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移平易近》读后感锦集

《星际移平易近》读后感锦集

2020-10-22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星际移民 读后感 

  《星际移民》是一本由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星际移民》精选点评:

  ●很优秀的短篇合集,也是我比较喜欢的系列,人类星空探索和移民。

  ●一头一尾皆精彩

  ●: 人类 再地球上是无法再进化了,只能退化,要想进化得话只能到地心或者外星上去。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立足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以及古往今来的融会贯通,才是中国科幻人的牛逼之处。PS:感觉何夕比大刘细腻多了。

  ●又是短短的科幻小说读来甚是有趣,每一篇作品都有不透的构思,不同的侧重,让人想要一口气读下去

  ●短篇果然没有长篇看得过瘾,还有何夕的最后一章好“言情”啊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等烛光。 个人感觉这本书和之前的科幻小说比起来多了些言情的感觉,人物描写也较为丰富

  ●和虫子系列有三篇重复

  ●质量参次不齐,《流浪地球》和《我讲我爷爷的故事》的艺术性和故事性结合的挺好。最后一篇有点矫揉造作,基本没吸引到我。

  ●科幻小说带来新世纪

  《星际移民》读后感(一):《追寻》|谁会为我而哭泣?

  文/明至

  每一个人,都渴望被看见。

  刘维佳的科幻小说《追寻》,讲述的便是这样一个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故事。小说中的“我”,不惜倾尽所有,背负罪孽,也想要寻找到自己的爱情、事业和朋友,渴望着一场心灵的慰藉。

  出生在太空的“我”,为回到故土,获得地球永久居留权,不惜间接害死双亲,售卖家族的企业,只为筹资回到地球,并甘愿付出除生命以外的任何代价。对脉脉温情,以及幸福美满的生活的渴望,是致命的诱惑。

  可是,真的回到地球,“我”依然是孤独的。在一个小镇里,“我”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工人,并对周围的人,隐瞒自己来自太空的身份。“我”依然没有交到朋友,连喜欢的那个女孩,也只能日复一日,远远地看着。

  为此,“我”暗自发誓,必须追寻下去。沉重的十字架,危险的仇恨,可怕的痛苦,乏味的现实,都不能阻止“我”继续追寻。“我”已没有退路,并为之付出无比惨痛的代价。“我”希望,能有人为“我”的不幸和痛苦而哭泣。

  的确,这个小说并不正面。小说中的“我”,为追寻自己的幸福,太过不折手段。在道德评判之余,我们看到的,也是他灵魂的挣扎,彻骨的孤独,以及无尽的痛苦。或许,在一开始,他便选错了方法,以及道路。

  几米曾说:“有一种人,总是不停地寻找,寻找几生几世,仍然单身一人。我知道,那人只是想拥有世界上最完美的东西,比如:心的安心温馨停泊处。”小说中的“我”,也正是渴望这一种完美的幸福。

  但是,他的渴望,太过炙热与盲目,最终毁了自己。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这一份执念,让《牡丹亭》中的杜丽娘,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也让小说中的“我”,一错再错,最终在漫长的黑夜中,没有尽头。

  小说的“我”,错的有多深,孤独便有多重。他像一只冻僵的蝴蝶,濒死之际,对爱与温暖的渴望,已经逾越底线,不顾一切,飞蛾扑火,终至万劫不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却终于凄凄惨惨戚戚。

  或许,所有的作恶,也都有其可怜之处。《追寻》向我们展示的,更是一种犯罪的心理侧写。背负十字架的人,也许最初只是渴望一点暖,渴望一点爱,却用错方法,误入歧途。多么可怜,多么可惜,多么可叹。

  武志红曾说,“看见”是很重要的。每一个人,都希望被看见,这会让我们成为Somebody,而不是Nobody。一个人的内心需求,如果被看见,则会生发出正向的能量,反之,则会成为负向的能量。

  或许,小说中的“我”,所缺乏的便是一场“看见”。他一直希望,能有人会为他而哭泣,其实也是希望有人看见他的不幸和痛苦。作恶如他,自始至终,也在渴望一次被爱,一份温暖,以及一种懂得。

  老歌《爱的奉献》中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是否,我们给彼此多一点爱,多一点暖,彼此看见,互相守望,便会少一点误入歧途,并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去追寻真正的幸福?

  毕竟,欲求善果,需种善因。

  ———————————————————————————————————————————

  更多文章在微信公众号:bymingzhi,转载请先去我的公众号索要授权。

  工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工作事宜请备注来意加QQ:202027518。

  《星际移民》读后感(二):《黑月亮升起来》|绝望之中的一道光

  文/明至

  什么比死亡,更加可怕?

  在刘维佳的科幻小说《黑月亮升起来》中,太空舰长被迫下令弃舰,慌乱的人群拥进救生舱,那些被挡在救生舱之外的人,不断哭喊,声音充满了绝望、惊恐和乞求,仿佛是来自地狱的声音,让人灵魂战栗。

  可是,抢占救生舱,降落火星的幸存者们,也是绝望的。所有的幸存者都只有两个氧气瓶,生命被压缩为几十个小时,在焦躁不安和恐惧中,走向必然的死亡。以至于有人在死亡来之前,便已精神崩溃,自杀身亡。

  原来,比死亡更可怕的,是漫长的恐惧与绝望的煎熬。与其烦躁不安与恐惧,不如抓紧时间,做自己最想干的事。因此,毕晓普下定决心,领走自己的备用氧气瓶,离开救生舱,去寻找在另一个救生舱上的爱人安琪。

  是的,死亡将至,一切都没有意义。但是,他脑海中的愿望却越来越强烈:一定要赶到安琪的身边,和她共同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正如最初之时,柔弱的安琪决心投身火星开发计划,只因她爱他,愿意陪他去吃苦。

  或许,这就是爱的力量。当死亡的黑月亮升起,极度的绝望和孤独笼罩一切,唯一的渴望便是亲人能在自己身边。爱人的面容,如同跃出地平线的太阳,光芒万丈,直射入你的心脏,驱散周身的阴寒,注入生命的活力。

  可是,毕晓普在路上遇到一个疯狂的人。狂人自称“一切都不值得留恋”,用子弹摧毁一个又一个氧气瓶,宣称自己“我就不怕死亡。我不怕它,我什么都不怕!”他不怕失去任何东西,包括生命,坚信冷酷才是宇宙的规律。

  狂人对毕晓普和爱情,嗤之以鼻。他认为,恐惧的根源就是爱,爱上一样东西,就会害怕失去它,恐惧于是由此产生。因此,拒绝恐惧的唯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拒绝爱,拒绝一切形式的爱,包括对自己的爱。

  然而,当黑月亮升起之时,狂人的自以为是却不堪一击。他的体内飓风已然刮起,各种情感犹如火山喷发一般在体内迸射,脑海中一成不变的东西被全部摧毁,冰冷的恐惧压迫得他无法呼吸。最终,他在绝望中开枪自尽。

  后来,当毕晓普找到安琪时,她早已死去。他抱着她的遗体,终于确定她是自己一生最爱的人。他开始向她诉说,自己的爱意、温情以及怀有的一切梦想,心情前所未有地安宁、平和、恬适,所有的伤痕都已然平复,仿佛置身温暖的海洋。

  没错,氧气有限,他也很快会死去。可是,他却并未被恐惧彻底控制,只是从未像现在这样觉得活着很美好。有安琪在他身边,他感到充实和满足。黑月亮升起来了,他却发现星星是如此晶莹。因为爱,他将在阳光里走到另一个世界去。

  死亡,固然是可怖的。但是,比死亡更可怕的,却是孤独与绝望。狂人自以为无所畏惧,但他畏惧的,恰恰是畏惧本身。他害怕恐惧,因此拒绝去爱,终于失去温柔的灵魂,以及宝贵的体验,最终在死亡的面前,彻底绝望。

  没错,爱会恐惧,会害怕失去,会面临风险,会容易受伤。但是,爱也是绝望之中的一道光,会融化每一座孤独的冰山,仿佛冬日的阳光,在汹涌的人世间,让你感到温柔与陪伴,照亮你每一个黑夜,抚平你每一道伤痕。

  人生本苦,爱是唯一的甜。我们终将失去一切,爱虽不能挽回什么,却会使一切更安宁幸福。死亡终将到来,比它更可怕的,是内心的孤独与绝望。只有爱,是解开这些孤独与绝望的金钥匙,是照亮你旅途的一束阳光。

  相信爱,勇敢爱。

  ———————————————————————————————————————————

  更多文章在微信公众号:bymingzhi,转载请先去我的公众号索要授权。

  工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工作事宜请备注来意加QQ:202027518。

  《星际移民》读后感(三):《流浪地球》|理性主义的迷思

  文/明至

  理性主义,似乎是一种绝对正确。

  “你很理性”在当今社会,被看作是一种称赞,相反,“你太感性”则大多含有贬义。理性与感性,原本是辩证的统一,共同组成完整的人格,却在功利的社会中,出现天平的失衡,片面歌颂理性,妄图压制感性。

  没错,理性主义,会带来许多好处。自古希腊之时,神话中的诸神之弊,便是西方理性精神的起源。此后,亚里士多德奠定逻辑学、自然科学、形而上学等学科基础,更是将西方的哲学和科学,引领向理性的道路。

  在理性主义的旗帜下,人类实现对宇宙自然的“去魅”,以科学严谨的理性主义精神,取得一次次辉煌的成就。当今的都市中人,也崇尚理性,权衡利弊,逻辑缜密,在诸多的选择之中,寻求绝对正确的最优解。

  但是,理性真的如想象中一样“理性”吗?在周密的观测,深入的分析,严谨的推论,综合的结论之后,我们依靠理性得出的答案,是否就是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刘慈欣的《流浪地球》,对此做出了一番讨论。

  这一部科幻小说,讲述的是太阳熄灭,地球搬家的故事。天体物理学家发现,太阳即将产生一次叫“氦闪”的剧烈爆炸,并变成一颗吞噬地球的巨大暗淡的红巨星。同时,在这次氦闪爆发中,地球将在瞬间被气化。

  因此,科学家给地球安装发动机,以地面岩石为燃料,让人类暂居地下,并将地球驶向半人马座比邻星,以逃避太阳氦闪的危害。在逃逸时期,大灾难接踵而至,陆地不断减少,海浪滔天,地球变得满目疮痍。

  此时,却发生叛乱。公民自发用仪器观测太阳,发现其光度、像素排列、像素概率、层次统计等参数完全一样——他们认为,太阳并不会爆炸,一切都是超级骗局。因此,他们攻陷联合政府和控制中心,将地球派5000多人处死。

  叛军胜利,大唱《我的太阳》,歌颂永恒的太阳。然而,就在这时,太阳氦闪爆发了,水星、金星和火星在瞬间化为一缕轻烟。人类逃过一劫。最后,地球保持航行,航出冥王星轨道,航出太阳系,向外太空孤独航行。

  其中,故事的逆转,是很值得玩味的。刘慈欣对理性主义,是倍加推崇的,也在小说中借人物之口说要“相信理性”。但是,究竟什么是真正的理性?什么是更符合现实的真相?这一点,却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小说中的科学家们,无疑是理性的,为拯救地球,他们将其驶向半人马座比邻星,以此保留人类的火种。但是,小说中的叛军,也不可谓是不理性,他们对太阳的判断,也源于科学的观测,只是错在认识的局限。

  因此,叛乱的爆发,只是源于不同的“理性”。在太阳未曾真正氦闪之前,一切的研究结论,都像是一种猜想。大家都是瞎子摸象,都执着于自己摸到的那一点。这一场战乱的焦点,在于不同理性思想之间的矛盾。

  同时,小说的结尾,也生死莫测,耐人寻味。科学家在理性的推导下,认为地球在半人马座比邻星能够恢复文明,延续生命。但是,没有人能保证,这样的理性,就是完全正确,绝对能够实现的。这一切,也都是薛定谔的猫。

  所以,刘慈欣的《流浪地球》,揭示的更多是理性主义的迷思(mythos)。这是一种存疑的真实,也反映出理性的局限性——在有限认知中的理性。毕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在浩瀚的宇宙中,人类的认知只是沧海一粟。

  但是,我们也不必悲观。正因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方鼓舞我们不断探索,努力精进,去更大程度地接近现实。理性主义的迷思,更大的价值,则在提醒人类保持自知与谦逊,在矛盾中反省,在摸索中前行。

  毕竟,进一步,有一步的欢喜。

  ——————————————————————————————————————————

  更多文章在微信公众号:bymingzhi,转载请先去我的公众号索要授权。

  工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工作事宜请备注来意加QQ:202027518。

  《星际移民》读后感(四):《回归》|如何与往事告别

  文/明至

  往事,有时是一种魔咒。

  一路走来,遇过的人,做过的事,要说全无遗憾,始终是很难的。许多时候,回忆是一种甜中带涩的事情。曾经爱过的人,遇过的风景,那么美好,却已不再。她的温柔,他的明媚,令人无法忘怀,却又追悔莫及。

  后来,我学会如何去爱,去珍惜,去经营,但却与你永远错过。每一次想起你,嘴角不禁浮起微笑,心中却痛如刀割。即便有再多情歌给我安慰,再多烈酒伴我入睡,也始终难以治愈那一个深刻而隽永的伤口。

  在眼泪中,我终于明白,有的人一旦错过,就永远不再。从此以后,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是的,你不会再回来。那么,就让我永远记住你,记住往日的时光,是否就不会与你分离?是否就能永远在一起?

  如果往事是一片沼泽,就让我在其中沉沦。回忆,若只有千分之一的甜,就让我甘心葬在这里面。明天会更好?前途有更多风景?不,我不要明天和前途,只要在梦中与你相聚,永生永世,不分不离。梦幻泡影,甘之如饴。

  可是,这样真的好吗?分手之时,失意之后,我们难免会因错过太阳而哭泣,懊恼后悔,遗憾自责,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无法接受恋人离去,时过境迁的事实,情愿用回忆的幻象封缠自己,作茧自缚。可是,这样真的好吗?

  陈虹羽的科幻小说《回归》,便对此进行探讨。小说中的“我”,便是一个过分沉溺往事,逃避现实的人。“我”喜欢的女孩小迪,自称是以波形态存在的,会出现在任意时空,只要“我”专心想着她,波函数坍缩,她便会出现。

  但是,小迪却在被“我”求婚后,莫名消失。找不到小迪,“我”失意颓废。父亲想要拜托报社的朋友,刊登寻人启事,帮忙找到小迪,却在路上遭遇车祸身亡。此后,母亲也变得消沉抱怨。“我”的生活,从此暗无天日。

  后来,“我”接触到一种濒死体验机。只要带上头套,就会有一个死亡信号发送给大脑,大脑以为机体正在死亡,于是启动濒死机制。各种辉煌的记忆就会涌入脑海,带给人的体验比最高端的技术还要逼真。

  “我”沉迷其中,不可自拔。终于,“我”在家中购买的濒死体验机上,躺了两天两夜,差一点真的死去,却被操心“我”安全而赶来的母亲所救。“我”和母亲,决定不再提小迪,好好生活,一直这样下去。

  许多人,或许会质疑小迪存在的真实性。可是,如果将其当成一种寓言小说来看,那么,小迪则象征着各种辉煌的记忆——往日的人与事。所以,只有你在集中注意力,想着她,观察着她时,才会遇见小迪,才会与往事见面。

  因此,小迪在被求婚时,会笑着说“我”傻——没有人能与往事结婚,永远抱着回忆过一辈子。随后,她的消失,父亲的死亡,也在说明一个道理:如果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太久,那么你一定会错过月亮,并付出更多的代价。

  没错,过往的辉煌记忆,令人缱绻留恋,也因“已然”而充满笃定的安全感,像是一个虚幻的巢穴,可以隐匿其中,不问世事。前方的路,明天的事,因为“未知”而充满飘摇的不确定性,多么可怕,多么烦恼,令人生畏。

  可是,我们还是要走下去。毕竟,过去的人和事,无论多美好,都已是虚无。再如何留恋,也都是镜花水月,不可触摸。一味沉溺往事与回忆,只会丧失对眼前人与事的感知,行尸走肉,麻木不仁,亦如生命的死亡。

  正如《了凡四训》中所言:“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发生过的事情,已经成为过去式,无法更改,抑或重温,与其懊悔或留恋,不如接受与放下。毕竟,今天是新的一天,还有新的人与风景。

  再见吧,我要往前走。在人生的旅途中,往日的回忆,是行囊中的珍宝,也是沉重的负担。在漫长的跋涉中,既要收集美好的点滴,也要懂得减负与放下,学会整理,轻装上阵,方能到达河流与山川,体验人生的壮阔波澜。

  不执过往,不畏将来。

  ———————————————————————————————————————————

  更多文章在微信公众号:bymingzhi,转载请先去我的公众号索要授权。

  工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工作事宜请备注来意加QQ:202027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