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意难平———唐玄宗王皇后

到底意难平———唐玄宗王皇后

2016-02-20 12:08:23热度:作者:来源:

话题:李隆基的父亲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爱情故事 到底意难平———唐玄宗王皇后 

题记: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到底意难平———唐玄宗王皇后

一、娃娃亲

武周,长寿二年【693年】正月初一,武则天在万象宫举办了一场浩大的祭拜仪式。作为女皇的武则天自然是仪式的初献,亚献和终献则分别由魏王武承嗣、梁王武三思担任。此时,武家人得意地成了这场祭礼的主角,连出场机会都没有的李家人则失意地成了祭礼的陪衬。时转世易,江山已然换色。五年前永昌元年的正月初一,在万象宫举办过同样的祭礼,那时李旦作为傀儡天子还是仪式的亚献,终献则是皇太子李成器。

时年九岁的李隆基也许未必能察觉出大人们异样的变化以及周遭潜藏的危机。毕竟在孩子们的心里这些成人世界的纷争并不重要,重要得是如何把节日过得好。对于大部分的孩子来说,过年的那几天都该是高高兴兴的。年幼的李隆基应该也不会有多么的例外。然而,他的高兴只维持了一天,次日就有一桩不幸的祸事突如其来地降临到了他的身上。事由是因一名叫卢团儿的户婢单相思地看上皇嗣李旦。而李旦全然不领情,这姑娘则因爱生恨。于是,卢团儿在武则天面前诬陷皇嗣妃刘氏、德妃窦氏,说她们用邪术诅咒女皇。结果李隆基的母亲窦德妃和皇嗣妃刘氏刚在嘉豫殿朝见完武则天,尚未出宫门就被杀害了。李旦则忌讳母亲,干脆明哲保身在武则天面前,提都不提这事,就当没有发生过,一切生活照旧。

在别人合家团圆、欢欢喜喜过节的时候,小小年纪的李隆基心里怕是五味杂陈。在失去母亲后不久,李隆基便从楚王被降为临淄郡王。他的兄弟也挨个被降为了寿春郡王、衡阳郡王、巴陵郡王、彭城郡王并重新召入宫中,生活又回到了原先的幽禁状态。长寿二年对于李隆基来说,是刻骨铭心的一年,人生至悲至喜的事情都不约而同在这一年降临到了他的身上。悲,前面已经说过;喜,是现在要说的。

长寿二年,李隆基丧母之后,不知道是李旦为了在母亲掩盖自己或家人的情绪而刻意安排的,还是武则天出于怜悯小孙子随意安排的。九岁的李隆基竟然娶一位年纪相仿的小娘子为妻。这位小娘子来自五姓七望的太原王氏,但是她和唐高宗的王皇后并非一家。小王姑娘的家族和初唐的名臣王珪倒是同宗,祖上都源自南朝梁刺史王神念。不同的是王珪祖父王僧辩是王神念的次子,而小王姑娘的祖上王僧修是王僧辩的弟弟。这支王氏笼统地可以说是太原王氏,准确地说是乌丸王氏。因为王神念初在北魏任潁川太守,后来举家南迁。按《旧唐书·王珪传》他们家在北朝为乌丸氏,南渡后复为王氏。唐人由此称这支王氏为乌丸王氏。说到乌丸王氏,唐睿宗李旦的王德妃和王贤妃也出自乌丸王氏。不仅如此,唐代宗时期名相王涯同样出自乌丸王氏。日后,李旦为太上皇时在《册皇帝妃王氏为皇后诰》中说:“皇帝妃王氏,冠荩盛门。”用冠荩盛门来形容乌丸王氏也算得恰当。虽然乌丸王氏并非正宗太原晋阳王氏,但是这支王氏自南北朝开始就出了不少人物。

至于小王姑娘的家世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其曾祖父王诠在唐朝爵为歙县男,后来被追赠汾州刺史,祖父王文洎,在世时的官爵没有记,只知其被追赠右仆射。就追赠的官职来说,品级还是挺高的,汾州属于上州,唐代的上州刺史为从三品。尚书省的左右仆射,一直都是从二品,但是这个称谓在唐高宗龙朔二年,改为左右匡,之后又改两次直到天宝元年才改回来。相比先人,小王姑娘的父亲王仁皎嫁女儿时,官职虽不高仅是正八品下的晋州司兵,但总归顶了一个高门出身。

宫门一入深似海,小王姑娘出身和那些寒门白衣出身的女孩比,当然算是很好的。宫门之外,唐代的五姓女不愁嫁。因为有大把暴发户乐意通过向高门卖婚的形式来提高自己的门第。可宫门之内从来都不少五姓女,小王姑娘所谓高门的出身就显得很平常了。这么看嫁给李隆基的小王姑娘像是平步青云,交了好运,实则不然。小王姑娘进门的时候,正是李氏皇族最为艰难的时期。武则天的儿媳不好当,李隆基母亲窦氏和李旦正妻刘氏就是鲜活的例子。武则天的孙媳妇又会好当到哪里去?两个八九岁的小孩成亲,与其说小王姑娘是李隆基納娶的王妃,不如说是被安排到李隆基身边,陪他一同幽禁的人。

然而,在宫中幽禁的日子好不好过呢?答案肯定是不好过的。一同被幽禁邠王李守礼日后对这段生活的回忆相当灰暗,一年到头,挨打是时常有的事。因为常常挨打,李守礼捞不少的旧伤,每次快要下雨的时候,他的背脊旧伤就会隐隐酸疼。他用这方法预测天气每次都很准。搞得大家都以为他有奇术。李隆基问他原由,他回答:“我没有特别的方法,只是因为以前幽禁在宫中长达十几年,时常挨打,搞得伤痕累累。现在只要快下雨时,我的背脊就会酸痛;到了晴天,就自然好了。我就是靠这个预测天气的。”此言一毕,四座涕零,李隆基也很有感触。

兴许是因为李守礼那个灰色的回忆,《新唐书》和《松窗杂录》共同记载一则很有意思的故事:王皇后因后期失宠,曾向唐玄宗哭诉说,“陛下难道您一点儿不念及往昔共同度过得困苦岁月吗?想当初我的阿翁曾脱下自己的紫半臂衫才换来一斗面,为您的生日做汤饼贺寿!”李隆基听后,勾起往昔的回忆。于是,暂时打消了废后的念头。

这则故事咋一看很有可信度,有李守礼挨打的故事前,李隆基在生日挨饿也没什么不可信的。何况武则天既然可以在正月初二处死了李隆基的母亲,为什么不可以在李隆基生日的那天饿他一顿。其实吧,这则故事不可信的地方不在于武则天会不会刻意地饿李隆基,在他过生日的时候连碗汤饼都不给吃。而是武则天真的要刻意地搞饥饿教育,恐怕小王姑娘的父亲王仁皎根本不可能托到什么人给李隆基送吃的,因为没人会为了一个处在幽禁状态的小皇孙得罪女皇,更别说他自己进宫给女婿做汤饼了!再者,汤饼又不是什么昂贵食物,只是主食而已。制作汤饼需要的材料也贵不到哪里去。王仁皎虽然官职不高,但也不至于穷到一斗面都买不起,要用自己的衣服换面粉。最后,李隆基幽禁生活虽然不好,但应该比李守礼要过好一些。主要原因两个,一是李隆基身边有父亲,李旦当时身份怎么说也是皇嗣,物质待遇还是可以的,身边乐工都配备了不少。二是李旦和李贤相比,对武则天来说同样是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明显手心的肉比手背多些。相比处处与自己做对的李贤,当然是识时务的乖儿子李旦更加讨人喜欢了。李隆基和李守礼相比,也是李隆基更加讨武则天喜欢一些。原因也是两点,一来是他们父亲的关系,二来是李守礼要比李隆基大十三岁,武则天对李家成年人要比儿童相对严厉一些。