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爱因斯坦语录读后感100字

新爱因斯坦语录读后感100字

2020-11-16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新爱因斯坦语录 读后感 

  《新爱因斯坦语录》是一本由卡拉普赖斯著作,34.00元出版的2008-12图书,本书定价:440,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新爱因斯坦语录》精选点评:

  ●有几句有意思的,其他也就差不多

  ●像一本爱因斯坦发的朋友圈记录册

  ●人类真正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在什么程度上和在什么意义上从自我中解放出来。如果你想过幸福的一生,那么就要把人生和一个目标相联系,而不是与人或物相联系。我们能体验的最美的东西是神秘。这是处于真正的艺术和真正的科学的摇篮中的基本感情。一个不了解它、对它不再惊奇、不再赞叹的人,就像一支已熄灭的蜡烛。正是这种神秘的体验……产生了宗教。知道存在某种我们不能深入了解的东西,知道最深刻的理性和最辉煌的美,只有在它们最原始的形态中才能为我们的心灵所感知——正是这种知识和这种感情构成了真正的宗教。我相信叔本华所说的,把人们引向艺术和科学的最强烈动机之一是要逃避日常生活的粗俗和单调,并躲避到充满了我们自己所创造的形象世界中去。……一个修养有素的人总是渴望逃避个人的生活进入到客观知觉和思维的世界。

  ●爸送我的生日礼物。

  ●2013.12

  ●最近翻译到爱因斯坦,想起这本书,大一的时候一口气读完,非常震惊。觉得各种价值观世界观如出一辙地相似。每本书的后半部分都略啰嗦,前半部分不错。打算重购一套。

  ●我完全专注于思考。我像一个视通万里的人,对广袤的世界着迷

  ●说是语录,但其实有点儿像费曼的彩虹那样的,就是短点儿。如果编者没有故意的断章取义他的信件啊发言啊神马的,我觉得是个很猎奇的适合茶余饭后看来玩儿的书。

  ●高中生看过来,作文素材啊……

  《新爱因斯坦语录》读后感(一):科学咖啡馆的书

  感觉做的有点急,让人感觉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这套书,比湖南科技出版社的那套“第一推动”差多了。

  很失态的是:《新爱因斯坦语录》新书拿在手里卷起来看的时候,封面和扉页之间的胶掉了,封面散脱。这不像大社干的活儿。

  《新爱因斯坦语录》读后感(二):爱因斯坦

  上学的时候,我的物理成绩就一直那么“平庸”。那时,特别讨厌两个人,一个是牛顿,一个就是爱因斯坦,虽然他们都是改变世界的大家,呵呵。意外得到两本书——新爱因斯坦语录。抱着玩弄的心态,看看这古板老头都说些啥吧。读过之后,才发觉他除了晦涩深奥的公式外,还有许多掷地有声的见地,和许多黑色幽默的段子。如果我早点了解爱因斯坦可爱,真实的一面,会不会对他更感兴趣?会不会物理成绩高一点?HOHO~~~~建议初高中以上的青年朋友们作为课外读物好好读读!

  《新爱因斯坦语录》读后感(三):严谨可信内容喜欢

  正如书的前言所说,几乎所有语录都出自爱因斯坦本人。

  所有语录都附有明确出处,而不是“朋友回忆学生记述”之类,读的放心。

  多角度。读完之后基本上把老爱其人知透了。

  好看。

  (如下2则语录,是爱因斯坦给妻子米列娃的备忘录,1914年7月18日左右。其中列举了他同意与米列娃一起住

  在柏林的条件。起初米列娃接受了这些条件,但是后来7月底她带着孩子们离开了柏林。)

  (A)你负责照料:

  (1)收拾我的衣服和送洗衣店的衣物;

  (2)定时在我的房间内供应我的三餐饮食;

  (3)保持我的卧室和书房整洁,特别是我的写字台要仅供我使用;

  (B)除完全社交理由所需外,你要放弃与我的其他一切个人关系,特别是,你要断绝下列念头:

  (1)我呆在家里陪你;

  (2)陪你外出或旅行;

  (C)在你与我的关系方面,你要服从下面几点:

  (1)你不要期望我对你有任何温情,你也不要对我提任何建议;

  (2)如果我有要求的话,你就要停止和我谈事情;

  (3)如果我要求的话,你就要离开我的卧室或书房,并且不要有任何顶嘴和争吵;

  (D)你不要在我们的孩子们面前用任何言语和行为来贬损我。

  我不期望我会和你离婚,而只要求你和孩子们一道住在瑞士……并且每两周告诉我两个宝贝儿子的

  消息。……作为回报,我向你保证我的行为举止恰当,就像我对任何没有关系的妇女那样。

  ——摘自《新爱因斯坦语录》P32

  《新爱因斯坦语录》读后感(四):转:《新爱因斯坦语录》译后记(范岱年:《科学时报》2009年3月5日)

  《新爱因斯坦语录》摘引了有关他本人、家庭和友人,人生、生命和死亡,政治和爱国主义,战争与和平,宗教与哲学,科学和技术,音乐和艺术以及犹太复国主义等等方面的论述,这是他留给人类的宝贵思想遗产。

  本书编者艾丽斯·卡拉普赖斯是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的资深编辑。她为《爱因斯坦全集》工作了20多年。她也是《爱因斯坦年谱》的作者。1996年,她编辑出版了《爱因斯坦语录》(该书的中译本已于2001年由杭州出版社出版)。2000年,她又编辑出版了该书的增订版。2005年,她又编辑出版了这本《新爱因斯坦语录》。在本书中,她增加了300条新语录和“论老年”一节。对原来的语录的译文和资料来源作了修正和补充。在“附录”中,刊载了爱因斯坦老年时的女友范托娃和他的秘书杜卡斯关于他最后两年和最后几天的记述;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关于爱因斯坦档案的摘录;爱因斯坦给罗斯福总统和弗洛伊德的信。这些都是很珍贵的史料。所以,这本新语录,已经大大不同于前两版的语录,有它新的价值。

  爱因斯坦与物理学

  爱因斯坦是20世纪初物理学革命的旗手。1905年他提出了光量子假说;提出了测定分子大小的方法,解释了布朗运动现象,证实了原子的实在性;创建了狭义相对论,提出了质能等效性定律,统一了力学和电动力学;使该年成为物理学史上的一个奇迹年。以后,他又进一步创建了广义相对论和引力理论,用一般协变性统一了惯性系和非惯性系,并开创了宇宙学的研究。他还把量子假说应用来解释固体比热和光化学当量定律,提出辐射的量子理论和激光的基本原理(受激辐射概念);并在玻色工作的基础上提出单原子理想气体的量子统计理论,并预言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为量子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925~1926年建立的量子力学是20世纪物理学革命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但是爱因斯坦对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关系和波函数的几率解释持保留态度,认为量子力学不是完备的理论,他的名言是“上帝不掷骰子”。为此,他与哥本哈根学派的首领玻尔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争论。虽然后来事态的发展比较支持玻尔的观点,但爱因斯坦的挑战也促进了量子力学的诠释的清晰和完善。

  从1925年开始,直到爱因斯坦临死前不久,他一直全力投入统一场论的研究,企图把引力和电磁力统一起来,但没有取得什么积极成果。他的工作脱离了这一时期物理学发展的主流,即核物理、粒子物理和量子场论的发展,没有顾及到新发现的强、弱相互作用力和大量基本粒子。在爱因斯坦之后,统一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的理论建立了。但是,如何统一强相互作用的色动力学和弱电理论,至今尚无头绪。试图统一四种作用力的理论,是威滕等弦理论家的追求,可是,弦理论还只是一个探索性的数学理论,至今还没有得出可以用物理实验来验证的结果。看来爱因斯坦是过分重视了世界的统一性和对称性,而忽视了对称性破缺,没有设想世界也可能是多元的。

  本书“关于科学和科学家、数学和技术”一节中的语录,多少反映了爱因斯坦一生从事物理学研究的过程和他的一些基本观点。至于统一场论的前景如何,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上帝是不可捉摸的”,难以预测。

  伟人与他的家人和朋友

  本书摘引了爱因斯坦与其第一个妻子早期的激情洋溢的情书。他们俩是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物理系的同学,有共同的志趣。他不顾父母的反对,坚决要和她结婚。在1903年结婚时,爱因斯坦是瑞士专利局的三级技术员,收入不丰,一年后又有了孩子,但他们生活得幸福,还作出了杰出的物理学成就。可是在爱因斯坦成名之后,他们之间的感情产生了裂痕。1914年,他到柏林工作,他的妻子带着两个孩子却回瑞士居住。可是,爱因斯坦非常爱他的两个儿子,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尽力为他们提供充裕的生活费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爱因斯坦独居在柏林,紧张地从事广义相对论的研究,战时的生活条件很差,爱因斯坦患了严重的胃病,幸得他的表姐悉心照料。1919年,爱因斯坦和他的第一个妻子离婚,协议商定给她和孩子充裕的生活开销,包括今后有可能得到的诺贝尔奖奖金。同年,爱因斯坦和他的表姐结婚。她虽然不懂物理学,但对爱因斯坦照顾得很好。1933年,她同爱因斯坦一起移居美国,并于1936年去世。

  此后爱因斯坦一直与秘书杜卡斯和继女玛戈在普林斯顿过着平静的生活。妹妹玛雅从1939年到1951年去世前,也和他生活在一起。他的第一个妻子一直住在瑞士,1948年去世。他的大儿子汉斯1936年到美国,和他保持了友好的关系。爱因斯坦的次子因患精神分裂症,一直留在瑞士,爱因斯坦到美国后,就没有再见到他。但在爱因斯坦的遗嘱中,他留给次子的遗产,远比留给长子汉斯的多。从本书收录的爱因斯坦和他的家人的书信中,可以看出,爱因斯坦也是一个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的活生生的人。尽管他也有缺点,但他对他的家人充满者深厚的亲情。

  作为世界权威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与20世纪的一流物理学家和科学家,例如,洛仑兹、普朗克、玻尔、奥本海默、居里夫人、弗洛伊德、罗素等等都有交往。在1919年成为世界最负盛名的科学家之后,他与世界名人如罗斯福总统、比利时王后、印度总理尼赫鲁、以色列总统魏茨曼、作家罗曼罗兰、萧伯纳、辛克莱、印度诗人泰戈尔、电影大师卓别林、音乐家托斯卡尼尼等也都有过直接的交往(而且他更乐意与左倾人士交往)。在“论朋友、科学家和其他人”一节中,爱因斯坦对他们都做了很有意思的评述。

  真、善、美

  从青年时代起,爱因斯坦就是一个和平主义者。他说:“我的和平主义是一种本能的感情,我有这样一种感情是因为我厌恶残杀生灵。我的态度不是来自任何知识理论,而是基于对一切残忍和仇恨的深恶痛绝。”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初,他就与友人共同签署《告欧洲人书》,反对德国文化界名流为战争辩护的《告世界文明书》。但他不是一个绝对的和平主义者。1933年当德国法西斯用战争威胁着全人类时,他就不鼓励比利时的青年不服兵役。1939年,在齐拉的推动下,他写信给罗斯福总统,建议美国加紧原子能研究,防止德国占先掌握原子弹。1945年3月,爱因斯坦同齐拉讨论了原子军备的危险性之后,他又写信给罗斯福,介绍齐拉去反映有关情况。但罗斯福总统在4月去世,没有看到这封信。8月美国在日本丢了两枚原子弹,造成大量平民的死亡。爱因斯坦很后悔,说他如果早知道德国人制造不成原子弹,他决不会在1939年签名上书罗斯福了。

  1946年他发起组织“原子科学家紧急委员会”,反对原子军备竞赛。为了防止核战争,他主张建立世界政府。1955年4月11日,在他逝世前两天,他写信给罗素,同意签署促使所有国家放弃核武器的宣言。他为世界的和平事业确实奋斗了一生。今天,掌握核武器的国家数目和各个核国家储存的核弹头的数量已大大超过上世纪50年代,核战争的危险比那时更为严重得多。所以,爱因斯坦的许多警告和思考,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爱因斯坦是一个有崇高理想的人。他说:“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本身看作是目的”,“指引我的道路并时时给我力量使我能直面人生的理想一直是善、美和真”。他认为他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基于别人的劳动,他必须尽自己的力量来报偿已经领受和仍在领受的帮助。

  他自称是一个“孤独的流浪者”,“独来独往的人”。他超越他的国家、故乡、朋友甚至他的亲人。这种超越和孤独,使他能潜心研究科学,探索宇宙的奥秘,使他能公正客观地审视、思考人类社会的现实和未来。他蔑视权威,可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1919年的天文观测确认了他的广义相对论的预言之后,他成了科学界最大的权威。在他随后对美国和日本的访问中,他像圣人般地受到大众的欢迎。

  他的生活简朴:留长头发以减少理发的次数,袜子可以不穿,一件皮夹克解决了多年的上衣问题,其目的就是通过限制需要来增加自由。按照他的遗愿,他的骨灰不予保存,不建墓地,不保留故居。他不希望后人通过这些来纪念他。但与他的愿望相反,他去世已过了半个世纪,人们一直在怀念他,纪念他。他的著作,一再出版。他的全集正在陆续编辑出版。他的语录出了第三个版本。不管他个人的意愿如何,他的思想遗产已成了人类文化永恒的瑰宝。

  (本文系《新爱因斯坦语录》的译后记,有所删节,编辑另添加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