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和的读后感年夜全

调和的读后感年夜全

2020-10-29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和谐 读后感 

  《和谐》是一本由[日] 伊藤计划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3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和谐》精选点评:

  ●思想上真的是非常到位啊,翻译不错~

  ●有独到见解,但叙事方式不佳,翻译水准一般,导致代入感不强,注意力无法集中

  ●作者的世界观设定很有趣,但应该有很大争议吧。个人感觉是:米阿哈真是各种中二····你想自己的肉体属于自己,那你去死啊,但别害别人好吗?“和谐”的社会在核战后建立,让众多人类远离病痛,真的是无可厚非的。在现在这样一个亲朋好友渐渐被疾病夺取生命的社会,反而有些期盼作者笔下那个新世界成真。对啊我就是认为一个人的生命并不是自己的,对啊我就是认为抽烟(尤其是周围有人)喝酒(尤其是还劝酒)差劲透了。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负责,才是对至亲好友最大的爱。另外,作者····不太会讲故事啊····就是一条直线到底···女主一路杀到最后,没什么波折逆转就完结了。【【【透】】】为什么米阿哈都死了还会启动“和谐”?

  ●这个故事教训我们,人类要超脱生老病死达到终极和谐,必须先舍弃人类自身。(但因为写法太中二了忍不住。。。。

  ●非常精彩。情节上比上一本《屠杀器官》要连贯了不少。在科幻的设定方面,比《屠杀器官》有过之而无不及。对于“意识”这个概念的解释和联想非常精彩但也有些神棍。不过有两个大问题让人极其困惑。首先就是这个反乌托邦的是如何“吃人”的从头到尾没提过。再有就是,最终的boss到底为什么这么恨这个反乌托邦也没提。而且,从结果上看,这个boss不光没有瓦解这个反乌托邦,反而把这个反乌托邦强化的更加牢固了。这两点让人一头雾水。

  ●完美世界,对人类真的意味着乌托邦?或者说,意识这东西,对很多人来说,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儿,放弃就放弃了。

  ●觉得比屠杀器官好看

  ●人的意志全部统一之后,的确再也没有战争,世间美好,但是放弃的是一生再也不会有独立的自由,完全就是悖论,与其是再寻找解决办法,不如说一股悲观的情绪弥漫

  ●开创了灌水新法,而且这种灌水方式很酷。作品本身,主题鲜明但不是劲爆的新观点,叙述方式太直线,所有的悬念都在剧情简介中了。反乌托邦反得比较无趣,没有什么高潮反转的宣讲式小说。

  ●三部曲就剩最后一部啦!

  《和谐》读后感(一):世界最终真的可能和谐吗

  伊藤计划的第二本小说,比之第一本屠杀器官,更有想象力,更有趣,也更合理,更深刻些。

  故事背景设定在未来社会,“生命主义”已统领所有意识形态,人的一切言行都由生命监视器监控,不单监控你的饮食,还监控你的阅读,毕竟一些书乃至艺术品,都有可能引发你的血压.心理波动的,都有可能会危害身体健康的。在这种体制下,人的胖瘦都一样了,都拥有完美健康的身材。而且,因为每个人都是这个集体健康社会的一份子,破坏自己身体健康或伤害自己等同于破坏这完美健康和谐的社会,这种破坏行为等同于恐怖袭击了。

  当然,如同历史中所有时段,意识形态不可能完全一统,人总是不同的。总有人会无视长寿这诱惑,喜欢吸烟喝酒。对他们来说,身体是自己的,个人应有权决定自己的身体命运。因此,正因为总有这种自我满足的意识存在,这个表面健康和谐的未来社会远没达到真正的和谐。

  如何达到完美的和谐?使人割去区分使自我更满足的意识就可以了,虽然人的大脑极其复杂,但在这未来社会,这个障碍已被攻破。只是,人如果割去区分使自我更满足的意识,人也不能称为是人了,这是一项秘密的被封印的技术。但小说中的阴谋者最终迫使使管理层不得不启用了这项技术,世界终于完美和谐了。

  人的最终存在价值是什么?作为一个时间有限的生命体,在这时间段内充分满足生命体的需求,在这时间段内充分愉悦是否是第一位的?如果是的话,割舍使自我更满足的意识好像是必然的结果。因为不然的话,总会有捣蛋者的。极端的情况下杀死自己就可以破坏任何号称已无比完美和谐的社会。有人会自杀怎么可能是完美和谐社会呢?这种极端情况自然会存在的,因为这种幸灾乐祸似的自我毁灭恰恰也是一种使自己得到满足愉悦的意识行为啊,这使得世界陷入一种悖论,只要是肯定个人追求的,就不会有真正完美的世界!

  或者我们该思考,注重使自己个人满足愉悦根本就是错误的?

  《和谐》读后感(二):人类越是向前进化,就越是接近死亡——《和谐》

  春节期间啃掉的积攒了很久的小说之一,原本打算等动画版播出之后再写感想的,春节期间补掉的作品实在太多怕消化不良还是简单写一篇读书笔记来消化一下。

  相信各位和小风一样听说“伊藤计划”这个作者名字还是缘由2015年他的小说三部曲《虐杀器官》、《和谐》、《尸者帝国》动画剧场版化的消息。查阅了资料之后才知道伊藤计划留下了这三部不朽的遗作在34岁就英年早逝。不久前小风已经读过了《虐杀器官》,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如果问我有什么作品能充分表现语言与媒体的力量的话,我会毫不犹豫推荐两本书。一本是《娱乐至死》,另一本就是《虐杀器官》。不过今天要推荐的是伊藤计划的另一本遗作,获得日本星云赏以及菲利普·K·迪克奖的《和谐》。

  既然把菲利普·K·迪克名字搬出来了,大家就明白《和谐》一定是一本出色的SF小说。《和谐》不但是一本出色的SF小说,从名字大家也应该猜到了,同时也是一本反乌托邦的小说。记得之前笔者同样推荐过动画化的反乌托邦小说《自新世界》,《和谐》中同样能看到对于反乌托邦小说的经典《美丽新世界》致敬的桥段。

  在《美丽新世界》中,人类通过营养剂栽培繁殖成“标准”的个体,《和谐》中未来人类通过纳米科技在体内留下的WATCHME观察人类的健康,同时引导人类发展成标准的个体。在《和谐》的未来中,人们在WATCHME的监视下没有疾病,同时在被安排好每天的营养日程中人类的体型都变得和谐统一。WATCHME的设定让人想到了《1984》中经典的“老大哥”,同时也让人想到了《Psycho-Pass》中的西比拉系统。不用的是另外两个监视的是人类的精神,而WATCHME监视的是人类的健康。在未来政府的职能被大大小小的生府替代,这里要赞一下生府这个翻译,在未来管理人类健康的机构用上府这个字后颇有乌托邦式集权的感觉。

  《和谐》的未来中人类所有的食物都能通过虚拟现实的眼睛中获悉健康度的标识,不禁烟酒已经消失殆尽就连咖啡因都被抵制。名片、隐私这些词都成为了过去的死语,打开虚拟现实就能看到地铁上坐在自己身旁的人的具体信息,不公开个人信息被认为是不合群的,隐私这个词在未来的含义是猥亵的——因为在未来隐私仅仅指的是性的方面。

  主角图安的朋友米阿哈热衷研究过去的历史,不愿成年后被WATCHME监视。“这个乳房、这个臀部、这个子宫,都是我自己的东西。”不合群的米阿哈儿时带领图安一起自杀,结果只有米阿哈死亡。十三年后面对六千人的集体自杀事件,图安在追查过程中发现证据都指向了自己儿时死去的朋友米阿哈。

  剧透的部分就先到这里,除了对于世界观的介绍之外主线剧情的梗概其实也就停留在书的外封上透露的部分,具体的故事感兴趣的可以自己买一本看看,或者等剧场版动画。这样一个和Psycho-pass很相近的故事相信很多人会喜欢。不过《和谐》在09年就完成了。

  哈利路亚,笔者表示全书最赞的地方是从副标题就开始埋下的伏笔,如果对计算机语言有一定知识的读者在看到最后一行代码的时候……还是先不剧透了。

  人类越是向前进化,就越是接近死亡。

  通读全书中印象最深的台词,摘抄完之后发现原来就印在封底。

  《和谐》读后感(三):进化的终点是毁灭也是永生

  终于做到了将一个作者的书暂时全部读完,因为这个作者的书目前只有这两本,而且这个作者已经死了。 这两本书读起来都很可怕,并不是因为结局全都设定为人类毁灭,而是所描写的一步步走向毁灭的过程太过真实。 这两本书都算是科幻类的小说,一开始要进入故事的世界观或许还有些吃力,但是当你接受作者所设定的世界观以后,并且当你发现这个世界观离你并不遥远的时候,剩下的只是颤抖。 蛊惑人心的屠杀语法难道不是曾经存在过吗?随时监视每个个体身体健康状况的WatchMe系统不就是植入身体加强版的iWatch吗?种种可怕的未来图景渐渐从小说里显现到现实,作者可是已经在七年前就死去的人啊。 人类的未来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互相残杀是从远古时就被埋在基因里的属性吗?为了保持人类这一物种不至于灭亡就必须使用极端的手段消灭人类的自由意志吗? 如果人性里有无法剔除的邪恶,是自私地为了一部分的和平而放弃另一部分,还是为了整体的和谐而放弃人性?两个选择就是两本书的答案。 那么主角到底是这个世界的拯救者还是毁灭者?他们似乎对这个世界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感情,虽然也曾痛恨并想毁灭这个世界,可他们并不想像一个真正的有光环的主角那样去做些什么。如果可以,他们宁愿选择混完这辈子,什么人类的进化与灭亡,和他们没关系。因为即使没有他们,世界和人类也会走向毁灭,因为毁灭世界和人类的,并不是人工智能和末日灾难,只能是人类本身。 作为主角的他们,只是导致必然结果的催化剂,就像科技一样。 当一个社会的极度权力控制着每一个人的时候,是否应该反抗?如果选择随波逐流,是不是会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良心又是什么?进化的产物? 到底要不要进化?进化只是为了修补不完全,还是能够达到完美? 明知道结果会失败的反抗,那些能量到哪去了? 对于狂热的信徒,无论他信仰的是什么,如果阻止他释放自己的能量,他会朝另一个极端继续前进。 为什么人们都不懂得适可而止呢? 可能是还没有被打上这个补丁,也可能永远也无法打上这个补丁。 相比前一本《屠杀器官》,似乎这本《和谐》更关心人类的未来。可是就算整个人类毁灭又真的关我什么事呢?即使我想关心,好像也没什么机会,没有主角光环,世界不会因为我而改变。所有的个体在小说里都变成了“我们”,“我们”的出现只是为了营造世界观以及被主角影响和利用继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我们”没有主动性,无法改变世界。但是同样“我们”是拥有力量的,只靠主角一个人是无法改变世界的,那么“我们”究竟是怎样一步步将这个世界推向了毁灭呢? “我们”所做的,就是什么都不做,任凭整个人类群体顺应着进化的脚步向前,不阻止也不后退。 “我们”在进化中一点一点地毁灭了“我们”的世界。 也许进化有另外的道路,但是终极的进化就是完美与和谐吗?听起来似乎和某些宗教所追求的目标相似,没有自私和争斗,只有同情和付出,因为有科技保障人类的健康,所以不用很累也可以达到这个理想的境界。 每一个人都可以。 可是“我们”真的需要极端完美和谐的世界吗? 没有了欲望也就没有了个人意志,“我们”在不需要为选择而烦恼的同时,也失去了做为人的乐趣(?) 这样完美的和谐世界,真的是人类进化的终极追求吗? 看完这本书后,我再也无法直视满大街宣传栏上的“和谐”这两个字了。 和谐就意味着毁灭,而毁灭是不是就代表着永生?

  《和谐》读后感(四):生死与自由的交错:关于(科技)权力的科幻小说《和谐》

  日本科幻小说《和谐》(ハーモニー)中译本出版于 2014 年(简体 11 月,繁体 6 月)。作者伊藤计划(是的,名字很怪)被视为天才型作家,无奈英年早逝,真正独自完成的长篇作品只有《虐杀器官》与这本《和谐》,但两本皆拿下日本 SF(科幻)大赏相关大奖。这本小说的哲学意味并不浓厚,但却颇能刺激读者思考——到底生命有多重要?自由的基础是什么?

  未来世界中的故事

  就跟所有反乌托邦(dystopia)小说一样,《和谐》也在书中建构了一个令人揣揣不安的乌托邦(utopia)。那是一个经历过第三次全球大战的世界,由于暂时的大量伤亡让人们意识到生命的至高无上,因此战后的世界将生命高举为最高价值,不再有所谓的「政府」,取而代之的是「生府」——以增进人体健康与延长人类寿命为主要执政目标。抽烟、喝酒、过度情绪化等可能伤害健康的行为皆不被鼓励、甚至禁止。

  另外,人民在成年以后身体会被植入微型机器人 WatchMe,这些机器人与中央系统保持联系,能够随时监控身体状况,如有任何外伤或疾病,WatchMe 会主动从内部修复伤口或者施以药剂,让人体能够迅速康复。同时,由于过去人类之间的相互仇恨与自私导致战争一再爆发,新的世界重视人们之间彼此无私的相爱——爱别人的孩子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人们也相互关怀、同情,也被爱包围着。在新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心满意足地生活着。

  然而,三个关系亲密的女高中生——敦、弥迦、希安——开始怀疑这种生活的意义,特别是其中的要角弥迦,对于生府的作为充满反抗意识,一直想以伤害自己来突显心中的不快,也因此显现对于「(见)血」的迷恋心态。因为三人的自杀失败,导致彼此从此失去联系,直到数十年后敦与希安首次相见叙旧。然而,希安却在用餐时突然用餐刀插入自己的咽喉、自杀致死。事实上,与此同时,世界上有数千人做出了相同的举动。希安在死前轻轻说了一句「对不起,弥迦…」,让敦感觉此事与同样消失数十年的弥迦有关,于是展开追查,却渐渐发现弥迦正在一步一步实现当年瓦解生府的梦想…

  ⊙ 以下文长,完整图文版请见:http://www.jianshu.com/p/50c83b5c1ca4

  《和谐》的世界观与基础

  《和谐》中未来世界的设定,实际上来自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 Michel Foucault(福柯)的思想(熟悉 Foucault 的朋友应该早已察觉)。Foucault 著作甚丰,一生的研究都围绕着「权力」(power)这个关键词。粗略地说,透过考察历史上权力的施展方式,Foucault 认为权力面貌已有近乎断裂的变化:在过去的王权/君权时代,国家所持有的是「死的权力」,而在我们生活的现代社会里,「生的权力」才是关键角色。Foucault 的意思是,君主时代的国王一般不太管事,只要我们——也就是一般人民——不要冒犯君权,基本上我们做什么都无所谓,然而一旦我们冒犯国王,那么随时可能被赐死、被杀头;换句话说,权力的展现就在让你死亡的那一刻。

  与此相反,现代国家的权力展现,在于「管东管西」,即使所谓的民主国家亦是如此。想想这些事情:我们出生必需注册,然后进入国民教育,更大一点将会获得身份证,之后毕业取得的学位通过教育部认可;成年之后投票参与国家事务,结婚也要再次回到当初登记出生的那个「公所」;我们的职业与工作也透过税务系统被纪录在国家档案库中,当然,我们的死亡也必须通报。换句话说,我们被「整合」到国家这个系统之中。但,为何如此?Foucault 说,在现代社会里,「人」被视为一种资本、一种(国家)生产力的来源——国家的体质就是国民的体质,所谓「民弱国弱」并非无的放矢。

  这也是为何现代的医疗技术变得如此重要。维持身体与心理的健康是每个人民的责任,我们不应该四处游荡,更不应该不事生产。国家的重要功能就是把每个人放到能够「有所产出」的位置。也只有在这样的情境下,一种「正常人」的标准逐渐诞生,任何偏离都需要被矫正——有听过「回归社会」这个说法吗?换句话说,国家的权力不在于置人于死,而在于「促人为生」。正是在这样的情境下,法律转而关注「动机」(知道你为什么这么做,我们才能矫正你),造成相同伤害的行为,开始因为动机不同而受到不同刑度;刑罚也变得不再以报复为主要考虑,而是尽可能帮助你「当个有用的人」——如果维生(维持你的生命)这么重要,怎么可以随便处死呢?

  以死亡实践自由

  《和谐》把 Foucault 的「生的权力」发挥到极致,制造了一个以「生」为最高指导原则的全球型国家。政府不只管理众人之事,更重要的是管理众人之生(生命、生活)——所以它叫做「生府」。透过 WatchMe 这样的微型机器人,国家「具体而微」地掌控与监控人民生的状况,这无疑是「傅柯式」(Foucauldian)权力的最佳展现。在作者眼中,生府只是另一种集权统治,为了整体的存活牺牲个人的自由。他甚至透过敦之口将这样的未来世界模拟于纳粹:

  「最早主张抽烟有碍健康,全国性展开扑灭抽烟习惯的,也是纳粹。一九三九年,德国政府设置了烟酒对策局。一九四一年,在希特勒的安排下,于耶拿大学设立烟害毒研究所。」(繁体版本,页 153)

  对于作者来说,这样的集权统治当然必须反抗。而反抗的方式,就是动员生的相反——死。这就是为什么弥迦——造反的带领者——从高中时就着迷任何对于生命意象的破坏,包括流血、情绪低落、甚至死亡,以至于认定「自杀」是对权力的终极反抗,而故事中所有恐慌的来源,也并非他杀,而是自杀。实际上,书中透过弥迦与敦的对话,一方面说明了这种生与死的对立,一方面也明白指出 Foucault 思想的关键位置:

  「权力所能掌握的,正是活着这件事。以及活着所引发的一切结果。死是权力的界限,是摆脱权力的瞬间。死是所有存在中最神秘的点。最隐私的点。」

  「这是谁说的话?」

  「米歇尔.傅柯(Michel Foucault)。」(繁体版本页 274)

  重新看待(科技)权力

  这个故事虽然精彩,也符合一贯「对抗集权」的乌托邦叙事,但我们不得不问:作者对于 Foucault 的诠释与使用是否适当?许多人认为 Foucault 著作的要旨,是指出现代权力的可怕之处,因此暗含与鼓吹反抗的意涵——难道我们不应该反抗这种充满控制意味的权力吗?然而,事实上,Foucault 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始终暧昧,甚至终其一生都没有明白说过他反抗或反对这种现代权力。对于 Foucault 来说,虽然现代权力什么都管,但它却催生出所谓的「现代人」——一个比起「过去人」更能够行动、思考的主体。

  这种权力是生产性的,而不是压制性的。如果只看到现代权力的负面效应,而没有见到它的正面效果,我们很容易将故事简化成「权力—对抗」或「压迫—自由」的标准二元叙事。事情总是一体带有两面。虽然现代医学掌控我们的身体,医生可能把我们当成机器、用修补零件的方式修补我们,但我们却不得不承认,人类的寿命因此大幅增长,有更多时间去行动、去感受、与亲友相处。我们也变得更健康,有体力去做更多的事情、实践自己的想法。虽然每个人都被「整合」进国家里头,但这种持续具有生产力的稳定国度,让社会得以生产各式各样的商品与服务,供我们购买与享用——想象一下,如果前述那些「管东管西」都不曾在每个人的生命里发生,这个社会是否能够继续运作?

  这正是现代权力最吊诡的地方。一方面,从外部看来,权力深入到社会里的每一个毛细孔,囊括每个人的从身到心,人们似乎没有自由可言(只剩下自杀);但另一方面,从内部来看,每个人却都比以往更自由,过去不曾享受的、无法做到的,如今都变成再稀松平常不过的事情。当科技发展到 WatchMe 成真的一天,我们究竟会变得更自由或不自由?如果我们就身处《和谐》的社会,身体十分健康不会衰老,每天感受到亲朋好友的关怀与爱意,在充满幸福感的状况下,我们脑海真的会浮现「我不快乐、我要反抗」的念头吗?

  结语

  这个问题很难有一翻两瞪眼的答案。直觉式的反抗可能没有帮助。我们或可自问,在已经生活在傅柯式权力社会中已久的我们、在前往《和谐》这个科幻预言的路上,有多少人真的用尽全力抗拒当今现代权力带来的种种好处?《和谐》,当然是一本精彩的科幻小说,能够带给读者十足的娱乐,不过有点可惜的是,虽然书里的情节血肉比起经典的《1984》和《美丽新世界》走得更远,但它的叙事骨髓似乎仍然留在原地、没有动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