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同新传的读后感年夜全

哈同新传的读后感年夜全

2020-10-29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哈同新传 读后感 

  《哈同新传》是一本由王晓萌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80,页数:2014-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哈同新传》读后感(一):大上海不相信眼泪

  读完哈同的故事,不免让人感慨万千,这个从一无所有的年轻人通过自己特有的精明和勤奋成为了叱咤风云的远东首富,告诉人们其实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人这一生总有很多个岔路口,很多个选择,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 王健林有一句口头禅: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哈同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在上海这个拥有无限可能的地方,一个人的胆量将成为创造财富的最根本源泉。有了胆量,下一步就去寻找机遇。 网上有一个比较火的段子“打工是不可能挣钱的”,埃德迦 布朗夫曼曾说过,将100美元变成120美元是要花点力气的,但将100亿美元变成120亿美元则是必然的。显然,哈同明白了这一点,他从职工变成老板,从管事一步步成为大班。很多事情很多人,很多故事都是如此。 人有运气、知识,还要勤劳,才能变成百万富翁。而尤其重要的,他需要有所谓的“百万富翁的头脑”,把他的技巧和学问,贯注于他的生意中。这是20世纪最富有的石油大王保罗 盖蒂说的。但是我认为,哈同不仅拥有这些,还学会用人,学会驭人,学会了和人打交道,就学会了赚钱。 如果你以60秒的长跑,去填充那无情的每一分钟,你就会拥有整个世界,还有世上的一切。 滚滚长江东逝水,是大班还是草民,总之,大上海没有眼泪!

  《哈同新传》读后感(二):爱俪园的神话

  这是一个金钱的时代,所以关于一夜暴富的神话被我们热烈地追捧,我们的心中也有一份想从一无所有变成亿万富翁的渴望,或许是中彩票,或许是唱歌比赛等等,但是又有几个人能够创造这种神话呢,皆是昙花一现,少只有少。哈同是一个精明的犹太人,我一直对犹太人是饶有兴趣,毕竟他们民族的精神有很多可取之处,例如精明、勤奋还有爱好阅读等等。哈同成功了,我们不能说那是一个好的时代,毕竟胡雪岩垮掉了,但是哈同却用他自己的方式开始发家,从炒作房地产开始,当我们看到他奢华地铺就红木的马路就知道他是一个不简单的人,他的思维与众不同,特别佩服的还是他的变通能力和交际能力,脑子转变地够快,能够游刃有余地混迹于这么讲究交情和复杂关系的中国社会,特别地佩服。

  “当我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年轻人时,我就锐意进取,并被人们视为一个赌徒”,这书中的一句配话,我觉得很有道理,故事从哈同小时候讲起,他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有这种锐意进取之心,并且想要发家致富,“赌徒”这个词语虽然是贬义词,但是人生就是一场赌博,干什么事情都是有风险的,而高风险便是高回报。哈同选择了上海,即使他口袋空空,但是他信心满满,从一个跟班做起,从一个门房小子做起,从一个不名一文的人做起,最后创造了财富神话。哈同左右逢源,不择手段,能够与各种名流结交朋友,有出名的文人志士,也有官员政要,还有皇亲贵族等等,各色人士出入他所建造的爱俪园,真是热闹非凡。

  哈同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在赚取财富上,所以他的老婆是青楼女子也不会使我感到诡异,而且一生便只有一个,这只能说明他真的是全神贯注于自己的事业里面,他虽然赚取了财富,但我们始终不要忘了他是通过巧取豪夺、榨取金钱所夺得的,但他的创业精神还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y江焕明

  《哈同新传》读后感(三):另类的哈同

  原来最会炒房的不是温州人;原来在租界时期的上海最富的不是黄金荣、杜月笙;

  原来上海南京路上超过44%的地产都属于同一个人,这个就是哈同,一个出生在巴格达贫穷家庭的犹太人,一个没有任何背景、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却有典型性对金钱无限渴求并付之行动的犹太人。

  这是一本中规中矩的人物传记,从哈同出生之前的父辈开始讲,到哈同去世之后的其商业帝国完全垮塌为止,短短数十年,记述一个从千里之外来到中国上海的穷孩子,在“东方巴黎”建立赫赫帝国,而最终帝国的轰然倒塌,读来不仅令人唏嘘不已。

  对青年人来说,这是励志的书,叫你怎样白手起家,抓住机遇,努力奋斗并至功成名就。不论任何国家、任何时代,你立刻准备着,机会也就时刻在等着你,可能你现在不名一文,但只要有一颗积极而火热的心和主动而勤奋的行动,没有什么不可能;

  对宗教人士来说,这也是一本信仰之书,哈同一直保持着虔诚的教徒习惯,在心中保持着自己的崇高信仰(这也与他从小受到的教育有关),在旧中国繁华都市生活了数十年只娶了一个妻子,即便这个妻子还不能生育;

  对商人来说,这也是本通俗易懂的财经书,哈同如何积累第一桶金、如何调研市场为公司提出合理建议、如何在特殊时期为公司建功立业、如何抓住机会在 “别人恐惧时贪婪”,又如何与各方人士游刃有余地交往、如何在快速赚取财富时通过慈善来满足内心的道德需求;

  对一个经历过世态炎凉的人来说,这又是一本疏导精神、熨平心灵的心灵鸡汤,在那短暂的二三十年里,积累了上亿财富,每天可能都像过山车一样让应接不暇,那两百多亩的爱俪园里上演了多少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而又在短短十数年间成为过眼云烟。

  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文字读起来轻松自如,就像一个平静的老人讲着与己无关的跌宕起伏的故事,讲的人心平气和,听的人潮起潮落。其中还运用一些如电影中蒙太奇的手法,读起来不像一般的传记那样平铺直叙,人物也就立马立体起来,同样,故事也就生动了。

  哈同,很多普通的中国人都不知道他,但他的确影响了近现代中国的上海,那里现在还有他的印记,读一读,会发现历史绝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哈同新传》读后感(四):视金钱有准神圣意义的人一定不会太穷

  说在前面的话:

  你这么有钱,这么横,有没有考虑过我的感受???对你们这种土豪,我真的是鄙视之至!!!最后,我只想问一句,“哥们,能否带我发财带我飞~~~”

  视金钱有准神圣意义的人一定不会太穷

  ——评《哈同新传》

  文|杜子腾

  曾经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金钱,对于犹太人来说,具有准神圣的意义”,我想这大抵是不假的。看看那些活跃在全世界各地的犹太商人,瞧瞧那些躺在几乎每家书店的犹太经商智慧书籍,或者干脆问问身边的人我们周边哪些东西与犹太商人没有关系,这之后你将会惊讶于这个民族惊人的敛财能力。

  19世纪50年代的上海一经开埠,吸引了全世界的投机者们,这其中自然少不了聪明的犹太商人。哈同,一个生于巴格达的犹太人,在家道中落之后也来到了上海滩。谁都料想不到这个在19世纪70年代初入上海滩的穷小子会在将来成为远东第一巨富和拥有半个上海滩的地产大亨。就像美国西部的淘金者一样,他带着发财梦而来,但刚开始也只能是碌碌无为的营生。你想象不到他连鸦片行门房的工作竟然也是托着关系才求得的。但这对于哈同来说没有关系。凭借着自己的兢兢业业与出色的交际能力,他慢慢在财富的金字塔上攀爬,直至远东无人企及的高峰。

  不可否认哈同的坚韧与投资经营之道的高明。但他与任何一位犹太商人别无二致:唯利是图,投机取巧。只要是能赚钱的买卖都会将手触及,只要钱能摆平的事情就会花大价钱利用。

  当时的中国,简直是一片乱世:无力的政府,强势的列强导致国计民生完全失调。但是洋人却如鱼得水,他们可以经营鸦片生意牟取暴利,可以倒卖军火发战争财,还可以像今天的温州商人一样炒房赚个满钵。哈同便是其中之一。他初入上海滩就在鸦片行做事,之后又在“中法战争”中进行的风险投资赌得了一大笔财富。所有洋人都认为中国军队对法一胜再胜之后必然对自己进行清扫,此时的哈同却豪赌了一把。大部分逃离上海的洋人抛售房产的同时,他却倾尽家财趁机入手了几乎半条南京路。之后的形势果然不出哈同所料,中国对法国“不败而败”,哈同白菜价够得的房产却一升再升。从此哈同一跃成为上海滩的地产大亨,成为了远东的商业巨擘。这一把他赌赢了,由此也奠定了其节节攀升的财运。

  犹太人从来都是不安分的,金钱可以给他们带来宽慰与满足,但是他们的眼光绝不仅仅局限于赚钱的事情。哈同有钱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入籍”大英帝国,这成为其经商的一道附身符。从这点你不难看出他骨子里投机的本性与利益最大化的“贪婪”。这一技能现在被很多商人玩出了花样,除了政治上的保障外还有能通过法律渠道规避税费的因素。中国的大佬好多都已经不是中国人了吧!他们的前人哈同已经用过这招,甚至在这之前的犹太人都已经对此见惯不惯了。

  哈同的经历告诉我:永远不要低估一个视金钱有准神圣意义的人,这样的人真的不会穷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