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幼师期末复习:中外学前教育史

97幼师期末复习:中外学前教育史

2015-11-27 20:06:24热度:作者:来源:

话题:张雪门 家庭教育 教育方法 儿童心理 97幼师期末复习:中外学前教育史 

第一章 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 & 第二章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1 .史前社会幼儿教育包括劳动技能教育、社会道德观念的养成、 体格和军事训练等内容.

2 .传说中我国最早的儿童学校叫“痒”。

3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实行 公养公育

4.中国古代儿童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家庭教育

5.中国古代幼儿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培养志向,教以孝悌,并教育幼儿勤俭耐劳、诚实无欺、行善积德、礼貌谦让等。

6 .受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在儿童教育中,将道德教育放在首位。

7 .教儿宜早、教子义方、信而勿诳、潜移默化、量资循序、有教有爱等家庭教育原则,出自古代中国

8 .开笼放鸟而捕之,解缰放马而逐之,曷若勿纵勿解之为最易也。这两个比喻符合中国古代儿童家庭教育的教儿宜早_原则。

9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原则有( )

A.大器晚成 B.教子义方C.放任自主D.体罚

10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方法不包括( ) A.体罚 B.读经 C.讲故事 D.游戏

11我国古代第一个专门教育太子的教育文件是《世子法》,它为我国保傅教育制度奠定了基础。

12 .宫廷儿童教育与一般家庭儿童教育的主要区别之一是有制度保证。这便是保傅制度和三母制度。

13 .古代宫廷教育中,子师、慈母、保母合称(三母)。

14.在中国古代宫廷儿童教育中,主要负责对太子进行道德行为规范教育的是子师

15 .在我国,胎教作为一种理论,初步形成于两汉

16.中国古代胎教的内容包括注意精神因素的影响与陶冶.重视饮食的影响与调摄、选择良好的外界环境、保持良好的起居与生活习惯。 17 .把监督法、小劳法和瘦身法作为胎教方法的国家是中国

18 .童蒙教材的编写进入一个大发展的时期是在宋代

19 .中国古代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童蒙读物是宋末王应麟所撰的《三字经》

20 .全文共300多句,1000多字,三字一句,六字一韵,影响最大的中国古代童蒙读物是《三字经》

21 中国古代儿童诗歌主要有三类,即识字类、训诫类和知识掌故类。

22 .《千字文》均为四言韵语,共250句,主要供儿童识字,也介绍了有关自然、社会、历史、人伦、生活、教育等方面的知识。 23 .南朝梁时周兴嗣所著的古代识字类儿童教材是《千字文》

24 .中国古代儿童诗歌中,对儿童进行生活常规、为人处世及伦理道德方面教育的是训诫类

25 .中国古代儿童诗歌中,由唐人李瀚撰写的历史知识性的蒙书是(《蒙求》)。

26 .在古代儿童的教材中,为儿童编写的故事书多出自哪个朝代以后?宋代

27 .把太子教育分为胎教、学前教育、学校教育、成人教育四阶段的是贾谊

28 .贾谊将太子整个教育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胎教、学前教育、学校教育、成人教育。

29 .西汉政论家、文学家贾谊“太子之善,在于早喻教与选左右”,强调要行胎教,要施学前教育。

30 .中国封建社会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和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是《颜氏家训》

31 .提出既要封建德行的教育,又要进行“修以学艺”的教育的是颜之推

32 .在儿童家庭教育中,颜之推_提出如何解决对子女严教与慈爱的关系,是一重要问题。P68

33 .集中反映朱熹儿童教育思想的是他编着的《小学》和《童蒙须知》

34 .提出学“眼前事”主张的思想家是朱熹

35 .读书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这种培养儿童读书习惯的主张出自朱熹 p74 36 .提出要严格地、不间断地对儿童进行各种行为习惯的训练,使之“积久成熟”的是朱熹

37 .提出“自然教育论”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是王守仁

38 王守仁把儿童好动喜乐的天性,视为教育儿童的基础和基本原则,“自然教育论”的集中体现。

39 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方法主要有示范与讲解_,观察与模仿,奖励与批评。

40 .史前社会的幼儿教育产生于( )A.母系家庭 B.原始家庭C.氏族公社D.军事民主制

4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古代胎教的方法?( )A.监督法B.小劳法C.猴戏法D.瘦身法

42 .我国古代奠定了胎教学说初步的营养学基础的著作是(《胎产书》)

43 .下面不属于史前社会幼儿教育方法的是( )

A.示范与讲解B.实验与讲解C.奖励与批评 D.观察与模仿

44 .史前社会幼儿教育随着下列哪一项的变化而变化?( )

A.生产模式 B.家庭模式 C.生活模式 D.社会道德观念

三、名词解释、简答

.

■简述中国古代胎教的目的。

1, 中国的胎教,最初是宫廷中的早期教育。

2,封建统治者实施胎教,是为了培养未来的合格君主。

3,春秋战国以后,胎教逐步下移民间,页成为人们培养合格后代的措施。

4, 要让儿童的教育有一个好的起点,为其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便孕育一个德才兼备、健康长寿、形貌端正并且最好是男性的后代。

■简答题40. 简述颜之推关于学前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1及早施教;他主张及早对婴幼儿进行教育,越早越好,甚至要早到胎教。早期教育效果最佳。好的影响,在儿童幼小的心灵打上深刻烙

印;幼童时期,精神专注,记忆力最旺盛教育效果好;教育应从婴幼儿能感知外界事物时开始。

2严慈结合;父慈子孝相互联系。颜之推主张体罚。

3均爱勿偏;在家庭教育中,要切忌偏宠,对所有子女应一视同仁。

4熏渍陶染;重视父母对儿童潜移默化的影响及周围环境陶冶,重视父母和其他成人对幼童的模范作用。

■简答题42.简述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主要特征及其原因。P6-7

1特征: (1)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实行公养公育。

(2)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内容简单多样。

(3)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4)儿童教育的手段是言传身教。

2原因: (1)儿童教育为公,他们是公社的后代,抚养教育待遇平等,这是“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在儿童教育上的反映。

(2)原始社会生产生活经验有限,传授给儿童的知识简单;但生活的多方面又使其学到多方面知识。

(3)教育在生产生活中进行,不固定、分散,长者为师。

(4)教育活动与生产生活融为一体,所有教育内容都在口耳相传中进行。

★论述题.分析中国古代儿童家庭教育方法的经验和局限。

1,教儿宜早。按中国古代传统愈早愈好。要本着“早喻教”的原则。

2,教子义方。也叫“教子以正”。父母从道义上,从做一个正派人的根本方向上,为子女指出道路。

3,信而勿诳。父母教育子女,要以身作则,以身率先,培养孩子什么品德,自己首先要具备什么品德。

4,潜移默化。强调环境对儿童的教育意义。

5,量资循序。对儿童教育不能求之过急,要根据儿童的才能,逐步将教育加深加宽。另一个含义是要顺应儿童才能的发展,及时地给以教育,不要失掉儿童才能发展的可能性。

6,有教有爱。家长对孩子,要既要慈爱又要严厉,爱与教相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不溺爱孩子的同时,还要不偏爱子女。 7,儿童教育的方法有:游戏,讲故事。

局限:1,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下,因为封建礼教影响,很多儿童故事都以孝悌忠信等封建道德为内容。

2,体罚是侮辱儿童人格、压制儿童个性发展、违背自然原则的封建专制主义方法,是不可取的。

1,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实行公养公教。

2,原始社会儿童教育活动内容:生产劳动教育、生活习俗教育、原始的宗教教育、原始的艺术教育、体格和军事训练教育。

3,庠,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的虞舜时期。

4,母系氏族公社,对儿童实行公养公教。

5,父系氏族公社,用儿童的家庭教育代替了儿童社会公育。

6,儿童家庭教育是齐家治国的基础。

7,中国封建社会,以道德教育为核心内容,道德至上,是古代传统教育特点,“传道”的儒家教育传统。

8,最早的学前教育计划,记载见于《礼记 内则》

9,西周时,形成了学前教育计划,按年龄大小和身心发育状况提出内容,其中突出了礼仪训练。

10,司马光《居家杂仪 教男女》中,阐述了10岁以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

11,中国古代婴幼儿养护经验:穿勿过暖,食勿过饱,任其啼哭,安全避险,避免惊吓。

12,常规教育是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措施,包括一般生活常规和行为常规。

13,古代对儿童进行的常规教育被概括为“幼仪”或“童子礼”。礼教是儿童生活常规教育的核心。

14,日常生活中,养成卫生习惯,是生活常规教育重要内容,包括个人卫生,环境卫生。

15,古代儿童生活常规教育,处处带有向幼儿灌输封建礼教的色彩。

16,古代教育,以道德教育为主体。

17,初步道德教育包括:培养志向,教以孝悌,勤俭耐劳,诚实无欺,行善积德,礼貌谦让。

18,中国古代教育家把立志视为品德教育的首要内容。立志、养志成为儒家教育传统。

古代有“试儿”风俗,就是观察小儿志向的一种方式。

19,立志为学也是古代家庭对子弟进行立志教育的重要方面。

20,孝悌教育是古代道德伦常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孝悌为伦理道德基础,是中国封建社会教育重要特点。

21,为推行孝道,《二十四孝图》曾是最被推崇的儿童读物。

22,“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根深蒂固,古代家庭普遍重视儿童早期的知识教育。

23,早期知识教育的内容:语言教育,识字教育,计算,自然常识。

24,中国古代,少数有良好天赋又有严格家教的儿童,被培养成“幼慧”儿童或“神童”。

25,唐代,儿童参加科举考试,称“应神童举”。宋代为童子科。

26,儿童教育,中国古代传统愈早愈好,要本着“早喻教”的原则。

27,教子义方,或叫“教子以正”。父母从道义上,从做一个正派人的根本方向上,为子女指出出路。

28,潜移默化,强调环境对儿童的教育意义。被认为是“无言之教”。

29,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称为“内外夹持”。

30,量资循序,就是顺应儿童才能的发展,及时教育,不失掉儿童才能发展的可能性。

31,“孟母三迁”,说明改变教育环境,最后取得良好教育效果。

32,司马光《家范>阐述家庭教育问题,对历代家庭教育有很大影响。

33,宫廷儿童教育,主要介绍以太子、王子为对象的教育。

34,西周,有“三公”、“三少”的设置。

35,贾谊,《贾子新书》,有《傅职》《保职》,在中国古代宫廷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6,宫廷儿童教育的核心,是培养未来帝王的教育。

37,宫廷中选出贵族和官僚大臣中的出类拔萃的男子,负责对太子、王子们的道德、知识、身体的训练,即为保傅制度。

38,《大戴礼记 保傅》,对师、保、傅的具体责任和对太子教育的内容做了细微说明。

39,太保主要职责:保证太子的日常生活举止合乎规范,生活有规律,负责太子身体的安全和健康。

40,太傅主要职责:从道德和政治方面教育和训练太子。

41,太师主要职责:负责太子的学业知识,如诗书礼乐之类的经籍。

42,慈母,根据太子需要,供给衣食和其他所需。保姆负责安置料理睡眠。

43,宫廷中还为幼小的太子设乳母,以其乳汁喂太子。

44,胎教最早的记载,是西周时期,周文王、周成王的母亲曾行胎教。

45,胎教的书籍,最早成书于春秋时我国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其中有“胎病”的记载。

46,刘向的《列女传》记载了我国最早的宫廷胎教经验。

47,王充的《论衡》提出“元气”,阐明了古代胎教学说的哲学原理。

48,徐之才得《胎产书》提出“逐月看胎法”。奠定了胎教学说初步的营养学基础。

49,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特别注意凭脉看胎。

50,孙思邈《千金药方》提出了“外象内感”的胎教理论。为我国胎教学奠定了基础。

51,万全《养生四要》,主张男女慎“择配”,胎教学说中有了优生优育的内容。

52,胎教体现了中国传统“正本慎始”的思想传统。体现了教育要早,教育贵豫的原则。

53,良好的思想道德是古代胎教所特别强调的目的。古代胎教的核心目的是对母亲的道德修养的要求。

54,良好的生长发育是养胎与胎教的首要任务。

55,古代儿童教材又叫蒙养教材。

56,古代蒙养教育包括小学教育的初始阶段和入学前的家庭教育,学前教育也是蒙养教育。

57,史游的《急就篇》是汉唐主要识字教材。

58,吕德胜《小儿语》,吕坤《续小儿语》。

59,历史知识性的蒙书,《蒙求》最为流传。故事性童蒙读物中,《日记故事》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60,元明清,儿童故事配以图画,如《二十四孝图说》

61,图画类蒙学读物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是,《养正图解》《蒙养图说》《养蒙图说》

62,宋后,“存天理,灭人欲”思想影响,文雅游戏,如围棋、象棋类被重视。

63. 贾谊关于太子教育理论,主要见之于《新书》的《傅职》、《保傅》、《劝学》、《胎教》中。

64,贾谊,“天下之命,悬于太子。”

65,贾谊将太子教育分为4个阶段,即胎教、学前教育、学校教育、成人教育,前两个属于幼儿教育。

66,贾谊认为,选择父母是胎教的根本问题。对孕妇要进行“正礼”教育。

67,贾谊,“太子之善,在于早喻教与选左右”。早,一是要行胎教,一是要实施学前教育。

68,贾谊,在《贾子新书 傅职》篇,专门讨论了太子这些老师的职责、任务。

69,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颜氏家训》,是家训的鼻祖,家教的典范。

70,颜之推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治国的实用人才。

71,颜之推提出家教要“德艺同厚”和“修以学艺”。

72,颜之推在严格教育上,主张体罚。

73,朱熹把教育分为两个阶段:“小学”和“大学”。

74,朱熹主张儿童应该早施教,将儿童教育比喻为打“坯模”。

75,朱熹论学“眼前事”与编著《小学》

76,朱熹首创《须知》、《学则》的教育形式,编著《童蒙须知》。

77,朱熹主张,要严格地、不间断地对儿童进行各种行为习惯的训练,使之“积久成熟”。

78,朱熹,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79,王守仁继承了儒家关于“明人伦”的教育目的论。

80,王守仁的教育理论是“自然教育论”。

81,贾谊,是中国古代胎教奠基人之一。

学前家庭教育的意义、目的:

1, 儿童家庭教育是齐家治国的基础。我国古代家庭是封建社会的缩影,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如何,影响整个社会风气。 2, 获取功名,光耀门楣。

3,立志做人,修养品德。中国封建社会,以道德教育为核心内容,道德至上,是古代传统教育特点,“传道”儒家教育传统。 古代最早的学前教育计划

1,中国古代最早的学前教育计划,记载于《礼记 内则》。

2,内容:婴儿吃东西,教他右手进食。说话时,教男孩应声要直,女孩应声婉。六岁教数数。七岁男女孩不同席。八岁礼让训练。九岁计算日期。十岁男孩学习书写,女孩不出闺门学女工。

3,对象:反映了西周王公贵族子弟的教育状况。西周已经初步形成了按年龄安排的学前教育计划,可见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悠久历史。

4,特点:按年龄大小和身心发育状况,对各学段提出不同内容,体现了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要求。

5,从内容看:有生活常规、文化知识、道德教育。其中更突出了礼仪的训练。

6,影响: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有很大影响。

宫廷儿童教育: 1,宫廷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

2,主要以介绍太子、王子为对象的教育。

3,有独特的意义、内容和形式,体现在保傅制度和三母制度上。

宫廷儿童教育的意义:

1, 核心是对未来帝王的教育,所培养的君主合格与否,会影响到国家命运。

2,一个明君可创造太平盛世,一个昏君可招致国家灭亡。从太子、王子幼小时起教诲,目的就是为他们自幼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3,宫廷儿童教育是为了维护皇家统治,太子、王子教育的好坏,影响到国家安危,具有国家意义。 保傅制度:

1, 这是宫廷儿童教育制度之一。

2, 选择贵族和大臣中出类拔萃的男子,负责对太子、王子们的身体、道德知识的训练。

3, 师保傅,分为太师、太保、太傅和少师、少保、少傅,称“三公”和“三少”。

4, 太保负责太子身体的安全和健康。太傅从道德和政治方面教育和训练太子。太师负责太子的学业知识。

胎教:是母亲在怀孕期间所采取的一系列自我的和外部的措施,有意识地给胎儿以良好的影响,以便生育出聪明、健康的后代,是一种早

期教育措施。

试述古代胎教的主要经验=胎教的内容和方法(P45-50)

(一)胎教的内容

1,注意精神因素影响与陶冶。愉悦的精神,使胎儿聪明伶俐;精神忧虑沉闷,引起胎儿疾病、痴呆。

2,重视饮食影响与调摄。注重饮食营养与调节,是古代胎教一项基本内容。如“割不正不食”,饥饱适中。多食清淡食品。戒酒。

注意食物禁忌。

3,选择良好的外界环境。居处简静。优雅、安静的环境。避免不利因素、噪音干扰。

4,良好的起居与生活习惯。注意卫生保健,劳逸有节。

(二)胎教的方法

1,监督法。主要用于宫廷。由太师、太宰等监督王后。

2,小劳法。孕妇参加一些轻微体力劳动或户外活动,活动筋骨,流通血脉。

3,瘦身法。孕妇控制饮食,使胎儿不过于肥胖。

评价:中国古代胎教,历史悠久,实践与理论有不少成功经验和科学论断,可以借鉴。 贾谊论太子教育的意义

1,从国家兴亡的历史分析了太子教育的成败,会关系到国家命运。2,从教育可改变民性的观点,阐明了对幼年太子教育的意义。 3,贾谊认为,人的早期人格培养非常重要,是人格品行陶冶的最重要时期,此时儿童易接受正确思想熏陶。 颜之推论家庭教育的内容。

1, 颜之推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治国的实用人才,如朝廷大臣、兴造之臣等六种人才。这种主张在儒学包揽一切的时代,具有突破性

意义。

2, 提出“德艺同厚”,既要进行封建德行教育,又要进行“修以学艺”的教育。从小进行忠孝仁义礼节的教育。“孝是百行之首”。 3, 学艺:广习经史百家书本知识之外,还要熟悉各种杂艺,如文章、算术、医方等。

德行与学艺,互为联系,德行是根本,学艺也不是可有可无。

贾谊论“早喻教”

贾谊将太子教育分为4个阶段,即胎教、学前教育、学校教育、成人教育,前两个属于幼儿教育。

(一)胎教 1,选择父母是胎教的根本问题。

2,对孕妇要进行“正礼”教育。

3,安排适宜的环境及人员对孕妇予以影响。

(二)学前教育

1,贾谊,“太子之善,在于早喻教与选左右”。早,一是要行胎教,一是要实施学前教育。

2,学前教育要从婴儿初生就开始。

3,宫廷中,聘请“三公”“三少”为专任教师。

4,为太子创造一个特殊优越的教育环境,“左右前后皆正人”。

5,学前教育内容多方面。包含体德智的要求。 颜之推论学前家庭教育的意义。

1, 十分重视学前家庭教育,是要保持士族家庭地位和传统,使儿孙能“绍家世之业”维系特权地位。

2, 家长对年少的子女的教育,容易奏效,儿童家庭教育是其他任何教育所不能替代的。

3, 南北朝社会动荡,官学不振,学前家庭教育是士族教育的基础和主要形式。

“三、百、千”:

1,三:宋,王应麟《三字经》,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童蒙读物。三字一句,内容丰富。

2,百:指《百家姓》,500多个用作姓氏的汉字组成。四字韵语,易记诵。

3,千:南朝,周兴嗣《千字文》,四字韵语,250句。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

1,19世纪60年代,我国产生了近代新式学校,

2,1904年中国第一个近代学制——癸卯学制,按此学制,学前教育实行蒙养院制度。

3,鸦片战争后,为适应近代工业需要,教育出现三种不同性质学校:教会学校、洋务学堂、新学校。

4,梁启超,“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强调儿童教育意义,出自《论幼学》。▲

5,梁启超,《论女学》,批评了“妇人无才便是德”的传统封建观念。

6,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标志封建时代旧教育在形式上结束,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育制度形成。

7,蒙养院是中国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

8.__蒙养院____是中国第一部学前教育法规所确定的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

9,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也叫癸卯学制。

10,《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是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

11,蒙养院,附设在育婴堂和敬节堂内。▲▲

12,育婴堂,创于宋代。▲

13,蒙养院课程,游戏、歌谣、谈话、手技。

14,蒙养院内教师称“保姆”,由乳媪、节妇训练而成。

15.我国幼儿教育机构始于1903年成立的(湖北省立幼稚园)。P88

16.清末我国首次设立公立幼儿教育机构的地方是武昌

17.清末我国首次设立公立幼儿教育机构的地方是湖北▲

18,1903,武昌,湖北幼稚园,也叫武昌蒙养院,是中国创立的最早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

19.中国最早的学前教育制度实行“蒙养家教合一”;

用以训练儿童的执教者母亲或保姆的,主要是封建纲常名教 ▲

20,湖北幼稚园附设女子学堂,是中国幼稚师范的萌芽。

21,户野美知惠,是日本来华的最早的幼教工作者。

22,天津严氏蒙养院,是私立蒙养院中最有名的。

23 清末蒙养院制度,仿照日本《幼稚园保育设备规程》p90

25 1844, 英国传教士埃尔德赛在宁波创办女塾,是中国第一个女子学堂。

26 1898,中国人自办的女学,是上海的经正女塾。

27 1907,《女子小学堂章程》《女子师范学堂章程》,打破女禁。

28 保姆传习所和保姆科,是我国第一批培训学前教育师资的机构。

29.康有为认为实现政治改革的关键是摧毁家族制,相应地,对儿童实行“公养”、“公育”制度。P93

30提出创立人本院对孕妇进行集体胎教的主张的是康有为 ▲

31.康有为的“公养公育”思想

32.反对西方“袒肩露背”服饰,反对“中华缠足”,认为这都不符合孕妇的健康要求的是康有为 ▲

33.在康有为的《大同书》中,他设计了“公养、公教(或公养、公育)的理想教育制度。 P93

34.我国近代设计儿童“公养”、“公育”这一理想教育制度的是康有为

35.康有为婴幼儿教养宗旨是:“养儿体、乐儿魂、开儿知识”。P97

36帝国主义在华学前教育活动,具有奴化教育的性质。

37.帝国主义在华兴办文化教育事业的终极目的是:奴化中国人思想,培养高级治华代理人▲▲ p99

38.大约19世纪___80____年代西方教会在中国沿海开始兴办学前教育机构。P100

39. 据《全地五大洲女俗通考》,外国教会在我国最早设立的幼儿教育机构是.小孩察物学堂 p100▲▲

40.近现代外国人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分为两种,一种是日本式的,一种是教会或欧美式的。P101▲▲

41.日本式幼稚教育在中国影响最深,这发生在清末民初 p101

42.外国教会兴办的“慈善”事业:孤儿院、慈幼院、育婴堂。P103

43. 1898年,英国长老会在厦门创办幼稚园师资班,

44. 1912年发展成为怀德幼稚师范学校_,是教会在我国最早设立的一所独立的幼儿师范。▲▲

24 20世纪初,梁启超从理论上阐述学前教育思想并产生很大影响的文章是( )

A.《论中国亟需设立幼稚园》B.《重视教育说》C.《大同书》 D.《教育政策私议》

1.简述中国学前教育从传统的家庭教育向社会教育转变的必然性。

1)中国封建社会宗法家族制度下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 其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必然是家庭教育。 工业企业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2) 大工业生产的出现,不少妇女走进工厂。民族资本主义主要招收女工。学前教育完全由家庭承已不适应。这就从经济上提出了建立学前社会教育机构的要求。

3)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都发生了巨大变动,必然引起思想文化领域的波动。

开明知识分子,到资产阶级维新派,都积极介绍西方儿童教育。他们提出的建立学前教育制度的主张,是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思想基础。

2.述评清末蒙养院制度。 (一)蒙养院【名词解释】

1,蒙养院是中国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

2,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也叫癸卯学制。其中,《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是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制定了蒙养院制度。

97幼师期末复习:中外学前教育史_张雪门

3,蒙养院的对象:3-7岁儿童。蒙养院的意义:学前教育在国民教育中基础地位。

4,蒙养院的设置:附设在育婴堂和敬节堂内。

5,蒙养院的保教要旨:对儿童教育,包含德智体美的内容,照顾儿童情性及心理。

6,蒙养院课程,游戏、歌谣、谈话、手技。

7,蒙养院内教师称“保姆”,由乳媪、节妇训练而成。

8,蒙养院实行“蒙养家教合一”。

9,蒙养院的特点:母亲或保姆仍受封建纲常名教的训练,甚至强化封建式家庭教育,不解决师资培养。其资产阶级教育形式和封建主义的思想内容必然造成尖锐的矛盾。

(二)评价蒙养院制度 p90

1, 中国学前教育完全由家庭负担的历史结束了,迈出了学前教育社会化得第一步。

2,反映了近代大生产发展要求学前教育与之适应的规律,是一种自上而下被动出现的特点。

3,蒙养院办院纲领,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既有传统儿童教育的核心——封建伦理道德的灌输,又具有近代学前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4,严重抄袭日本。表现极大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特点。

3 试析康有为“公养”、“公教”思想。

(1)公养、公育是康有为的理想教育制度。其思想基础是康有为的建立大同世界的政治理想。他认为,要建立大同世界,就要实行政治改革,其核心就是要打破家庭界限。

(2)相应地,教育要实行儿童的"公养"、"公育"制度,即儿童教育完全由政府负责;人人由社会负责受教育,直到 20 岁。为此他设计了一个从胎教到大学的" 公养"、"公育"的理想教育制度。

(3)康有为的这一思想是一个终身教育计划,贫富平等,男女平等,二十年一贯制。这虽然至今都无法实现,但有着鲜明的民主性和反封建性,是进步的。

4 武昌蒙养院:

1,1903,武昌,湖北幼稚园,也叫武昌蒙养院,是中国创立的最早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

2,湖北幼稚园附设女子学堂,是中国幼稚师范的萌芽。

3,户野美知惠,是日本来华的最早的幼教工作者。拟定《湖北幼稚园开办章程》,规定“重养不重学”的原则。

4,保育幼儿包括发展身体、开发智识、培养行为习惯三方面。课程有:行仪、日语等。

8 帝国主义在华培养幼教师资的主要途径:

1、 办幼稚师范教育或女学。

教会办的幼稚师范学校,重视宗教教育与英文教学。晚清影响不大,民国后影响越来越大。

2、 吸引留学生赴东、西洋接受幼教专业训练。

1908年后,中国学前教育由学日向学美转变

3、 派师资任教于中国学前教育机构。

请外国教员,一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前。解决了师资匮乏,引入西方近代学前教育理论、课程、教材、教法;但同时也渗透奴化思想。

5 天津严氏蒙养院 p90

1, 天津严氏蒙养院,是私立蒙养院中最有名的。由严修所设。

2, 1902,开办严氏女塾,1905,创办严氏女子小学,并设蒙养院和保姆讲习所。

3,聘请日本人为教师,购进钢琴等教具,课程有手工、唱歌、故事等。

4,每日上午授课,招收亲友和邻居子女中的4-6岁儿童。

6 教会幼稚园的办院宗旨

1,终极目的:以基督教精神奴化中国人思想,培养高级治华代理人。

2,重视对幼儿心灵的熏陶,使其接受基督精神,为培养殖民地国民打下根基。

3,均通过教会组织,企图以西方物质文化生活方式征服中国儿童;宗教色彩浓厚,希望中国儿童从小就忠于基督,成人后受洋人摆布。 7 比较日本式幼儿园和宗教式幼儿园。

a)性质相同:都具有奴化教育的性质。

b)教育内容不同:日本式,游戏、歌谣、谈话、手技4项。

宗教式,恩物、美术、音乐、故事,宗教知识等,训练小基督徒。

c)教育方式不同:

·日本式:全部活动不脱教师的示范管理,管理完全采用严肃主义,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充满苦闷,儿童教育形式非常呆板。 ·宗教式: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儿童在园生活天真烂漫,与保姆关系融洽。

d)对中国的影响不同:

·日本式:易被中国人接受,蒙养院及蒙养园主要效仿这种形式。在中国广泛流行并发生影响。

·宗教式:以“潜在”方式发展,很难与中国蒙养院接轨,二者几乎不发生关系。

——民国和老解放区时期

1, 1912, 蔡元培,壬子癸丑学制,蒙养园制度。

2,壬戌学制,幼稚园制度。

3

4,1912,《学校系统令》称“壬子学制”,与各种学校令结合,称“壬子癸丑学制”。

5.

6. 按照“壬子癸丑”学制的规定,蒙养园是学制体系上的教育机构,但与大学院一样,不占学制年限,并未单独成为学制系统中的一级。

7.

8. 上世纪20年代我国公布的《学校系统改革令》,又称“新学制”或 壬戌学制

9. 壬戌学制,采用美国的“六 三 三”制的框架。

10. 壬戌学制,规定在小学下设幼稚园,接受6岁以下儿童,把幼稚园正式列入学校系统。

11.确立学前教育机构在我国学制系统中作为国民教育第一阶段地位,是1922年

1927陶行知在南京燕子矶,晓庄等地创办了我国第一批乡村幼稚园。

13 1923,陈鹤琴在南京创设了我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即南京鼓楼幼稚园。

14.20世纪初,清政府实行“新政”,确定了教育要向日本学习的政策。

15. 1901

16. 引进日本学前教育经验,对清末民初蒙养院制度和蒙养园制度的建立实施影响很大。

17. 西方传教士,在中国首创幼稚园。

18. 林乐知,《全地五大洲女俗统考》,《论中国亟需设立幼稚园》传教士介绍西方学前教育思想的代表。

19 清末民初,与西方学前教育思想的影响相比,

日本学前教育对中国的影响多表现在 制度 的建立和具体的实施上。▲▲

20. “五四”运动以后我国幼教战线的实践改革,既充分肯定了,也批判了他对宗教的迷信、恩物中无乐器等缺点。

21. 在我国,志厚最早介绍了谁的幼儿教育思想,赞成其注重儿童早期感觉训练的观点,希望中国幼儿园和小学采用其教育法和教具?蒙台梭利

22.“儿童中心论”_是我国五四以后小学和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国儿童教育影响的核心。

23. 中国最先实行设计教学法的是南京,南京高师附小幼稚园被称为“杜威院”。

24. 陶行知“爱满天下”口号,陈鹤琴“一切为了儿童”。

26. 儿童公育思潮,以蔡元培、恽代英为代表。

27. 恽代英,“理想的儿童俱乐部”。

28.

29. 幼儿教育平民化得思潮,奠定了乡村幼稚教育试验活动的思想基础。

30. 1932。

31. 《幼稚园课程标准》,分为幼稚教育总目标、课程范围、教育方法要点三部分。

32. 1922. 壬戌学制,确立幼稚园制度,我国学前教育进入一个实验、改革、发展的时期。

33.创办厦门集美幼稚园的是 陈嘉庚

34.成立于1919年的一所官督民办的综合性教育机构是 北京香山慈幼院 ,实行公费。 p

35. 南京鼓楼幼稚园是一所实验 性质的幼稚园,是陈鹤琴于1923年春创办的。开创了大学进行幼儿教育实验研究活动。

36. 南京燕子矶幼稚园利用_的办法训练学员,培养出来的学员有能力独自办理一个幼稚园。

37. 上海大同幼稚园,是中国互济会创办,由地下党领导,专门收养抚育革命者子女。

38. 四川省立成都实验幼稚园,陆秀,有辅导各县市幼稚园的责任。

39, 民国幼稚园师资培训,设立幼稚师范科,由《师范教育法》《师范学校规程》规定。

40. 集美幼稚师范学校的创办者是41. 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公立师范学校。

42.我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公立幼儿师范学校是,校长:陈鹤琴。

43. 老解放区,即苏区、抗日根据地、解放区。

44. 苏区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于1934年2月颁布《托儿所组织条例》,是红色政权颁布的第一部关于学前儿童教育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开创了苏区的托儿所制度。

45. 1934年2

46. 我国老区最早成立的托儿所上屋子托儿所和下屋子托儿所位于江西瑞金

47. 为培育无家可归的难童健康成长为抗日建国之力量,1938年3月在武汉成立中国 战时儿童保育会__,

在抗战8年中先后建立了几十所战时儿童保育院。▲▲

48.1938年,在武汉成立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理事长为 宋美龄

49. 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发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保育儿童的决定》是继《托儿所组织条例》之后老区又一重要的学前教育法规文

件。

49.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战时儿童保育会及其在各地区的分会成立以后建立的保育机构 ( ) ...

A.延安第一保育院 B.延安第三保育院 C.延安第二保育院 D.洛杉矶托儿所

50. 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学前教育机构,包括寄宿制的保育院和托儿所,单位日间托儿所、母亲变工托儿所、哺乳室、小学附设幼稚园等。

51. 保育儿童健康,是保育院的首要工作。

52. 陕甘宁边区政府曾提出“_孩子第一__”的供应方针,要求使孩子在一般情况下能享受与伤病员同样的优惠待遇。

53.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品德教育是老解放区学前教育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55. 老区学前教育,实施原则是 保教结合 ,实施“保教结合”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教育。

56. 老区学前教育,建立一支“一切为了孩子”的保教队伍。P155

名词解释:蒙养园

1)1912年,按照“壬子癸丑”学制的规定,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为蒙养园 2)蒙养园是学制体系上的教育机构,但与大学院一样,不占学制年限,未单独成为学制系统中的一级。 3) 蒙养园附设于小学、女子师范学校和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内,已纳入到真正教育机构之中。这是学前教育地位提高了的标志。

名词解释:幼稚园 年,按照“壬戌学制”规定的学前教育,在小学下设幼稚园,接受6岁以下儿童。

2.把幼稚园正式列入学校系统。确立学前教育机构在我国学制系统中作为国民教育第一阶段地位。

3.促进了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名词解释:民国时期的《幼稚园课程标准》

1,1932年,由教育部正式公布,根据 1929年《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修订。

2,是我国第一个自己制定的统一的幼稚园课程标准

3,它分教育总目标、课程范围、教育方法要点三部分。

4,它既体现了民族性又,体现了洋为中用的精神,具有中国化、科学化特点。

名词解释: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a)1927年,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创办,是中国第一个乡村幼稚园。

b)宗旨:为建设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稚园。

c)招收贫苦农民孩子。结合农村实际,确定保教内容。教学方法上,继续试验“设计组织”的方法。

d)用艺友制办法训练艺友成为幼稚园教师。在其影响下,很多地方出现了创办乡村幼稚园的活动。

名词解释:厦门集美幼稚园 A)1919年,陈嘉庚创办,是一所私立的独立设置的幼稚园。

B)信条是:深信幼稚园是教育的基础,幼稚园应成为“儿童的乐园”。C)课程上,分一个月和一周的活动计划。

D)在设备、管理、改革实验等方面,在当时都是一流的。

5,名词解释:北京香山慈幼院

A)1919年,是一所官督民办的综合性教育机构。

B)收容无家可归和父母无力抚养的儿童。实行公费。

C)对当时中国学前教育有相当影响,在学期教育改革上,进行了有益探索。

D)建立了相互衔接的分级学前教育机构。采用多种途径培训保教人员。

6,名词解释:南京鼓楼幼稚园

a)1923年,陈鹤琴创办,是一所实验性质的幼稚园。

b) 以研究幼儿心理与教育为中心。开创了大学进行幼儿教育实验研究活动。

c),实验活动包括课程实验和行为习惯培养。课程有音乐等9项。总结了“幼稚生活经历”。

d)出版过《课程》《儿童故事》,其实验经验和出版物在全国颇有影响。

8,名词解释: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

a)1927-1949年,中共领导下的苏区、抗日根据地、解放区的学前教育。

b)老解放区建立了独特的学前教育体制,培训了新型保教队伍。

c)为新中国成立后学前教育的改造和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经验十分宝贵。

9,名词解释: 《托儿所组织条例》

a)1934年,由苏区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颁布,是红色政权第一部学前儿童教育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

b)对组织目的,入托条件、领导机构、保教人员、环境、经费管理等做了详细的规定。

c)开创了苏区的托儿所制度。

10,名词解释: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保育儿童的决定

a)1941年,由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发,将儿童保育列为中心工作。

b)内容有:建立管理组织,保育人员的训练,建所得具体条件和孕母、产妇的保健待遇。

c)是继《托儿所组织条例》后,老区又一重要学前教育法规文件,对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学前教育发展起了极大推动作用。

= 名词解释:蒙养园 + 名词解释:幼稚园

2,简答:清末民初,我国引进了那些西方教育思想?对我国当时学前教育有何影响? P114-120

(一)清末学前教育思想的引入

1,引进日本学前教育经验,对清末民初蒙养院制度和蒙养园制度的建立实施影响很大。

2,传教士传入的西方学前教育思想。林乐知传布的新的儿童观,对五四时期中国掀起对传统儿童观的批判有直接影响。

3,日本学前教育对中国的影响多表现在西方学前教育思想的影响,它以“潜在”的形式,早于日本,客观地存在,并发展着。

(二)福禄倍尔教育思想的传播。“五四”运动以后我国幼教战线的实践改革,充分肯定了福禄倍尔 注重自然、尊重儿童的思想。

(三)蒙特梭利。“五四前后,在幼稚园和小学教育中形成一股不小的思想潮流。志厚最早介绍,赞成其注重儿童早期感觉训练的观点,

希望中国幼儿园和小学采用其教育法和教具。

(四)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其广度、深度及持久性,都超过了其他西方教育思想的传播。

其中“儿童是教育中的太阳”即“儿童中心论”_是我国五四以后小学和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

中国儿童教育影响的核心。

1,1932年,由教育部正式公布,根据 1929年《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是我国第一个自己制定的统一的幼稚园课程标准

2,它分教育总目标、课程范围、教育方法要点三部分。

总目标:增进幼儿身心健康,力谋幼稚儿童应有的快乐幸福等4项。

课程范围:音乐、游戏、工作等7项。

教育方法要点:规定幼稚园七项课程,应打成一片,无所谓科目;教师是儿童活动引导者等17项。

3,意义:它体现了民族性和洋为中用的精神,它是我国专家学者总结自己实践基础上,吸收借鉴了西方学前教育思想与方法而形成的。它具有中国化、科学化特点。 正是当时幼教界开展各种实验活动的宗旨。

1,举例:名词解释:厦门集美幼稚园 北京香山慈幼院 南京鼓楼幼稚园 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要求:4个中举2-3个,每个4点答案中,重点答出创办者、特点和影响的关键词,有两条即可)

2,特点:1)反映了不同类型学前教育机构的创办情况,公立、私立、附属其他学校、单独设立,说明我国学前教育在幼稚园制度确

立后有了很大发展。

2)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实验研究活动。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幼稚园教育研究形成风气。

3)幼稚教育研究会出现,是我国学前教育在1949年前发展最好的时期。

5, 简述蔡元培和恽代英的儿童公育思想及其重要意义。

(1)蔡元培和恽代英对儿童公育的必要性的论述: A、从教育的特殊职能看,儿童需要公育;

B、为实现教育普及于全人生,要实行儿童公育;C、从家庭教育的弊端看,儿童要实行公育。

(2)蔡元培和恽代英儿童公育思想的意义:

A、揭露和批判了旧家庭教育的弊端,有助于促进儿童从封建的精神枷锁下解脱出来;

B、提出儿童公育的必要性以及儿童公育的设施问题,包含了很多儿童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促进了人们对学前教育的思考和探索,从而促进了学前教育科学化进程。

1,背景:抗战爆发后,大量儿童流离失所或成为孤儿。为抢救民族后代,培育无家可归的难童健康成长为抗日建国之力量,中共与

各民主党派及知名人士发起。

2,1938年,武汉成立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宋美龄为理事长。先后建立分会和战时儿童保育院。

3,意义:把教育与社会实践、生产劳动相结合,把儿童培养成反抗侵略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在抗战中有卓越贡献和深远影

响的团体。

p120

(一)【.对传统儿童观的批判:】(可以作为简答)

绝对服从,丧失了独立自主人格。

2,随着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传入,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对封建主义儿童教育提出了尖

锐的批判。同时提出了各自的主张。

3,鲁迅指出,为了教育好儿童,第一要理解儿童,第二要指导儿童,第三要解放儿童。

4,蔡元培,提出要发展儿童个性、崇尚自然,了解、尊重,让儿童自由发展,张研究儿童心理科学。

5,陶行知、陈鹤琴在批判传统儿童观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实验。

实验中,陶行知提出了"爱满天下"的口号,陈鹤琴则体现了"一切为儿童"的信念。

(二)儿童公育思潮。以蔡元培、恽代英为代表。

1,从教育的特殊职能看,儿童需要公育。 2,从实现教育普及于全人生,要实行儿童公育。

3,从家庭教育的弊端看儿童公育的必要性。 (三)平民化幼儿教育思潮。

1,要求教育应向广大民众普及,教育应以平民为主要对象。

2. 在全国平民教育思潮影响下,幼教工作者提出了要办平民幼稚教育的口号。

3. 幼儿教育平民化得思潮,奠定了乡村幼稚教育试验活动的思想基础。

(1)坚持为革命战争和生产建设服务的方向。

这是学前教育社会功能的最充分体现。广大妇女,成为中国革命不可忽视的力量,为抗战和解放战争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

种强烈的服务意识,是当前一些幼教机构所缺少的。学习老区学前教育坚持为革命战争和生产建设服务的崇高精神,有助于端正学前教育机构的办学思想,有助于让全社会,尤其是工厂、企事业单位正确认识学前教育机构的价值和社会功能。

(2)贯彻依靠群众和勤俭办园的原则。

老区学前教育机构,诞生在战争年代,其成绩与群众的热情支持密不可分。

即使今天,学前教育发展离不开广大群众的关心与支持,要提倡勤俭办园、因地制宜、不攀比。

(3) 实施“保教结合”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教育。

日常工作中,实施“保教合一”的制度,保育员和教养员紧密配合、明确分工。

今天,从思想上认识保教合一的必要性,从行政管理制度上加强对各自职责和相互协作行为的规范。

(4) 建立一支“一切为了孩子”的保教队伍。

老区保教人员把“一切为了孩子、革命、前线”当做工作基本准则,无私奉献了青春甚至生命。

老区保教人员一切为了孩子的自我牺牲精神,是提高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生动教材,有助于广大幼教工作者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高度的责任感。

总之,老区学前教育是中共领导下,为革命战争、生产建设、工农大众服务的学前教育。其崇高精神和宝贵经验,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一、【 蔡元培 】——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

1,蔡元培,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制度,任中国教育会会长,毛泽东称他“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2,蔡元培,《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为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

和美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3. 蔡元培 “军国民教育” 指的是对国民的 体育

4. 蔡元培 “实利主义教育”即 智育

5. 蔡元培,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是“五育”的“中坚”。

即自由、平等、博爱。

6,蔡元培,世界观教育,是其教育理论的最高目标。

7,蔡元培,美感教育,即美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

8,蔡元培的儿童教育主张:“尚自然”“展个性”。

9. 蔡元培指出,“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

10,蔡元培,《贫儿院与贫儿教育的关系》中,提出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

11. 蔡元培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中,小儿一岁断乳后,就送到 受教育。

12.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美育的首倡者。《美育实施的方法》中提出。

13. 蔡元培,主张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实施

14. 蔡元培设想通过胎教院、育婴院、幼稚园三级机构实施学前 儿童公育。把胎教作为美育的起点。

15. 蔡元培,把幼稚园视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过渡机关”。P164

▲名词解释:蔡元培的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

1.蔡元培,《贫儿院与贫儿教育的关系》中,提出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

2.首先,他揭露了封建家庭的黑暗及对儿童产生的不良影响。

3.其次,他强调“教育是专门的事业,不是人人能担任的”。

4.他主张,妇女有了身孕,进胎教院;子女进乳儿院;小儿一岁断乳后,就送到 蒙养院 受教育。

5.蔡元培试图通过贫儿院,以学前公共教育替代家庭教育,实现其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 无疑

6.他对封建家庭教育的批判有进步性,但其公育理想显然是空想。

■ 简答 :蔡元培学前儿童美育的要义。

1蔡元培是我国近代美育的首倡者。《美育实施的方法》中提出。

2.首先,主张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实施美育。

蔡元培关于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美育思想,对学前儿童美育起着导向作用。

3.

4.蔡元培重视学前儿童美育的基本思想和一些合理要求,至今仍可作为向学前儿童进行美育的借鉴。

▲名词解释:蔡元培的儿童教育主张:“尚自然”“展个性”。

1,蔡元培指出,“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

2,这种崇尚自然、尊重儿童,让儿童自由发展主张,也是学前教育领域内批判封建儿童观的思想武器。

★ 论述 :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精神

1,1912年,蔡元培,《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为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2, “军国民教育” 即军事体育。要举国皆兵,进行军事训练。十分重视体育锻炼。

3.“实利主义教育”即 。给人以文化科学知识,发展实业的知识和技能,及一定的职业训练。

4. 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德育是完全人格教育的核心,是“五育”的“中坚”。即自由、平等、博爱。

5,世界观教育,是“超轶政治之教育”,是其教育理论的最高目标。

6,美感教育,即美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

7,“五育”均是培养“健全人格”所必须的,是统一整体所缺一不可的。

8,总之,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思想,是以公民道德为中心的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思想。体现了资产阶级改革封建教育的需要,为资产阶级

97幼师期末复习:中外学前教育史_张雪门

创建新教育体制提供了思想武器,也是改革学前教育的指导方针。

二 【 张雪门 】——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

【大纲】识记:1,幼稚园教育的目的 2, 幼稚园行为课程教学法的要点

领会:1,幼稚园 行为课程 的基本精神 2, 幼稚园师范办学的基本经验

1. 20世纪30、40年代我国幼教界“南陈北张”的“北张”指的是 张雪门。 P165

2. 张雪门,创立了当地第一所中国人自办的星荫幼稚园。

3. 张雪门,倡导以改造中华民族为目标的幼稚教育。P168

4. 张雪门,《增订幼稚园行为课程》,1966年初步形成的理论和实践体系。P169

5. 张雪门“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

6 生活和实际行为是行为课程的两大要素。

7. 张雪门认为行为课程的教学法应当是起于活动,终于活动的有计划的设计。

8. 张雪门的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基本精神就是“生活即教育”、。△△

9 张雪门,“骑马者应从马背上学”,采取半日授课半日实习,始终突出见习和实习的地位。

10. 张雪门, 的实习计划称为:“有系统有组织的实习”。

▲名词解释:行为课程

1. 我国近代著名幼教专家张雪门,《增订幼稚园行为课程》,初步形成“行为课程”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2,“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

3. 生活和实际行动是行为课程的两大因素。首先,这种课程完全根植于生活。其次,课程注意实际行为,生活和行为是相互联系的整体。

4. 行为课程应自然地融合在儿童的生活中;应注意 实际行为,并把生活和行动看作相互联系的整体。

简答1. 张雪门根据教育目标,把幼稚教育分为哪几类?

1, 以培植士大夫为目标的幼稚教育。

2, 以培养宗教信徒为目标的幼稚教育。

3, 以发展儿童个性为目标的幼稚教育。

4, 以改造中华民族为目标的幼稚教育。

简答2. 简述张雪门提出的改造民族的幼稚教育目标。

1,铲除我民族劣根性。2,唤起我民族自信心。3. 养成劳动与客观的习惯态度。

4,锻炼我民族斗争为争中华民族之自由平等而向帝国主义作奋斗之决心与努力。

简答3. 张雪门幼稚园师范办学的基本经验 P173-174

1, 张雪门一贯重视幼稚师资培训和幼稚师范教育。其幼稚师范教育思想的特点是非常注重实践。

2, 见习、实习场所:中心幼稚园,实习奠定学习、从事、热爱幼稚教育事业的基础。平民幼稚园,实习使幼师生具有独立工作能力。

婴儿保健园,了解婴幼儿身心特点及婴儿保教基本常识。小学,了解幼儿在小学前的知识,为入学打好基础。

3, 见习、实习的时间安排:每周实习9学时,分3次进行。参观本校中心园和各种类型幼稚园并实习。

4, “有系统组织的实习”。有步骤、范围、相当时间、合适的导师和方法。实习步骤分为4阶段:一,参观,培养对幼儿园的基本观

念。二,见习。三,试教。四,辅导。

5, 张雪门实习计划于传统师范学校的实习有明显不同:一,空间上,实习场所从幼稚园扩大到婴儿园和小学,校内扩大到校外,城

市扩大到农村。二,时间上,从三年内最后一个学期,扩大到三年中均有实习。三,内容上,从仅实习幼稚教育,扩大到婴儿保育、小学教育;从教育教学,扩大到实习行政管理及缝纫炊事等。

论述 幼稚园行为课程教学法的要点和基本精神 P171-173

1,“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生活和实际行动是行为课程的两大因素。

2,行为课程的要旨是:以行为为中心,以设计为过程。

3,行为课程教学法是:起于活动而终于活动的有计划的设计;割据设计精选有助儿童发展的自然而良好的行为,并进行指导;在进行

中把握远大而客观的标准,并注意劳动中亦劳心的原则。

4,行为课程教学法,采取单元教学,先根据幼儿学习动机,决定学习目的,根据目的估量行为的内容。

综上所述,张雪门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基本思想是“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其目标兼顾个体与社会需要,内容来自周围生活环境,

方法采用单元设计教学法,实施以行动为中心。

三 【 陶行知 】——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

【大纲】识记:1,幼稚园之新大陆 2,幼稚园的三种大病 3,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 4,艺友制

领会:1,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精神 2,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3,幼稚教育的服务方向

1, 在陶行知影响下,二十年代出现了一个乡村教育思潮和乡村教育运动。P177

2, 1927,陶行知创办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后改称晓庄学校。

3, 陶行知的理论体系是:“生活教育。”

4, 陶行知,总结“即工即传”的办法,创“小先生制、传递先生制”,对扫盲及教育有重要影响。P178

5, 陶行知,1936,《国难教育方案》,开展国难教育运动。

6, 陶行知,提倡“抗战教育”,创办育才学校,把其办成一个现代教育史上的新型学校。

7, 宋庆龄,为陶行知题词——“万世师表”。

8, 生活即教育,由杜威“教育即生活”改造而来。是“真教育”。

9, 教学做合一,体现陶行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基本哲学思想。

10,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晓庄学校形成,在育才学校成熟。

11, 陶行知,指出旧时学前教育,害了“三种大病”,即外国病、花钱病和富贵病。△△

12, 陶行知,是我国创造教育的首创者。P186

13, 陶行知,“儿童的生活,是一面社会的镜子”。

14, 陶行知,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时间。

15, 陶行知,1929,蟠桃学院,即幼稚师范学院,培养更高一级的幼教人才和开展幼教科研活动。

16, 陶行知,在培养幼教师资方面的特点是运用了 艺友制

17, 名艺友制便是学生与有经验的 教师(称导师)交朋友,在实践中学习当教师,方法是边干边学

名词:陶行知,幼稚园“新大陆”▲= 陶行知幼稚教育的服务方向

1, 陶行知,针对当时幼稚园只建在大城市,建在富人集中的地方等弊病,提出要发现幼稚园'新大陆'。

2, 最需要幼稚园的、最欢迎 幼稚园的是工厂和乡村,工厂和乡村就是幼稚园的新大陆。

3,幼儿教育最应该服务的对象是工人和农民。他号召开展一个幼儿园下厂、下 乡的运动。

名词解释2:陶行知,幼稚园的三种大病 P185

1陶行知,指出旧时学前教育失去了幼稚教育造就后代的意义,害了“三种大病”。

2,外国病:效仿外国,不适国情。

3, 花钱病:处处模仿外国,仰给洋人,花钱过多。

4, 富贵病:所收儿童多属贵族。

名词解释:艺友制

1.陶行知,在培养幼教师资方面的特点:是运用艺友制。

2.艺友制便是学生(称艺友)与有经验的教师(称导师)交朋友,在实践中学习当教师,方法是边干边学。

3.艺友制幼稚师范教育最大特点、优点:学生在幼稚园中实地学习,克服了师范教育脱离实际的现象。

4.在不可能迅速建立大批师范学校的情况下,也能培养有质量的师资。

5.节省时间,一年半到两年结业,缩短幼师3年的毕业期限。

简答1:陶行知论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意义

1,陶行知主张,儿童6岁以前教育,是人生的基础教育,失掉这个儿童求知的时机,减少人类的成就。

2,陶行知主张,普及幼儿教育,幼儿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

3,从人类自身发展和国家前途的双重意义,阐发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

论述题 论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实质。【2009.4】

四 【 陈鹤琴 】——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

【大纲】识记:1,活教育的三大纲领 2,幼儿的心理特点 3,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4,幼稚园的15条主张 5,幼稚园的五指活动

领会:1活教育理论的精神实质 2幼稚园课程理论的基本要点 3对儿童心理和家庭教育进行研究的意义

1,陈鹤琴,我国学前教育和儿童心理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2.陈鹤琴,首开《儿童心理学》课程,最早运用观察实验的方法系统研究我国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3. 陈鹤琴,代表作:《儿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等。

4. 1923年,在南京创设了我国第一所实验幼儿园(即南京鼓楼幼儿园)的是陈鹤琴,南京鼓楼幼稚园是我国第一个幼教实验中心。

5,陈鹤琴,幼稚教育研究会,创办我国最早的幼稚教育研究刊物《幼稚教育》。

6,陈鹤琴,“一切为儿童,一切为教育,一切为四化”。P194

7.陶行知曾作序并称之为“中国做父母必读之书不为过”的书是(《家庭教育》)。P205

名词解释 1:'整个教学法' P212-213

1.是陈鹤琴课程理论的组成部分。

2.不主张幼儿园分科教学,主张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

3.教材也必然是整个的、互相连接的,不能四分五裂。

4.主张最好由一位老师去教,以体现整体性,而不致割裂。

名词解释 :“五指活动” ▲▲▲

1.陈鹤琴依据儿童身心的发展,五指活动在儿童活动中结成一个教育的网,有组织有系统,合理的编织在儿童的生活上。

2.包括: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言活动

3.幼稚园的课程全部包括在五指活动中。

简述1,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三大纲领。 P195

1)目的论:认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2)课程论: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而书本万能的旧观念则形成课程固定、教材呆板的死教育现象。

3)方法论:主张'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简述陈鹤琴的课程理论。 、'

1.课程应为目标服务

2.'课程应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

3.课程应实验“整个教学法”

4.课程应当采用游戏式、小团体式等的教学方法;

5.课程应当有考察儿童成绩的标准。

简答:陈鹤琴办好幼稚园的15条主张

1.幼稚园要适应国情。2.儿童教育是幼稚园和家庭的共同责任。

3.凡儿童能学、应当学的,都应教他。4.课程以自然、社会为中心。

5.课程可先拟定,但临时可变更。 6.第一注意儿童健康。

7..幼稚园使儿童养成良好习惯。 8,特别注重音乐。

9,有充分适当的设备。 10,采用游戏式教学法。

11,户外生活要多。 12,采取小团体教学法。

13,教师是儿童的朋友。 14,教师应当有充分训练

15,应当有种种标准。

简答:陈鹤琴认为幼儿主要有哪些特点?【2004.4】

(1)好模仿; (2)好奇; 3)好游戏; (4)好动;

(5)喜欢野外生活; (6)喜欢成功和称赞。 (7)喜欢合群;

简答:陈鹤琴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P205-208

1, 要把家庭教育作为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

2, 要把科学地了解儿童作为实施家庭教育的依据。了解儿童的心理及学习性质及原则。

3, 要把教育功能自然地渗透于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卫生、情绪教育,群育、智育。

4, 全面提高父母素质和教育能力,是保证家庭质量的前提条件

五 【 张宗麟 】——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

【大纲】识记:1,幼稚园教育的地位、作用和服务方向 2,社会化幼稚园课程

领会:1,有关幼稚教育的地位、作用和服务方向论述的基本精神 2,幼稚园师资培养基本经验

1,张宗麟,我国幼教史上男大学生当幼儿园教师的第一人。

2.提出“幼稚园教师非为女子之专业,必须有男子加入”是

3 张宗麟,幼稚园教师修养包括,有品性上的,有学问上的,也有能力、技术和其他方面的。

1,张宗麟,有关幼稚教育的地位、作用和服务方向论述的基本精神

(一) 幼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1, 幼稚教育重要,由儿童对人生、对社会国家的重要性所决定的。

2, 幼稚教育重要,由它在学制上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3, 还从幼稚园与家庭的关系方面指出幼稚园的重要。

(二)幼稚教育的服务对象和发展方向

1,服务对象:农家妇、工厂的女工、贫民区家庭、较好职业者如女招待等。

2,发展方向:普及,教、养并重,与小学相联系等9项。

名词解释:张宗麟,社会化幼稚园课程 P223-224

1, 张宗麟,《幼稚园的社会》中提出的关于幼稚园课程的一种主张。

2, 他指出幼稚园各种活动都应当是倾向于社会性。社会化课程有两个根据:儿童社会和成人社会。

3, 课程内容:包括日常礼仪的演习等7项。

4, 实施过程应注意:培养儿童互助合作的精神、爱和怜的情感、顾到别人的思想。

张宗麟,幼稚园师资培养基本经验 P225-226

1,师范教育是国家事业,绝不许外国人、教会、私人包办,国家对师范包括幼稚师范应负完全责任。

2,幼稚师范应以培养健全幼稚园教师为目的,招收初中毕业以上之学生,16岁,爱国心,真诚热爱儿童,进行三或二年专门师范教育。 3,课程标准:公民训练组、普通科学组等。

4,幼稚园教师进修。

&中国当代学前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第七章)

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956)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教育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P228 △△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的新中国教育的主要任务?( )P228

A.提高人民文化,培养国家建设人才 B.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

C.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3. 1949年,为了使幼教工作有全国统一领导,我国首次在 初等教育司下设幼儿教育处 P228△△

4.新中国首次在教育司下设幼儿教育处,第一任处长是

5,1951年,《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产生了新中国第一个学制。标志着中国劳动人民在文化教育上的新胜利,标志着人民教育上了有计划、有系统发展的新阶段。

6.1951年《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规定幼儿教育机构的名称:幼儿园

7.1951年,《幼儿园暂行规程》(简称《暂行规程》);《幼儿园暂行纲要》(简称《暂行纲要》)。吸取了老区学前教育经验,借鉴苏联学前教育理论,在苏联专家指导下拟定。

8.《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中,幼儿园教养活动项目:体育、计算、图画手工、音乐、语言和P231

9. 戈林娜,是来中国最早的苏联学前教育专家。

10.“幼儿园应在有条件的城市首先建立,然后逐步推广”,这是新中国哪一时期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方针?.时期 P235

11.学前教育管理体制:1956,《关于托儿所、幼儿园几个问题的联合通知》,规定为: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12. 1954. 新中国第一次幼儿教育经验交流会——北京、天津两市幼儿园教养员工作经验交流会。P237

13 .1955年,教育部决定幼儿园师资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设立幼儿师范学校负责培养,在全国范围内增设 师范学校△△

简答:1,新中国教育的性质、任务、总方针 P228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中“文化教育政策”规定。

2

3,新中国教育主要任务:提高人民文化,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4,总方针:普及与提高的正确结合,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以普及为主,教育应着重为工农服务。

简答:2 简述新中国建立初期幼儿教育的工作方针和发展重点。【2003.4】P229

1,1951年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初等教育会议和第一次全国师范教育会议。

2,幼儿教育的工作方针:(学前教育发展方针)

1)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城乡差异,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整顿中提高,在巩固基础上适当发展。

2)积极培养幼儿师资;

3)在三、五年内要着重短期培训和在职学习,

3,发展重点:1)、应该放在工业地区企业部门;

2)机关、学校及郊区农村,主要解决工农劳动妇女对孩子教养问题;

3)鼓励私人办幼儿园并加强领导,作到公私兼顾。

名词解释:《幼儿园暂行规程》(简称《暂行规程》);《幼儿园暂行纲要》(简称《暂行纲要》)。P231-2

1, 1951年,教育部制定,吸取老区学前教育经验,借鉴苏联学前教育理论,在苏联专家指导下拟定。

2,幼儿园双重任务:根据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教养幼儿,使其身心健全发育;减轻母亲负担。

3,培养目标:培养幼儿基本卫生习惯、语言和智力、爱国思想等4项

4,幼儿园教养活动项目:体育、计算、图画手工、音乐、语言和认识环境。

5,对象:3-7岁幼儿。幼儿园教师称为“教养员”。

6,意义或看法:明确了幼儿园双重任务、教养并重方针,幼儿园教育目的性、计划性及各学科教学的思想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为全面改革旧教育,为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学前教育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

简述1951年《幼儿园暂行规程》和《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所规定的幼儿园的培养目标。

1,培养幼儿基本的卫生习惯,注意其营养,锻炼其体格,保证幼儿身体的 正常发育和健康。

2,培养幼儿正确运用感官和语言的基本能力,增进其对环境的认识,以发 展幼儿的智力。

3,培养幼儿爱国思想,国民公德和诚实、勇敢、团结、友爱、守纪律、有礼貌等优良品质和习惯。

4,培养幼儿爱美的观念和兴趣,增进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新中国初期,学前教育师资培训方针、经验。P233-234

(一)新中国建立初期

1.1951年,第一次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提出

2.学前师范教育工作方针:正规师范教育与大量短期训练相结合。

3.经验:

1)正规幼儿师范学校,承担培养新教师和在职保教人员的双重任务。

2)将高校有关专业合并,调整为学前教育专业或幼儿教育系,形成幼儿师范学校师资培养基地。

3)借鉴苏联专家经验;通过苏联专家教学科研,为新中国培养了首批学前教育骨干力量。

(二)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1. 1955年,教育部决定幼儿园师资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设立幼儿师范学校负责培养,在全国范围内增设中级幼儿师范学校 、初级幼儿师范学校。

2. 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培训、提高在职教师。如:短期训练、幼儿教育教研网和辅导网的活动。

新中国初期,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发展的方针、重点及管理体制。发展方针:“幼儿园应在有条件的城市首先建立,然后逐步推广”。

1. 发展重点:首先在工厂企业部门;其次是机关、学校和郊区农村。

2. 管理体制:1956年,《关于托儿所、幼儿园几个问题的联合通知》,规定为: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956-1966)

1. “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P242

2. 1958 P242△△

3. 1958年,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P242

4. 大跃进运动中,我国过早地实行学前教育的社会化和全托化;

结果,盲目发展起来的幼儿园又不得不纷纷解散。这种“大起大落”的教训是深刻的。 P243

5,大跃进年代里,幼儿园遵循为生产服务、为工农服务的原则。P244 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学前教育领域学术批判有何教训?

1,此期学前教育领域学术批判有两次:

一次是对《幼儿园工作指南(初稿)》的批判,一次是对现代儿童教育家陈鹤琴等人的批判。

2,这两次批判都是在左倾错误路线下发生的,把阶级斗争扩大化、绝对化。

3, 这两次错误的学术批判,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这两次批判混淆了政治和学术的界限,挫伤和打击了一批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高等学校的文科教学和教材建设

4,使幼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极度混乱,也导致幼儿教育中政治化、成人化的现象长期流行。

简答.简述对我国20世纪50年代末学前教育领域学术批判的看法。【见2009.4参考答案】

(“十年动乱”)“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1976)

1.“文革期间”全国原有的19所幼儿师范学校遭到严重破坏,全部停止招生,有的停办或改为普通中学,但仍坚持举办短期培训班的是 浙江幼儿师范学校 P250

2. 江苏省常州市,推行“厂园挂钩”经验,把民办幼儿园改为区直属集团所有制幼儿园。

简答题1.“十年动乱”中,学前教育领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遭到怎样的歪曲?

(1)科学、合理的种种体育设施和措施都被当着'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予以批 判;

(2)传授知识、发展智力都被作为'智育第一'受到批判;

(3)德育的全部内容被代之以空头政治,日常的行为规范被代之以'极左'的政治口号。

(4)美育被视为资产阶级思想和情调的表现,音乐、美术、文学都只能作为政治教育的工具,而不

能作为美育的手段。

文化大革命对学前教育的破坏P249

1, 严重歪曲教育方针。对学前教育领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进行严重歪曲。

2, 彻底破坏管理体制。

3, 全面取消师资培训。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976-2000)

1.P253

2.规定我国幼儿园必须贯彻保教结合的原则和勤俭办园的文件是《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 P255

将“作业”改为“上课”,将“教养员”改为,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促使幼儿园重“上课”的倾向。△ 4农村幼教文件有两个:《关于农村幼儿教育的几点意见》《关于进一步办好幼儿学前班的意见》

5.经国务院批准颁发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是《幼儿园管理条例》 △△

6.我国幼儿园的主要收托形式是 全日制幼儿园 P268△△

7

8“积极办好幼儿师范学校,为幼儿教育培养骨干教师”文件:《关于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的意见》P270

9

10 1986,开始对幼儿园教师进行考核,分为《教材教法考试合格证书》《专业合格证书》

11 .我国高师学前教育学专业四年制本科教育,培养幼儿师范学校专业课教师及其他幼教工作者。P275

12 .我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三年制的硕士生和博士生教育培养高校学前教育教师和科研人员。P275

13 .20世纪90年代,我国幼儿园师资队伍大部分为 我国幼儿园师资队伍目前大部分毕业于 15 .根据《幼儿园管理条例》的规定,幼儿园园长及教师的合格学历为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毕业

17 .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的幼儿教育研究机构是 “幼儿教育研究室”

18 学前教育群众性学术团体:“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体现了普及性、群众性、学术性的特点。

19《3-6岁幼儿语言发展特点的调查研究》是中央科教所幼教室主持的第一个项目。

20.全国教育科研“七五”规划的第一个农村幼教研究课题《农村幼儿教育研究》由主持。

21.下列不属于《儿童权利公约》的四个基本原则的是( )

A.无歧视原则 C.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D.儿童最佳利益原则

22 .体现“尊重儿童尊严原则、无歧视原则、儿童最佳利益原则”等原则的是《儿童权利公约》

23 .1990年,联合国世界儿童首脑会议,通过

97幼师期末复习:中外学前教育史_张雪门

《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

24.代表中国政府签署《儿童生存、保护、发展世界宣言》的是 李鹏25 中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项目有:建立“儿童发展”中心。“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贫困地区、社区、家庭、教育机构共同促进儿童发展》

26 1989,“幼儿教育国际研讨会”,围绕“幼儿园课程”交流探讨,是我国举办的第一次幼儿国际会议,也是海峡两岸幼教专家第一次交流。 27 .要求“实施素质教育,要从幼儿阶段抓起,要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和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健康的体质,良好的生活习惯与求知的欲望”的文件是《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P289

1,名词解释:《幼儿园教育纲要》(1981年)

a)1981年,教育部颁发《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

b)包括三部分:幼儿年龄特点与幼儿园教育任务、幼儿园教育内容与要求、教育手段及注意事项。

c)《纲要》使幼儿园教育有章可循,起到了拨乱反正、提高教育质量的作用。

2、简述 1981 年我国《幼儿园教育纲要》

同“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相比,我国教育部1981年颁发的《幼儿园教育纲要》有何进步性?

.简述1981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的进步性。

1,该纲要包括三部分:

幼儿年龄特点与幼儿园教育任务、幼儿园教育内容与要求、教育手段及注意事项。

2, 同 1952 年颁布的《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相比,该纲要的

1) 将1952年的教学纲要改为“教育纲要”,体现了幼儿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突出其主要工作是'教育'而不仅仅是'教学';

2) 吸取国内外幼儿生理学、心理学理论,特别是将幼儿大脑研究成果,作为文件第一部分,使《纲要》的科学依据更加鲜明。

3)教育内容扩展为生活卫生习惯、思想品德等8项,更强调教学

4) 强调教育任务、内容、要求应通过游戏、体育和日常生活等教育手段完成,注意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和成人化;

5) 指明幼儿园主动争取社会和家庭的支持,注意以大教育观增强幼儿园教育的积极效应。

1,1989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幼儿园管理条例》

2,内容包括:总则,幼儿园基本条件、审批程序,保育和教育工作,行政事务,奖励处罚及附则。

3,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

a)是在 1989 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的基础上,经过试行和修改而成的。

b)《规程》包括总则、幼儿园的招生、编班、卫生保健、教育、园舍、工作人员、经费、幼儿园与幼儿家庭和社区、幼儿园的管理工作及附 则。

c)《规程》规定了幼儿园的性质和任务,还具体规定了幼儿园保育和教育 的主要目标、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等。

d)《规则》体现了时代的新需要和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对加强幼儿园内部的科学管理,提高保育和教育质量都起着重要作用。 1)《公约》基本精神:即儿童最佳利益原则、尊重儿童尊严的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的原则、无歧视原则。

2)1992年,发布《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

3)1991-1995年,制度和实施了6个保护儿童的法律。

4)经过10年努力,中国已基本实现了《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和1990年世界儿童首脑会议提出的全球目标。

7 各种收托形式的幼儿园 (每个可作为名词解释)

a)是幼儿园多种收托形式中的一种。

b)幼儿白天在园,时间少则6、7多则11、12消失小时。城市多提供餐点、午睡,农村则很少。

c)是我国幼儿园的主要收托形式。

2)寄宿制幼儿园

a)寄宿制是幼儿园多种收托形式中的一种。

b)在这种幼儿园中,幼儿昼夜在园;由幼儿园全面负责幼儿的食宿、医护、保教等,每周由家长

接回 1 次或 2 次。

c)这类幼儿园主要招收部队、机关、工厂、学校等单位职工的子女。

3)幼儿学前班

a)是幼儿园多种收托形式中的一种。

b)主要招收入学前一年的幼儿,5-6或6-7岁。学前班多为半日制。

c)多数附设在小学内。城乡都有,但农村发展较快。

4)混合班

a)是幼儿园多种收托形式中的一种。

b)同一班内,混合收入3-6岁幼儿。3)多在居住分散、幼儿人数少的农村举办。

8. 简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幼儿园的规格及其发挥的作用。

A)示范性幼儿园

1) 我国按不同规格划分的三类幼儿园中的一种,以教育部门办的为多。

2) 任务:在全面贯彻提高教育方针、科学管理、探索教育规律、总结推广经验方面起示范带头

作用,并负担辅导一般幼儿园的任务。

3)为了适应教育改革,还成立了实验幼儿园,实验研究教育改革中的新问题。

1)我国按不同规格划分的三类幼儿园中的一种,一般由乡镇政府为主举办。

2)其任务是对本乡镇各村幼儿园起示范带头、辅导促进作用。

3)乡镇中心幼儿园是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和提高的核心, 房舍、 师资、 设备等条件一般比较好,教育质量也高于本乡镇各村的幼儿园。

1)我国按不同规格划分的三类幼儿园之一,即除示范(含实验)性幼儿园外独立设置的幼儿园。

2)此类独立园既有发展,数量不少。

3)由于经济条件和领导重视程度不同,质量差异极大。

9 1)1989 年在第 44届联合国大会上获得通过,包括序言、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共 56 条。

2)《公约》精神体现了 4 个基本原则,即儿童 最佳利益原则、尊重儿童尊严的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的原则、无歧视原则。

3)正是根据这些精神,1990 年《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出台;中国政府签署了上述两个文件,作出了庄严承诺。

外国学前教育史一:古代、文艺复兴

1.史前社会的幼儿教育产生于 原始家庭

2史前社会分4个时期:前氏族、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军事民主制

3.史前社会幼儿教育包括:劳动技能教育,社会道德观念的养成,军事体育训练,宗教、唱歌、舞蹈等内容。△△

4.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方法主要有 示范与讲解,观察与模仿,奖励与批评。

5.下面不属于史前社会幼儿教育方法的是( ) ...

A.示范与讲解 B.实验与讲解 C.奖励与批评 D.观察与模仿

6.史前社会幼儿教育随着下列哪一项的变化而变化?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特征?( ) ...

A.在家庭中进行,并随家庭模式的变化而变B.公养公育,民主平等

C.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 D.老人即专职教师

8.史前幼儿教育实行 公养公育。 简述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主要特征及其原因。

(1)特征:

a、幼儿教育在家庭中进行,它随家庭模式的变化而变化;

b、幼儿教育公养公育,民主平等;

c、幼儿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

d、幼儿教育还没有专门的幼教机构和专职教师,十分简陋。

(2)原因: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及相应的社会性质、 家庭模式、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方面。

a)是史前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的一个过渡阶段;

b)私有制萌生,部落战争出现,氏族部落出现了由推选或选举产生的酋长和军事长官两个首领。

c)为满足军事民主制的需要,开始重视和加强对全体部落成员的军事体育训练。

d)学习使用武器和作战方法,锻炼强健的体魄,成为每个氏族成员的必修课。

第2章,古代东方学前教育

1.【古埃及】世界文明古国: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

·古代埃及学前教育的形式: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 ·古代埃及学前教育的内容:父辈技艺的传承,包括祭祀、医学、建筑、军事等。

·古代埃及学前教育从形式上看,特点:多样性、等级性。 ·古代埃及学前教育从内容上看,特点:实践性、职业性

· 古代埃及学前教育的方法:家长制加体罚。

·古代学前教育形式之多样、内容之广泛在当时来说是盖世无双的国家是 埃及

2.【希伯来】

·.古代希伯来学前教育分为两个时期,即家庭教育时期和会堂时期。

·通过充满宗教意识的家庭教育,希伯来人能保持宗教传统、维系民族信念。

·重视学前教育并希望它承担民族救亡和传统继承任务的古代东方人是 希伯来人

3.【古印度】

·以传诵《吠陀》经为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的是 古印度婆罗门教 △

·.幼儿教育以信奉佛祖,吃苦修行、遵循教规、消极厌世为特征。指的是 古印度佛教的幼儿教育 ·古印度幼儿教育与种姓制度和宗教神学密切相关,始终被浓厚的神学说教所统治。

·.古印度佛教的幼儿教育主要有 寺庵教育和家庭教育 P310

第3章 古代西方学前教育 【古希腊教育】

·.斯巴达人教育任务:把奴隶主后代培养成身体健壮、性格坚强、仇恨奴隶、顺从长老的勇士。

·.家庭教育中注意培养孩子们勇敢、坚韧、顺从和爱国的思想品德的,是古代斯巴达人 △△

·.古代对年轻一代实施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是 雅典人

·.对年轻一代不仅强调体育和道德教育,也十分重视智育和美育,这指的是古代.雅典人教育? ·斯巴达和雅典学前教育共同点:重视幼儿体质,采取优选法,轻视任何形式体力劳动和劳动教育。

·古希腊幼儿教育特点:国家对幼儿体质十分重视,采取优选法具体措施;教育都在家庭中进行。

·斯巴达和雅典学前教育的共同点之一是 对幼儿的体质十分重视

·.古希腊各城邦中,雅典人的教育更具有广泛性、灵活性和多样性。 【古罗马教育】

·古罗马学前教育,普遍由 家庭负责

·古罗马共和前期,教育是一种“农夫——军人”的家庭教育。 ·古罗马幼儿教育的要求是儿童的忍耐、守纪、保守和迷信。

·古罗马共和后期,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 雄辩家。

·在古罗马,学前教育是成为一种忠实执行皇帝意志的工具,对不同阶级的儿童灌输不同的思想意识的时期为 帝国时期

·400年,基督教会建立收养弃婴与孤儿的机构——“乡村之家”。 【柏拉图】 ·理想国是柏拉图教育思想的出发点。

·最早提出学前教育思想的人是 柏拉图

·西方教育史上,最早提出优生优育的幼儿教育体系的是柏拉图

·柏拉图提出了儿童的心灵与体质和谐发展的观点。

·西方教育史上,柏拉图最早论述优生优育_的幼儿教育思想,儿童心灵与体质和谐发展。P323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伦理学》阐述了其幼教思想。P324

·西方教育史上“教育立法”思想的开端,亚里士多德强调教育规定于 法律 P324

·西方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按儿童年龄划分受教育阶段的教育家是 亚里士多德 P325

·亚里士多德认为,决定儿童道德品质的构成有3个因素:天性、习惯和 理智。P327

·亚里士多德强调,“规定”教育的应当是.法律 【昆体良】 ·古罗马著名雄辩家和教育家是昆体良,其教育目的:培养雄辩家。

·昆体良在关于反对 体罚 的论述中,体现出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和对正面教育的强调。P332 【中世纪】 ·中世纪西欧,教育目的:培养教会的僧侣、封建官吏和骑士。P323

·中世纪西欧,教育中体罚盛行,完全取消体育。导致这一结果的儿童观: 性恶论

·中世纪西欧,儿童观:性恶论、预成论_。 ·中世纪时期,教育,基督教会居于垄断地位。

·中世纪西欧,封建贵族幼儿教育按等级分为:宫廷学校教育,骑士早期教育。P336 ·宫廷学校教育:王室儿童为对象。查理?马特,开办第一所世俗宫廷学校。 ·骑士教育是集封建思想意识熏陶与军事体育训练于一体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 P337

·中世纪西欧学前教育,特点:神学性、等级性。P338

1,论述题 试比较古希腊斯巴达和雅典两个城邦的学前教育。

共同点:

(1)国家对幼儿的体质都十分重视,并采取了'优选法'的具体措施;

(2)教育都是在家庭中进行,母亲是天然的教师;

(3)轻视任何形式的体力劳动和劳动教育;

(4)对儿童从小就开始进行道德行为的熏陶,对儿童灌 输剥削阶级思想意识

(5)斯巴达和雅典的整个学前教育还处在萌芽阶段。

(6)这些共同点与斯巴达和雅典都是奴隶制国家有关。

不同点:

(1)在婴儿生存权上,斯巴达是由政府官员来决定,而雅典一般由父母来决定;

(2)在培养目标上,斯巴达是培养英勇善战的战士,雅典则要培养多方面 发展的人;

(3)在教育内容上,斯巴达偏重于身体养护和品格陶冶,雅典还 增加初步知识和音乐欣赏等;

(4)在教育方法上,斯巴达强调简练、严厉和服从, 雅典注重和谐、灵活和温情。

(5)不同点产生原因:斯巴达是奴隶主贵族寡头政治制度的农业城邦,雅典是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工商业城邦。

3, 柏拉图 优生优育论

1, 柏拉图从实现其理想国的目的考虑,在西方教育史上最先论述了优生优育问题。

2, 婚姻的目的是生育优秀的后代, 25~55 岁健壮男子和 22~40岁健壮女子才能生育优秀的后代。

3, 为了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国家要统一设置育儿院,把认定为优良的婴孩送入该院由专人照管,用摇篮曲、儿歌对婴儿施加影响

性教育;

4, 3 岁后送入附设在神庙里的儿童场,对儿童进行 智、德、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

4, 亚里士多德论学前教育三阶段 P325-327

a)西方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按儿童年龄划分受教育阶段。幼儿教育分三阶段。

b)儿童出生前的胎教。如父母体格、孕妇保健。

c)出生至5岁婴幼儿教育。身体发育为主,充足的活动,听故事。

d)5-7岁儿童教育。良好习惯养成为主要任务。决定儿童道德品质构成3因素:天性、习惯和理智。

5、昆体良专门给体罚列举了哪些罪状? P331

(1)体罚事实上是一种凌辱,是一种残忍的行为;

(2)如果盛行体罚,而孩子对鞭打习以为常,教育就难以起到作用;

(3)如果儿童在幼年时期遭受体罚,长大后往往更难以驾驭;

(4)体罚只能造就奴隶的性格,而不能培养雄辩之才;

(5)体罚的结果必然使儿童心情沮丧压抑,经常感到抑郁,产生恐怖心理。

6【2004.4】 西欧中世纪的性恶论 P333

1, 在中世纪基督教会地位独尊,控制精神、思想、文化,获得教育垄断权;基督教鼓吹儿童是带着“原罪”来到人世,故生来性

恶。

2, 为了得到未来天堂的幸福,应当停车教会训诫,用禁欲来净化灵魂。

3, 应当从幼年时起抑制游戏娱乐愿望,制止这类表现。

4, 影响:在教育中体罚盛行,完全取消体育。

7.预成论

·一种沿自古代的儿童观,在中世纪与性恶论儿童观相并存,在社会中占据 统治地位。

·新生婴儿是作为一个已经制造好了的小型成年人降生到世界上来的,从幼儿开始,儿童的身体和个性已经成年化了,儿童与成人不应有重要区别。

·要点:否认儿童与成人身心(特别是后者)特点上差异,否认儿童身心发展的节律性和阶段性。

·受此观点影响,教育忽视儿童身心特点、爱好需要,对儿童要求整齐划一,方法简单粗暴。

8 中世纪基督教教会的儿童观:

中世纪的教会把儿童看作是赎罪的羔羊,尽量压制摧残他们的身心。

9 中世纪基督教教会学前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 P335-336

·目的:从小把他们训练成笃信上帝、服从教会的“圣童”,为培养一个真正的基督徒奠定基础。

·内容:圣经和基督教知识。

·方法:基督徒对子女进行宗教意识熏陶、幼儿跟随家长参加众多的圣事礼仪和节日活动。

10 中世纪骑士早期教育: P337-338

1,.

2,出生至7岁,骑士养成的幼儿教育时期。是家庭教育。父母是教师。

3,教育主要任务:熏陶宗教意识,培养道德品质,身体养护。

第4章 文艺复兴时期学前教育

【维吉乌斯】

·维吉乌斯详尽论述人道化、个性化幼儿教育思想的是他的《儿童教育论》 △△ ·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吉乌斯论述幼儿教育思想的著作是《儿童教育论》

【伊拉斯谟斯】

·文艺复兴时期,教育家幼儿教育的作品,《幼儿教育论》的作者是伊拉斯谟斯 P342

·文艺复兴时期,伊拉斯谟斯1529年《幼儿教育论》,阐述其人文主义幼儿教育思想。

·尼德兰人文主义教育家伊拉斯谟斯,主张儿童学习应注重通过 游戏 和 故事 P342

·伊拉斯谟斯认为,幼儿教育首先要注意体育,也要重视道德和知识教育,同时必须照顾到儿童由于天性爱好不同所引起的个性差异。 ·认为影响儿童教育和身心发展的三个因素是自然、训练和练习的教育家是 伊拉斯谟斯

·伊拉斯谟斯认为影响儿童教育和身心发展的三个因素中最主要的是训练

·伊拉斯谟斯提出了“事物先于文字”的口号,主张采用直观教具来改进教学。 △△

【夸美纽斯】.

·“泛智论”,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来的。

·夸美纽斯,《母育学校》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本幼儿教育专著。

·夸美纽斯,“母育学校”的意思是 母亲膝前的教育

·影响夸美纽斯整个教育理论的一条指导性原则,是强调教育要适应自然。

·夸美纽斯,《母育学校》提出了“一切有赖于开端”的基本思想。

·夸美纽斯,通过《母育学校》,详细列举了幼儿“百科全书式”启蒙教育的学习科目。

·夸美纽斯,《语言初阶》《世界图解》是“直观性教学原则”的直接运用。

·.标志着西方学前教育研究从神学化向人本化的方向转变:夸美纽斯的幼儿教育理论 P352

1,中世纪的教会,把儿童看作是赎罪的羔羊,尽量压制摧残他们的身心。

2,人 文主义教育家则提出儿童是正在成长和发展的新人,父母要热爱、培养他们,创造 良好的环境,让他们自然、愉快、积极、健康地成长。

(1)中世纪的教会把儿童看作是赎罪的羔羊,尽量压制摧残他们的身心。

人 文主义教育家则提出儿童是正在成长和发展的新人,父母要热爱、培养他们,创造 良好的环境,让他们自然、愉快、积极、健康地成长。

(2)教会对儿童的教育,是对他们灌输宗教意识,麻醉和禁锢他们的头脑,使儿童死气沉沉、贫乏无知。

人文主义教育家则强调通过智育、体育、美育和道德 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和谐的发展。

(3)在教学方法上,中世纪教会教育要儿童盲目信仰宗教、死记硬 背教条、压制儿童独立思考。

人文主义教育家则强调幼儿教学必须考虑儿童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亲眼看、亲耳听、亲手做,以取得教学的预期效果,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3>人文主义教育家学前教育思想的一般特点:P341

1, 重视人才培养,重视早期教育,勇于改革的教育思想是其共同特点。

2, 重视儿童自然或天性发展,照顾儿童个别差异。

3, 重视道德行为和语言文字教育,强调体育游戏,提出更广泛的教学内容。

4, 注意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尤其是家庭环境。父母老师、保教人员热爱孩子,以身作则。

5 取消体罚,用荣誉感、竞争心促进儿童的学习自觉性、积极性。

<4>《儿童教育论》P341

是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吉乌斯的代表作。

2, 他就胎教 以及初生婴儿的健康和安全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主张成人教育儿童时,要经 常赞扬儿童好的行为、宽容细小过

失,既要严肃认真,又要充满赤诚和爱;指出父母的楷模是良好教育的首要条件; 认为儿童从懂事起就应接受高尚的礼仪教育。 3, 这些教育思想重在通过对幼儿进行人道化、个性化的教育,把上层阶 级的儿童培养成有才干、身体健壮而又品德高尚的新贵族

和商人。

<5>《幼儿教育论》 P342-343

1

2,主张儿童学习应注重通过 游戏 和 故事

3

4,认为影响儿童教育和身心发展的三个因素是自然、训练和练习。最主要的是.训练

5. 提出“事物先于文字”的口号,主张采用直观教具来改进教学。

<6>"教育适应自然"原则:P346-347

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从批判中世纪经院主义教育出发,强调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以此作为整个教育理论的一条指导性原则。 2,按照自然发展的'规律'或'法则'来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

3,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和自然 倾向来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

4,教育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

与经院 主义教育忽视儿童发展规律和个性差异针锋相对, 在当时具有巨大进步 意义。

<7>《母育学校》

1,夸美纽斯,

2“母育学校”的意思是 母亲膝前的教育 .副标题:“论6岁以下儿童的教育”。

3,论儿童的本质: 儿童是上帝最珍贵的恩赐,是任何事物不能与之比拟的宝物。

4,论述了“怎样去发展儿童的健康和力量”。

5,探讨了幼儿入学前准备工作问题,提出有益的建议。

<8>夸美纽斯关于儿童本质的认识:

1, 在《母育学校》中,提出“儿童是上帝最珍贵的恩赐,是任何事物不能与之比拟的宝物。”

2, “儿童是无价之宝”的思想,不论是对父母,还是对国家。

3, 儿童产生于父母,生来是颗纯洁的“种子”,具有谦虚、善良等美德。

4,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

<9>夸美纽斯,论学前教育的内容:

1) 论学前儿童的健康教育。

97幼师期末复习:中外学前教育史_张雪门

首先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母亲自己给儿童哺乳,婴儿饮食要有营养,儿童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

2) 论学前儿童的智育和德育。

帮助幼儿通过感官积累对外部世界的初步观念;发展语言能力;训练手的初步技能。

3) 论学前儿童的教育方法。

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幼儿自己通过感官去认识外部世界。父母要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教。

4) 论幼儿入学前准备工作。

父母必须认真做好幼儿入学前准备工作。

<10>评价夸美纽斯学前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

1)夸美纽斯的幼儿教育理论,为近代西方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标志着西方学前教育研究,从神学化向人本化的方向转变。

近代 第五章,近代西方教育实践 一 【近代英国】

1. 世界上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是

2 1816年,新兰纳克幼儿学校——世界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是由欧文创办。

3. 提出了“开发教育方法”的英国19世纪幼儿学校的积极创办者是 维尔德斯平 △△

4.世界上最早推广福禄倍尔幼儿园的国家是 英国_。

5. 对英国学前教育的影响之一,是幼儿园开始减少读、写、算训练的时间,

而增加游戏的时间,突出学前教育的特点。

名词解释1:欧文幼儿学校【2008.4】

1,1816年,欧文创办的新兰纳克幼儿学校——是英国也是世界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

2,幼儿学校招收1-6岁工人子女。

3,重视幼儿智育、德育。提倡发展儿童的“推理能力”,开放的学形式。养成幼儿遵守纪律的习惯。以人道主义态度对待孩子,反对责骂惩罚儿童。

4,在世界学前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世界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为近代学前教育发展开了先河。

名词解释:“开发教育方法”(提示:维尔德斯平幼儿学校的教学方法)

1.19世纪英国幼儿学校的积极创办者,维尔德斯平所提出的新教学方

2,培养儿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获得独立知识的能力。

3,方法包括:激发好奇心,通过感觉教学、从已知到未知,让孩子独立思考、教学和娱乐结合等

4. 设计“游戏场”、“阶梯教室”“旋转秋千”“教学柱”等系列教具,编写教材“发展课本”。

名词解释3:“免费幼儿园”

1,诞生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标志着福禄倍尔幼儿园运动在英国的普及和发展,幼儿园开始面向贫民和工人阶级。

2,免费幼儿园由私人出资所创办,服务对象是贫民区劳苦大众的 3~6 岁幼儿。

3,幼儿园采取免费或只收 若干伙食费的办法,为这些孩子提供食品、衣服以及洗澡、休息、游戏的场所,按福禄倍尔幼儿园教育

方针进行初步教学,以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展。

4,免费幼儿园是英国现代保育学校的前身。

简答1,欧文幼儿学校产生的原因及意义、内容和方法

1,产生原因:

a)工人阶级居住条件恶劣,狭小空间、简陋家庭设备,不利于孩子成长。

b)父母为生活所迫,很少有时间、精力考虑子女的教养和教育。

c)父母无知,养护和教育孩子没有正确的方法。

2,意义:在世界学前教育史上有重要地位,世界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为近代学前教育发展开了先河。

3,内容:重视幼儿智育、德育。

提倡发展儿童的“推理能力”,开放的教学形式。养成幼儿遵守纪律的习惯。

4,方法:以人道主义态度对待孩子,反对责骂惩罚儿童。

简答2:福禄倍尔幼儿园对英国学前教育的影响

1, 19世纪后半期,世界上最早推广福禄倍尔幼儿园的国家是英国

2, 影响之一:学前教育机构开始两种制度并立:

收容工人阶级和贫困阶层子女为对象的幼儿学校;中上阶层子女为对象的幼儿园。

3. 影响之二:是幼儿园开始减少读、写、算训练的时间,而增加游戏的时间,突出学前教育的特点。

简答3:维尔德斯平学校的特点

1,创办目的:以贫民、工人阶级幼儿为对象,保证其安全健康。

2,明显特点:突出智育。内容有:国语、算术、自然、社会、音乐、宗教等。

3,教学方法:开发教育方法。培养儿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获得独立知识的能力。

论述:【2008.7】分析英国近代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1,英国政府有关贫民幼儿救济和保育的政策。提出设置“纺织学校”和“贫穷儿童劳动学校”计划。

明确提出对3-7岁幼儿实施有组织的教育的要求,对以后独立设置幼儿学前教育机构起了先导作用。

2,欧文,1818年,新兰纳克幼儿学校,是英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机构。

幼儿学校招收1-6岁工人子女。

3,维尔德斯平学校,以贫民、工人阶级幼儿为对象,保证其安全健康。

4,福禄倍尔幼儿园对英国学前教育的影响

(一)学前教育机构两种制度并立:收容工人阶级和贫困阶层子女的幼儿学校;中上阶层子女的幼儿园。

(二)是幼儿园开始减少读、写、算训练的时间,而增加游戏的时间,突出学前教育的特点。

5,免费幼儿园,诞生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标志着福禄倍尔幼儿园运动在英国的普及和发展,幼儿园开始面向贫民和工人阶级。免费幼儿园是英国现代保育学校的前身。

二 【近代法国】

1. 19世纪30年代起,法国政府逐步将学前教育纳入中央集权和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把作为公共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部分,加强对托儿所的财政资助,有力推动了法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2.奥柏林( )是法国近代学前教育开端。

3. 作为近代学前教育设施的萌芽的编织学校,是由牧师奥伯林创设的。他是哪国人?法国

4. 近代学前教育设施的萌芽是1776年法国牧师奥伯林创设的 P365△△

5. 既注重对幼儿进行智育训练,也注意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和人道主义,坚决反对体罚的幼儿教育机构是 柯夏托儿所 P367

6. 福禄倍尔幼儿园引进后,法国开始为 上层社会创设幼儿园 P370△△

7. 福禄倍尔幼儿园的引进,法国学前教育机构形成双轨制,普通民众儿童所进入条件差的 P370

8 法国的《费里法案》将国内的幼教机构改为“母育学校”,纳入公共教育系统。P371

9 法国近代“母育学校”在保育内容方面存在问题,如知识分量过重,使母育学校充满小学教育气息。 奥柏林编织学校:P364

1, 法国牧师奥伯林于 1776 年创设的保育所,学前教育史上,被看作是近代学前教育设施的萌芽。

2, 以 3 岁以上的幼儿和年幼的学童为对象,专 门在农忙季节收容幼儿和学童,一周开放两次。

3, 该校有两名教师,一名指导手工技术,一名指导文化、游戏,还挑选年龄大些的女孩作"助教"。学习都是游戏性或娱乐性的。在

该校教育比保育地位更重要。

4, 奥伯林把该校作为开发他的教区的社会经济以及增进地区居民福利的重要手段,具有创新意义。

2,“母育学校”

1,1881《费里教育法》第一次正式使用“母育学校”名称,标志法国近代资本主义教育制度初步确定。

2,是初等教育设施,男女儿童共同接受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

3,招收2-6岁儿童,组成男女混合编制的班级,按年龄发展阶段编班。

4,保育内容:初步道德教育,日常生活实用知识,唱歌、绘画等,手工作业,身体锻炼。

5,设施:保育室、游戏室和游戏场。教材:玩具、教学用具。

6,实现了法国教育的现代化。

目的:1,为儿童创造一种有秩序的生活,使其生活有规律,养成一定的纪律性。

2,教授标准法语和宗教赞美歌等,使其理解宗教教义和提高语言能力。

3,传授手工技巧,培养儿童勤劳品质,掌握劳动技术。

意义:是近代学前教育设施的萌芽,是法国近代学前教育开端。学前教育思想、实践有创新意义。

作为开发教区的社会经济以及增进地区居民福利的重要手段,具有创新意义。

5,巴黎公社的学前教育政策 1)教育政策:以世俗教育代替宗教教育。

2)禁止将任何神像和宗教画册带进公社托儿所。幼儿道德教学从宗教教义中解放出来。

3)把保护母亲河儿童看作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创办收容7岁以下儿童的“儿童中心”和“幼儿园”。

1, 法国开始为 上层社会创设幼儿园

2, 将福禄倍尔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方法引入托儿所,开始注重儿童游戏和户外运动。

7“母育学校”的特点

1, 教育偏重智育,学习范围广泛。

2, 清除宗教内容,代之以资产阶级道德教育。

3, 注意让儿童学习日常生活实用知识。

4, 根据儿童身心发展水平进行教育。

5, 采取直观教学法,注意儿童游戏活动。

8,分析法国近代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1,1776,奥柏林编织学校,是法国近代学前教育开端。

2,此后出现数目众多的托儿所,主要受英国幼儿学校的影响。如:柯夏“托儿所”。

3. 19世纪30年代起,法国政府逐步将学前教育纳入中央集权和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把托儿所作为公共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部分,加强对托儿所的财政资助,有力推动了法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4,19世纪中后期,主要受福禄倍尔幼儿园理论的影响。

5,19世纪末,“母育学校”,标志法国近代资本主义教育制度初步确定。实现了法国学前教育的现代化。

三 、【近代德国】

【大纲】识记:1,巴乌利美保育所2,福禄倍尔幼儿3,别劳妇人

领会:1,弗利托娜幼儿学校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2,福禄倍尔幼儿园产生的意义 3,福禄倍尔幼儿园的教育内容

应用:分析德国近代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1.近代德国学习英国幼儿学校的创办经验始于19世纪

2 1819,“瓦德蔡克设施”,是柏林最早的托儿所。被称为“托儿学校”。

3 1840年, 福禄倍尔幼儿园成立,才有了真正的学前教育机构。P378

4. 福禄倍尔创立了幼儿园教育体系,使学前教育成为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和独立部门。

5.别劳妇人:德国福禄倍尔运动的领袖,创办“福禄倍尔协会”,

名词解释1:巴乌利美保育所

1, 德国巴乌利美夫人从人道主义出发,出于对贫穷的母亲们的深刻理解和对穷苦孩子们的健康的关心, 1802 年建立

2, 这是德国最早的幼儿保育和教育设施。

3, 招收的对象是 1~4岁半的农村孩子。从初夏开始到晚秋结束,每天保育时间很长。

4, 提供干净整洁的衣服和富有营养的食物,安排有规律的生活, 鼓励户外活动,讲授知识, 进行道德教育。这些都有利于促进儿

童的健康成长。

2,福禄倍尔幼儿园

1, 1840年, 福禄倍尔幼儿园成立,才有了真正的学前教育机构。福禄倍尔对学前教育发展巨大贡献。

2) 教育内容:游戏,“恩物”。作业活动(如折纸、积木)。语言发展:唱歌、故事等。

3) 创立了幼儿园教育体系,使学前教育成为教育领域中一个重要分支和独立部门,标志着学前教育机构的作用开始由“看管”转向“教

育”。其教育思想体系,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广泛影响。

3,别劳妇人:

,尽量多地设立幼儿园,为福禄倍尔幼儿园在德国的普及做出了重要贡献。

2)把福禄倍尔幼儿园介绍到国外。在英法试行福禄倍尔教育方法,设立幼儿园。

3)使福禄倍尔幼儿园教育思想和实践传播到世界各地,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起来。

a)近代德国幼儿教育家,贫民幼儿教育设施大量产生的代表人物。

b)其幼儿学校,招收贫穷工人阶级的幼儿,2-义务教育年龄。

c)内容:重视幼儿游戏活动,知识、宗教、道德教育。方法:“游戏式教学”。

d)目的:对工人阶级孩子进行宗教教化、道德教化。

e)影响:影响广泛,形成弗利托娜幼儿学校运动,对德国各邦学前教育发展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6,福禄倍尔幼儿园的教育内容

1)多种游戏活动,最主要的是运用“恩物”,发展认识能力和创造性。

2)作业活动。折纸、积木等,照料植物等劳动作业。

3)语言发展:唱歌、故事、朗诵等,培养语言能力。

四、 【近代俄国】

1 18世纪中期俄国陆续出现了一些儿童慈善教育机构,其中最重要的创办者是P382

2 创办俄国第一所解决弃婴和孤儿收容问题的教养院是别茨考伊。

3 俄国第一所幼儿园建立于 P383

4 俄罗斯近代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的代表作是《人是教育的对象》

5 乌申斯基对俄国学前教育的影响表现为其教育的民族性原则

1.别茨考伊

1)18世纪后半期,俄国慈善教育机构创办的代表人物。

2)1763,创办俄国第一所教养院。收容2-14岁弃婴和孤儿。

3)别茨考伊的儿童教育思想 A, 重视儿童教育,把道德教育看做“人心的教育”。

B, 不强迫儿童学习知识,禁止体罚。重视体育锻炼。

C 其教育主张反映在《从出生到少年期的儿童教育论文选集》中,推动了俄国儿童教育发展。

1)1763,是俄国第一所教养院。分三个年龄阶段实施教育:

2) 2-7岁,参加适龄的游戏和活动。

3) 7-11岁,学习识字和计算,男孩学习园艺和其他手艺;女孩学习编织、纺织和刺绣。

4)11-14岁,学习算术、教义问答等,男孩学习菜园、花园工作;女孩学习烹饪、缝纫等。

1)在福禄倍尔幼儿园运动影响下,俄国1860年出现第一所幼儿园,最早学前教育杂志《幼儿园》。

2)“福禄倍尔协会”推行幼儿园运动,促使幼儿园在俄国各地举办。

3)促进培训幼儿师资。如1872建立“福禄倍尔学院。

1) 俄国著名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代表作:《人是教育的对象》。

A 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教育的民族性原则”】:俄国应从本国实际出发,制定符合本国、本民族特点的国民教育制度。继承俄罗斯民族文化遗产,重视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教学。

B 要求重视对祖国语言的掌握,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C 重视本国语文、历史地理的学习。

3) 乌申斯基教育思想对俄国学前教育的影响 :

对俄国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对十月革命后苏联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形成有一定奠基作用。

4,“教育的民族性原则”。【2007.7】

乌申斯基的儿童教育思想,最重要的部分就是: A,俄国教育不能简单地照抄照搬别国教育制度,应从本国实际出发,制定完全符合本国、本民族特点的国民教育制度。

B,继承俄罗斯民族文化遗产,重视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教学。

C, 教育目的、任务和内容都应围绕民族性原则进行。

D, 民族性原则对19世纪后半期俄国学前教育理论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5 分析俄国近代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过程

1)俄国沙皇政府对各级教育实施改革,学前教育有了明显发展。

18世纪中期,出现儿童慈善教育机构,代表:别茨考伊 1763建立俄国第一所教养院。

2)19世纪后期,受到福禄倍尔幼儿园运动的影响。

俄国1860年出现第一所幼儿园,最早学前教育杂志《幼儿园》。

“福禄倍尔协会”推行幼儿园运动,促使幼儿园在俄国各地举办。

五 【近代美国】

1,20世纪初,美国学前教育形成以公立幼儿园为主体,私立幼儿园和慈善幼儿园多种形式并存的体制。

2,1855

3. 伊丽莎白·皮博迪于在波士顿开办了美国第一所英语幼儿园

4. 伊丽莎白?皮博迪, P387

5. 美国第一所公立幼儿园的创建者是 威廉?哈里斯

6 19世纪后期,出现一种慈善幼儿园,由教会和社会慈善团体开办。招收贫穷家庭儿童,免收学费。

名词解释1:伊丽莎白?皮博迪 = 简答:伊丽莎白?皮博迪对美国学前教育发展的贡献

1) 1860, 建立美国第一所英语幼儿园。

2)1863,《幼儿园指南》,阐述了幼儿园和小学的区别。进一步宣传福禄倍尔思想。

3)创办美国第一所幼儿园保育人员培训所,为社会输送一大批优秀幼儿园教师。

4)为美国初期学前教育运动的开展,伊丽莎白?皮博迪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简答2、试论近代美国公立幼儿园的产生、发展及其意义。

(1)19 世纪 20 年代开始,美国掀起公立学校运动,建立起一大批由政府开办、公款维持的公立学校。这场运动也波及到学前教育领

域。 1873 年,威廉·哈里斯创办美国第一所公立幼儿园。

(2)该园运用福禄倍尔的教育思想与方法对幼儿进行实际指导,取得很大成功,在美国影响很大,促进了公立幼儿园的迅速普及和推

广;而且把幼儿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制度的组成部分的观点和做法,逐渐得到教育界的普遍承认。

(3)到 1914 年美国几乎所有的大中城市都建立了公立幼儿园制度,从此美国 学前教育成为公立教育制度的一部分。 这种公共性质的

幼儿园把增进幼儿自身的幸福作为教育的首要目的,同时也保证学前教育的机会均等。这一特点使公立幼儿园 在美国各州迅速发展起来,进而推动了幼儿园教育在美国的普及。

简答3:幼儿协会的工作内容 P390

1) 为年轻父母提供解决有关幼儿教育实际问题的指导和建议。

2) 促进幼儿园的建立和幼儿园教育运动的发展。

3) 在社会各阶层,宣传学前教育的重要作用。 应用:分析美国近代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1) 最早,学习欧洲,有“欧文幼儿学校运动”和“家庭学校运动”。

2) 19世纪中期,才有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学前教育机构。

3) 伊丽莎白·皮博迪于1860在波士顿开办了美国第一所英语幼儿园

4) 19世纪后期,出现一种慈善幼儿园,由教会和社会慈善团体开办。招收贫穷家庭儿童,免收学费。

5) 1873,威廉?哈里斯,建立美国第一所公立幼儿园,推动了幼儿园教育在美国的普及。

6) 幼儿教育协会,促进美国幼儿园运动发展。

7)20世纪初,美国学前教育形成以公立幼儿园为主体,私立幼儿园和慈善幼儿园多种形式并存的体制。

六 【近代日本】

【大纲】识记:1,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

2, 关信三 3,《幼儿园保育及设备规程》

领会:1,《学制令》中有关学前教育机构的规定

2,简易幼儿园的特点

3,《幼儿园保育及设备规程》的基本内容及其影响

应用:分析日本明治维新后,近代学前教育制度的确立过程 1.在日本德川幕府时期,政府为平民子弟开设的初等教育机构是。P391

2,为了使贫民子女接受教育,1882年开始创办简易幼儿园。加速幼儿园普及。P393

3. 1890年,日本学前教育史上第一所托儿所由在新泻创办。

4,20世纪,日本形成了独特的幼儿园与托儿所二元学前社会教育机构,这一体制一直延续至今。

5. 把福禄倍尔发明的教具“恩物”介绍到日本并使其成为幼儿园教学的重点的,是 P395△△

6.《幼儿园保育及设备规程》是日本制定的第一个幼儿园法令,奠定了该国学前教育体制的基础。P396

1) 1876,日本创办第一所公共学前教育机构,是日本第一所国立幼儿园。

2)入园年龄:3-6岁,大多是富豪显贵子女。

3)招收保姆实习生,设立保姆训练班,通过保育实践为学前教育机构培养师资。

4)是日本学前教育机构的先驱,也是明治维新后培养学前教育师资的一个重要基地。对其后幼儿园影响很大。

2,简答:简易幼儿园的特点

1)在设施、编制上从简,只要提供一个能比儿童聚在街头好的场所即可。

2)为贫民子女开办,收费低廉。

1)1899,文部省颁布,是日本制定的第一个幼儿园法令,奠定了该国学前教育体制的基础。

2)对日本幼儿园的设施.设备.保育内容及保育时间等做了明确规定。

3)影响: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幼儿园设置和编制课程的标准;成为以后日本幼儿园制定新章程的依据。

1) 游戏:自由游戏、集体游戏。

2) 唱歌:教授简单歌曲。

3) 谈话: 讲授故事、寓言等

4) 手工作业:利用幼儿园恩物。

5:分析日本明治维新后,近代学前教育制度的确立过程

1)1872,《学制令》要求开设幼稚学校,是日本有关学前教育机构的最早规定。

2)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 1876,日本创办第一所公共学前教育机构,日本第一所国立幼儿园。

3)为了使贫民子女接受教育,1882P393

4)赤泽钟美创立第一所托儿所开始,日本学前教育事业走上一体新轨道。20世纪,日本形成了独特的幼儿园与托儿所二元学前社会教育机构,这一体制一直延续至今。

5)1899,《幼儿园保育及设备规程》是日本制定的第一个幼儿园法令,奠定学前教育体制的基础。

6)福禄倍尔学前教育理论对日本影响很大。

近代西方教育思想—— 【洛克】

洛克的《教育漫话》是继夸美纽斯之后的又一本教育经典著作。P400

有这样一位教育家,他主张儿童的教育应通过家庭教育的形式来进行,低估学校教育的价值,且过于注重“礼仪”的培养,带有较强的保守性。这位教育家名叫 洛克 P404 △△ 洛克认为,教育的形式:家庭教育,不赞成学校教育。洛克这一思想,奠定了欧洲双轨学制的基础。

体现洛克绅士教育思想代表作《教育漫话》△△

.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提出并详细论述儿童体育问题的教育家是 洛克 P405

洛克,首次提出了一个德智体在内的初步的教育体系。P411

1,《教育漫话》

1)17世纪,英国教育家 洛克 代表作,是继夸美纽斯之后的又一本教育经典著作。

2)提出了绅士教育的思想体系,对当时英国上层社会子弟教育起了重要作用。

3)第一位提出并详细论述儿童体育问题,首次提出了一个德智体在内的初步的教育体系。

4)对卢梭等人的教育观的形成有直接影响。

2 '白板说'

1)英国教育家洛克提出的观点,反对天赋观念,极为重视教育的作用。

2)他认为人的观念不是与生俱来的;观念出现之前,人心只是一块'白板'。

3)只有当儿童在自己生长的环境中不断地从外界吸收经验而成长时,他的精神世界中才充满了各种观念,父母和教师就是使儿童的精神

得以成长的 决定者。

4)儿童观念的形成和完善的过程就是受教育的过程。

5)因此,教育在形成人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洛克的儿童体育思想 1)第一位提出并详细论述儿童体育问题。

97幼师期末复习:中外学前教育史_张雪门

2)反对娇生惯养。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加强体育锻炼。5)洛克把体育看做是全部绅士教育的基础。

)在洛克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中,道德是最重要的内容。

2)道德教育内容:培养儿童坚强意志和性格,养成遵守道德纪律的习惯。

3)道德教育方法:及早教育,说理教育,榜样教育,实际练习,奖励惩罚。

1)有关儿童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体育、德育、智育,有很多精辟的见解。

2)十分重视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要求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

3)主张儿童教育应通过家庭教育的形式进行,父母和教师起主导作用。

二【卢梭】

·体现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是《爱弥儿》

.卢梭认为,人的教育来自于三个方面:人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

.卢梭认为,2-12岁的儿童教育应该以体育锻炼和感官训练为主

卢梭,是第一位详细论述如何训练儿童感官的教育家。

.

【卢梭】

1,《爱弥儿》

1)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代1762年,发表的教育哲理小说《爱弥儿——论教育》。

2)通过对他所设想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过程,阐述了自然教育思想。

3)激烈批判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封建文化传统的腐败。

4)反对戕害儿童自然本性的封建教育制度和方法,提出一套适应儿童天性自然发展的教育程序。

1)法国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阐述的教育观点。

2)反对在教育中压抑儿童天性、干涉和限制儿童身心的自由发展,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性;

3)指出真正的教育应当是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教育,即自然教育。

4)他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具有独立自主性的自然人(自由人)。

5)西方教育史上,卢梭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应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使人得到充分的自由发展的思想。

1)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自然人(或自由人)。

2)自然人:即天性得到自由发展的人。主要特征是:具有强烈的自主性。

3)无论何时,都把自己的自然感情放在第一位,绝不压抑自己的自然本性。

4)依靠自己劳动,过独立生活。自食其力的人才是真正自由、独立的人。

5)顺应儿童本性的教育,才能培养出自然人,这种教育才是最理想的教育。

1)自然教育:就是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教育。

2)自然教育的目的:培养自然人(或自由人)即天性得到自由发展的人,主要特征是具有强烈自主性。

3)自然教育的内容:教育按年龄分期,分为4个阶段。儿童身体的养护和锻炼。感觉教育。

3)自然教育的方法:“自然后果法”,主张以儿童的行为所产生的自然后果去惩罚他, 使儿童从自己的行为后果中得到自然教育。有

其积极合理的方面,但并不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

A,是当时最具进步性的教育理论,开辟了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新阶段。

B,从教育内容方法上对封建教育全面声讨,主张建立以发展儿童天性为目的的资产阶级新教育。C,对欧美近现代教育产生过重要影响。

卢梭教育理论的局限性:

A理论和实践存在一定的矛盾

B片面强调教育要顺从自然。

C把儿童的天性过分理想化。

D在教育年龄分期方面缺乏科学依据。

E过分强调儿童个人的生活经验和感觉教育,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

F最根本的缺陷是:没有认识到教育首先要受到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一味强调通过教育改变社会。

4) 自然教育的现实意义:

A要研究.了解.尊重.关怀儿童,教师应成为儿童发展的辅助者。

B教师应该是儿童信任和热爱的对象,绝不能成为儿童的压迫者。

C 不要把儿童天性过分理想化,把体育、感觉教育、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截然分开。

4,卢梭关于感官教育的内容的论述

1)2-12岁的儿童教育,应该以体育锻炼和感官训练为主。

3)肯定了身体锻炼的重要价值。如:跳跃、舞蹈等。训练儿童忍受痛苦。

4)首先训练儿童的各种感觉器官,丰富儿童的感性经验。

A 以触觉代替视觉、听觉的方法来锻炼触觉。

B 通过图画、几何形体、制图来训练视觉。

C 通过唱歌、听有节奏旋律的声音,来训练听觉。

D 味觉、嗅觉不必特别训练,顺其自然发展。

2)反对 洛克'和儿童讲理论'的方法,反对道德说教和体罚。

3)主张以儿童行为所产生的自然后果去惩罚他,使儿童从自己行为后果中得到自然教育。

4)这种自然后果法有其积极合理的方面,但并不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

三【裴斯泰洛齐】

·教育著作《林哈德和葛笃德》作者 裴斯泰洛齐 △△△

·瑞士裴斯泰洛齐,1798年创办斯坦兹孤儿院,收容流浪孤儿,突出特色是实施爱的教育和实施劳动教育。 ·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齐,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化”的口号。

·贯穿在裴斯泰洛齐全部教育观点和教育活动之中的是爱的教育。 ·裴斯泰洛齐,在要素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了初等教学法。包括语文教学和算术教学 ·裴斯泰洛齐,学科教学法,奠定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建立的基础,被称为“初等教育之父”。

1,《林哈德和葛笃德》

2)阐述了社会和教育的关系,表达了通过教育改革社会的理想,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教育观。

2,【2003.4】42.斯坦兹孤儿院的教育有何特色?

1)实施爱的教育,激发儿童良心、培养儿童善良情感和团结友爱,互相合作精神,使孤儿院教育和生活家庭化。

2的发展,从而获得生活所必须的劳动技能。

1)爱的教育:就是道德教育。目标是使儿童具有博爱精神,即爱人类和爱上帝。

2)在家庭中,父母要给予孩子充分的母爱和父爱,孩子刚出生时就要体现出来。特别强调母爱的作用。

3)在学校,把母爱精神引进,使爱的教育进一步深化。教师要像慈母一样热爱教导儿童,与儿童共同生活,通过良好的示范,感化儿

童。全面关心儿童生活、学习,精心塑造“儿童的心智”。

4)把慈爱和威严结合起来,才能塑造一个“完善的人”。

材料分析题,分析裴斯泰洛齐的家庭教育思想,并评价其得失和现实意义。=【裴斯泰洛奇家庭教育的内容】(6点)

1,裴斯泰洛齐认为,母亲是孩子的天然教养员,拥有对孩子的最初教育权,教育孩子是母亲的天职。

2,父母最了解孩子,他们知道自己孩子的个性和能力,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最有发言权,也最适宜进行自然的教育。

3,教育应从摇篮开始,应从儿童生下来的时候开始,因为人的潜在的力量和才能从他诞生的时刻就需要培育发展。

4,家庭教育包括四个方面:体育、德育、智育和劳动教育。

5,他提议在家庭中父母要给孩子充分的母爱和父爱,而且从孩子刚出生时就要体现出来,以便孩子体会深厚的母爱和父爱,从而在内心萌发初“爱”的种子。

6, 裴斯泰洛齐把家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甚至提倡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要以家庭教育为榜样,以至设想家庭教育取代学校教育。

5,分析裴斯泰洛齐的家庭教育思想,并评价其得失和现实意义。

1) 裴斯泰洛齐,非常重视家庭教育。

2) 母爱在儿童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儿童最初的教育,都是从 母亲哪里得到,如爱的教育和宗教教育。

3) 母亲和孩子之间的爱和信赖的关系是教育的必要条件。

4) 把家庭教育看做是实现其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家庭教育最能体现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家庭教育能追随儿童的天性,能很

好地促进儿童潜力和才能的发展。

5) 裴斯泰洛齐,重要贡献:力图探索出一套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并使每个母亲都可运用的简化教学法,从而使每个家庭都可能对儿

童实施初等教育。

6) 但他过分强调家庭教育,显然片面。其宗教和道德看法,反映其唯心主义世界观和阶级的局限性。

7) 我们要重视家庭教育和母爱,重视培养儿童善良的道德情感。

要素教育

(地位)

2) 教育过程必须从一些最简单的因素开始,逐渐转向复杂的因素。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教育,不同的方面有不同的要素,各育都能

找到一定的最简单的要素作为实施教育的起点。(定义)

3) 体育和劳动教育的要素,是儿童身体关节的活动。

4) 道德教育的要素:儿童对母亲的爱。扩展到对他人的爱、爱上帝、爱人类,上升到“博爱”境界。

5) 智育的要素:“对事物产生的一种最初的印象”,即对事物的形状、数目和名称三个基本点的印象。

6) 说明裴斯泰洛齐已经看到教学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在社会意义上,要素教育的方法简单易行,集中体现了他教育民主化得要求。

四【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 赫尔巴特。是西方最早以“教育学”命名的教育专著。△△

·赫尔巴特,五种道德观念,即“五道念”: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正或报偿观念。

·赫尔巴特,以教材、课堂、老师三者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被称为“传统教学的鼻祖”。

·.反映赫尔巴特0~8岁婴儿教育思想的著作是《教育学讲授纲要》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并论述了教育性教学

·赫尔巴特将0至8岁的婴幼儿教育分两阶段,4至8岁阶段教育的最主要任务是德育和________ ·赫尔巴特论述了管理在教育中的地位,并提出了一套具体的管理方法:课业、威胁、监督、惩罚

1,' 1)赫尔巴特,在论述教学问题时提出的一个原则。

2)他认为,教学如果没 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

3)教学与道德教育的关系就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把教学作为进行道德教育的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手段。

4)他说想不出有什么"无教学的教育",他也不承认有"无教育的教学"。

5)论述了教学同训育的关系,这也是他重视教学活动的原因。

1)把教学看做整个教育过程的核心。

2) 赫尔巴特,以教材、课堂、老师三者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

3)“教育性教学”原则:把教学作为进行道德教育的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手段。

4)学科课程体系:经验的兴趣,物理、化学等科目;思辨的兴趣,数学等科目;审美的兴趣,美术等

科目;同情的兴趣,语言学科;社会的兴趣,历史等学科。

5)形式阶段教学法: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阶段。

3,赫尔巴特的学前教育思想

12)教育过程分为三阶段:管理、教学和训育。

3)儿童管理的方法:课业、威胁、监督、惩罚。

4)教学是整个教育过程的核心。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学科课程体系,形式阶段教学法。

5)训育,即道德训练。方法有陶冶、有秩序的健康生活。

6).反映0~8岁婴儿教育思想的著作是《教育学讲授纲要》

7)0-3岁阶段,教育主要任务是:照料儿童的身体。提倡对3岁以前儿童及时实施智育,以感官教育和语言教育为主。德育,防止儿童养成任性的毛病,训练他服从成人的管理。

8)4-8岁阶段,强调德育和智育。德育,过集体生活,受纪律约束;培养合理生活习惯。智育,初步教学活动。教学方法上:鼓励儿童提问题,寓教学于游戏之中。

1) 是赫尔巴特教育过程三阶段之一。

2) 教育过程中,管理应先行。儿童管理师整个教育过程的前提,是教学必不可少的条件。

3) 目的:克服儿童“天生的野性”,为教育教学顺利进行,创造良好外部秩序。

使儿童养成服从秩序的习惯。管理师实现教育总目的的强有力手段。

4) 提出了一整套管理方法:课业、威胁、监督、惩罚。

5) 重视管理在教育中地位,有积极意义。建立严明规章制度,安排丰富紧凑儿童生活,注意教育者对儿童的爱等,有一定合理因素。

6) 但是,他对儿童的管理立足于维持社会现存秩序,是保守的。把管理和道德机械分开,是错误的。把儿童仅仅看成被动接受管理

的对象,没有看到儿童主动性,是片面的。体罚,是落后和反科学的。

五【福禄倍尔】

·福禄倍尔,主要贡献,创立了“幼儿园”命名的学前教育机构。被称为“幼儿教育之父”。P444

·.德国著名幼儿教育家福禄倍尔的重要教育著作是《人的教育》 P445

·福禄倍尔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唤起和发展埋藏在人体内部的“上帝的本源”。 △△

·福禄倍尔把儿童的本能分为4种:活动、认识、艺术、宗教本能。

·福禄倍尔论述的教育原则主要有两点,即发展的原则、

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

<1> “恩物”

1)福禄倍尔,为幼儿园设计的一系列玩具,供幼儿游戏时使用。

2)这些玩具都是上帝恩赐给儿童,用来发展儿童各方面能力的,是上帝的恩赐物。

3)用恩物来发展儿童的认识能力和创造性,训练手的活动技能。

4)通常有6种:羊毛绒结成的彩色小球,木质的球体、立方体和圆柱体等。

5)恩物,是福禄倍尔对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贡献,作为幼儿玩具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

1)教育的目的:就是唤起和发展埋藏在人体内部的“上帝的本源”,把人身上的潜在的上帝的精神表现出来。“上帝的本源”是全部生活和教育的出发点。

2)教育原则主要有两点,即发展的原则、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发展的原则:人类的教育活动,应当按照儿童的本性,连续、协调地促使他们在各方面得到发展。

教育适应自然原则:适应潜藏在人体中的力量和才能的自我发展,而这种力量和才能的发展是“上帝本源”的表现。

3简述福禄贝尔幼儿园的教育内容。■

1)编制了多种游戏,最主要通过运用“恩物”进行游戏。

2)为幼儿园儿童安排多种作业获得。

3) 重视幼儿的语言发展,通过唱歌、讲故事、朗诵和游戏等方式来培养幼儿语言能力。

4 应用:1,分析评价福禄倍尔的游戏理论

1)游戏对于儿童发展有重要意义,在学期教育体系中占有独特地位,既是组成儿童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学前教育中一个主 要教育手段。

2)高度评价了游戏的重要作用:

A,游戏使儿童兴奋、愉快、幸福,促进身体和感官发展,提高认识自然和社会的能力。

B,游戏预示儿童未来发展倾向。

C,在游戏过程中,最能表现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制定了一个完整的游戏体系,力图使儿童发展认识能力、创造力、想象力、体力,及良好道德品质。

4)游戏体系分两类:活动性游戏,即儿童对自然和周围事物的模仿。精神性游戏,运用“恩物”游戏。

5)他强调家长要允许儿童自由地、尽情地游戏,不要加以干涉。

6)福禄倍尔从神秘宗教观出发,认为儿童通过游戏来表现其内在的“上帝的本源”,显然是错误的。

论述题 :福禄倍尔的学前教育思想。

1,学前教育目的:由于世界、自然和人都是上帝精神的体现。

教育的目的就是唤起和发展埋藏在人体内部的”上帝的本源”,把人身上潜在的上帝精神表现出来

2,学前教育原则:a、发展的原则;b、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3,学前教育的地位和作用:a、幼儿时期是人生的一个最重要的阶段,此 时的生活方式和所受的教育将影响他整个一生, 应把学前教育作为人的教育过程中 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

b、单由家庭来教育儿童存在很多问题,应建立专门的学前教育机构,以保护儿童身体和精神的健康成长,培养训练有素的幼儿教师,并推 广幼儿教育经验。

4,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a、通过游戏及'恩物',发展儿童的认识能力、 创造能力和体力,并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b、通过各种

作业,将恩物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5,福禄倍尔学前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1)福禄倍尔创立了幼儿园教育体系,使学前教育成为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和独立部门,

标志着学前教育机构的作用开始由'看管'转向'教育',通过幼儿园教育促使儿童的身体和精神健康成长。2)这套理论对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学前教育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 但他的理论带有神秘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倾向。

现代西方教育实践—— 【现代英国】

·英国,保育学校的创始人是麦克米伦姐妹

·英国,正式承认保育学校属于国民学校制度一部分的法案是《费舍法案》

·.英国,1966年《普洛登报告书》呼吁大力发展英国幼儿教育,尤其是在教育不发达地区。 ·英国学前教育机构类型:保育学校和保育班,学前游戏班,幼儿学校,日托中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主要学前教育机构是 保育学校

·由儿童救济基金会发起、以为幼儿提供游戏场所为目标、以大城市为中心的英国学前教育机构是学前游戏班 △△

·1972,英国,撒切尔发表《教育白皮书》,将“扩大幼儿教育”定为内阁要实行的4项教育政策之一。 ·英国,幼教师资主要由教育学院培养。

名词解释:保育学校(5条)

◇包括◇ 简答:麦克米伦姐妹创办保育学校的举措和意义 (3条)

1) 麦克米伦姐妹,是英国保育学校的创办人。

2) 举措:招收5岁以下贫民和工人的幼儿为主,目标: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以增进其健康。

3)

4) 意义:得到社会拥护,自此保育学校在英国不断涌现。解决了五岁以下幼儿保教的社会问题。

5) 英国保育学校理论,经过麦氏姐妹、格蕾斯?欧文、艾萨克斯的努力,20世纪30年代形成体系。

名词解释:《普洛登报告书》

◇包括◇ 简答:《普洛登报告书》的主要内容

1)1966,普洛登女士发表报告,呼吁大力发展英国幼儿教育,尤其是在教育不发达地区。

2)幼儿教育,20人为一组划成11-3个保育集体组成1

3)在公立保育机构扩充前,地方当局对非盈利私立保育团体进行援助。

4)将一切幼儿保护服务机构都统一在收容儿童设施及小学校的领导下。

名词解释:学前游戏班运动◇包括◇ 简答:学前游戏班运动的主要内容

1)二战后,产生的学前教育组织形式,民间性质。

2)救济基金会发起、以为幼儿提供游戏场所为目标、以大城市为中心设立的的学前教育机构。

3)容2-5岁幼儿,五自己独立设施,免费借用学校等房屋。

4)在早晚活动,保育时间2-3小时,每班15-20人,每周2-3次。

5)员,为中产阶级家庭妇女。教师,由孩子母亲自愿担任。

6)施不足时,担负起补缺救急的任务。一直保留至今,成为英国学前教育体系的补充。

1)1972,英国,撒切尔发表《教育白皮书》,将“扩大幼儿教育”定为教育政策之一。

2)提出10年内实现幼儿教育全部免费,并扩大5岁以下幼儿教育。

3)要求:一,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二,确保相当数量的教师。三,政府提供必要的经费援助。

45岁以下幼儿经费,1981-1982增加到1亿2千万英镑。英国的学前教育有了一定发展。

1978年3岁儿童入托占15%,4岁占53%。

现代西方教育实践—— 二 【现代法国】

·法国的《费里法案》将国内的幼教机构改为“母育学校”,纳入公共教育系统。其意义在于基本上确定了法国现代幼儿教育制度。 ·1886,法国《戈莱勃法案》,规定凡是超过2000人的居民区都应该开办幼儿学校,免费招收2~6岁幼童。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法国学前教育实际上发挥着教育、补偿、诊断治疗及与小学衔接的四重作用。这里依据的法令是《哈比教育法》

P462△△△△

·国学前教育机构类型:托儿所,母育学校,幼儿班和幼儿园。

·二战后法国幼儿教育的主要形式是 母育学校 P463

·在战后法国母育学校中 私立的所占比例极小 P463

名词解释:母育学校

应用:1,法国母育学校的招生制度、培养目标、班级体制和教学内容与我国幼儿园有什么异同

1) 是法国幼儿教育的主要形式。分为公立和私立,受教育部或地方当局管辖。

2) 公立母育学校,由地方自治团体开办并支付经费,实行免费制,但不属于义务教育。占绝大多数。

3) 私立母育学校,有慈善团体、联合产业、商会、私人开办,免费制。所占比例极小。

4) 分小、中、大班,分别接受2-4岁、4-5岁5-6岁儿童。

5) 教育内容:根据年龄特征安排,中班后较多文化知识性内容;大班加强读写算。

6) 儿童每天在校6小时。重视和家长联系及身体检查。

1)1886,法国《戈莱勃法案》,规定凡超过2000人的居民区都应开办幼儿学校,

2)免费招收2~6岁儿童,毕业后可升入与它衔接的小学。

2,名词解释《费里法案》= 简答:《费里法案》对幼儿教育的规定及意义

1) 法国,费里的《费里法案》将国内的幼教机构改为“母育学校”,

2) 以实施“母性养护及早期教育”为宗旨,并将其纳入公共教育系统。

3) 招收2-6岁幼儿,男女儿童,免费、统一的教育,目的是德智体全面协调发展。

4) 意义:基本上确定了法国现代幼儿教育制度。

4,名词:《哈比教育法》=《哈比教育法》对学前教育目标的规定及对法国20世纪70年代幼儿教育影响

1) 是 1975 年法国颁布的一个法案。

2) 学前教育目标是:启发儿童个性;消除儿童由于出身和家庭条件差异而造成的成功机会的不均等;

3) 早期发现和诊治儿童智力上的缺陷及身体器官上的残疾;帮助儿童顺利完成向小学教育过渡。

4) 影响:自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法国学前教育实际上发挥着四重作用——教育、补偿、诊断治疗及与小学衔接。

5论述题 分析法国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态度和措施,对我国有什么启发?

(1)重视学前教育在国家和个人发展中的作用,将其纳入公共教育系统;

(2)为学前教育的发展保证稳定可靠的经费来源,使广大幼儿能够接受免费 的公共学前教育:经费三级分摊;2~5 岁儿童入园率 81.6%,在发达国家中始终 位居前列。

(3)注意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促进学前教育的改革和确保学前教育的发展, 比如通过了《费里法案》、《戈勃莱法案》、《哈比教育法》等

法案,颁布了多项教育 部令,规定了学前教育的目的和培养目标、课程、办学形式等,规定了学前教育师 资的教育和培训要求及措施。

(4)启示(略)

97幼师期末复习:中外学前教育史_张雪门

现代西方教育实践—— 三 【现代德国】

·1922年德国《儿童福利法》确定了德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

其基本精神是:幼儿教育不是教育制度的一环,而是社会福利制度的一环 △△

·1922年,德国制定《青少年法》规定设立 白天的幼儿之家 △△

· 战后德国学前教育机构的主要类型之一是( )

A.开端计划 B.母育学校C.游戏场D.白天的母亲

·现代德国学前教育机构类型:幼儿园、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特殊幼儿园、“白天的母亲”。

其中由地方政府、教会、企业、社会团体或私人开办的幼儿园主导地位。△△

1)1922年德国《儿童福利法》确定了德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

2)基本精神:幼儿教育不是教育制度的一环,而是的一环。

3)这种基本方针,至今影响着幼儿教育发展的模式。

1)1922,德国《青少年法》规定设立“白天的幼儿之家”,包括幼儿园、托儿所及幼儿保护机构等。

2)提出训练修女担任看护工作;此外还要求加强幼儿教师的培训。

1) 西德教育管理体制,实行地方分权制。

2) 教育目标:为培养优良的个性和为幼儿全面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3) 教学内容:语言教学,包括听、说等;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4,德国学前教育机构形式有几类,对我们有何借鉴意义

1) 幼儿园。由地方政府、教会、企业、社会团体或私人开办,占主导地位。分半日制和全日制。

招收3-5岁儿童。实行收费制。

2) 学校幼儿园。学校附设的幼儿园及学前班。绝大多数为公立,幼儿入学免费。

招收已到入学年龄,但身心发展滞后的儿童进行小学预备教育。

3) 托儿所。0-3岁儿童。双职工子女,实行保育。

4) “白天的母亲”。政府提供少量经费,一些年轻妇女在照管自己小孩之余,帮助临近职业妇女。

5) 特殊幼儿园。专为身体残疾、智力发展不正常或聋哑儿童开设。

现代西方教育实践—— 【四【苏联】 ·苏联第一部《幼儿园规程》制订于1938年

·1989年苏联制定的《学前教育构想》要求使教育人道主义化。

·《托儿所——幼儿园统一教学大纲》堪称世界上第一部综合性质的婴幼儿教育大纲。

·.反对将童年仅仅看成是未来生活的预备,而忽视童年期自身价值的观点见于苏联1989《学前教育构想》

·二战之后,前苏联幼儿教育的主要机构是托儿所——幼儿园。P474

·苏联学前教育机构类型:托儿所——幼儿园,幼儿之家和学前儿童之家,疗养、特殊、体弱儿童幼儿园。

1,《幼儿园规程》

1)1938,克鲁普斯卡娅,参与制定。目的: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儿童,使其全面发展。

规定了幼儿园的任务、组织、基本类型,对儿童营养和房舍的要求等。

2)1944,新的《幼儿园规程》规定:幼儿园

A不论由何团体或机构管理,必须根据《幼儿园规程》和《幼儿园教养员工作指南》开展工作。

B 提供3-7岁儿童手苏维埃教育,保证儿童全面发展。

C 应为儿童入学作准备,关心幼儿健康,发展儿童智力,安排游戏,培养良好习惯和品德。

2,《托儿所——幼儿园统一教学大纲》 ◇包括◇ 2,《托儿所——幼儿园统一教学大纲》产生的背景

1) 背景:为了适应新设的幼儿教育设施“幼儿园——托儿所”,需要制定一个从出生到入学为止的连贯统一的教育大纲。

2)1962年,在《幼儿园教养员工作指南》基础上,制定。作为全苏所有幼教机构教育大纲施行。

3)有5个特点:将出生后2个月至7周岁的儿童,按年龄阶段安排教学内容,分为7个班。

更加注重游戏。在大班和入学预备班增添了劳动教育。

在“入学预备班”中进行初步读写教学。重视教学方法的指导。

4)堪称世界上第一部综合性质的婴幼儿教育大纲。

3.《学前教育构想》

1) 为迎接90年代和新世纪的到来,针对学前教育一些主要特点或缺点,1989年苏联制定。

2)基本思路:“反对将童年仅仅看成是未来生活的预备,而忽视童年期自身价值的观点,要求使教育人道主义化。”等6条。

4,应用:分析评价苏联学前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所经过的阶段和阶段特点

1) 革命初期至20年代末。国立的学前教育机构网子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发展。

建立学前教育领导机构,确立幼儿教育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2) 30年代至卫国战争时期。

1932年,颁布第一部国家统一的《幼儿园教育大纲草案》,规定教学内容包括政治、劳动教育等,第一次明文规定了幼儿园的工

作任务与教育内容。促进幼儿园管理正规化,提高教育质量。

3) 二战后。将托儿所和幼儿园合并成统一的幼儿教育制度——“托儿所——幼儿园”。

现代西方教育实践——五【现代美国】

·美国进步主义幼儿园运动的主要领导人是 安娜·布莱恩 P477 ·进步主义幼儿园运动是具有美国特色的学前教育改革的开始。P478

·1933年,美国兴起一股为失业人员和劳工子女提供免费照顾和学前教育的热潮是日托所运动 P479

·美国学前教育机构:幼儿家庭教育组织,保育学校,幼儿园,日托所或日托中心。

·重新恢复的第一所蒙特梭利学校,是有冉布什建立的“菲比特学校。”

1) 产生背景:

A,19世纪末,美国经济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条件,也为教育变革提出了要求。

B,大批移民涌入美国,如何使移民及其子女“美国化”,成了改革发展教育的当务之急。

2) 主要人物:主要领导人:安娜·布莱恩、帕蒂·希尔。精神领袖:杜威。

3) 内容:强调研究儿童,教育与实践生活联系,开展多方面实验活动,在实践中突破幼儿园闭关自守的局面,是幼儿园教育发展成

为一种同小学紧密结合的新型机构。

4) 历史意义:是具有美国特色学前教育改革的开始,二十世纪上半期美国学前教育领域最重要的运动。

1) 是 1965年美国政府,为实现幼儿教育机会均等的目标,而实行的一项重要计划。

2) 该计划要求对"处于困境者"家庭的子女进行"补偿教育"。

3) 具体做法,由联邦财政拨款,将贫困而缺乏文化条件的家庭的 4~5 岁的幼儿免费收容到公立小学特设的学前班,进行为期数月

到 1 年的保育。

4) 是二战后,规模大、历时长、效果显著的学前教育机会均等的运动。

5) 促进幼儿的智力、语言、社会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效果明显。

1)20世纪后半期,美国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

2)20世纪60年代,受美国“早期教育实验室”主任亨特影响 ,学前教育界、家长乃至政府日益重视

3)幼儿智力开发,强调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幼儿智力开发热潮在全美兴起并持续发展。

4) 模式丰富多彩:蒙特梭利运动再度兴起合皮亚杰理论的幼儿教育实验室典型案例。

5) 在美国,较有影响的皮亚杰幼儿教育实验方案有:

拉瓦特里的儿童早年课程方案,威斯康星大学皮亚杰学前教育方案。

6)其他重要举措:

1963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出版《科学教育见闻》。1969,学前儿童电视节目:“芝麻街”。

应用:“开端计划”和“幼儿智力开发计划”有何区别与联系?

现代西方教育实践—— 【六【现代日本】

·二战前,日本幼教界受到西方新教育运动影响,出现自由主义保育思想。

·首次明确了幼儿园在日本教育体制中的位置的法规是1926年日本文部省制定的幼稚园令

·二战前,日本学前教育中,与幼儿园相比,托儿所主要收容贫民家庭的幼儿,归内务省管辖。

·二战后,日本最重要的教育立法是:《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

·根据社会的变化,1989年日本再次修订了《幼儿园教育大纲》,将幼儿园教学内容改为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表现共六个方面。P490

·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社会上响起了“幼保一体化”的呼声。

·二战前,日本的幼儿园及保育所的教师都被称之为“保姆”。P492

·二战后,日本将幼儿园的保姆改称,“教谕”“助教谕”。

·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幼儿教育研究活跃;著名研究者有 井深大和铃木镇一。

1.《幼稚园令》

1) 1926,文部省制定,规定学前教育为学校教育中的一环,首次明确了幼儿园在日本教育体制中的位置。

2) 规定幼儿园是为父母劳动无暇家教的阶层的幼儿而设的保育机构;幼儿园是以保育儿童等为目的。

3) 放宽了入园年龄的限制,规定保育时间,幼儿园园长和保姆的资格。

4) 及时促进了日本幼儿园的迅速发展。

1)1989年,根据60年代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科技的进展及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发展,日本颁布。

2)规定幼儿园教育基本原则:

努力促进幼儿的主体性活动;以指导游戏为中心,方法必须结合每个幼儿的特点。

3)教学内容: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表现。 应用:分析和评价战后日本学前教育立法的内容、发展和意义。

1)二战后,日本最重要的教育立法是:《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以民主主义教育观为指导改革。

2)《学校教育法》,幼儿园是正规“学校”,3-小学前的幼儿为对象,提出幼儿园的目的和5项目标。

3)1956.1964.1989先后三个《幼儿园教育大纲》规定了幼儿园的教育基本原则和教学内容。

4)1947,《儿童福利法》,将战前托儿所,改为保育所。

5)关于保育经费,1946,《生活保护法》规定国库承担80%。

6)20世纪60年代以来,学前教育振兴计划:

1962,《幼儿教育7年计划》。目标:1万人以上的市镇村幼儿入园率达到60%以上。

1972《幼儿教育10年计划》。目标:4-5岁幼儿全部入园或保育所。

7)意义:从国家和法律角度,强调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保证了幼儿教育政策的执行。

根据社会发展,不断立法,及时调整幼儿教育方针政策,使其适应社会的需要。

现代西方教育思想—— 一 【爱伦?凯】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瑞典智慧女神”女作家爱伦·凯预言,20世纪将是“儿童的世纪”。 P494△△ ·爱伦?凯认为,家庭是人类教育中最具建设性的要素。 未来的学校是个性主义的学校,其宗旨是:人格可自由发展。

1),“瑞典智慧女神”爱伦·凯在《儿童的世纪》中预言,20世纪将是“儿童的世纪”。有两大主要内容:

2)成人需要怎样了解孩子的性质呢?

a成人必须充分意识到儿童对人类的意义

b要尊重儿童的个性;

3)成人如何保留孩子纯朴天真的性质呢?

a推崇卢梭自然、自由的教育;

b对儿童要少干涉.

c不放弃必要的管理。

4)成为新教育运动的最早呐喊声,激动千家万户,启示一个世纪,更新了人们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对

教育实践的发展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2,分析和评价爱伦?凯对家庭教育的看法

家庭是人类教育中最具建设性的要素。以下是父母如何正确地进行家庭教育的5个方法:

1) 正确地摆正家庭在教育中的位置。

2) 其次正确处理双亲与子女的关系。

3) 母性不自私。

4)父母追求高尚的生活境界,自然可以深刻地影响孩子。

5)返朴归真。

3,爱伦?凯论“未来的学校”

未来的学校是个性主义的学校,其宗旨是:人格可自由发展。未来学校应有以下特征:

1)崇尚自然。

2)共通陶冶之学校。学生构成的综合性;男女共学。

3)各尽其善、个性自由发展的学校。

4)适合孩子多方面兴趣、促进学生多方面才能发展的学校。

5)采用“苏格拉底法”。

未来学校对教师的要求:

1)必须能理解孩子,能与小孩同游戏、生活、学习。

2)师范毕业生实习一年后,经评定合格才能聘任。

3)有独立人格、见解,不附和学生,也让学生有选择的自由。

现代西方教育思想—— 二 【杜威】

·杜威,最系统、最集中地阐述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是其1916年 《民主主义与教育》△△

·以“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连续不断的改造”三个论点概括教育本质:杜威△△

·杜威的儿童中心论运用到教学方法上就是______。

·在教学理论上,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也就是“从经验中学”,“从活动中学”。

1,《民主主义与教育》

1)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系统、最集中地阐述,是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指导纲领,影响深远。

2)阐述了教育本质:“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连续不断的改造”。

2【2004.7】简述杜威的“儿童中心主义”。【2005.4】【2006.4】■■

1) 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基本原则,是其教育理论甚至整个现代派教育理论的一个核心要求。

2) 杜威,在批判传统教育弊病的基础上,提出“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的口号。

3) 主张把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儿童方面来,使儿童成为教育的主宰。

4) 重视儿童本能活动,作为教育出发点。教育的任务:为儿童本能的生长和儿童活动的开展创造条件。

5) 评价:深入批判传统教育弊端,在教育领域开展深刻革命,影响非常广泛持久。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缺陷在于:它是在本能论心理学基础上提出的,完全否定了社会实践对人的作用,不科学。

杜威这样论述教育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

1)教育即生长:从生物化本能论的心理学出发,认为教育就是促进儿童本能生长的过程,即教育的本质和作用是促使儿童本能生长。在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儿童的本能活动,并把他们作为教育的出发点。

2)教育即生活:从社会学观点出发,提出教育的本质即是生活,儿童的本能生长总是在生活过程中展开的,或者说生活就是生长的社

会性表现。,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学校应该利用儿童观现有的生活周围其学习的主要内容。

3)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是以主观唯心主义经验论的哲学理论为基础的,既然经验是世界的基础,教育通过儿童自身的活动,

去获得各种直接经验的过程。

4)评价:杜威教育本质的论述,虽然有些合理的见解,但从根本上来说它是唯心主义的,他在论述教育本质问题时,忽视了教育的社

会基础和教育的阶级性,没有把能正确阐明教育在促进社火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

4,分析和评价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

1) 在教学理论上,杜威提出的基本原则。儿童应从自身活动中学习,教学从学生的经验和活动出发。

2) 也就是“从经验中学”,“从活动中学”。儿童在自己活动中获得经验、知识,直接经验就是知识。

3) 要求现代学校,用

4) 活动教学,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注重儿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5) 杜威批判了传统学校的教育弊端,批评传统教学是“三中心”教学,忽略了真正的中心:儿童活动。

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僵死状态,为学校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有利于培养开拓性人才。

6) 但杜威过分强调活动课程和儿童的直接经验,不附和教学规律,浪费了儿童学习精力和时间,导致

教学质量和效率下降。

1)论幼儿期重要性。主张教育从一出生开始,为以后发展奠定基础。

2)论幼儿教育的内容方法。学龄前儿童教育内容主要就是游戏活动

游戏应符合儿童本能和兴趣需要。从儿童兴趣需要出发,组织其他活动课程。

现代西方教育思想—— 三【蒙特梭利】

.,蒙台梭利,在罗马开办一所招收3~6岁贫民儿童的幼儿学校,名为“儿童之家” P515△△△

2,“儿童之家”

1)1907,蒙台梭利,在罗马开办一所招收3~6岁贫民儿童的幼儿学校。

2)不收费,但“约法三章”:家长按时接送,与“儿童之家”密切配合,经常报告孩子在家里的表现。

3)蒙特梭利将最初用于低能儿童的教育方法修改后,用于正常儿童,取得巨大成功,引起广泛注意。

3,蒙特梭利关于教育原则的论述

1) 对旧式学校和家庭教育压抑儿童个性的做法给予猛烈抨击。

2) 新教育应本着自由原则进行,重视儿童发展的内在力量,在儿童自由活动中,促使其潜在能力提高。

“有准备的环境”,即通过成人帮助,提供给儿童一个适合其发展的环境。有以下6个标准和要求。

1)必须是有规律、有秩序的生活环境。2)能提供美观、实用,有吸引力的生活设备和用具。

3)能丰富儿童的生活印象。 4)能提供感官训练的教材或教具。

5)能让儿童独立活动,自然表现,并意识到自己的力量。6)能引导儿童形成一定的行为规范。

5.材料分析题 蒙台梭利在其著作中仔细描写了其感觉训练和教育的方法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和评价蒙台梭利的感官教育论。 1,蒙特梭利,非常重视感官训练和智力培养,是“儿童之家”的重要特色,蒙特梭利教学法一大特点。

2,强调感官教育的重要性:

A幼儿正处于各种感觉的敏感期,加强相应教育,使感官最充分发展。

B感官训练是形成认识能力的第一道大门,有利于发展观察和辨别力。

3,设计一套“感官练习材料”(“蒙特梭利练习材料”)包括听、视、嗅、触觉材料,以触觉为主。

4,幼儿常以触觉代替视觉、听觉,以触觉认识事物,因此要重视触觉训练。触觉材料非常丰富,有滑度、温度、重量、实体触觉材料。 5,“感官练习材料的特点:

A按用途分类,分别训练某一种感觉。

B使用时,尽可能排除其他感官干扰,使所训练的感官得到的印象尽可能地纯正、清晰。

C教具有控制、纠正错误的功能。儿童通过反复练习不断比较,提高感知能力的精确性和敏锐性。

6,强调感官训练,符合人的认识发展规律;训练材料,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活动性强,易引起兴趣和

好奇心,有助于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7,感官训练的不足之处:

A感觉训练孤立进行,割裂了各种感觉之间的内在联系。

B方法有机械、呆板、枯燥乏味倾向,易受操作顺序束缚,不利于培养想象和创造力。

现代西方教育思想—— 四 【克鲁普斯卡娅】

·《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的作者是克鲁普斯卡娅,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

·为苏联社会主义学前教育体系的形成奠定基础的学前教育理论是 克鲁普斯卡娅的学前教育理论

1.克鲁普斯卡娅【2009.4】

1) 苏联著名教育家,代表作:《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

2) 主持制定了发展学前教育的各种政策性文件,如《幼儿园规程》《幼儿园教养员工作指南》等。

3) 她认为,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论述了学前社会教育的重要性。

4) 对学前教育中的体育、德育、智育、以及游戏和玩具等方面提出了意见。

5) 为苏联社会主义前教育体系的形成奠定基础,对苏联学前教育发展起了很大推动。

1) 把发展学前社会教育,同国家建设联系在一起。

2) 从重视儿童早期教育的角度,阐述了学前社会教育的重要性。

3) 从培养共产主义新人的角度,强调了学前社会教育重要意义。

1) 体育:幼儿园最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关心儿童身体健康。合理安排幼儿生活、保健措施、营养卫生

的食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活动场地,多进行户外活动。

2) 德育:幼儿园另一项重要任务,为幼儿奠定共产主义道德的基础。集体主义思想,是德育的核心。

方法,采取游戏方式进行,如集体游戏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3) 智能:对儿童进行感官训练,培养观察力、求知欲、兴趣,充实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多给儿童机会。

4) 游戏和玩具:游戏的重要意义:游戏是最实际的学习;能增强儿童体;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玩具要从儿童喜好、需要出发选择,加强实用性。

分析克鲁普斯卡娅学前教育思想的特点 = 1)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 第二题 + 第三题

现代西方教育思想——五【皮亚杰】

·1925年,皮亚杰主要运用“临床谈话法”正式开始系统研究儿童的思维活动。

·皮亚杰,主要教育著作:《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 《了解即发明,教育的未来》。

·皮亚杰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 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认为在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中,平衡化 起决定性的作用。

·皮亚杰,认为儿童从出生到青年初期思维发展经过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四个基本概念:图式、同化、调节、平衡

·皮亚杰,儿童教育的根本和主要任务是发展 智力

1)当代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日内瓦学派的创始人。

2)主要教育著作:《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了解即发明,教育的未来》。

3)皮亚杰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 发生认识论。提出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结构理论。

4)认为教育的目标:形成儿童的智力和道德的推理能力。

智力是根本。认知结构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

5)提出了儿童教育的6个基本原则。论述了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6)影响:

A皮亚杰创立的认知结构主义儿童心理学理论,对世界各国幼儿教育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B皮亚杰学前儿童教育理论,是西方教育心理学化运动最大的心理学成就之一,也是当代影响最大的儿童心理学理论,其教育理论

影响也很大。

2,结构:也叫整体、系统或集合。三个基本性质:整体性、转换性、自我调节性。

3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结构理论。

1) 儿童认知结构与智力发展。

A 结构与结构主义

B儿童认知结构与智力发展:图式、同化、调节、平衡

3)动作——认知的基础及结合点。

4)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成熟,物体经验,社会经验, 平衡化。

5)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理论:4 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97幼师期末复习:中外学前教育史_张雪门

1)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婴儿期。通过感觉运动图式和外界互动,取得平衡。

三个层次:本能反应、习惯形成、智力活动出现。儿童思维萌芽。

2) 前运算阶段、(2-6、7岁)学前期。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成为表象。语言出现。

心理特点

3) 具体运算阶段、(6、7-11、12岁)小学阶段。具体运算图式,初步的逻辑思维,运算有可逆性。

获得各种概念,思维水平飞跃。

4) 形式运算阶段。(11、12-14、15岁)初中阶段。形式与内容分离。

儿童思维的高级形式。复杂的逻辑思维

形成儿童的智力和道德的推理能力。

智力是根本。认知结构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

原则一:教育应配合儿童的认知发展顺序。

原则二:以儿童为中心,大力发展儿童的主动性。

原则三:强调兴趣与需要的重要性。

原则四:重视活动在教育中的作用。

原则五:善于应用认知冲突,推动儿童思维发展。

原则六:重视儿童之间交往及影响的教育意义。

7.道德发展阶段

1) 皮亚杰,认为道德发展和认知发展息息相关,是一个不可跳跃和不可逆的连续过程。

可概括为:“自爱——他律——自律——公道”等阶段。

2)0-2岁,道德情感萌生阶段。

3)2-6、7岁,道德“他律”阶段。儿童道德判断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制约和支配。

4)6、7-11、12岁,“自律”阶段。儿童道德判断受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

5)11、12-14、15岁,“公道”阶段。儿童有诸如“理想”“社会公正”等抽象道德情感,

8.1)皮亚杰,认为道德发展是一个不可跳跃和不可逆的连续过程:“自爱——他律——自律——公道”。

2)根据不同的道德发展采取相应的德育策略。

3)德育对个体的发展期“加速、延缓或停止发展”的作用,但有一定限制。

4)任何教育手段多不能企图改变或超越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的顺序。教育只有在尊重此规律条件下,才

能发挥应有作用。

9,皮亚杰论道德教育的特点和贡献

1) 肯定了儿童认知发展是其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

儿童道德判断、情感、规则的学习理解,都要受到认知水平的限制。

2) 丰富和发展了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理论,并确定了教育的适当作用。

认为道德发展是一个不可跳跃和不可逆的连续过程:“自爱——他律——自律——公道”。

长处:

1)儿童道德认识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教育者应更好地理解儿童,使德育内容适合儿童的认识水平,不能超越儿童发展阶段提

出不切实际的要求。

2)发展智力是提高儿童道德认知的必要条件。

3)发展自我评价能力,是提高道德认识的一个重要方面。

缺陷:

1)偏重从认知发展角度研究道德发展,忽视了道德行为,特别是良好习惯行为在德育中的意义。

2)忽视不断变化或不同社会背景下,社会道德标准对形成儿童道德判断的影响。

11.皮亚杰理论的不足之处:

1) 强调图式,而对反映重视不够。

2) 强调生物适应和儿童主体认识的能动性,而对社会作用、因素在认知发展中的重要性重视不够。

3) 强调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和稳定性,而对儿童思维能力的个体差异重视不够。

4) 集中到一点:注意内在的发展,而对社会对个体发展的影响重视不够。

5) 此外,另外有学者对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某些结论有不同的看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