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癫狂》读后感精选

《年夜癫狂》读后感精选

2020-10-21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大癫狂 读后感 

  《大癫狂》是一本由【英】 查尔斯·麦基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59.00,页数:30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癫狂》精选点评:

  ●4.0/值得回味,书中通过历史事件完整展现了现在看来荒诞愚昧的疯狂之举,对死亡的恐惧,对一夜暴富的贪婪,和对未知的困惑和无助,我想也许是这些人性或心灵上的缺陷造就了这些现象。

  ●以史为鉴,值得阅读,尤其是解读版,更增加了可读性,也更易于理解。

  ●群魔在人间

  ●非常期待的一本书,尤其是对炼金术以及信心疗法,目录看上去十分新颖而不失严谨,期待读到这一本

  ●结合乌合之众这样的书一起看,可能更有感觉。其中一个故事说起人类的三大欲望带来的一系列癫狂也挺有意思的,三大欲望是:点石成金、长生不老和预测未来。

  ●人群中智商会变低

  ●非专业入门科普读物,历史的车轮轮流转

  ●比较幽默,比较轻松。并不是严肃的社科问题探讨著作,更多的是举出了历史上,一直到现今生活中的大众集体性行为,和群体性疯狂的一些例子。比较适合随意翻翻,不严肃。看了目录,基本就了解全书大概了。仔细去看看那些例子,试着去搜索下,趣味无穷(由于翻译问题,以及维基不通,很多例子搜不出来,比较遗憾)。

  ●类似于故事会一样的故事合集,启发不大,但是确实有一些警示作用。

  ●一本金融学和社会心理学案例集

  《大癫狂》读后感(一):群体疯狂是人类的本性吗

  这本书写在差不多200年前,写的又是那时之前三四百年间的群体疯狂事件。算下来,里面的故事到现在已经过去四五百年,但面对现在的ICO泡沫、传销骗局,跟书里的故事仍然神似。或许,群体的疯狂是人类的本性,不会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而消失,其影响范围反而越来越大。毕竟,南海泡沫只是影响了伦敦人,密西西比泡沫只是让很多法国人倾家荡产。而次贷危机则是让全世界金融市场乃至实体经济陷入冰冻,已进入高潮的ICO不知又会让多少人在群体的狂欢中失去自己安身立命的财产。

  或许,阅读才是破除这个人性弱点的手段之一,《大癫狂》,在群体狂热的时候,更加值得被发现,被拿起,被传播。

  《大癫狂》读后感(二):人性 —— 唯一的变化是不变

  这本书和《乌合之众》一样,虽然是典型的心理学类著作,但是已经被列为金融学的必读书籍。

  最精华部分集中在前半部,介绍了近代早期最知名的的三大泡沫:密西西比骗局、南海公司泡沫和郁金香泡沫。

  后半部分则介绍了人类历史上幻想癫狂的社会现象,催眠、炼金术、决斗等,人物事件太多,比较乱,但是有些社会现象受当时科技水平和人们知识文化水平的限制,很难超越当时思维,感觉作者苛求古人了 。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作者在叙述三大泡沫时展现的个人、社会、政府部门的行为与心态,看后你会发现,人性这个东西过了几百年都不会有变化,仅仅是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而少犯了些常识性错误罢了。过去是一面镜子,总能照到现在的自己。以下为一些有意思的摘录:

  1 “连路口的鞋匠也把自己的摊子租给股票经纪人进行交易,每天居然能赚200里弗。更夸张的传言说一个驼背的老人把自己的背出租给股票经纪人用来进行交易,也发了大财。甘康普瓦大街引来了大量的投机者,连巴黎的小偷、混子们也闻风而至,那里每天都充斥着骚乱。到了晚上,巴黎政府甚至需要出动军队才能让这条小街恢复平静。”(密西西比) —— 牛市时由于排队纠纷而大打出手的股民

  2 “这个著名的法令规定,凡是拥有价值超过500里弗以上的金银币的人都要被处以重罚,并被没收其持有的所有金属货币。法令还禁止了珠宝的买卖。”(密西西比) —— 牛市时末期总伴随着强监管,但往往在癫狂中被人们解读为利空出尽

  3 “(南海泡沫时期催生了大量圈钱公司)他声称自己仅仅需要募集5000股股票,每股面值100英镑,共计50万英镑,认购者只需先支付21英镑,每年就能拿回100英镑的红利。” (南海泡沫) —— 超高回报的民间理财,至今总有人上当

  4 “事实上,从来没有人提起过这些事。人民群众总是简单、正直、辛勤工作的;他们总是受害者。那些该被吊死、淹死、分尸的强盗犯下了所有的罪行,是他们抢走了人民的财富。” (南海泡沫) —— 牛市崩塌股民们总是骂政府骂监管层,而从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5 “但在2010年的这部电影中,戈登改口了,他认为美国人之前沉迷于房价永远会涨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中,被金钱的欲望所控制,拼命加杠杆,实际是在拼命给自己挖坟墓。”(译者解读) —— 都说中国的房地产只会涨不会跌,我们很独特吗?

  6“这句俏皮话非常流行,生命力很长久,导致一个不了解俏皮话会稍纵即逝的投机者,以此为名办了一份周报。这份周报就像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很快随着俏皮话本身的过时而消失了。” —— 社会上阶段性热词热点的现象几百年来都没有变化。就像现在小猪佩奇社会人一样,热度最多持续了一个月,现在已经没人提起了,曾经换了头像的又换回来了,穿着佩奇T恤的人显得傻乎乎。

  7“在现在这个绝望的年头,很多人会在心中默问:‘坏日子什么时候能过去呢?’虽然无用却毋庸置疑的答案是:‘坏日子总会过去的。’ ” —— 再绝望的时候也要保持希望

  《大癫狂》读后感(三):《大癫狂》读后感

  读后在网上查看图书信息时很惊讶地发现,这一版本内容中的章节和其他版本差别极大,被很多人单独提出来觉得略有价值的“十字军东征”部分完全删去了,而很多版本中关于“骗术”的部分在这里被划分为从第四章到第七章多个章节。可能这就是书名下加了括号的“专业解读版”的涵义吧!

  本想写书评,但想想可能还是读后感更为贴切。其实书的内容自然是配不上对它的过高的赞誉,因为多是对一些历史事件的简单描述的堆叠;但怪我自己读书太少,尤其是对历史所知甚少,所以看后还是比较有收获的。

  就说我看的这个版本,前三章分别是发生在法国的密西西比骗局、发生在英国的南海泡沫和发生在荷兰的郁金香狂热,大致还是围绕金融相关的事件,因为就是自己活着的这37年,也经历了1997年和2008年两次金融危机,也许不久还要加上如今的互联网创业热潮,尤其是这两年兴起的以微商传销模式扩展的貌似高大上的区块链云云。也见识过大众的狂热,因而近些年这些金融事件也常被提起。而第四章之后,与我就都是新鲜的了。

  全书只有两处可以上升为理论的观点,一是人类癫狂的原因有三,对财富的渴望,对未来的好奇和对死亡的恐惧。如果说前三章金融事件是源于人类对财富的渴望;第四章炼金术士开始,还有一些贪财的影子。第四章及此后的末日预言家、占卜和催眠术士更多地体现的是人类对未来的好奇,而人类之所以对未来好奇,则引出了本书第二处理论,即人类的自负,假想一只小虫认为日月星辰的变迁昭示它的命运的变迁,人类定会发笑,因而人类自以为日月星辰的变迁昭示了自己的命运的变迁,上帝也会发笑吧。第八章开始,则略显琐碎了,但也是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总之,人类的癫狂来源于贪婪、无知、自大、自负和从众。

  通篇下来,越发证实我的之前的一点感觉,人类发展的进程是相通的,东方和西方即使此前被大海隔绝,各自发展着,却有着人类的共性。比如,西方的“动物磁疗术”和我们的气功大师的作为如出一辙;所谓的“兵器药膏”则是变相的“人血馒头”;须发事关荣辱让人联想到清朝初入关时的“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而炼金术士、占卜,尤其是鬼屋魅影和侠盗方面,貌似中国的表现得更为浪漫一些;决斗与考验、圣物崇拜方面,可能我国和西方表现各有不同;末日预言家这部分,恕我孤陋寡闻,倒是觉得我国历史上罕有;城市的荒唐这部分,让我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好像是可以给我论文选题以启发的,城市流行语或者城市中令人发狂的歌曲,在我对中国历史的浅薄了解中似乎找不到对应的内容,但是在如今的网络上,应该是随处可见,不过我可以从这个角度来贴合城市宣传语或者城市歌曲之类的进行挖掘。

  暂时写到这,如今写读后感或者书评才发现,第一,自己不会写这种文体;第二,读书太少;第三,写的也是不知所云。

  不管怎样,坚持写吧,权当练笔了。

  《大癫狂》读后感(四):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

  

总览:

1.一个欧洲人写的近代欧洲拍案惊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奈何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似曾相识的故事反复上演一再轮替,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历史的大潮在明暗交替的进程中不断前行。

  2.封面上写着[群体心理学与金融行为的融会之作,每一位金融从业者都值得一读],坦率地讲有些言过其实或者说是一种噱头,本质上还是以一种比较生动具体的方式描述了群体行为与群体心理。

  3.中世纪光怪陆离群像,对财富的渴望、对未来的好奇和对死亡的恐惧是永恒的复读机。贪婪、恐惧、自负、从众、无知、仪式、冲动,要有多了解人性才能认识真正的自己。

分述:

  1.密西西比骗局

私密成立公司,疯狂交易股票 花哨伎俩骗出满城风雨,盆满钵满管你百姓死活 一马当先募钱,峰回路转下跌 流言蜚语满城跑,空气变珍宝 ——丹尼尔 笛福

  泡沫经济名场面,故事发生在1719年-1720年的法国,主人公是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财政部长、法国第一任央行行长约翰劳,他到底是疯子还是骗子尚未定论,其对于信用货币体系的理解远远超过了那个时代的任何人,而其构建的货币系统之所以会轰然崩溃,于是说是他自己的错,不如说是处于这个货币体系之中人们的错。他没有预料到整个法国都会如此疯狂,没有预料到人们对于他所构建的货币系统的信心会无限增加,没有预料到这种信心几乎和后来货币系统崩溃时人们的恐惧一样深不见底。约翰劳的命运就像在激流中划船的船夫,刚开始喝水潺潺天朗日清心情愉悦,河水载着他无忧无虑地向前,但当他看到前方的瀑布已经近在咫尺倾泻而下时,河水无比湍急一切都晚了谁也无力改变自己的航向,就这样他全然不觉地一桨一桨划向了职业生涯的终点。他不得不顺流而下经过怪石嶙峋的河道,最终被咆哮的瀑布和深邃的湖水吞噬。湖面上泛起一点浪花又很快归于平静,就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

  故事是这样的,约翰劳于1671年出生在爱丁堡,古老的劳氏家族祖祖辈辈都是金匠和银行家,作为长子的约翰从小就对数学有极大热情与天赋,14岁就去父亲的银行帮忙,1688年父亲过世后由于厌倦家族银行的工作去了伦敦闯荡。在赌场和情场桀骜不驯的约翰劳遭遇重大挫折,在决斗中获胜杀人上了通缉令,于是逃跑至欧洲大陆流浪三年,依旧沉迷于赌场和金融贸易规律的研习。来到动荡的法国后结束了长达14年的游荡,遇到奥尔良公爵(后来的摄政王)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由于路易十四的骄奢淫逸法国财政体系陷入极度混乱之中甚至处于破产的边缘。1716年5月5日,一部皇家法案诞生,这不法案授权约翰劳和他弟弟成立劳氏银行发行货币券,并且规定劳氏银行的货币券可以用来交税,尽全力保障劳氏银行发行的货币券可以随时被以发行比率兑换成金银币,逐步建立了法国人民的信心。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之后,约翰劳开始了著名的密西西比计划,向摄政王提议成立一家公司并请求政府授予这家公司在北美密西西比流域及其西岸路易斯安那洲的贸易专属权,1717年8月公司成立共发行股份20万股,投机风潮自此蔓延到法国全国,对于约翰劳的个人重编建立了人们的信心。这时犯的巨大错误是,在劳氏银行从一个私人银行变成法国中央银行之后,劳氏银行不顾经济需要肆意印刷了大量的货币券,法国人民陷入了投机狂潮中,风雨来临前的盛世繁华令人沉醉。然后,随着法国人民再也不能轻松地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把手中的货币券换成金银币,事情开始变得越来越糟,由于恐慌金银币持续外流信心一泻千里,即使是法国中央银行的各种宏观调控也于事无补,风起云涌的法兰西之怒由此爆发,法国陷入破产。

  2.南海泡沫

我知道,自上而下的腐败,已如洪流般无可阻挡 贪婪悄悄蔓延,幻觉静静扩散 茫茫大雾瞬时起,太阳光芒隐隐 无论是官员、管家、法官、主教还是公爵 大不列颠已被金钱诅咒 ——亚历山大 蒲柏

  密西西比骗局的英国版本,1711年牛津伯爵罗伯特哈里设立了南海公司,作为财政部门起初只是想赚点钱偿还军队和政府的债务,随着南海公司的成功英格兰银行也来凑热闹,慢慢的南海泡沫泛滥成灾,那时候的英国似乎每个人都变成了股票交易员,各种投机的泡沫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政府干预无济于事,救市失败迎来风卷残云的最后审判。

  3.郁金香狂热:荷兰人的投机狂热

  —— 对于金钱的贪婪与从众

  4.炼金术士:野心家的虚心妄想,推动了近代化学的发展

  5.末日预言家:即将来临的末日审判,最伟大的预言家梅林

  6.占卜:人们在暗中摸索窥探命运的神秘安排,祈望着巫师的神机妙算,能揭开迷雾般的未来

  7.催眠术士:有人坚信他们是无所不知的贤哲,有人认为他们是陷入癫狂的疯子

  ——关于人类的自负,假想一只小虫认为日月星辰的变迁昭示它的命运的变迁,人类定会发笑,因而人类自以为日月星辰的变迁昭示了自己的命运的变迁,上帝也会发笑吧

  8.须发荣辱记:政治和宗教对于须发的影响

  9.鬼屋魅影:除了偶然的自然现象,作祟的只有人心

  10.城市的荒唐:城市中的流行语,令人发狂的歌曲

  11.侠盗的安魂曲:有骑士精神的城市游侠,歌颂功德的戏剧,罗宾汉

  12.决斗与考验:决斗的起源于传统神裁法

  13.圣物崇拜:没有一个民族能幸免

  ——社会群像,一些亘古不变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