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正在歌颂读后感摘抄

野草正在歌颂读后感摘抄

2020-10-21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野草在歌唱 读后感 

  《野草在歌唱》是一本由[英]多丽丝·莱辛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235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2017-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野草在歌唱》精选点评:

  ●不知道别的女人看这书有没有一种恐慌,一种女怕嫁错郎的恐慌。为什么要因为别人的评价而恨嫁呢?明明可以自己过得很好的,却因为别人的评价把自己那么仓促地嫁了,然后就枯萎在干旱之中了。 女人的歇斯底里看似不可理解,但实际上,却是最真实的一辈子的战争。神经脆弱也罢,荷尔蒙作祟也罢,那种失控的情况就是真实存在,让人恐惧。谁不想讲道理?只是真的,控制不住。 仆人的存在,接触最近的等级阶层,太暴露人性了。真的会瞧不起,真的会不把人当人看。 坚守一片园地到底对不对啊。贫穷好可怕。

  ●两种命运一种作为主叙事暴露在光线之下,另一种潜伏在暗处,无论哪一种都是无可立足的野草,绝望地生长着。

  ●可怕,居然从书中毫不费力地看到了自己,好可怕有木有!

  ●虐

  ●看完这本书本来已经忘了,突然在蜗牛读书看到书名提示我看过,点开以后却没有印象,忍不住又看起来,然后想起了剧情脉络,平凡一成不变的生活真的不会杀人么?

  ●要重读

  ●真实而绝望

  ●小说,讲述无可救药一死方休的痛苦,比自以为济世良方和真知灼见的哲学,甜美多了

  ●看了一些短评,这部小说是有一点关于种族的历史背景。但是今人看来又是另一种视角。原生家庭问题,大龄婚姻问题,社交问题…仿佛讲的是今天的故事。

  ●女主和这个社会都没有放过她自己 她结婚前的描述真的是单身贵族 我觉得最恐怖的地方在于 玛丽觉得自己重蹈母亲的覆辙 这是让我很毛骨悚然的 我不会的 我不会的

  《野草在歌唱》读后感(一):这个女人

  读《野草在歌唱》不能不对里面女主角的命运有点感发。她未婚时,作者还评述,“她不知道自己有多幸运。”就是因为她的无知,幸运被她自己变成了厄运。她害怕什么,无非就是别人的说辞看法,千年来的“人言可畏”。但她做的每一个决定,后果都只会回返到她自身。那些闲来无事说上几句的众人永远是站在岸边的人,他们足够安全,那对他们而言就是几句话罢了。所以你看,社会风俗是多么强大坚不可摧而又残忍。它渗透在空气中,变成人们的话语,眼神,那么轻薄,却因为人多,就成了不可破的壁垒,我们的女主人公被逼的发了疯。很自然,她做了错误的决定,你怎么能够指望,人在那种精神状态下还能有正确的抉择。她能想的只有逃避,离开。从一个地狱到另一个地狱。她最好的时光已经过完了。剩下的日子都是下坡路,一日日撑下来,心血来潮的出走也只是一时兴起。那个时候,生命对她来说就是一片荒漠吧,再没有改善的可能。 莱辛的经历让我相信她绝对能写好艰辛的底层生活,没有什么,就是绝望,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绝望。所以我是多么讨厌摩西啊。作者的本意绝不在让人讨厌摩西吧。但他的人格怎能让人不厌恶。你最明白她是多么脆弱,所以你操纵她,你让她丧失最后的尊严,你把她完全毁掉。 这一切,比她打在你脸上的鞭子,比她的辱骂要重多了吧。多么伪善的人。玛丽心中的摩西混合了自己父亲的特质,所以你看,这个女人从来都是不是被某个具体的人毁掉的。那个刚来的英国青年为何痛苦,他明白,这个女人的冤情无法得雪,毁掉她的东西,还在,而且有可能会一直在。 不自然的情感,对双方都是一种伤害。

  《野草在歌唱》读后感(二):一个悲剧的时代

  第一次读多丽丝·莱辛的书,从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就一直想读,但总是因为各种事情耽搁了,这次因为最近整个人都超级丧,唯有读书改变生活啊,所以读起这本书。 这本书讲的是在南部非洲白人和黑人之间的矛盾,玛丽作为白人女性,婚后生活并不幸福,农场经营不善,丈夫麻木不仁,她看惯了城市的繁华回到农场十分不适应,精神上找不到寄托的地方。因为她不断挑剔黑人管家,家里来了黑人雇工摩西,在不断碰撞,不断接触的过程中,他们产生了不一样的情感。但深深的种族烙印刻在每个人身上,特别是白人,身边人发现之后只想拆散他们,摩西奋起反抗……注定是一场悲剧。 这本书算是倒序写的,书的第一章就将结果告诉我们。玛丽死了,但周围的白人只想息事宁人,他们不想在舆论上让一个白人女性和黑人男性牵扯在一起。环境就是这样,他们根本不会在一起。 玛丽的悲剧有这社会的悲剧,也有着家庭的悲剧。她想要逃离母亲的阴影,但最后还是潦草的选择了一个和父亲相似的人。这算是最近这些年非常火的一个名字的表现——原生家庭的悲剧。原生家庭对孩子的成长,选择的影响都非常大,即使玛丽奋起反抗,选择工作,选择不结婚,也会在朋友的背后坏话下慌不择路,选择结婚…… 玛丽和摩西之间的悲剧不仅仅是爱情悲剧,甚至他们之间不是爱情。而是时代悲剧,种族主义会影响很多代人,摩西人如其名,他的行为会给黑人社会带来一种新的选择,黑人可以奋起反抗!这也是莱辛想要表达的更深层含义,由小家见大家,黑人的反抗是必然的,只是需要一个启蒙。在书中是摩西的行为,在书外是莱辛的书。 家庭悲剧,社会悲剧;爱情悲剧,时代悲剧。

  《野草在歌唱》读后感(三):《野草在歌唱》:凝视与杀害

  在英国现代小说家中,多丽丝·莱辛被公认为继弗吉尼亚·伍尔夫后又一伟大的女性作家,这一方面由于莱辛本人对女性命运的持续关注,另一方面则在于她的不懈创作与自我超越,从《野草在歌唱》到一九六二年的《金色笔记》,莱辛不断攀登女性主义文学史上的高峰。与其他以知识渊博著称的作家相比,未曾接受过完整教育的莱辛,她的小说,不以哲思取胜,而以生活的细节与敏锐的笔触引人关注。

  《野草在歌唱》出版于一九五零年,当时一贫如洗的莱辛,因为这部小说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而后成为职业作家,专注对女性、对人类生存境遇的探讨。《野草在歌唱》主要讲述了南非一对夫妇的生活经历,其中又以妻子玛丽·特纳为叙述焦点。玛丽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最大的理想就是出人头地,成年后一段时间内,她也表现出特立独行的、近乎女性主义者的姿态,在高级写字楼工作,她并不热衷交往异性,但最终还是屈服于周围的流言,草草嫁与一位来自乡下农场主理查德·特纳结婚,就此走上了“不归路”。

  以往的学界研究,多数都采用女性主义(包括传统女性主义和生态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原型批评等理论,详尽地阐释了小说中男权社会对女性、对自然的压迫、归训与惩罚,也对南非这块曾经的殖民地、后来的独立国家的后殖民属性进行了梳理,给人以启发。还有不少专题论文采用新兴的叙事学处理其技术性细节。在这里,笔者打算拟用凝视理论,对小说中各色人物的互相凝视以及由此产生的后果与张力进行解读。

  古希腊有句“认识你自己”这一神谕,然而,人如何能直接通过自己的眼睛观看到自己呢?正如拉康的镜像理论所提醒的那样,我们更多是借助他者的眼睛,间接地领会自己的身份、自己的角色,甚至自己的使命。玛丽·特纳也不例外。幼年的她,以酗酒放纵的父亲为反面人物,同时竭力避免步温顺、卑微的母亲的后尘,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她都尽量做到最好,从而一劳永逸地离开那个贫民之家,实现地位的提升。

  然而,从来没有绝对的自由。进入职场,虽然格子间的生活考察绩效,不以人情为重,但是,职场同事还是对她投来凝视的目光。玛丽不汲汲于攀至更高的职务,且对八卦、闲聊、两可等海德格尔所谓“非本真状态”的活动无甚兴趣,愈发自绝于同事,更致命的是,她还未婚,而后不可避免地成为他人的谈资,被歪曲,也被妖魔化。为杜绝可能的厄运,玛丽选择来自乡村农场的理查德·特纳作为自己的结婚对象,虽非激情充沛,但至少不很厌恶。

  如果以为此时的玛丽就能过上幸福快乐的婚后生活,只能证明是无端妄想——现代作家笃信婚姻的极少极少,至少他们的文学文本中如此——因为,来自广阔无边的乡村居民的凝视,同样如刀子一般袭来,更何况他们是与她肤色不同的南非黑人。即便应与她同心同德的丈夫,也不时跟她唱反调,同时以拒绝回应她的目光表达自己的隐形的凝视:他是男人,外面农场的一切都归他掌控,虽懂管理、手腕强硬的玛丽,必须退回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家庭。

  在农场单调而乏味的日子里,玛丽策划了一次离家出走,但最终还是选择归来。从此,她的不羁品性,逐渐臣服于来自各个方面的凝视,甚至包括南非酷热的太阳。她变得不再热心,对婚姻生活也失去了期待,就连一度让她叫苦不迭的暑热,都让她习以为常。不够,她同样对他人回以凝视——厌恶的凝视,尤其是在自家工作的南非黑人,他们之中,以摩西为代表。然而,她的凝视(包含浓厚的种族歧视意味)最终因为摩西的干练而遭失败。这是压死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玛丽最后的结局似乎水到渠成:摩西被她顽固解聘,故愤而杀之。小说的开头便是一则关于谋杀案报道——当然,这强势披上的刑侦外套,并非小说重点,因为随后不久被指出凶手。悖谬之处在于,南非白人界对此不以为然,仿佛早就料到;玛丽居住过的农场,也少喧嚣。不过,觊觎特纳夫妇农场的查理·斯莱特,即将如愿以偿。可以想见,玛丽一段时间内必是南非某个社区的话题,但这些人,果真不会是下一个玛丽?

  我们如何找到真实的目光,进而找到真实的自己呢?这是很难回答的问题。世界对个体来说,总是以阻力出现。因为痛,我们避免让自己受伤,进而或许还反对无正当理由地让别人受伤。他人的眼光或凝视,并不总是以善意出现。漫长的一生中,我们不可避免会遭遇带着质疑、猜忌、蔑视、贬低、憎恶、嫌弃等等不愉快情绪或态度的凝视,也许,比找到真实自我更为紧要的,是培养自己对抗恶意凝视的能力。

  如要转载,【豆邮】联系。

  《野草在歌唱》读后感(四):野草在歌唱,玛丽却从来没有属于过迪克的农场

读《野草在歌唱》电子书时拍

  玛丽死了。

  玛丽和迪克是一对生活在南非的白人夫妇,他们经营着一个农场,然而就在他们准备离开这个农场的前一晚,玛丽被黑人男佣摩西杀死在了家中。

  玛丽从小生活在一个贫穷的白人之家,父亲整日酗酒,母亲软弱孤僻,长大后她独自生活,并在城里找了一份工作,她没有朋友也没有恋人,自认为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城市摩登女郎。直到她觉得孤苦伶仃无依无靠,需要一份婚姻的时候,迪克出现在了她的生活中,然后她便跟随迪克回到了乡下结婚。然而迪克的贫穷却严重超出了她的想象,经过了几年的煎熬之后,她曾独自返回城里,却最终发现城市里已经没有了她的容身之地,在被迪克重新接回农场之后,她终于对生活彻底妥协了。然而迪克古板又吝啬,玛丽在跟他的相处中越来越难以忍受,最终竟然与黑人男佣摩西发生了婚外情。他们的邻居查理终于说服迪克把农场出售并带玛丽外出度假,还派来了一个农场助手托尼帮助迪克完成最后的工作,然而摩西却认为玛丽已经移情托尼才要离开农场背叛了自己,盛怒之下,在玛丽和迪克离开的前一晚,进入他们的家用捡来的钢刀杀死了玛丽。

  《野草在歌唱》的作家是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作者曾跟随父母搬到英国在非洲的殖民地南罗得西亚生活过很长的一段时间,基于那段经历作者得以了解到非洲殖民地上白人与黑人之间的严重冲突,并于1950年发表了这部《野草在歌唱》。

《野草在歌唱》封面

  书中玛丽这个人物对于生活完全没有一点反抗意识,她不满丈夫迪克对农场的经营方式,发现问题却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只是寄希望于迪克与运气,不停期盼有朝一日能让他们摆脱贫穷,他们虽身为白人,却过着同当地黑人差不多的生活,这让她深感耻辱,深深的自卑感让她拒绝了邻居斯莱特太太多次的热心邀请,也让她把自己与外界社会彻底隔绝了起来。她曾以为生活所有的不幸都源自迪克,所以她曾偷偷的跑回了城里,却发现无论是她的穿着打扮还是她这个人,都已经与那个地方格格不入了,心灰意冷的玛丽重新回到农场之后,从此对生活彻底失去了信心,她不去农场又什么活都不愿意干,只是每天沉浸在对生活的抱怨之中。与迪克的日渐疏远以及对外界的全部排斥,最终导致了她出轨黑人男佣并最终被杀死的命运。

  迪克年轻时曾受了很多苦,最终决定来到南非开垦自己的农场,他勤劳却古板,而且运气极差,生活非常贫困,却只懂得抱怨,甚至完全不理睬邻居查理的合理建议,他既没有经营头脑又朝三暮四,把农场搞得一团糟。他并不渴望婚姻却娶了玛丽,他希望有孩子却又觉得自己无力抚养,他努力改善和玛丽的关系却又对她心怀诸多不满。迪克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个体,他处境艰难却能安于现状,从结婚到离开的前一夜,这么多年竟然都没能安装起家里的天花板,他极度反感别人的怜悯与欠债,却不知道他自己已然成为了那个地区最大的笑料,人人都在嘲笑他,他却把隔绝在农场那个地方,中间甚至有两年都没有出来过,在和玛丽的感情出现问题的时候他也不去积极解决,只是听之任之,最终玛丽和男佣产生不正当感情他竟然也假装不知情。

  《野草在歌唱》在描写玛丽和迪克的农场生活中,穿插了大量和当地黑人有关的描写,对南非黑人生活的贫苦与受到的不公平待遇都通过书中农场主的行为表现了出来,查理的剥削,玛丽的野蛮,他们甚至把黑人当作畜生,把和黑人的接触认为是这个世界上最肮脏的行为,并认为黑人本身就是一种肮脏的存在,然而黑人男佣摩西的出现以及后来与玛丽发生的不正当感情,则反映出了黑人人性的觉醒,以及对人权平等有了最初的认识。

  玛丽不敢对抗生活,恰如黑人不敢对抗白人一样,在结尾处玛丽已经不再想忍受生活甚至不再惧怕死亡的时候,男佣摩西也终于不再惧怕白人,这看似是玛丽生活的结束,实际也是黑人受殖民压迫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