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社读后感锦集

茶社读后感锦集

2020-10-22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茶馆 读后感 

  《茶馆》是一本由老舍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页数:24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茶馆》精选点评:

  ●我觉得吧,老舍写了龙须沟,最后还跳湖了,特别讽刺。

  ●用这本读的《龙须沟》因为政治目的过于强烈,最后一幕草草略过。不得不说老舍刻画人物的功底太厉害啦,几句短小有力的对话,小院里的三家和赵老全都惟妙惟肖。

  ●看完书后看电影,挺有味道的,和看书时产生的联想差不多,佩服老一代的艺术家们。

  ●茶馆看了电影又看的书,基本没什么区别。都很好看。龙须沟还可以。

  ●篇幅很少,却能道尽十几年历史变换,小小茶馆,却能容下各路人物,莫谈国事,国事就是私事,怎能不谈,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一年的心血

  ●将时代特点隐于人物对话之中,简洁的戏剧语言,流转着时代最真实的模样。

  ●《茶馆》的语言是真的好,全凭语言的调度就可以写出众人的性格特点,语言的流畅性和生活气息着实打动我了。 但是《龙须沟》实在是宣传性质的写作,我不耐烦了。 《我这一辈子》描写群众抢劫店铺的地方是很好的,那火光,那夜幕,那因为捡一双拖鞋而被刺杀的小孩,只要是见过的人,心里必定会“空了一块”,主人公这个时候真正成了一个“人”,而不是一个叙述视角。我乐于在现当代的阅读中搜寻“人”的存在,我期待看见人物游离、失控或破口骂娘。 人民艺术家的深刻:“人民要不是真正的人民,办警察是多此一举。”

  ●茶馆+龙须沟+我这一辈子。

  ●剧本 短篇

  《茶馆》读后感(一):底层的生活

  我这一辈子,写的是改朝换代时小人物的生活。故事没有按照现在鸡汤文的套路演进,每每以为努力奋斗会取得好的成果,并保留住胜利的果实时,总会发生各种意外,这才是大时代的悲情与无力。大时代背景下,绝大部分的人都是蝼蚁。现在的我们经常陶醉于当时的革命故事,在名人史诗之间流转。这种后来者的姿态会让我们忽略历史的残酷。大时代,小人物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也是最能让我们动情的。因为,我们大部分的人就是普通人。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但英雄是少数,更多的人是用尽浑身解数努力活下去。回到当时,或许,我连巡警也干不了。能苟且活到50岁,还养活了两个孩子,得是多么的艰辛及坚强。死了或许更好,只是身上的担子怎么办呢?

  《茶馆》读后感(二):说句该挨嘴巴的话,火是真好看!

  茶馆和我这一辈子,简直就是神作,满分。来大家欣赏一下,我这一辈子里边描写着火的这一段。

  说句该挨嘴巴的话,火是真好看!远处,漆黑的天上,忽然一白,紧跟着又黑了。忽然又一白,猛地冒起一个红团,有一块天像烧红的铁板,红得可怕。在红光里看见了多少股黑烟,和火舌们高低不齐地往上冒,一会儿烟遮住了火苗,一会儿火苗冲破了黑烟。黑烟滚着、转着,千变万化地往上升,凝成一片,罩住下面的火光,像浓雾掩住了夕阳。待一会儿,火光明亮了一些,烟也改成灰白色儿,纯净,旺炽,火苗不多,而光亮结成一片,照明了半个天。那近处的,烟与火中带着种种的响声,烟往高处起,火往四下里奔;烟像些丑恶的黑龙,火像些乱长乱钻的红铁笋。烟裹着火,火裹着烟,卷起多高,忽然离散,黑烟里落下无数的火花,或者三五个极大的火团。火花火团落下,烟像痛快轻松了一些,翻滚着向上冒。火团下降,在半空中遇到下面的火柱,又狂喜地往上跳跃,炸出无数火花。火团远落,遇到可以燃烧的东西,整个地再点起一把新火,新烟掩住旧火,一时变为黑暗;新火冲出了黑烟,与旧火联成一气,处处是火舌、火柱,飞舞,吐动,摇摆,癫狂。忽然哗一声,一架房倒下去,火星、焦炭、尘土、白烟,一齐飞扬,火苗压在下面,一齐在底下往横里吐射,像千百条探头吐舌的火蛇。静寂,静寂,火蛇慢慢地、忍耐地,往上翻。绕到上边来,与高处的火接到一处,通明、纯亮,忽忽地想着,要把人的心全照亮了似的。

  《茶馆》读后感(三):拜读《茶馆》

  小的时候不喜欢看那些所谓的文学名著,总觉得太沉重,对于当时年幼的我来说颜色过于灰暗,因而对他们很抵触。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看过越来越多的文艺影视作品,有了个人阅历之后,每每读到大家的作品,都不由得衷心感慨大浪淘沙,时间洗练留下的才是精华。

  《茶馆》以茶馆为背景,简简单单只有三幕,却是三段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缩影。第一幕,洋货的冲击加之民众的崇洋媚外,上层人活得光鲜亮丽,而底层人民依旧水深火热,暗藏社会腐朽动荡,大清国灭国的命运;第二幕及第三幕都是以战争年代为背景,与第一幕摇摇欲坠的大清国相比,社会已经从动荡不安到支离破碎,有钱的善人变得穷困潦倒,没钱的投机者逍遥快活。在战争年代,天理不存,公平正义被抹杀,腐败滋生,黑白颠倒,民不聊生。

  简简单单三幕,简简单单不多的人物,却好像说尽了那段时光的所有历史,道尽了那段历史中普通百姓的所有苦痛。读完之后,在我的脑海里都是挥之不去的几个场景镜头:康顺子的爹年轻时把她卖出去的心痛无奈,康顺子对命运的绝望;地痞对学生及老师侮辱式的残暴恶行,以及百姓吃不起饭官兵靠欺负纯真教师生就可以赚大钱的丑恶行径……三两句话或是三两个动作,却已直逼人心,令人唏嘘不已。

  作品三分之二都是描写战争年代的生活场景,时代变迁,上层领导者怎样风云变幻本与百姓没多大关系,百姓却要承受一次次战争之苦。《茶馆》每一幕故事很短,就让人有种历史一直在翻篇,时代一直在更换的错觉。然后,猛然一惊,历史上哪朝哪代不过最久数百年,而即使是我们的爷爷奶奶辈也是年轻时经历过大动荡的,猛然觉得现在的和平生活并非理所当然。现在的国际关系依旧动荡,每当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总有人会起劲地叫嚷打起来。现在想来多么愚蠢可笑,我们是生对了时代,可是战争只会殃及百姓,和平来之不易,更应坚守。

  现在的我,越来越想要多读这些大家之作,其格局之大,其立意之深,其涉猎之广,非常人所及。《茶馆》这样的文章,短小精悍,完全不似现在许多作品追名逐利式浮躁空洞又冗长啰嗦,很快读完,却令我感慨万千。

  《茶馆》读后感(四):北京往事

  这套书是作家出版社今年新版,集结了老舍先生的经典作品。这一册收录了茶馆、龙须沟两个剧本及作者的说明文章,和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几乎都是国民必读作品。

  老舍先生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满族正红旗人。虽然年幼时靠寡母帮人干活维持生计,但老舍先生一直接受教育,之后自己成为老师、作家、语言大师,到他写作这些脍炙人口作品的时候,他早已不住在北京穷苦老百姓拥挤的大杂院里,但他却能够真实准确细致地描绘出北京百姓的生活常态。这一方面得益于他深入生活,观察体验;另一方面不得不赞叹先生的才华,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对故事和人物的构架能力。老舍先生的语言风趣幽默,充满人生智慧。很难想象这样的老先生最后会投湖自尽,尽管他作品中的人物经常会在万般无奈之中选择这样的结局,这实在是整个民族文化的巨大损失。

  茶馆是三幕话剧。韩童生老师说过,老舍先生的剧本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改,改老舍先生的作品无异于谋财害命。这大概是戏剧人的共识。虽然说得夸张,但却多年来一直被严格遵守着。茶馆是浓缩北京城百姓生活的一个地方,三幕戏见证了这座古老城市的人们在乱世中艰难生存却仍无法善终的悲哀。不管是贯穿全剧的主角,还是几句话的龙套,人物形象都很鲜明,几句台词就勾勒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从于是之先生以来,多少个王利发老板在舞台上,持续散发着艺术魅力。

  龙须沟则是更符合新中国精神文明需要的作品。虽然太过于正能量,但文学性依然不减,人物的语言、性格,场景的转换,矛盾的冲突等等,都保持了作者的水准。我深深相信作者写作的真情实感,也通过作者的笔感受到戏中人物真实的感受。倒是现在一些执着于形象工程的领导们,应该好好读一读龙须沟,想想政府到底应该做什么。

  我这一辈子和月牙儿短篇中的很多人物一样,卑微而顽强地生活着。不论命运带来什么,都只能接受,在抱怨两句之后,再投入活着的奋斗中,不知道明天又有什么等待自己。

  如今,老舍先生笔下的北京城已经物非人也非。今日的北京,依然有很多人为了梦想中的生活,或挣扎,或奋斗,同样不知道明天等待自己的会是什么。只是,又是否有先生一样的人,来记录这些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