尼采,满脑子只有他的写作计划。后来,梅森葆也写信向尼采保证莎乐美是个“特立独行的姑娘”和“罕见尤物”。
  一周后尼采启程。去迈锡纳!迈锡纳气候炎热,对尼采身体非常不利。其实他是想“碰巧”见到当时正在帕勒莫修改歌剧《巴尔其伐尔》的瓦格纳。可惜,此时瓦格纳已不愿再见这个曾经的头号朋友。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尼采的迈锡纳之行没有打动瓦格纳,却意外地打动了莎乐美。
  美女总是格外关注自己的美丽打不倒的男人。4月20日,雷波给身在迈锡纳的尼采写信,说莎乐美很受伤:“她如此渴望见到您,与您交谈,甚至想在返程途中特意路过热那亚。您如此自得其乐,让她备感愤怒。她是一个充满活力、聪慧过人、浑身都是女人味儿的率真姑娘……罗马的气候对您很不宜。不过这个俄罗斯姑娘倒颇值得一见。”
  
  雷波的哲学不能称之为“学”。但他对女人的鉴赏力,却近乎“学”。
  只是,莎乐美其实不算俄罗斯姑娘。她根本没有俄罗斯血统。其父莎古夫是南法胡格诺教徒,为了逃避法皇迫害6岁随父母远走圣彼得堡,后来在沙皇尼古劳斯一世手下一路混到总参谋部总监。其母魏露瑟为北德——丹麦血统,与莎古夫共生五个孩子,老幺莎乐美就出生冬宫对面。莎乐美从小精通德、法、俄三国语言,深得父亲宠爱,但她从小就离经叛道,怀疑上帝,并因此拒绝接受新教成人礼——坚信礼。
  后来,城里的荷兰教堂来了个牧师吉衡德,智力过人,口若悬河,首次布道便征服了18岁的莎乐美。她很快成为吉衡德的入室弟子。
  莎乐美从小就是个不同寻常的美女。她修习宗教史,喜欢探讨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的异同和原始社会宗教迷信的象征、习俗与仪式,还广泛涉猎宗教现象学、哲学、逻辑学、形而上学、认识论、教义学、《旧约》、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笛卡儿著作、席勒著作和德国古代神话。在吉衡德的指导下,莎乐美遍读康德、丹麦宗教改革家,存在主义哲学家索伦·齐克果、卢梭、伏尔泰、莱布尼茨、费希特和叔本华。
  莎乐美令杰男目眩的精神世界,首拜吉衡德所赐。
  吉衡德大莎乐美25岁,两个女儿年龄均与莎乐美相仿。
  但是,吉牧师浪漫超过席勒。他不顾自己是个牧师,经过天昏地暗的惨烈苦斗,决然离婚,抛弃所有亲人,割断了自己所有的生命的纽带。
  离婚证书到手之后,吉牧师才向一无所知的莎乐美正式求婚。
  他为莎乐美所做的一切,令我感到他是个杰出的英国绅士。
  可是,不幸他爱上的是莎乐美。
  几乎所有见到莎乐美的杰男(大多已婚生子)都必得向她闪电求婚。而她必得断然拒绝。与歌德所有的女人相反,她一生都是主动的。
  她是上帝送给尘世女性的特殊礼物。虽然她并不承认上帝。
  我称之为“莎乐美魔咒”。
  
  莎乐美魔咒发威。莎乐美当场一口回绝付出巨大牺牲的吉衡德。多年之后她写道,她最恨把精神需求与“低等的需求”混为一谈。
本文由 好词好句网 (http://www.hchj5.com/) 收集整理 
------分隔线----------------------------
没安装畅言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