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万朵读后感锦集

江山万朵读后感锦集

2020-10-23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山河万朵 读后感 

  《山河万朵》是一本由白郎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3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山河万朵》精选点评:

  ●诗意而深厚的文字功底,对于中国人文、地理的深沉解读,文字版“远方的家”,每个人都能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找到自己熟悉的家园。

  ●20160713 推荐最近最喜欢的书,南北两册。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却永远长存。日头出来,日头落下,急归所出之地。风往南刮,又向北转,不住地旋转,而且返回转行原道。江河都往海里流,海却不满;江河从何处流,仍归还何处。万事令人厌烦,人不能说尽。眼看,看不饱;耳听,听不足。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岂有一件事人能指着说,这是新的。哪知,在我们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

  ●水平一般般,也就能知道一点历史吧…珍贵的照片挺多的。

  ●自己入了一套,又送了一套给朋友,朋友和我一样喜欢。全书汇集了大量珍稀图片,对区域文化的挖掘梳理深入细致,读完不啻进行了一场书本上的人文之旅。

  ●汇集了大量珍稀图片,深入梳理区域文化,中华之脉络也渐渐清晰,可读可观,是传统文化领域的高品质藏版读物。

  ●把南方风物分类写了一遍,缺乏深度和趣味。

  ●文字太美了,古色古香,典雅,美得我心都碎了。文章分地域来写的,把我们的南方写得很南方。喜欢。

  ●一语不和,就开始抒情。整体质量远远超过北方卷,纵横的感觉加强。

  ●书名颇有意思,在茫茫书海中跳脱出来,“朵”一般用来形容花儿一类的,用在山河很难得,细思倒也贴切,再雄伟奇险的崇山,再波澜壮阔的江河,终将消逝沉浮于大地。沧海洗古今,最后时间成为唯一的胜利者。

  ●啊像高中一个女生写的文字

  《山河万朵》读后感(一):不需要故弄玄虚

  绚丽之致归于平淡,人文类游记散文唯美抒情,能展现出文化特色即可。不需要高深的内容,最好的文学作品就是通俗易懂的,但是每个字都用的恰到好处,不会让人觉得刻意修饰的感觉。朦朦胧胧,矫揉造作,故弄玄虚的总不适合阅读。所以我觉得对于这种大众人文读物,还是通俗易懂为佳,不易弄的太深奥,毕竟不是学术文章。

  《山河万朵》读后感(二):传承人文印记 ——刘英团评《山河万朵》

  文地脉是文化中国的一个载体和气场。正如随笔作家白朗所言,“对现代性的追寻让我们回到传统。”一尘举,世界起,一花开,大地收,在综罗百代与广博细微之间,中国那无比古老、硕大漫长的鲜活身影浮现在历史节点和经典细节之中。《山河万朵:中国人文地脉》(南方卷、北方卷)以“山河唤回昨日”开篇,直言“昨日是一面祖先的镜子,镜光射向明日,当我们凝视这镜光,可测试出今日的深浅”。然后,白朗又以清新的图像、丰富的历史资料及人文叙述,立体的展现了中国人文历史文化的根脉和深境。可以说,一书在手,足使人详览华夏历史文明之精要。

  以“山河”传承“人文”印记。从地理的视角照观传统的人文历史,或者说,地理环境是中国文化延续发展的屏障。在丛书《山河万朵:中国人文地脉》中,白郎化用了诸多典籍,其中既包括中国传统经典、民间传说、诗词、历史著作、地理著作,西方人论及中国的著作、人类学、社会学亦有涉及。与同类著作生硬的引用不同,白朗的切入法很自然、很亲切。在论及中国传统时,白朗不但借用了伏尔泰的“研究成果”,还诙谐地说“孟德斯鸠觉得自己比较了解中国”。接下来,他又透过欧洲历史,认为“康德、谢林、亚当·斯密、威尔斯、托尔斯泰、沙畹、雅斯贝尔斯、弗赖、托尼、李约瑟等大哲都高度关注过将人与自然视为一体的中国人文精神”。

  在人类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漫长历程中,社会的进化与发展必然要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也即人文地脉影响着人类生活和文化的形成。白郎认为,地理决定文化:若“按照自然地理,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而(若)按照文化地理,(可沿袭)明清以来以长江为界”把中国的区域人文地理划分为南北两大块。在《山河万朵:中国人文地脉》这套丛书中,白朗即以长江为界勾画了一幅中国的人文地图:江南、湖湘、巴蜀、岭南、滇南、燕赵、齐鲁、西北、中原、秦中,等等。纵览全书,白朗所选取的区域,不但文化底蕴深厚,还曾深刻地影响过中国的历史进程,可谓“一幅文化中国的立体地图”。就人文传承而言,这幅地图不但是中国数千年历史的博弈与叠加的地层图,还将在新的历史时期起着特定的传承价值。

  “战与和,停滞与复兴,在时间这一魔镜的照耀下,丝绸之路像巨大的管道穿越了东方和西方间的珠帘,改变了西方的文化历程,也改变了中国的文化历程。大量物品被大宛人、康居人、印度人、安息人、西突厥人、粟特人的驼队运往世界的两端。”作为丝绸之路的标记之物,华丽的丝绸尽显一个时代的传奇。透过白朗的妙笔,在雅典卫城巴台农神庙的女神像身上,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博物馆收藏的酒神把克科斯的女祭司像上,我们不但看到了古希腊、古罗马时代飘逸动人的丝绸衣装,还依稀看到著名的埃及艳后克丽奥佩特拉在公元前1世纪穿着从“赛里斯”(中国)进口的艳丽绸衣在公众面前炫耀自己无与伦比的华贵。历史就是这么有趣,不论你从哪个角度去考察,总会得出惊人的结论。新的历史时期,“一带一路”不但激活了“亚欧大陆桥”,还赋予了新的历史内涵。

  诗意苍茫处,尽显人文体温。“美一直拯救着历史上的中国人,并将继续拯救中国人:‘中国人是爱美的。整个国家就是一座巨大的艺术宫殿。一切物体——城市与庙宇、田野与花园、桌子与椅子、小小的茶杯与筷子等等,中国人都想使它们变得美丽……美是他们生活的面纱,是他们田园的色彩。’”就像印度前总统拉达克里希南所言,国有美,君当尽赏。比起沈从文笔下由吊脚楼组成的湘西小镇,江南水乡少了那种浑厚而遥远的古朴,多了一点空灵飘渺的典雅。正如白朗所言,“江南水乡是我们想起陈逸飞那副蜚声海外的充满了斑驳青灰色的《故乡的回忆》。”其中,秦淮河是江南景物中的一大尤物,千百年来这个幽香袭人的花柳繁华地引得多少墨客骚人竞折腰。拙政园、网师园、退思园、耦园、曲园、怡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白朗的《山河万朵:中国人文地脉》,每章叙述详尽有致,亦有其概观与分叙。以《湖湘满地红》一章为例,其起手先写湖湘文化之源起,而后以“唯楚有才”引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阅读这些语感极强的行文,在回肠荡气的长句与铿锵有力的短句间,在那些冷静的引述与激情的慨叹间,在那些冰冷的数据与温情的诗行间,让人看见了剑气琴心——气吞山河的剑气和令山河寂静的温婉的琴心。”百川赴海,千峰向岳。史地随笔竟被白朗写的如此的深刻、耐嚼,其既以优美流畅的语言描绘了中国南方与北方的史地文化,还形象地演绎出南方与北方的文化特色。透过人文地脉那阔大而丰腴的躯体,穿过深厚而古老的历史时空,无论是灿烂的荣光,还是沉重的耻辱,中国人文地脉的醉人之处,就在于“山河如万朵花开”。

  《山河万朵》读后感(三):在山河与地脉中取暖的人——蒋蓝评《山河万朵》

  在漫长的浪漫主义时代,尽管出现了人定胜天之类的乌托邦指令,究其根源,浪漫不过是蒙昧主义的华丽披肩。难以计数的人为灾难,为时间提供了证词。地脉为人间之根基,乃盘古身躯化成。凡人体经脉,在大地中都有一一对应的存在,被称为地脉。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同人体经脉淤塞会致病一样,地脉的阻滞不通,同样会引起大地的异变。于是,“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依时间沉淀的地脉,是一种玄机的流露与养成,累积出培育的气韵和气质。地脉深藏而内敛。人们能在某地感受到的暖意,正是地脉所带来的精华。

  随笔作家白郎经过数年的耳鬓厮磨,推出了新作《山河万朵——中国人文地脉》(北方卷、南方卷),这部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品图书,在原作《中国人文地脉》的基础上修改提升,“重整旧山河”,以一种文本的绵密,凸显了他在区域文化领域一种寻根的美学雄心。该书高雅简约的设计引人进入一场视觉享受,更为难得的是配用了228幅珍稀老照片,大大提升了该书的深邃魅力和珍藏指数。

  这是一部关于中国人文风水场的新概念读本。我认为《中国人文地脉》的关键词是“人迹”与“互文”;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人迹”是作者复原历史的着眼点,人迹是推动整个人文地理版图的动词;作者一反当下流行的风景主义作文写作模式,以一种“互文”的复调美学向度,使枯燥干硬的历史叙事回到了文学和感动。

  人迹于山,山势葱茏;人迹于水,烟波浩渺;人迹为那些清冷的历史建筑带来“回阳”的血色,爱恨情仇充溢在山河岁月,成就了白郎心目中最靠近真实的历史。比如,空洞议论孔子的文字已是汗牛充栋,白郎在《孔子是一轮月》一文里,追随中国晚清三大传教士之一的丁韪良在曲阜盘桓的足迹,以丁韪良的第一手田野考察笔记,钩稽洋人对“中国麦加”的细腻体验,并将自己独到的感受予以照映。

  从严格学术分类上,白郎使用的“地脉”一词,被他赋予了崭新内容和品格。他整合了历史地理、人文地理、经济、政治、风物、风化等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思考,称其为“互文”写作也许更为恰当,但他清醒地把交错的文体控制在文学的格局当中。这也决定了《中国人文地脉》一书的文体性质——博大、纵深、绵长而细腻。作者富有激情的叙述语体,使本书避免了艰涩和浅尝辄止的同类亚学术著作的通病,《中国人文地脉》当中很多独具个性的观点,一直支持着我的阅读信心。这也可以发现,在借鉴相邻学科方法上,白郎很注意这些方法对人文地理学的适应程度,并尽力将它们转化为自己的思维方法和技术方法,自我创新的痕迹明显。

  作者认为,某种神秘主义紧紧抓住了中国人的内心,这种神秘主义把宇宙、社会、个体生命视为一体性,在它蓬勃而博大的气象驱使下,人们觉悟到将责任和自由统一起来的内在良知,这一“良知”的核心是明心见性的灵动根脉,它就像一棵树的根基,在生活中外化为仁、义、礼、智、信五个树杈。

  因此,透过中国人文精神那静美的阔大面庞,穿过中国深厚而古老的传统大地,蓦然回眸,我们实际上已经察觉到,无论是灿烂的荣光,还是沉重的耻辱,中国文化最动人之处,在于人与自然之间神秘而敞开的亲密交流,以及这种交流所形成的生活和文化。对中国人来说,灵魂的拯救不是来自于上界的神,而是来自于脚下的大地。正所谓:“云烟影里见真身,始悟形骸为桎梏;禽鸟声中体自性,方知情识是戈矛。”

  这就是说,作者并不为神秘主义所局限,他是希望在人文地理的谱系当中融入理性精神,最根本的着力点,在于弘扬一种人文精神。相对于理性精神而言,人文精神尊重人与自然的价值,注重人的精神生活,在强调人文效益和文化含量的同时,使人们对自然有了更为深入的体会和认识。涌动于人文地理当中的人文精神,其目标是追求从本源涌出的善和美,其核心是以“和”为世界的根性。这也提醒我们,离开人文精神的理性精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性,而离开理性的人文追求只会是一种片面的人文精神。

  大地的根性往往缺乏诗性,缺乏诗性所需要的飘摇、反转、冲刺、异军突起和历险。也可以说,诗性是人们对大地的一种乌托邦设置;而一心向前的大地,就具有最本真的散文性。散文性就是生活。回到大地就是回到人的根性。我能够感受到白郎引述荷尔德林观点的用心:大地之上绝无尺规。这恰与“道法自然”异曲同工。浮荡在大地上的真实与和谐,如同清新的夜露,擦亮黎明,世界就像一个开了光的器皿。而白郎就是一个在山河与地脉中取暖的人。

  《山河万朵》读后感(四):山河是两函经 ——雪子评《山河万朵——中国人文地脉》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山河万朵——中国人文地脉》(北方卷、南方卷,白郎 著), 是由区域文化随笔和珍稀图像构成的藏版读物,以历史叙事示现文化寻根,深度挖掘中国人文地脉的精髓 ,使读者足不出户而游走山河万朵,体味传统文化的深邃特质 。 在广袤的怅惘和流逝中, 在综罗百代与广博细微之间 ,中国那无比古老、硕大漫长的鲜活身影浮现在历史节点和经典细节中。这套书以风格化的图文之魅,密布乡愁,梳理了中华文化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十个区域——燕赵、齐鲁、西北、中原、三秦、吴越、湖湘、巴蜀、岭南、滇云。全书分北方卷、南方卷,内容包括十一部分:山河唤回昨日、燕赵慷慨悲歌地、齐鲁天下根、大西北白银时代、中原梦华录、秦中自古帝王乡、冷翡翠江南、湖湘满地红、巴蜀异端江山、岭南蓝调浪潮、云南众神之地。

  奥克塔维奥?帕斯说:“对现代性的追寻让我们回到传统。”昨日是一面祖先的镜子,镜光射向明日,当我们凝视这镜光,可测试出今日的深浅。

  百川赴海,千峰向岳。水是龙之血,山是龙之骨。中国的苍茫龙体,横贯一万里,上下五千年。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思念故国,郁何累累。山河唤回了记忆并将它收拢于自己漫长的额头。寥廓一笑间,顺着龙之脉,我们驾一叶扁舟逍遥于昨日烟海,顺着龙之脉,我们乘一匹高头大马驰骋于昨日大地。

  一尘举,世界起,一花开,大地收。生死契阔,归路云深。里尔克说:“生与死,同属一个核心。谁了解自己本来的家世,谁就会将自己酿成葡萄酒,投身于最纯粹的火焰。”这个核心是大地之爱,归根,复命,在钢筋混凝土时代,怀揣乡愁,努力做有根的中国人。

  人文地脉是文化中国的一个载体和气场。作为巨大复杂的文化实体,中国的地域性差别是非常大的,对这种差别最简单的划分是将其划分为南北两大块。按照自然地理,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淮河是中国结冰的河流中最靠南的一条大河);而按照文化地理,那么明清以来以长江为界大概更为合理,更有说服力。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淮河以南的橘树能结出又大又甜的橘果,移栽到淮河以北后只能结出又小又酸的枳果。作为人文地理秘密塑造出的涂满釉彩的鲜活个体,生命从来就不外在于人文地理的母胎,人恰恰是区域性人文地理深境中活态文化的一种呈示。

  巴克尔认为有四个主要自然因素决定着人们的生活和命运:气候、食物、土壤、地形。泰纳?勃兰克斯认为种族、环境和时代是决定人文地理深境中民族文化的三大要素,其中特别突出的是种族因素,他断言种族因素中的天赋、情欲、本能、直观是决定民族文化特征的“永恒冲动”。荣格一生都在强调“集体无意识”的巨大影响力,在他看来,每个人一生的行为都受到背后一只无形大手的控制,这只大手就是长期以来积淀在传统中具有文化同构特征的综合价值观念——从一个角度讲,这只“无形大手”,就是由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叠加而成的人文地脉。

  人文地脉线团状的长期性沉淀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南北文化的差异。刘师培说:“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间,多尚虚无。”梁启超说:“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越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北方辽阔的黄土地和黑土地,景色壮丽,气候干燥寒冷,天空高旷,植被贫乏,在这种环境下,人物的性情多厚重、强悍、豪爽、严谨。而南方水流纵横,山色清华,植物繁丽,气候温暖湿润,云霞低垂清灵,在这种环境下,人物的性情多柔婉、细腻、灵捷、浪漫、精明。北方人的主食是玉米、大豆与小麦,所以培育出了北方人魁伟与刚健的体魄,同时,这些作物的耕作需要人们之间的协作,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精神与政治意识就凸显出来了。而南方人以稻米为主食,所以有着灵巧的心性,同时,“水稻栽培往往促进分散的离心力而不是合作的向心力”(乔伊斯?怀特语),所以南方人散淡的漠视政治的个性就较为突出。鲁迅曾说:北人的优点是厚重,南人的优点是机灵,但厚重之弊在愚,机灵之弊在狡,从相貌上看,北人长南相或南人长北相者为佳。王国维对南人和北人的评价是:“南方人性冷而遁世,北方人性热而入世,南方人善幻想,北方人重实行。”

  一阴一阳之谓道,北方属“阳”,南方属“阴”。北方文化像高山一样崇高、庄重、敦厚、朴实、壮阔,南方文化像流水一样灵秀、柔情、细腻、飘逸、梦幻。这实际上是同一文化的两种异质。20世纪后期,全新形态的移民浪潮呼啸而来,南人与北人的交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点。

  若以区域文化详细划分中国文化的话,可以划分出很多,本书对其中典型性板块的经典细部进行了深度挖掘,想要在综罗百代与广博细微之间找到一扇散发着微香的“月亮门”。

  在广袤的怅惘和流逝中,中国那无比古老、硕大漫长的鲜活身影浮现在本书中。历史是中国的羁绊也是沃野,如费正清所说,如果中国人要想对今天作出正确的评断,就得面对这样的挑战:“中国四千年所有的历史遗址都紧密地靠在一起。对我们来说,这就好像是使徒摩西在华盛顿山上接过了经牌,希腊的帕提侬神庙建筑在波士顿的邦克山上,汉尼拔越过了阿勒格尼山脉,恺撒征服了俄亥俄,查理曼大帝于公元800年在芝加哥举行加冕礼,梵蒂冈俯视纽约的中央花园一样。”

  瞄准“中国人文地脉”这一靶心,大可以施展身手,因为中国实在是太大了,历史更是长得令人目瞪口呆。这和喜欢回忆历史的美国人大不相同,美国历史就算从1776年算起,到今天也只有200多年,难怪法国人讥讽说,美国人喜欢回忆历史,但一回忆到他们祖父的父亲那里就再也回忆不下去了。

  人天眼目,灵机活泼,一条鱼静静汲满月光,一匹马静静踏遍寒山。游走于山河万朵,是在振衣与濯足之间,谦卑地体验有无。无论溃败,还是新奇,土地都是母怀;“天”中有“人”,像哈利波特的隐形斗篷,那无限之花,无心者通之。云气,飞鸟,古樱,樵歌,谷音,紫芝,菜根,独立岩头,山河是两函经。

  历史讳莫如深的洗牌方式全然不可思议,“人定胜天”的结果,必然是“天定胜人”。每个人都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之上绝无尺规,毁坏大地就是毁坏我们自己,对中国的拯救最终将来自大地。今天,在钢筋水泥和马赛克的挤压下,人们心中的故乡之火正在大面积熄灭,希望本书能为读者唤回一片野云,让更多的人在日月临身的感恩中,亲近脚下的大地。

  原文发表于《四川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