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情书色》读后感精选

《书情书色》读后感精选

2020-11-14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书情书色 读后感 

  《书情书色》是一本由胡洪侠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3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书情书色》精选点评:

  ●【江安图书馆外借】为书而书之书,趣味有限但轻巧好读。

  ●若不是读过其他的书,想必对这册书会情有独钟吧?同样是剪切的书,《小时候》是自己的故事,这书则是别人的故事,还不算是难找的故事。书读的是新奇,但你讲的事我都知道算什么地,三联的一堆书,世纪文景的一堆书,翻过点书的人谁不知道?如何你能比别人叙述得好,特别是面对一批已成经典的名著?好在有一些是作者自己的,有一些是网上的,正是如此,此书还有些保存的价值。如果此胡弄一个“编”的样子,再注明出处,甘心做一本别人图书的索引,那么我真要给他大大的五星,因为汇集书话的作品真是少之又少,那么他的二集,也真真是非买不可了。

  ●痴~~有爱!

  ●蛮有意思的,就是图个乐~

  ●这本书让我分清楚了书迷与书痴,然后还顺便告诉我独裁者的书通常卖的最好,所谓自由邦也会有各种禁书。。。

  ●爱书人的小故事,最喜欢孙犁和他妻子的小故事,很感动。

  ●读书人才懂的幽默和无奈。不过真庆幸我爱读书

  ●爱书的人恐怕都有许多可爱的怪癖吧!

  ●没印象了。

  ●“我们爱讲冷笑话”体……等结果时的最佳消遣,就是四百则一气读完也有点头昏。爱书收书其实并不因主体是书而忽然变得有多高尚,盖因一切的事物走到极端,不过是两个字:疯狂。

  《书情书色》读后感(一):七零八落且并不见精细的文章能够在中华书局结集出版,只有名人才可以做到吧

  本书为书情书色第一集,收录400则书话,分为四辑。讲藏书家、雅贼、书痴、书迷故事,又讲旧书轶事,读来轻松。 每则书话仅一二百字,这种文字最考炼字功夫了。吹毛求疵地说,还不够精到。 四百则书话中,我个人认为说得上不错的就二十多篇罢了。这种书的好处只在于可以随时读随时放下,因为篇幅缘故,很快可以读完。这些七零八落且并不见精细的文章能够在中华书局结集出版,我想也只有名人才可以做到吧。

  《书情书色》读后感(二):无奈之举,有意之为,不过,也满载书情书色

  正如胡洪侠在二集的序中所说,“说无奈,是因为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情感、精力、时间、阅读与信息等等都成碎片,浮游其中,身难由己,不克逆流而上,唯顺水漂泊而已。” 而说有意,则是古来笔记一体也有许多佳作,写些小记仍可“碎片江湖”。

  说得正入心坎。我看书情书色本来的目的就是能在自习啊,地铁啊,课间啊那些小时刻看上一两篇。生活在这个时代,看微博的人多,真正常看书的人少。坐在地铁啊那些地方捧着一本书更是少见,满目都是低头看手机。还有好多人说300多页的书好厚的,我在心里就感到略略的无语,还有点小悲伤。

  不过这本虽说是一篇篇短小“笔记”串成,但仍挡不住作者心中的爱书之情以及书中所说的爱书之人的欢喜悲伤,从这本绿皮小书中,时如细流,时如江河一般流进我的心。

  《书情书色》读后感(三):书世百态

  有一种书,篇幅短小,趣味盎然,可以匆忙拿起,又可立即放下。枕边书、如厕书,都是它的名称。这样的书,最适合在零零碎碎的时间里阅读,比如等公交、排队买票等等。最近我读到的胡洪侠《书情书色》,即可算此类。《书情书色》的体裁颇有点像古代的书话,短小精悍,每则不过百余字,寥寥数语之间,读书、藏书、书痴,关于书的世情百态,跃然纸上。

  《书情书色》中的文字,最早是作者在博客上随写随贴的,后来不时跃上纸面,刊于各大报刊。从书中所涉题材看,作者胡洪侠不仅是一个爱书之人,而且涉猎甚广,饱读诗书。能坚持不懈,写下400篇书事,远非一日之功。这400篇书事,最令我感慨的不是那些书痴为了买书、藏书如何殚精竭虑、费尽心机,而是人与书的命运,在时代的大潮里不能自主,从而上演的一幕幕悲喜剧。比如文革之中,藏书家几乎个个难以自保,古籍一律被作为“四旧”,大毁特毁,这样的伤心事,作者在书中娓娓道来,多有述及。

  对于本书,作者自话,“我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顺从自己的兴趣,东采西撷,忽中忽外,有人有己,亦正亦邪,试图编织出一点小趣味,疏远这个高歌猛进的大时代。这个时代真的很大,也很科技,很冷峻,我的这些零散文字,不过是供爱书人烤火暖手的一星炭火而已。”这段话,细细品来,实可感慨一番。纯粹的读书人,当然可以躲进小楼成一统,给自己编织出一点小趣味,疏远这个高歌猛进的大时代。但是时代之所以“高歌猛进”,就在于它有一种裹挟常人,席卷而来呼啸而去的力量,非有大定力、大幸运者难以抗拒,文革之于读书人,即可见一斑。

  “这个时代真的很大,也很科技,很冷峻”,今天书籍面临的危险是前所未有的。随便翻翻报刊就知道了,在这个电子阅读日新月异的时代里,大家关注的话题早已不是书籍是否会死亡,而是它究竟在什么时候死亡,以何种方式死亡。你我这样的爱书人,如今都沾染上一些“遗老遗少”的气息了。到那一天,胡的这本小册子,恐怕真的要成为“爱书人烤火暖手的一星炭火”了。

  《书情书色》读后感(四):读胡洪侠《书情书色》的一点感想

  ◆ 藏书家虽热衷于珍集善本,却并不怎么读。十八世纪英国诗人爱德华?扬曾说:“之所以不让不识字的白丁看管书籍,其道理正如由太监照料后宫佳丽。”如此看来,我买了书也是不见得常看的,因此也算是半个“女太监”了、

  ◆ 顾肇森形容读到中译外国名著中那些长句子时的感受:“仿佛一口气吃下十只湖州粽子,全梗在胃里翻腾”。此喻妙极,确实不好消化。

  ◆ 流沙河的焚书诗:“留你留不得/藏你藏不住/今宵送你进火炉/永别了,契诃夫!/夹鼻眼睛山羊胡/你在笑/我在哭/灰飞烟灭光明尽/永别了,契诃夫!”诗写得极不雅致,倒却是真情实感;语气是调侃的,只是情绪太悲观,说什么“永别了”的话,要知道“诗书焚后今犹在,到底阿房不耐烧”呢,这才是对诗书最大的赞美。

  ◆ 鹤见佑辅这样赞美书:“寂寞的深夜,干游子之血泪;凄清的早晨,温老人的胸怀;日暮途穷之日,给予生机;心灰意冷之际,鼓舞以勇气。于傲慢的情感中,唤起谦虚的冲怀;于彷徨歧路之时,使往返于康庄。这些都是书的恩惠。花晨月夕,旭日皓皓之朝,飞雪靡靡之夕,无论怎么的时候,没有不适宜浏览卷籍的。书本诚然是人类最大的恩人。”然而我倒是觉得,读书给人的不一定全是恩惠:寂寞的深夜,使游子血泪更痛——因为有那些乡愁颓废之作;凄清的早晨,冰凉了老人的胸怀——因为总有书哀叹人事不幸;日暮途穷之日,扼杀生机;心灰意冷之际,挫伤勇气……只是的确,一年四季,没有不适宜浏览卷籍的:清晨需伴茶饮,午后则要来一杯咖啡,傍晚直当温酒,时时可佐以卷籍餐食下腹——仅是这一条,就不得不同意书本是人类最大的恩人了。

  ◆ 吉辛说:“我只消将鼻子放在书页中间,便可以回想起各种事。”书确有独特的气味,有些是墨香,有些则是腐臭的。譬如我那一套三联书店出版的《管锥编》,扑面便是一股酸腐气味——没别的用意,只许是这书束之高阁久了,捂出来的,与其“掉书袋”的内容无半点干系。

  ◆ 有一本“思维图像”集——《单向街》(One-Way Street)将书与妓女拉在一起,列出十三条共同之处,有几条颇有趣:“书籍和妓女都可以被带到床上;书籍和妓女都热衷于用虚构的回忆来告诉人们,她们是怎样变成如今这个样子的。事实上,她们自己都没有留意到为什么。年复一年,她们只遵循自己的直觉行事而不管被领向何方,直到有一天变成了一具肥胖的躯体,站在街头拉客,而那里恰曾是她们年轻时闲逛和观察生活的地方;书籍和妓女——‘固执己见的老头和年轻的娼妇’,想想到底有多少本书曾因为‘不道德’而遭查禁,而后来有成为青年人的必读书;书籍和妓女——男人把读书随笔夹在书页里,把现金夹在及女的丝袜带里。”(我擅自主张为“不道德”三个字加上了单引号,因为遭查禁的书不一定就是不道德的,它很有可能是在当时背景下不道德但在历史长河中是最道德的书)

  ◆ 张晨把教科书、专业书比作妻子,把闲书比作妾,说他对于“书妻”是敬重的,对于“书妾”是宠爱的。虽说有时也不免厚妾薄妻,心中却也晓得妻的重要,看在身家、名分的牵绊上,也不得不和她亲热亲热,恪尽义务。可是,有闲的时候,难免抛妻别妾,出去溜溜,享受叫人心动的艳遇。文人总喜把书与女人相联系,认为都是自己手中的玩物,却不知有时也被这些玩物牵着鼻子走。只是有一点,女人和书是大相径庭的:男人爱女人,总有一天会厌恶,当女人人老珠黄、美人迟暮时便不值钱了;而书籍则是越读越有味,旧书总比新书更加厚重。但是顾肇森又说:“读书一如欣赏女人,品味不免随心情而变,十六岁时惊为天人的女孩子,如今若碰见了,只怕第二眼都不会看。”也不无道理。

  ◆ 书店对每种书估价在先,既不能明标,遂发明一种“暗码”:以十个汉子代替十个数字,书于纸条之上,夹在封面之后,议价时书贾略一查看,即知最低价若干,而顾客却懵懂不知。如“财”为七,“源”为八,“茂”为九,“盛”为十。某书有“茂盛”二字,其价即为十九元。这为价格编码,本是风雅之事,却也要与“财源”这样的字眼挂上钩,书商到底还是商人而已。

  ◆ 《书情书色》通书讲书之破碎轶事,也从不怠慢了“情色”二字。读时常能看到“女人如书,书若女子”之类的字眼,有褒有贬,诚实大杂烩一锅。书中多边缘化、碎片化的“书事”,甚是有趣,可读;只是多有网上引言,常云:“有位网友曾经说”如何如何,不免鸡肋,顿时掉价(即使网上也不乏好句)。

  ◆ 这些读后感想的文字也是碎片化的半文不白的,我定然是受了这书的影响,可见书对于人的作用的确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