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中英比较)读后感精选

先知(中英比较)读后感精选

2020-11-24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先知(中英对照) 读后感 

  《先知(中英对照)》是一本由纪伯伦著作,中国书籍出版的267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200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先知(中英对照)》精选点评:

  ●我的贫穷而又羞涩

  ●好

  ●不觉得翻译的好,英语反倒挺美的。

  ●我喜欢这本书。

  ●绝对的好书,冰心翻译的很美

  ●启迪心灵的一本好书,诗歌优美且富含深意。

  ●前面有共鸣 看到后面也不止是因为理解力不到位还是看得太囫囵吞枣了 没那么多感触了

  ●值得细品

  ●至今看过的纪伯伦作品都没让我失望过 只有翻译让我失望

  ●箴言。你给我的爱是一种独立的力量@妃铃

  《先知(中英对照)》读后感(一):你不懂的事,这里都有答案

  其实很早,大概是高中的时候就看过纪伯伦的散文,文字很深刻,但是不晦涩。那时候写作文篇篇都有对他的引用,所以总是能在老师那里拿高分。各位高中的小朋友们。我真的觉的,你只要把所有纪伯伦的书都读了,拿高分就不太是什么问题。

  后来参加新东方的英文比赛,三十篇规定的文章中,on love是其一,先知的第二篇,但是其实我认为是第一篇,因为前面the coming of ship可以说是序篇。

  on love,这是一篇及其重要的文章。你如果真的读了,并且去试着理解了。你就会勇敢起来,至少,在你受伤害的时候,你的痛苦会轻一点。

  该怎么讲,其实我觉得有时候好的诗和散文,真的是一把保护伞,在你受伤害的时候,他已在你的思想里建立了屏障,以至于那些伤害不至于伤到你的心,你可以很释然,不会太想不开而痛苦,你也会很坦然,不至于被那些奇怪又丑陋的思想左右了你要去的方向。

  我一直都在慢慢的读这本书,就像我一直慢慢的读飞鸟集和吉檀迦利,总一开始不懂,到后觉得自己很懂了,再到后来终于明白自己其实什么都不懂,再后来只是懵懂。

  其实你不可能懂的,所以我已经不太敢用懂这个字。任何事情,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刻骨铭心的了解,没经历过之前无论你看多少书,你明白多少事,那些懂都是皮毛而已。

  《先知(中英对照)》读后感(二):"二十世纪的威廉.布莱克":纪伯伦

  哈利勒.纪伯伦(Kahlil Gibran 1883-1931) 黎巴嫩著名诗人、作家兼画家,被认为是20世纪与泰戈尔比肩的东方文学大师、二十世纪全世界最杰出的诗人,在西方被誉为"二十世纪的威廉.布莱克"。他那从灵魂深处传来的生命之歌,富有神秘天启预言式的语句,宛如天籁之音,传达出人生的真理,成为融合东西方心灵精髓、超越时空的永恒箴言,为心灵迷失于尘世的人们起着洗涤灵魂的作用。纪伯伦足以堪称人类精神修养大师,他的文字历久弥新,传遍了全世界,超越了时空与国界的限制,他的散文诗,大半个世纪以来,驰誉东西方世界,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东西方读者。诗人说,它是诗化的哲学;哲人说,它是充满哲理的诗。

  纪伯伦的经典代表作《先知》自1923年出版至今,被喻为代表真理的小圣经,一经出版就轰动了全世界,译文多达五十几种语言,发行量超过七百万册,欧美评论家将它与泰戈尔的《吉檀迦利》相提并论,称之为“东方最美妙的声音”。《先知》是他“从少年时即开始酝酿,早已成为身体的一部分”的“伟大成就”。纪伯伦在初稿执笔《先知》时,才仅仅十八岁;而这部书在纪伯伦去世翌年,才得以和世人见面。纪伯伦视《先知》为其一生最大的成就,称之为“我的第二次诞生,第一次洗礼”。他曾经说过:“它仿佛是我身体的一部分……因为我想要确定,非常地确定,书中的每一个文字都必须是我的最佳贡献。”

  在《先知》一书中,纪伯伦以生活中每人所接触的层次当主题,以先知的口吻、超越现实世界的视野、简洁的问答型式,来谈及感情、婚姻、子女、事业、时间等一系列人生和社会的重要问题,哲理极为深奥,使我们不得不细嚼深思,从他那睿智的人生哲理中得到顿悟!其深邃广博几乎已达到人类精神修养所能及的最高境界。作为世界文坛一颗不朽的巨星,美国人曾称誉纪伯伦“是东方刮起的第一次风暴,席卷了西方,给我们西海岸带来了鲜花”,并被誉为“东方赠送给西方的最好礼物”。《芝加哥邮报》评论说:“如果一个男人或者女人读了他,不能安静地接受一位伟人的哲学,那么,这个男人或者女人,就生命和真理而言,确已死亡”;“这一本奇妙的著作,哲学家认为它是哲学,诗人称是诗,青年则说:‘这里有一切蕴含在我心中的东西。’老年人说:‘我曾不断追寻,但却不知追寻为何?但在我垂暮之年,我在这本书中找到我的宝藏。’” 1983年纪伯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七位“具有世界意义”的人物之一。他生前虽未得到文学大奖,然而身后世人给予他和他的作品评价之高却是许多大家可望而不可及的。几年前我国由《中华读书报》评选的20世纪百部文学经典中,《先知》也入选其中。《先知》在中国最早的中文版是冰心译的,冰心曾说:"一般说来,年轻时都会喜欢泰戈尔,而年纪大了,有了一段阅历之后,就会转向纪伯伦。"

  《先知(中英对照)》读后感(三):年轻时会喜欢泰戈尔,有了阅历之后会转向纪伯伦

  哈利勒.纪伯伦(Kahlil Gibran 1883-1931) 黎巴嫩著名诗人、作家兼画家,被认为是20世纪与泰戈尔比肩的东方文学大师、二十世纪全世界最杰出的诗人,在西方被誉为"二十世纪的威廉.布莱克"。他那从灵魂深处传来的生命之歌,富有神秘天启预言式的语句,宛如天籁之音,传达出人生的真理,成为融合东西方心灵精髓、超越时空的永恒箴言,为心灵迷失于尘世的人们起着洗涤灵魂的作用。纪伯伦足以堪称人类精神修养大师,他的文字历久弥新,传遍了全世界,超越了时空与国界的限制,他的散文诗,大半个世纪以来,驰誉东西方世界,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东西方读者。诗人说,它是诗化的哲学;哲人说,它是充满哲理的诗。

  《沙与沫》是纪伯伦的一部格言集,字数不多,短的只有一句,是其哲理短诗的代表作。纪伯伦的经典代表作《先知》自1923年出版至今,被喻为代表真理的小圣经,一经出版就轰动了全世界,译文多达五十几种语言,发行量超过七百万册,欧美评论家将它与泰戈尔的《吉檀迦利》相提并论,称之为“东方最美妙的声音”。《先知》是他“从少年时即开始酝酿,早已成为身体的一部分”的“伟大成就”。纪伯伦在初稿执笔《先知》时,才仅仅十八岁;而这部书在纪伯伦去世翌年,才得以和世人见面。纪伯伦视《先知》为其一生最大的成就,称之为“我的第二次诞生,第一次洗礼”。他曾经说过:“它仿佛是我身体的一部分……因为我想要确定,非常地确定,书中的每一个文字都必须是我的最佳贡献。”

  在《先知》一书中,纪伯伦以生活中每人所接触的层次当主题,以先知的口吻、超越现实世界的视野、简洁的问答型式,来谈及感情、婚姻、子女、事业、时间等一系列人生和社会的重要问题,哲理极为深奥,使我们不得不细嚼深思,从他那睿智的人生哲理中得到顿悟!其深邃广博几乎已达到人类精神修养所能及的最高境界。作为世界文坛一颗不朽的巨星,美国人曾称誉纪伯伦“是东方刮起的第一次风暴,席卷了西方,给我们西海岸带来了鲜花”,并被誉为“东方赠送给西方的最好礼物”。《芝加哥邮报》评论说:“如果一个男人或者女人读了他,不能安静地接受一位伟人的哲学,那么,这个男人或者女人,就生命和真理而言,确已死亡”;“这一本奇妙的著作,哲学家认为它是哲学,诗人称是诗,青年则说:‘这里有一切蕴含在我心中的东西。’老年人说:‘我曾不断追寻,但却不知追寻为何?但在我垂暮之年,我在这本书中找到我的宝藏。’” 1983年纪伯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七位“具有世界意义”的人物之一。他生前虽未得到文学大奖,然而身后世人给予他和他的作品评价之高却是许多大家可望而不可及的。几年前我国由《中华读书报》评选的20世纪百部文学经典中,《先知》也入选其中。《先知》在中国最早的中文版是冰心译的,冰心曾说:"一般说来,年轻时都会喜欢泰戈尔,而年纪大了,有了一段阅历之后,就会转向纪伯伦。

  quot; 纪伯伦还是一位世界级的画家,他的绘画在世界画坛占有独特的地位。他的绘画被罗丹评价为:“我从未见过一个人能将诗与画结合得如此巧妙!”他毕生创作了约七百幅绘画精品,其中的大部分被美国艺术馆和黎巴嫩纪伯伦纪念馆收藏。值得一提的是,霎哈嘉瑜伽士可以感应得到纪伯伦作品中清凉的能量。

  《先知(中英对照)》读后感(四):诗人的眼睛

  多想要一双诗人的眼睛,

  来看待这纷扰、缤纷的世界,

  即使是多么不起眼的东西,

  装上一副诗人的瞳孔,

  太阳、晓烟、露珠、弓箭、夜莺,

  这些多么平常的意象,

  却串起了一首优美醒人的散文诗,

  多想要一双诗人的眼睛,

  来遐想这几度烟雨几度愁离的世界,

  中间人变成了调停者,

  那歌声用来形容逸乐,

  联想中愿望开出了花朵,

  多想要一双诗人的眼睛,

  来隽写出诗般的语言,

  语言成了用美来编织成的箩筐,

  只需将一些立意的散点洒落,

  变成了一筐精心制成的花篮,

  不用束之高阁,

  可以待人做礼,

  多想要一双诗人的眼睛,

  在这繁复的世界中,

  觅到一处属于自我的良荫,

  栖息却不被人叨扰,

  诵读却不被人误读,

  书写却不被人赶走,

  唱歌却不被人捂嘴,

  多想要一双诗人的眼睛,

  去找寻同自己一样诗性的人。

  -----------------------------------------------------

  摘录好词好句:

  我说生命的确是黑暗的,除非是有了激励;

  一切的激励都是盲目的,除非是有了知识;

  一切的知识都是徒然的,除非是有了工作;

  一切的工作都是空虚的,除非是有了爱。

  ——《论工作》

  悲哀的创痕在你身上刻得越深,你越能容受更多的欢乐。

  ——《论哀乐》

  你的心灵常常是战场,在战场上,你们的“理性与判断”和你们的“热情与嗜欲”开战。

  我恨不能在你们的心灵中做一个调停者,使我可以

  让你们心中的分子从竞争与衅隙变成合一与和鸣。

  ——《论理性与热情》

  思想是天空中的鸟,在语言的笼里,也许会展翅,却不会飞翔。

  ——《论谈话》

  如同酒光被忘却,酒杯也不存留,而酒味却要永远被记念。

  ——《论谈话》

  逸乐是一阕自由的歌,

  却不是自由。

  是你的愿望开出的花朵,

  却不是结下的果实。

  是从深处到高处的招呼,

  却不是深,也不是高。

  是关闭在笼中的翅翼,

  却不是被围绕住的太空。

  ——《论逸乐》

  你们到哪里追求美,除了她自己做了你的道路,引导着你之外,你如何能找到她呢?

  除了她做了你的言语的编造者之外,你如何能谈论她呢?

  ——《论美》

  美不是一种需要,只是一种欢乐。

  她不是干谒的口,也不是深处的空虚的手,

  却是发焰的心,陶醉的灵魂。

  她不是那你能看见的形象,能听到的歌声,

  却是你虽闭目时也能看见的形象,虽掩耳时也能听见的歌声。

  她不是梨痕下树皮中的液汁,也不是在兽爪间重死的禽鸟。

  却是一座永远开花的花园,一群永远飞翔的天使。

  ——《论美》

  你们给予了许多,却不知道你们已经给与。

  真的,“慈悲”自己看镜的时候,变成石像。

  “善行”自赐嘉名的时候,变成了咒诅的根源。

  ——《言别》

  但是你们若再静默些,他们就知道我所要网罗的,只是你们的喜乐和哀痛的奥秘,

  我所要捕取的,只是你们在天空中飞行的“大我”。

  但是猎者也曾是猎品。

  因为从我弓上射出的箭矢,有许多只是瞄向我自己的胸膛。

  并且那飞翔者也曾是爬行者;

  因为我的翅翼在日下展开的时候,在地上的影儿却是一个龟鳖。

  我是信仰者也曾是怀疑者;

  因为我常常用手指扶触自己的伤痕,使我对你们有更大的信仰与认识。

  ——《言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